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长平之战后,秦国国力空前虚弱,为何其他五国没有采取军事行动?

长平之战后,秦国国力空前虚弱,为何其他五国没有采取军事行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4702 更新时间:2023/12/27 12:13:09

这个低谷期,原本是山东各国求生存的最后时机。

那么,山东各国为什么不抓紧时机,有所作为呢?

陷入低谷的秦

长平之战,秦歼灭了赵军主力,基本上打垮了最后一个可以单独与之抗衡的对手。

可是,秦国却陷入了一段极为困难的时间。

首先,是损耗大。

长平之战,秦军虽胜,但用白起的话说,“秦卒死者过半,国内空”,损耗极大。

邯郸之战,秦军又在连番败仗下,损失数万。

军力、财力均消耗巨大。

另一方面,胜利果实尚无法消化。

长平之战及此前的征韩之战,秦攻取了不少韩国的土地。

可是,“围邢丘,困上党,上党之民皆反为赵”

所获得的人口极少。

同时,邯郸之战后,秦军再次以函谷关为主要防御点,关外的河内等地又陷入拉锯。

损耗大、收益暂未兑现为实力,秦的实力自然陷入低谷期了。

另一方面,秦军的指挥能力也陷入了低谷。

[var1]

白起遇害后,秦国的将领蒙骜王陵、王齕等人,虽也是名将,但尚有一定差距。

山东各国,赢得了难得的喘息之机。

那么,大伙是怎么利用这个喘息之机的呢?

尝试过合纵攻秦,但没有尽力

山东各国,也不是没有尝试过合纵攻秦。

前247年,魏国召回信陵君,联络各国合纵抗秦。

[var1]

在信陵君的率领下,魏赵韩楚燕五国联军大败蒙骜,追至函谷关。秦军只得据关而守,不敢出战。

前241年,五国联军再次合纵攻秦,秦军出关迎击,联军败走。败走的联军干脆攻下了齐国的饶安交差了事。

尽管发起了两次合纵,但是,各国的主要精力,还是在忙着各自的事情。

各有各忙

各国都有自己的发展规划。

楚国:东进。

楚国自迁都寿春后,发展方向转向东方。

前261年,楚攻占鲁国的徐州;前255年,秦灭鲁。

此外,楚国又占据了齐国五都之一的莒。

魏国:经略中原。

魏国算是唯一一个正儿八经攻打了秦国城池的诸侯。

前254年,魏国攻取了秦国在东方的“飞地”陶邑,占据了原宋国的大部分土地。

此外,魏国还吞并了原先依附他的卫国。

同时,魏国也没忘记去找齐国的茬,进军陆梁。

燕赵:互掐。

秦国惨,赵国更惨,燕国趁机攻赵。

[var1]

赵有廉颇、李牧,怕什么燕国!反过头来攻燕,屡屡夺取燕国城池。

燕赵互掐,一直掐到秦发起灭赵之战···

除了打燕国,赵也没忘记和魏国“明算账”,前243年,廉颇攻魏,夺取了繁阳。

韩齐:无所作为。

齐国继续行黄老之术,“隐身”。

韩国实在太弱了,谁也打不过,所以也不敢出去招惹谁。(不知道修派郑国去帮秦修渠算不算有所作为···)

大家,各有各忙。

238年,秦王政亲政。

杨端和攻魏,“主秦齐之要,绝楚魏之脊”,将关东各国从中隔断。

此后,各国想合纵也没有机会了。

六国没有全力合纵,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合纵者与君王的矛盾

此时,六国政治普遍走向腐朽,失去了朝气。

战国初期、中期时,“士”人在各国都一度占据了一定的高位。

[var1]

当时的合纵,发起人是公孙衍、苏秦等士人,他们虽居高位,但在列国都缺乏根基,威胁不了君权。

所以,当时,秦需要以“连横”应对,纵横两家相互角力,精彩纷呈。

此时,秦一家独大,“连横”忽悠不了人了。当然···也没有必要了。

战国末期,六国政坛上最为活跃的是各公子。

他们在国内根基很深,如果过于活跃,对君权会形成不小的威胁。

比如,前241年的合纵。

信陵君组织的进攻很有成效。

[var1]

但是,由于魏王忌惮信陵君的声望,内心忌惮。秦人只需要贿赂魏人,就可以离间君臣关系,破坏合纵。

从列国内部政治来看,他们也确实到了该灭亡的时候了!

并非毫无道理的选择

各国不选择全力合纵,而是选择各自的发展方向,并非毫无道理。

秦虽陷入低谷,但他守住函谷关还是毫无压力的。

列国合纵,又打不过函谷关,打不出实际利益,并不符合多数诸侯的利益。

因此,他们选择获利最大的方式发展自己,是其合理选择。

自齐国衰落后,齐在淮泗等地的影响力大减,出现了一块较大的真空地带。

魏楚等国利用喘息之机,瓜分这块肥肉,充实国力,并非失策。

至于赵燕,以彼此为扩张目标,也是相对务实的选择。

[var1]

山东各国,毕竟是几个独立的诸侯,各有各的利益,他们按照自己的方式发展,本来就无可厚非。

只有在秦大举进攻,列国震恐时,列国才会全力合纵。(如邯郸之战时,赵国有亡国之危,楚魏救赵)

嬴政,正是看穿了这点!

嬴政亲政之后,没有立刻发起大规模灭国之战,而是以手术刀一般的操作,在没有引起各国强烈反应的情况下,“断山东脊梁”,打破合纵的脊梁,实在高明!

所以,列国并不愚蠢,只是秦国更为高明而已!

列国已经失去了战国初期的朝气,朝堂已是公子贵族把持。

确实到了该亡的时候了!

列国此时的发展企图虽无大错,但已不够秦玩的了!

秦并天下,已是大势所趋!

更多文章

  • 项羽是有机会赢刘邦的,他逆转刘邦的唯一机会是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项羽和刘邦为什么刘邦会赢,老梁说项羽刘邦,刘邦和项羽最后一战

    项羽楚汉争霸的结果我们都知道,项羽身死,刘邦开创西汉。无论是项羽还是刘邦都深受中国老百姓的喜爱,但项羽作为一个悲剧英雄更加令人叹息。实际上,项羽是有机会赢刘邦的,那么项羽逆转刘邦的唯一机会是什么呢?今天就和小编一起简单分析一下这个话题吧。项羽想当天下共主,不能靠随便无故杀人取得。刘邦本身就有先入者王

  • 为何刘禅的两任皇后,都是张飞的女儿,而不是关羽之女?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刘禅为何娶张飞的两个女儿,刘禅为什么娶张飞二女儿,张飞和刘禅哪个辅助好

    第一政治平衡需要,不管是太子还是皇帝在娶老婆的时候都是有一定的政治意味的,当年刘备建立蜀汉的时候有三股势力,其中荆州集团是核心,所以想要让蜀汉稳定,那么必须要平衡这三股势力的关系,所以联姻就是一种非常好的方法,于是刘备认为关羽,张飞的女儿嫁给太子是最合适的。第二关羽犯下了大错,虽然关羽在跟随刘备以后

  • 细思极恐!如果捋清伦理关系,魏蜀吴大多数英雄都得叫袁术一声爹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孙吴和袁术的关系,孙策对袁术的评价,孙吴为什么反魏

    孙坚被人干死后,他的大儿子孙策走投无路,无奈之下只能投靠袁术,而袁术为了体现自己的大公无私,于是收为义子,自为义父,也就是现在所说的干爹。古代人比较注重礼节,因此孙策在这里应该管袁术叫爸爸,应该没啥大问题。而孙策和孙权,孙尚香的老爸死了,而孙策是他两的长兄。古代重视礼仪,因此有古长兄为父的说法。那么

  • 关羽义薄云天,与曹魏如同水火,却为何一直使用曹操册封的爵位?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关羽的能力在曹魏处于什么位置,历史上关羽跟了曹操多久,关羽封什么爵位

    在古代受封侯爵位是很困难的一件事,汉武帝时期作战骁勇的飞将军李广,终生都没有受封自己一生梦寐以求的爵位。能授予侯爵之位的,除了开国功臣,那就是皇亲国戚了,另外就是战功累累的将军了,比如霍去病和卫青。而古代侯爵也是有高低贵贱的,不是所有的地位都是一样的,大致排序就是“关内侯、亭侯、乡侯、县侯”。如此看

  • 假如马谡守住了街亭,诸葛亮第一次北伐能成功吗?对此你怎么看?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马谡听诸葛亮的话会守住街亭吗,马谡失街亭诸葛亮北伐能成功吗,诸葛亮为什么让马谡去守街亭

    “失街亭”,是蜀汉北伐战争中的一场决定性战事。在这场战斗中,诸葛亮任命的主将马谡自作主张,弃水源而登上南山据守,导致被魏将张郃大败,丢掉了街亭这个重要的战略据点。导致诸葛亮进退无据,只得鸣金收兵,第一次北伐就这么无果而终了。让人有些不解的是,街亭这个据点真的就这么重要?没有它,诸葛亮就无法北上作战?

  • 刘备伐吴战败,张苞关兴无力救主,为何赵云一出马就扭转战局?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关兴张苞之死,赵云关兴张苞组合战报,刘备伐吴死了哪些大将

    但不管张苞、关兴二人怎么死战,就是没办法击退吴军,反而情形越来越危机,最后二人都受了伤。此时的刘备知道自己就要命悬一线了,很有可能就会死在这里。但就在他绝望之时,赵云带着一队人马杀过来了,赵云这一出现可真是及时啊,直接挽救了刘备,扭转了整个战局。陆逊一看赵云带人杀过来了,立刻作出决定,放弃截杀刘备,

  • 军师诸葛亮为什么对关羽的死无动于衷,早已经看破其中的原由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诸葛亮知道关羽要死,诸葛亮张飞关羽最强战法搭配,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

    刚刚大了胜仗的关羽声望是如日中天,当时吧曹操都要搬迁都城,而东吴的孙权也主动来和亲,却被关羽打骂一顿,孙权遭到如此的羞辱之后决定联合曹操偷袭关羽,并成功的将关羽击杀了。以前诸葛亮就提醒过关羽,必须和孙权交好,才能对付曹操。关羽虽然点了点头,却没有注意。特别是刘备攻打蜀时,诸葛亮奉命率兵从荆州赶来支援

  • 刘备临死前提拔一人, 能助刘禅一统三国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刘备与刘禅的关系,历史上刘备真就刘禅这一个儿子吗,刘备和刘禅对话

    他未出山而知天下,胸中大有韬略,把自己比作管仲、乐毅。在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后,其实他十多年里从来没有行军打仗过,而是在任文职,治理粮物。他第一次在军事上出面,是在曹操下攻江南时。诸葛亮为刘备献出了一个又一个计谋,最后,在曹操兵败之后,刘备收取江南,诸葛亮才成为军师中郎将。每当刘备出兵征伐,镇

  • 汉初三杰的韩信被灭了三族,萧何下了大狱,为何唯独张良没事?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为啥萧何张良得以善终韩信却被杀,韩信萧何张良视频,易中天评价张良萧何韩信

    刘邦作为汉朝江山的统治者,在开创大汉江山之初,身边左右的文臣武将那可谓人才济济,高手如林。而最具有代表性就是汉初三杰韩信,萧何,张良。其他的诸如陈平,樊哙,彭越,英布等等也都是汉朝建国初期的开国功臣。他们为汉朝江山社稷的建立,都曾经履历战功,创造过很多杰出的贡献,甚至出现好多功高盖主之将。随着汉朝江

  • 相师给曹丕算命:寿命80岁,曹丕40岁去世时说:相师算得真准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曹丕死因野史,曹丕命数,曹丕真实的八字

    事情还得从曹丕做五官中郎将时说起,当时他和兄弟曹植正在争夺继承权,双方表面上虽然和和睦睦,但背地里已经势同水火,而且此时曹操明显更偏爱曹植,这样曹丕非常苦恼。有一天他在许昌街上闲逛,看见一位仙风道骨的相师正在闭眼休息。此时曹丕突然很想测一下自己的前程,于是就走到摊前坐下,此时这位相师睁眼看见了曹丕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