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建成与魏征的合谋,使的中华大地上最后一支匈奴部落彻底消失了

李建成与魏征的合谋,使的中华大地上最后一支匈奴部落彻底消失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940 更新时间:2024/1/30 7:11:48

大名鼎鼎的匈奴部族最兴盛的时期是在秦末汉初之际,曾经的匈奴人让大汉王朝吃尽了苦头,公元前200年,刘邦率领30万大军出击匈奴,结果被包围在了白登山,差一点全军覆没。从此便揭开了长达60余年的汉匈之间屈辱的和亲政策,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刘彻即位后,开始力图扭转汉匈关系,从被动防御,改为主动出击,国力强盛的大汉王朝名将辈出,匈奴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分裂成两部,北匈奴西迁欧洲,南匈奴则成为了中原王朝的附庸,逐渐被汉化了。

时间进入了公元621年时,李唐王朝建国的第三年,此时正值隋末天下大乱之际,当时最后的匈奴人是一个不大的部落,称之为稽胡部,活动于今天陕西与宁夏的长城一线,匈奴首领刘宣成认为机会到了,可以捞一把了,刘宣成率几万人屡屡劫掠已经立都于长安的唐朝,进行大肆烧杀,李唐王朝的当家人岂肯善罢甘休,李渊让大儿子李建成出兵十万对付稽胡部。李建成率军对中华大地境内最后的匈奴用兵,两次大败稽胡部,稽胡部全部投降。

然而李建成和他的谋士魏征商量后却将匈奴部落数万人全部坑杀了,一向以仁厚著称的李建成为什么要如此残忍地对待稽胡部呢?客观地分析李建成,李世民兄弟二人,哥哥李建成虽然战功不及弟弟李世民,但是在文治方面明显李建成确是更胜一筹,公元前621年李世民连续击败洛阳的王世充,河北的窦建德。然而窦建德在河北深得民心,窦建德死后他的部将纷纷起兵反抗,李渊深知大敌窦建德已死,认为此时应该以安抚为主,不应该在继续动刀兵了,于是撤回李世民的大军,改派长子李建成前往河北安抚平乱。李建成不负所托,先后平定了河北和山东。整个北方地区都在李唐王朝的统治之下了。

李建成如果在文治武功均不如李世民,仅仅有嫡长子的身份,作为父亲的李渊绝对不会选择李建成作为自己的接班人的。小编分析李建成绝对不是项羽那样的莽夫,稽胡部必须被灭族的主要是以下三点原因。

第一,李建成与他的军师魏征虽然一举击败了稽胡部,然而稽胡部势弱时归降、势强时劫掠,全无信义可言,谁又能保证稽胡部不会在强大以后再次的反叛李唐王朝呢?所以将其灭族,以绝后患才是最正确的选择。

第二,稽胡部的势力范围是今天陕西与宁夏的长城一线,和李唐王朝的都城长安近在咫尺,而作为全国经济和政治中心有稽胡部这样一颗毒瘤,一定是不被允许的,作为王朝的继承人李建成是有政治远见的,他虽然仁厚但绝不是妇人之仁。

第三,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李世民的军功是李建成最为忌惮的,李世民从出道以来东征西讨。

首先击败薛举,彻底铲除了来着西部的威胁。

其次击败了刘武周,平定山西,收复失地,稳固了帝国的北方。

其三在虎牢关之战中一举歼灭了两大割据势力,河南的王世充与河北的窦建德,一举统一了北方。

公元前621年十月李世民被册封为“天策上将”并且获得了开府的资格,李世民开设了文学馆,招募天下人才,文学馆与秦王府的结合,俨然成了一个小型的政府机构。李建成本来军功就不及李世民,而扫灭稽胡部,一举歼灭其有生力量,自己建立军功这无疑是在父亲李渊面前展示自己统兵能力的一个机会。不幸的是稽胡部成了李建成李世民兄弟争功的牺牲品。

这三点也是匈奴必须被灭族的原因,公元前621年李建成扫灭稽胡部,一举歼灭其有生力量,至此在中国的历史书中,匈奴从此彻底消失了,,李建成,魏征完成了汉武帝未完成的灭匈奴大业。

更多文章

  • 三国时期,为何所有人的名字都是2个字?3个字的都是一群贱民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三国时期的一些背景资料,三国最难念的5个名字,三国时候名字为啥都是两个字

    如刘备姓刘,名备,字玄德;曹操姓曹,名操,字孟德,还有关羽、张飞、赵云等等,他们都是单名。有人会问诸葛亮、司马懿他俩是怎么回事?他们不是三个字吗?他们尽管是三个字,可是他们的姓氏是复姓,占了两个字,他们的名还是一个字,属于单名。这里说的是名是一个字,而姓则没有限制。那么为什么三国时期的人们起名都是两

  • 三国时期八个神奇的预言,眼光之长远,非常人可比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三国三大诡异预言,三国最神奇的预言,三国十大预言都是什么

    1、匈奴使者论英雄。曹操在灭了乌丸后,匈奴害怕,命令使者前来媾和。曹操他自己长的是比较难看的,担心被匈奴人笑话,就在大臣里找了个人冒充自己,他怕这个人说错话,就挂着一把刀在这个人面前充当卫兵。曹操想知道外族人是怎么看自己的,就让人去匈奴使者的住处询问,说你见了魏王感觉魏王怎么样啊?匈奴使者咧嘴一笑,

  • 三国中最厉害的4大谋士,诸葛亮只能排第3,第1连曹操都服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说起三国,我们很多人肯定第一个就会想到诸葛亮,一直以来都是智慧的代表,三国时期出名的谋士。不过在三国中,最厉害的谋士并不是诸葛亮,诸葛亮只能排第三,第一连曹操都害怕。排行第四的叫庞统,小的时候因为不爱说话被家里人一度认为是哑巴,之后被他的叔父庞统,也就是诸葛亮的师父看出了他不同寻常支持,于是用心的培

  • 三国中此人堪称吕布第二,却死于冢虎司马懿之手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司马懿vs吕布,冢虎司马懿,三国唯一能与吕布一战的人

    我国传统文化价值观中“忠孝节义”吕布,不忠不义,以身侍贼的人“三姓家奴”也成为一生的耻辱,但是三国中有一个人喝吕布一人一生三叛,有如三姓家奴,最终被诛杀.此人就是三国中的孟达,建安初年,天下饥荒,孟达与法正入蜀地依附刘璋,刘璋与张鲁发生战争,战败。又有曹操将前来袭击。在内外交逼之下,刘璋听信手下张松

  • 三国时期,为何曹操不敢称帝,而是曹丕称帝?这才是真实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曹操让曹丕称帝的吗,曹操不敢称帝反而曹丕称帝,醉酒后甄宓误把曹丕当曹操

    曹操已经贵为魏王,朝廷群臣对他更是唯命是从,称不称帝也就没有了多大的意义,无非是虚名而已。说是这么说,能克制当皇帝这样欲望的人可不多见,袁术早早的就当了2年的皇帝,之后刘备和孙权也当了皇帝,唯独曹操一生不称帝。如果他在乎虚名的话,也就说不出“宁叫我负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负我。”尽管古代的当权者都是这么

  • 三国水分最大的谋士,虽与诸葛亮齐名,但终身仅成一计!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庞统三国混战时期,人才辈出,跟现在一样,其实也需要对自己进行营销。相对而言,诸葛亮其实比庞统耐得住性子,更会营销自己。他首先让自己老师给刘备打广告,然后在刘备三顾茅庐之后才肯出山,最后再对天下大势高度概括一下,三分定天下。刘备一看,这就是自己要找的高人,不出世就知天下事。而庞统,虽说水镜先生也给他打

  • 三国诸葛亮死的时候,为何口含七粒米?司马懿最后才看明白!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诸葛亮死前最后一计害死司马懿,司马懿女装吸引诸葛亮,三国诸葛亮为何败给司马懿

    诸葛亮的一生为蜀国做出了太多的贡献。且不说后来的六出祁山、五次北伐。但但看那一篇流传千古的出师表,我们就不难看出诸葛亮的军事策略以及才华。而在他的一生中,也凭借着自己出色的思想让蜀国逐渐繁荣壮大,能够与魏国与吴国相抗衡。蜀国能够做到如此地步,完全离不开诸葛亮的功劳。在三国故事发展的中期,一些早期出现

  • 为什么曹操在长坂坡不许士兵放箭杀赵子龙?真的是因为惜才吗?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赵子龙长坂坡七进七出动画片,当阳长坂坡赵子龙雕像,赵子龙大破长坂坡

    曹操说:这个真是虎将,我应该活捉他。此时赵云的表现,完全不输张飞、关羽这两个万人敌,而曹操对关羽显然也是有惜才之心的,所以才接受关羽在士山约的三件事情,后来关羽离开他去找刘备的时候,他也没有多加阻拦,还是让他走了。曹操就下令:碰到赵云,不能放冷箭,必须活捉赵云。也正是曹操的这个命令,让赵云得以逃脱,

  • 为何诸葛亮去世,司马懿到死都不去伐蜀?原因不外乎两个字!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诸葛亮死后司马懿为什么不敢伐蜀,司马懿伐蜀,诸葛亮死后司马懿为啥没被杀

    司马懿在诸葛亮去世后,公元234年,司马懿升任为太尉,237年,辽东太守公孙元抗曹魏,而司马懿已经派出军队对抗,在这个时候,司马懿接到诏书曹睿帝威,司马懿日夜接到信,回洛阳,去魏皇帝含泪的曹叡床边,问他们生病了吗?曹叡的意思是让司马懿来辅助幼子,在曹叡死后,8岁的曹芳坐上王位。也正是因为这句话,司马

  • 三国之中,如果孙权没有偷袭荆州,徐晃的援军能打败关羽吗?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三国演义中徐晃隶属于孙权阵营吗,孙权偷袭荆州徐晃,曹操和徐晃合围孙权

    因为关羽孤军北伐失败,导致了后续蜀汉发生了一系列随之而来的“蝴蝶效应”,在看过了当时的这段历史之后,如果在关羽孤军北伐围困襄樊的过程中,东吴没有偷袭荆州的话,面对曹魏徐晃的援军,关羽有战胜的机会吗?对于这个问题,想必如果孙权没有派人偷袭荆州,在确保了后顾无忧的情况下,关羽面对徐晃的援军,则是会在襄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