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是足智多谋,但是在《三国演义》中,对他的评价太过于夸大。想要真正了解三国的历史还需读《三国志》,诸葛亮五次北伐皆以失败告终,可能是为了自身的利益又或许是为了保全蜀国,他痛杀刘封,挥泪斩马谡,这两个人是万万不该杀的,但是他还是杀了。
诸葛亮杀刘封是以免他威胁到刘禅的地位,杀马谡是因为军令状要在部队中立威,但是他临死时让马岱杀魏延是怎么回事?难道是魏延真的要反吗?当然不是,诸葛亮是忌惮他的兵权,为的是自己死后蜀国能安稳,所以他就想让魏延死。
诸葛亮其实一直很忌惮魏延,其实读《三国志》后,我们不难发现,其实诸葛亮杀了很多威胁到他地位的大将,而在蜀国的后期,曾经和诸葛亮一起打天下的猛将很多都阵亡了,蜀国除了魏延以外,基本上再没有将领可以用,所以诸葛亮才一直将他留到最后。
魏延是真的想要造反吗?其实并不是。在《三国志》中有明确的记载: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还者,但欲杀仪等。魏延最终起兵,不过只是想杀掉杨仪那个小人,他并没有想要造反。最后,诸葛亮死了,魏延也死了,这时候的蜀国早已是日薄西山,不能与两国抗衡了。
钟会之战,是蜀汉的灭顶之灾,在魏延死后,蜀国无人可用,魏军进攻,蜀国四面受敌,只剩下一个姜维在苦撑,但是这一切都已成定局,再也无法扭转乾坤,最后刘禅降,蜀国亡。如果诸葛亮在生前杀了杨仪,而留下魏延、马谡、刘封等人,天下大局会不会改变呢?
在后世的评价中,对魏延的褒贬不一,有人认为魏延是乱臣贼子,也有人认为魏延是忠义之臣。但是在史书中,从来没有明确记载魏延有谋反的举动。对此,你们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