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一代名将廉颇,晚年为何客死他乡?廉颇到底做错了什么?

一代名将廉颇,晚年为何客死他乡?廉颇到底做错了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4261 更新时间:2024/1/3 13:55:11

[var1]

很多人说,廉颇之所以客死他乡,临死都得不到重用,主要是因为奸臣郭开的陷害。但如果我们仔细捋一下当时那段历史,我们就会发现,除了郭开的陷害之外,廉颇晚年的不幸,其实还有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

这个原因,叫做‘功高盖主’!

[var1]

相比之下,同时代的白起,已经比廉颇稍年轻一些的李牧,结局可是更惨。白起直接被秦昭襄王赐死,李牧则是被赵王冤杀。和他们相比,廉颇的结局,其实已经算不错了。

想要更好地理解廉颇当时的处境,我们得简单捋一下,廉颇从赵国出走之前,赵国到底都发生了什么?

据后世史学家分析,廉颇参军,应该是在那位著名的赵武灵王在位的时代。当时的赵国,经过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改革之后,军事力量迅速提升,这才逐渐有了位列战国七雄之一的资格。

[var1]

但问题是,赵武灵王完成胡服骑射的改革之后,因为种种原因,在自己壮年时期,禅位给自己的二儿子。后来,因为权力产生的矛盾,赵武灵王和自己的儿子反目成仇。最终,雄才大略的赵武灵王,被自己的二儿子困在王宫里,最后活活饿死了。

而赵武灵王死后,这个背了弑父罪名的赵王,倒是也迅速坐稳了王位。这就是历史上那位赵惠文王。虽然掌权的过程不太光彩,但赵惠文王掌权之后,倒是也算一个明君。在他的带领下,赵国也得以继续发展壮大。

[var1]

而在赵惠文王在位期间,当年他爹赵武灵王设立的那些制度,开始逐渐发挥作用了。所以在赵惠文王的时代,赵国的军事类人才,开始逐渐井喷。而在这些军事类人才当中,最优秀的,就是廉颇了。

在整个赵惠文王时代,廉颇靠着自己的努力,逐渐成为了赵国最有名的名将。与此同时,随着秦国彻底崛起,战国时代也进入了最精彩的‘合纵连横’的时代。在这个阶段,战争才是历史的主旋律。因为战争比较多,所以廉颇在赵国的重要性,也就与日俱增了。

[var1]

不过,在赵惠文王时代,廉颇在整个赵国高层权力体系当中,排名其实并不算特别靠前。以平原君为首的一大堆赵国宗室,以及蔺相如这种文臣领袖,其实都得排在廉颇前面。

而接下来,赵惠文王去世之后,到了他的儿子赵孝成王时代,廉颇在赵国权力场上的座次,则是开始不断前移。尤其是那场长平之战,更是让廉颇在赵国内部的地位,迅速提升。

大概就在赵孝成王刚刚登基三年之后,因为秦国进攻韩国,给韩国打出了一块飞地,然后韩国把这块飞地转头给了赵国。就这样,秦国和赵国被迫开始对上。

而秦国和赵国开始交战之后,当时的廉颇,就开始率领赵国军队,在前线和秦国大军展开了对峙。此后的两年多时间里,廉颇一直在前线和秦军对峙。

[var1]

后世大部分的历史爱好者,在回顾这段历史的时候,往往都会觉得,廉颇做得对。因为当时赵国是本土作战,在补给线上有很大的优势。反倒是秦国,因为是在客场作战的原因,补给线的压力比较大。只要廉颇坚守不出,耗光了秦国的补给。就算当时秦国有白起这样的绝世杀神在,没了补给,最后也只能必败无疑。

最差的结果,就算廉颇打不赢,只要耗光了秦国大军的补给,逼秦国军队撤退,赵国一样可以把上党郡收入囊中,同样是稳赚不赔的买卖。远比后来长平之战的结果,要好太多了。

[var1]

但问题是,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以当时在位的赵孝成王的视角,去看这个问题呢?

从赵孝成王的角度来看,情况或许就不太一样了。

首先,在长达两年多的时间里,赵国大部分的精锐力量,都放在长平战场上,和秦国进行对峙。这种长时间的对峙,给赵国造成的负担,实在是太大了。谁都看得出来,这场战争胜负的关键,其实就是两国国力的对耗。但是,就算赵国是在本土作战,赵国的国力,真的能耗得过秦国吗?

要知道,当时的秦国,不但已经占领了整个关中地区,而且也已经占领了四川。这两块区域,能够给秦国提供大量的灵草。反观赵国,地处山西地区,耕地数量其实远不如秦国。

[var1]

所以,对峙两年之后,赵国当时几乎就已经被彻底耗干净了,粮草随时都有可能会彻底耗尽。一旦粮草耗尽,前线的几十万赵军,瞬间不攻自破。

其次,在这场长达两年的对峙当中,赵国前面的几十万精锐,都是廉颇在统领。没有人知道,在这两年当中,廉颇向军中安插了多少心腹。尤其是之前的廉颇,在赵国军中,就已经是数一数二的人物了,这种影响力,更是相当的可怕。

如果这时候,手握赵国大半精锐的廉颇,忽然倒向秦国,对赵国反戈一击,赵国会怎样呢?这种事情,虽然可能性微乎其微,但是作为一个国君,赵孝成王是不可能不去想的。

[var1]

更要命的是,在这几年当中,有两个关键人物,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这两个人,就是蔺相如和赵奢

蔺相如因为之前的很多事迹,在朝堂上几乎扮演了赵国文臣领袖的角色,权力排名其实还要在廉颇之前。至于赵奢,也就是赵括他爸,同样也是当时赵国军中的名将。而且,当时在赵国军中,赵奢几乎是唯一一个能够在声望、能力等多方面,都和廉颇抗衡的人物。

至于李牧,不好意思,当时李牧还只能算是一个军中后辈,影响力还没法和廉颇相提并论。

这两个关键人物的离世,导致廉颇在赵国权力排序当中的位置,迅速前移,就连平原君都未必能排在他前面。在这种情况下,赵孝成王不可能不对廉颇有所提防。

[var1]

大概也正是因为这些原因,后来秦国施展反间计,扬言如果不是廉颇领兵,而是赵括领兵的话,秦国早就被击退了。当时赵孝成王未必看不起局面,但他却想顺水推舟。因为当时的赵国,实在是经不起继续耗下去了,而且他也怕廉颇继续在前线对峙,会有可能对赵国产生一些不利的影响。

只是赵孝成王没想到的是,换上赵括之后,赵括会迅速把赵国的几十万精锐,一把输得干干净净。

[var1]

而长平之战结束以后,秦军虽然短暂退兵,但不到一年之后,又卷土重来,直接兵围邯郸。在这种危机关头,赵孝成王自然要重新用廉颇,让廉颇负责指挥作战。而接下来,因为魏国和楚国增援赵国,导致秦国最后被成功击退。

秦国被击退之后,廉颇在赵国的地位,自然就更高了。尤其是在赵国百姓的心里,此时的廉颇,简直已经开始被逐渐神话了。或许,当时所有的赵国百姓都在想:如果长平之战当中,赵王没有撤换廉颇,赵国根本就不会输。

[var1]

这种思想一旦产生,对于赵孝成王的王权来说,自然是非常危险的。

而接下来的几年当中,北方的燕国,则是再次送上了一个神助攻。当时的燕国,觉得赵国已经被秦国打残了,所以就想趁机进攻赵国,从赵国这边夺取一些地盘。但结果,两国开战之后,廉颇开始迅速反推,最后反倒不但击退了燕国,甚至还反攻到了燕国境内,最后直接包围了燕国的首都,逼得燕国不得不割地求和。

这一战之后,廉颇在赵国人心中的伟岸形象,自然就再次大幅提升了。此时的廉颇,在赵国人心里,称之为军神也不为过。

[var1]

偏偏在这个时候,赵国的那位平原君,也去世了。

平原君去世之后,放眼整个赵国,已经再也无法找出任何一个大臣,能够和廉颇相提并论了。所以,击退燕国之后,廉颇直接成了赵国的‘假相国’。至此,廉颇已经彻底成为了赵国的二号人物,权力仅在赵王一人之下。

[var1]

就这样,接下来的几年里,廉颇一边守护赵国,一边又带着赵国继续扩张。几年之后,廉颇还带着赵军和魏国打了一仗,从魏国那边夺取了不少土地。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赵孝成王去世了,然后他的儿子赵悼襄王即位。

到了赵悼襄王即位的时候,此时的廉颇,已经是历经四代赵王的赵国军神了。当时的廉颇,既是赵国人眼里的大英雄,同时还是赵国的相国。最关键的是,廉颇还手握重兵,直接控制了赵国最精锐的军队。

有这样一位大臣在,不管谁做国君,肯定都会对他有所提防。

[var1]

所以,赵悼襄王上位之后,第一件事,就是解除廉颇的兵权,然后派一个叫乐乘的人暂时接替他的职务。但没想到的是,廉颇得知此事之后,顿时勃然大怒,直接下令,让大军攻打乐乘。

不管当时到底有怎样的隐情,也不管廉颇是不是真的出于对赵国的忠心才反抗,但从行为来看,廉颇这种举动,已经是彻彻底底的造反了。

好在当时赵悼襄王对军队的控制,还是比较强,最后迫使廉颇不得不离开赵国,远赴魏国暂避风头。而到了魏国之后,廉颇的处境其实就更尴尬了。

[var1]

一方面,对于赵国来说,赵国高层对廉颇其实是既爱又恨。在当时那种连年征战的乱世,赵国确实需要廉颇这样的名将。可问题是,此时的廉颇,又确实尾大不掉,功劳实在是太大。谁又能保证他重返赵国,再次领兵之后,不会直接造反呢?

另一方面,魏国这边,其实也不敢用他。魏国人虽然知道,廉颇是被迫从赵国出走。但谁又知道,这不是赵国自己玩的一出反间计呢?要知道,廉颇可是在赵国打了一辈子的仗。如果魏国重用了廉颇,而廉颇转头又卖了魏国,去为赵国谋福利,到时候魏国连哭都没地方去哭。

[var1]

所以后来,当赵国使者前来探望廉颇的时候,廉颇虽然表现的饭量很好,以示自己依然能打仗,希望能够重新得到赵王的启用。但廉颇的政敌郭开,却暗中贿赂使者,让使者在赵王面前说廉颇已经老了,已经无法再重新被启用了。

正史上确实是这么写的,从正史记载的角度来看,廉颇无法被再次启用,似乎全都是郭开这个奸臣在作祟。

[var1]

可是换个思路想,联系一下之前廉颇的那些经历,谁又能保证,郭开的身后,不是那位赵悼襄王自己授意的呢?毕竟,从赵悼襄王的角度来看,一个回来重新领兵的廉颇,威胁实在太大。至于廉颇的作用,也不是无可替代。至少,此时李牧已经崛起,李牧的指挥能力,丝毫不逊色于廉颇,完全可以取代廉颇的位置。

如此一来,廉颇想要再回赵国,自然就难如登天了。

而后来,楚国那边得知廉颇的事情之后,倒是也曾派人来请他,而且廉颇也确实去了楚国。但是到了楚国之后,廉颇依然没有被重用,最后反倒是在楚国老死了。

这就是廉颇的结局。

[var1]

虽然廉颇的结局,实在是有些凄凉。但是,考虑到廉颇的功劳实在太大,甚至已经超出单纯功高震主的范畴了,这个结局,似乎也是意料之中的。而且,和白起、李牧相比,廉颇的这个自然老死的结局,其实已经很完美了。

更多文章

  • 一代霸主秦始皇的凄惨结局:弄臣起,祸患生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秦始皇波澜壮阔的一生,秦始皇的历史故事简介,秦始皇的历史功绩和过错

    其一是发生了荧惑守心的现象,荧惑守心是古代天文历法中的术语,一般这个星相出现,往往预示着天下将有大乱。其二是东郡,也就是现在的河南濮阳境内降下了陨石,有人在石头上刻字:始皇死而帝分,在秦朝的法律那么严苛,连坐制度那么严酷的情况下,朝廷派出大量官吏,挨家挨户都没查出来。其三是有个使者出行东方,然后西行

  • 风起洛阳:李北七为春秋道办事,见到武思月为何一脸的愧疚?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风起洛阳李北七为啥绑架武思月,武思月为什么叫月华君,武思月个人资料

    奉御郎因连夜去北山找武思月旧疾复发,燃灯大典在即,武思月主动承担起兄长安排内卫部署安保的工作。燃灯大典是神都头等大事,内卫下令,流民不得入神都。却发现最近有人放了十几名流民入神都,细查之下才发现,公验是内卫李北七所签。那么李北七为什么要放这些流民进入,这些流民真正的身份是什么呢?[var1]李北七的

  • 司马懿一统三国,从三点可以看出他才华,具备王者的所有条件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司马懿一统三国多少年,郭嘉临死对司马懿评价,吴秀波司马懿

    虎狼之心的司马懿司马懿的出生并不算太低,而且自幼饱读诗书,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人,当时曹操当权北魏集团,司马懿知道曹操是一个疑心非常重的人,如果他暴露出谋反之一,必然会被曹操诛杀,因此为了保命,司马懿以养病之名,闭门谢客,不出大门半步。当时曹操求贤若渴,为了让司马懿为自己效力,他收押了司马懿以此来逼迫

  • 《家国,回眸2021》-南山士学者之「大平春秋」(一)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古人治学格言100句,古人治学经典语录,古人的治学智慧

    ——南山士学者之【大平春秋】(一)《祖国昌盛》一、《百年》家国,从来都是一体。没有国,哪有家!2021年,最是极不寻常的一年!无论是国家,还是小家。2021年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也必将是载入史册的一年!国际形势错综复杂、新冠疫情持续肆虐、全球经济依然低迷。中国,在党的领导下,万众一心、

  • 最后一位纵横家:深受汉武帝器重,最后却被满门抄斩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纵横家有多可怕,纵横家最高境界是什么,汉武帝手下十大谋臣

    一、纵横之路此人名叫主父偃,是山东临淄人,早年间学习“长短纵横之术”,后来还学习了“易、春秋、百家言”。主父偃博学多才,但却未能发迹,“游齐诸生间,莫能厚遇也”,甚至还受到了齐地儒生们的排挤,最后无法在齐地容身,只得外出游历。主父偃家境贫寒,没有借到出门的游资,但他还是毅然离家。主父偃最初向北行进,

  • 秦始皇为何能统一六国?这三大“黑科技”,就不该出现在2000年前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秦始皇是统一六国的吗,秦始皇统一六国的真正原因,秦始皇统一六国时全世界都在干嘛

    文/号外历史之雄飞图/网络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中央集权封建王朝,也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个皇帝。秦国原本只是周朝旗下的诸侯国,刚开始实力非常弱小,可是最终却完成了统一中国这一创举,实在是让人不得不佩服。关于“秦始皇为何能统一六国”这个问题,很多人都归功于秦始皇的努

  • 如果没有韩信,刘邦还能建立汉朝称帝吗?三千字看懂韩信的功劳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韩信一生创了34个成语,韩信死后季桃给他收尸了么,十个张良萧何也比不上一个韩信

    问题的核心就在于,整个楚汉战争期间,韩信产生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在讨论韩信的影响力之前,我们不妨先来简单回顾一下,整个楚汉战争期间,韩信到底都做了哪些事情?公元前206年,在萧何的大力支持下,刘邦正式拜韩信为大将军。也正是从这时开始,韩信走到了历史舞台的中央,开始深刻影响秦末历史的走向。韩信被拜为

  • 此人原是无名的粮仓保管员,为何逆袭成为战国七雄首霸秦国的宰相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粮仓保管员,真正的秦国四大猛将,历史上最惨的秦国人物

    中国古代的才子佳人,都有着心寄天下,出人头地,实现自己伟大的抱负。因此十有八九都对权力有着极其狂热的热爱。他们为了实现自己报国有门的政治幻想,不管自己出身如此的低微,也毫不在乎,我们今天所讲的主人公李斯就是这种人。李斯(前280—前208年),楚国上蔡人。在战国时代由于战乱纷争,各国纷纷变法以求人才

  • 刘邦的妻子,做出这样违背人伦的事情,连自己的儿子都嫌弃她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刘邦德古拉伯爵值不值得换,刘邦48岁才开始创业,刘协是刘邦多少代孙

    吕雉是汉高祖刘邦的老婆,他俩的爱情故事颇具戏剧性,刘邦年轻的时候就是个泼皮无赖,老吕头因躲避仇家从山东的一个小县城搬到沛县,初来宝地,宴请宾客,当地的官绅都来庆祝他的乔迁之喜,刘邦也来凑热闹,参加宴席不能空着手啊,刘邦见贺礼单上有人写了一千贯,就谎报一万贯,其实一分也没带,没一会被查出来了,老吕头很

  • 韩信做错了这几件事,折四十年的寿命,最终只活到了三十二岁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韩信一生创了34个成语,韩信临死一句经典的话,爱江山更爱美人韩信

    [var1][var1]韩信西汉开国功臣,中国历史上杰出军事家,与萧何、张良并列为汉初三杰,与彭越、英布并称为汉初三大名将。在楚汉战争中,韩信发挥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平定了魏国,又背水一战击败代、赵。之后,他又北上降服了燕国。汉四年,韩信被拜为相国,率兵击齐,攻下临淄,并在潍水全歼龙且率领援齐的二十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