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朝官员上朝时,为何不吃早饭,而是在嘴里含一片人参?

清朝官员上朝时,为何不吃早饭,而是在嘴里含一片人参?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1631 更新时间:2024/1/24 18:55:55

确实这样的场景算是古代“朝廷”的一个缩影,但是大多数情况这样的场景只会在有大事发生的情况下,一般都是有专人皇帝进行禀报。

风格不同的四种朝会

不过有一个朝代就十分特殊,它开创了一个新的制度——朝会制度。当时规定,凡是参加朝会的官员都需要穿整体,在宫殿内部与皇帝共商国家大事。而清朝的朝会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方面。

首先就是大朝会,一般会选择比较重要的几个节日举行,例如每年的元旦和皇帝的诞辰,这类朝会主要是一种礼仪形式,一般不会在朝会中讨论国家大事。而第二种则是朝,这种朝会相当于日常工作的总结会,一般每五天举行一次。

第三种就是前面咱们所说的那种朝会,这类朝会叫做御门听政,类似于现在公司里面的早会。第四种则是皇帝专门与重要大臣商讨大事的朝会。在这四种朝会中,最为辛苦的莫过于御门听政。

御门听政当时要求居住在京城的三品以上官员都需要在卯时之前参加朝会,而卯时相当于咱们现在的早上五点左右。当时的在京官员,如果想要准时参加朝会,那么需要几点从家中出发呢?

大臣们早上吃饭问题

咱们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首先还要分析一下当时北京城的构造。清朝入关定都北京以后,便将原来的北京原住民全部前往城外,将城内留给八旗子弟和皇帝居住。这样一来,渐渐地北京也有了内城和外城之分。

参与上朝的武官员大部分都是居住在外城的,他们需要走很长时间的路才能到达内城,然后被侍卫检查完毕以后才能参加朝会。

所以这些大臣为了能够准时参加朝会往往会在早上三点左右就起床准备。毕竟当着皇上的面迟到,皇帝高兴了还好说,一不高兴丢掉乌纱帽都是轻的。

除了要早起参加朝会,大臣们还有一个最关键的一个问题需要克服,那就是早饭问题。俗话说一日之计在于晨,而早饭又是一日三餐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但是为了能够按时参加朝会,大臣们一般不会在家里吃早饭。

那么一定会有朋友会问了,难道这些大臣只是因为担心早上会迟到而不吃早饭的吗?显然不是,除了因为朝会迟到外还有两个重要的原因让大臣无法吃早饭。

首先就是清朝时的礼仪规范,清朝作为中国中央集权的顶峰朝代,对于臣子们的一言一行都有着严格的要求,而上朝时大臣的表现则在此时显得尤为重要。

大家可以想象,如果你是一位清朝的大臣,你为了你一整天都有一个好的状态决定早上早起吃早饭,别的大臣三点起床不吃早饭收拾一下就急匆匆地前往朝会。

而你呢早起吃完早饭也急忙忙得赶去朝会,一路上在轿子内的颠簸让你的肚子隐隐有些不舒服。但此时却已经来不及了,你只能硬着头皮参加朝会。

朝堂之上想上厕所怎么办?

在朝会上,别的大臣因为没吃早饭肚子空空荡荡的没有任想上厕所的感觉。而你却在艰难地忍耐着上厕所的冲动。

朝堂之上所有文武大臣都在商量着国家大事的时候,你十分突兀的站出来说道:“皇上,臣想上厕所”,你说皇帝会是什么表情呢?

相信此时皇帝的脸色应该和电视剧《雍正朝》中雍正看着自己的弟弟十阿哥,借上厕所找茬的表情是一样的。毕竟在一个如此正式的场合之中,如此失仪的事情是万不可发生的。

但是当你走出朝堂之后你会惊讶地发现,整个皇宫内部根本没有一间厕所。因为在清朝为了显示出皇家的威严,在皇宫内侧是根本没有厕所的。一般厕所都是建在离皇上非常远的地方,而宫里则是用木桶来盛放,最后交给专人运送到集中处理的一间小院子中。

所以此时的你还需要坚持地走到距离你很远的那间小院子中,这样一来一回且不说你能否忍住,就这往返的时间朝会就已经结束了。而朝会发生的重要事情、皇帝进行的重要训示你也全都一无所知。而且你也会因为这件糗事让自己的上级官员感觉丢脸,让同事以此为笑柄。

所以当时的官员为了尽量避免这些麻烦,通常都会在朝会之前将个人问题全部解决完毕然后空腹参加朝会,甚至他们在朝会之前连一口水也不会喝。

那么就会有朋友问了,万一朝会皇帝饶有兴致的开了好几个小时,这些大臣们不仅不吃早饭还要早起能苦站数小时吗?这显然是不可能的,所以这些大臣们通常会为自己准备一项秘密武器——人参片。

大臣们往往会提前将人参切成薄薄的一片,然后上早朝时放在嘴里。这一小片人参不仅能够起到提神的作用,而且还能为官员们提供一些体力,来防止朝会中体力不支晕倒过去。

而这一片人参,也让大臣们了却了去厕所和体力不支的问题。所以当时不少官员行贿上级的方法就是四处搜集上好的人参或者西洋参,毕竟最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小结:

通过清朝的朝会制度我们也能发现一个十分明显的问题,那就是整个封建阶级的运行已经越来越僵化。朝会制度看似是利国利民的制度,但是仔细研究时就会发现它存在办事效率低,形式主义强的特点。

这也正是清朝走向灭亡的一个侧面印证,如果当时清朝后期能够顺应时代的潮流改变朝会上臃肿的办事效率,那么中国近代史的屈辱可能会少上许多。

更多文章

  • 年羹尧死后,雍正是怎样处置他的家人的?手段极其残忍,难以接受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年羹尧死后雍正后悔吗,年羹尧怎么对待雍正,年羹尧在雍正哪年死的

    在《甄嬛传》中,我们见证了繁荣家族的兴衰历程,也见证了年氏家族是怎样一步步走向灭亡的。从繁华到落幕,不过是四季的变换,春去秋来,蓦然回首时早已没了昔日的光景。电视剧中的雍正,比较宅心仁厚,在年羹尧死后,他没有痛下杀手,保全了很多无辜者的性命。但是历史真是这样的吗?电视剧中的年羹尧看上去光有一身胆识,

  • 清朝官员的服饰你了解多少?他们为什么在下跪前要甩袖子?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而,清朝官员的朝服带有箭袖,就是在本来就比较窄的袖口前边再接一个半圆形的袖口,一般最长为半尺,形似马蹄,又称“马蹄袖”。其实清朝大臣们下跪前并不是只是拍拍袖子,而是把自己衣服上的袖口翻下来,袖口叫马蹄袖,形似马蹄。由于清朝满族人是个狩猎的名族,常骑马射箭,而马蹄袖可以束口,从而达到保护手腕的目的。平

  • 清朝一俏寡妇出了个上联:“寂寞寒窗空守寡”,几百年来无人能对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对对子,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发生在清朝时期,一个寡妇的对子趣事——在清朝的时候,杭州有个姑娘长的非常的漂亮,楚楚动人,而且才华横溢,学富五车,简直就是个才女学霸型的,像如今的美女一样,都被富豪们喜欢,而这位姑娘在合适的年纪也嫁给了杭州当地的一个大富豪,这位大富豪家财万贯,土地万亩,房屋百间,实实在在

  • 女儿爱上有妇之夫,父亲孙中山狠心拆散,多年被恨临终才被懂得深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1895年,广州起义失败,包括孙中山在内的革命党人遭到清政府的通缉,孙中山的家人也受到牵连,孙中山的妻子及家人因此搬到了孙中山的哥哥在檀香山的住所;第二年,孙婉出生,这时的孙中山正被清政府驻英国伦敦公馆囚禁。孙婉在十二岁之前只见过自己父亲两面,虽然母亲总是告诉自己:“父亲是做大事的!”,可年纪尚小的

  • 民国第一外交夫人黄蕙兰,看看她传奇的一生吧!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民国女子黄蕙兰,黄蕙兰个人简历,黄蕙兰顾维钧儿子

    黄蕙兰晚年隐居在纽约曼哈顿,靠父亲留给她的50万美金的利息养老。1993年12月辞世。顾维钧,一开始是心仪她的。那是去姐姐黄琮兰家做客,他看见了主人家钢琴上陈设着的一帧她的玉照,十分欣赏,直接表露了自己想结交的想法。于是,黄琮兰赶忙给母亲写信,从中搭桥牵线。对于这个有身份有社会地位的女婿,母亲是十二

  • 中华民国真的和人们所说的一样好吗?来看看历史上真实的民国吧!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你以为的民国和真实的民国,民国元年和民国一年,真实的民国到底是个啥样子

    民国可是男人可以随便把自己老婆,孩子当抵押给当掉的时代。没钱还债了怎么办?政府替你做担保,政府从中收点税,完全合法。你去当地的历史档案馆,很容易查到这些抵押的字据。那个时候的钱值多少钱?通常来说,我们用食品价格去对比不同时期的货币价值。大米面粉是主力,猪肉鸡蛋鱼参考。这个东西有人做过详细的考证。民国

  • 洪秀全死了,他房中的3000多名美女是什么下场?清军做法让人失望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清朝末期,清政府在慈禧的统治下,逐渐走向衰退,慈禧是武则天同样都是女流之辈,武则天统治期间国泰民安,经济蓬勃发展,而武则天本人也受到了万人景仰,相反慈禧却受到了众人的唾骂,由此看来,国家的存亡和女人统治并没有半毛钱关系,关键还要看是什么样的人在统治。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老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处处受

  • 唐顺宗为什么在位不到两百日,就被迫禅位于其子李纯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唐朝,唐顺宗

    唐顺宗李诵是唐朝第十一位皇帝,父为唐德宗李适,母亲为昭德皇后王氏。对于唐顺宗李诵,《新唐书·本纪第七·顺宗》有云:“为人宽仁,喜学艺,善隶书,礼重师傅,见辄先拜。”父亲唐德宗李适在位期间,李诵共当了25年太子。据史书记载,李诵在做太子时政治态度很谨慎,唯一发表过的意见就是阻止唐德宗任命裴延龄、韦渠牟

  • 为什么在刘秀称帝之后,却将都城定在洛阳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汉朝,东汉,刘秀

    东汉(25年—220年),是中国历史上继西汉之后又一个大一统的中原王朝,传八世共十四帝,享国一百九十五年,与西汉统称两汉。建武元年(25年),刘秀在河北鄗城(今河北省邢台市柏乡县固城店镇)千秋亭登基为帝,正式建立了东汉。建武十二年(36年),经过多年的政战,刘秀扫平群雄,统一天下,史称“光武中兴”。

  • 朱元璋推翻元朝之后,朱元璋为什么将国号定为大明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明朝,朱元璋

    很多人对明朝的历史有所了解,却对朱元璋为什么将国号确定为“大明”知之甚少,或许很多人甚至一直不知道明朝的国号其实是“大明”,而不是常说的“明”。关于“大明”国号的由来,一直都是众说纷纭,有的认为源自宗教,有的认为源自儒家经典,有的则认为与《易经》有关,小编认为,朱元璋选“大明”为国号,主要是出于两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