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曹操起兵时实力并不是很强 同宗和亲戚为何会投奔曹操

曹操起兵时实力并不是很强 同宗和亲戚为何会投奔曹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2995 更新时间:2023/12/24 8:34:25

你真的知道曹操起兵吗?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曹操当年起兵时并不强,当时的同宗和亲戚是怎么想的?他们为什么都愿带着兵马前来驰援?

曹操在京师刺杀董卓失败之后,连夜就逃回家乡,找到父亲曹嵩诉说自己的想法,于是乎,老曹家就散尽家财开始招兵买马,决定起兵讨伐董卓。

当时曹家举出的是“发矫诏”和“忠义”两面大旗,效果却是相当的好,很多青年纷纷加入。董卓的残暴是世人有目共睹的,曹操走这么一步也算得上是情理之中,或者说是有准备的。

起义之后,作为同宗的夏侯惇、夏侯渊兄弟,曹仁曹洪兄弟均带着粮草兵马慕名而来,这让曹操的势力得以迅速壮大,那么这些人为什么会来投奔曹操?又有多大的能力呢?

图片:曹操与父亲曹嵩交流想法剧照

一、曹氏一族的背景

1、两姓是一宗

曹操一家本来是不姓曹的,他的老爹曹嵩原本姓夏侯,也就是夏侯嵩,不过当时由于是本家下面的一个小分支,经过几代人的传承和时代的洗礼,已经属于家道中落的状态了。

根据记载,当时他们家最大的官才是个南阳令,在曹操爷爷那一代,由于参与了朝廷权力的斗争,结果把县官也给弄丢了。与此同时,当时皇宫内的大宦官曹腾看中了曹操的爹,于是一番商量之后,就把夏侯嵩过继给了曹腾,就这样,夏侯嵩改名曹嵩,一家人从此之后进入全新的“时代”。

虽然从曹操他老爹那一代就改名换姓,可在血缘上仍然属于夏侯氏的分支之一,况且有了曹腾这棵大树,夏侯氏也乐意和曹氏保持亲密的关系,毕竟不管你姓什么,只要是对家族有好处,能带来利益,这就足够了。

到了曹操这一代,背后其实就有两股势力,其一是盘踞在深宫之内的宦官集团势力;其二是拥有百年根基的大汉夏侯家族,放眼天下,这两股势力中的任何一个,威力都是不容小觑的。

图片:夏侯家族前来投奔曹操剧照

2、曹操背后的势力

曹腾在东汉末年的皇宫大内绝对是资格绝伦的,他一生侍奉过汉顺帝、桓帝、冲帝、质帝和灵帝,共计五位皇帝,都说“伴君如伴虎”,可人家曹腾愣是一点问题都没有,小日子还越来越红火。

这说明曹腾本人深谙为人之道,即便是身在乱世,也能够在保证人身安全的情况下,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多年在宫内宫外深耕细作,自然就积累下了不少的人脉。

有意思的是,曹魏时代还追封了曹腾为“高皇帝”,这可不得了,是中国历史上追封皇帝称号的唯一一位宦官。

曹腾给曹操打下的天下在宫内,而夏侯氏的根基则在完全不同的地方,这个夏侯氏的先祖,是跟随汉高祖刘邦开创大汉基业的元勋夏侯婴

刘邦没当皇帝的时候,两个人是结拜兄弟,刘邦当皇帝之后,夏侯婴就成为了汝阴侯,属于汉初异姓王之一,不仅有钱有兵,还有大量的土地。

公元184年,华夏大地天灾人祸不断,巨鹿的张角兄弟搞出了“黄巾起义”,在中原各地烧杀掳掠,无恶不作,当时的东汉朝廷无力平乱,于是委派地方豪族自发组织军事力量去保境安民,于是夏侯氏趁机崛起,囤积了大量的粮草,也招收了大量的部族。

值得一提的是,曹氏也是在这个契机下和夏侯氏再次联合起来的,所以夏侯惇、夏侯渊兄弟与曹仁、曹洪兄弟都是妥妥的同宗,他们选择投靠曹操,并且为曹操提供最初的“原动力”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了。

二、曹操发展壮大的另一原因

1、天怒人怨的时代

汉灵帝驾崩之后,汉少帝就登基了,可是仅仅半年之后,外戚和宦官集团的斗争就进入白热化,在大将军何进与宦官集团的激烈对抗中,他为了赢得主动权,干出了一件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那就是让盘踞在西凉的凶悍军阀董卓进京勤王。

董卓自己估计都没想到有这种好事降临在自己身上,于是就马不停蹄带着军队赶赴洛阳,到了京师之后,他发现外戚和宦官两大集团早已是两败俱伤,自己反倒是兵强马壮,这还不得玩一出“渔翁得利”?

就这样,董卓以天子暗弱为由,强行将少帝废黜,扶持了刘协登基为帝,这就是东汉的最后一位皇帝——汉献帝。

此时的董卓手中握有兵权,朝廷中的百官虽然不齿与他为伍,甚至认为他是典型的乱臣贼子,可畏惧于强大的武力,始终是敢怒不敢言。

董卓也不是什么治国理政的人,一下成了天下的主宰,颇有“暴发户”的劲头,什么祸乱后宫,乱杀朝廷命官,贪赃枉法这些坏事,没有一个是他不干的,慢慢的也就激起了天下人的共同怨恨。

2、英雄横空出世

在这种情况下,朝中的反董派就想了个主意,希望有个人能够挺身而出,主动把董卓除掉,这个“重任”自然落到了当时在朝廷中并不怎么被看好的曹操身上。

虽然曹操的刺杀计划最终以失败告终,他自己也丢官逃亡回乡,可天下人对董卓的痛恨早已根深蒂固,反倒是抵消了曹操的失败,让他摇身一变成为了“大英雄”,这波操作着实为曹操吸粉无数,不少青年听说英雄曹操在家乡起兵讨伐董卓,自愿慕名而去。

所以除了曹操自己的家人、手下、同宗同族的兄弟之外,还有大量的有为青年,这些人的到来无疑给曹操吃了一颗定心丸,看着日益壮大的队伍,真的是没有了后顾之忧。

图片:大量有为青年慕名而去剧照

另外,不得不说曹操的能力很强,运气也超好,虽然起义之初并不是中原范围内强有力的军阀,但随着各种大小胜利的接踵而来,以及战略上逐渐取得了优势,曹氏集团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从击杀吕布到官渡之战,曹操成为了中原霸主,这个时候如何去找粮、找兵,也就不用曹操自己操心了。

标签: 曹操夏侯渊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仰韶文化持续了多久?有哪些代表性的特点呢?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上古,仰韶文化,历史解密

    仰韶文化是黄河中游地区重要的新石期时代文化。它的持续时间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至3,000年。它的分布在整个黄河中游从今天的甘肃省到河南省之间。今天在中国已发现五千多处仰韶文化遗址,其中以陕西省为最多,达2040处,是仰韶文化的中心。仰韶文化的名称来源于其第一个发掘地—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仰韶村,

  • 宁王之乱是如何发生的?为何没能成功呢?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宁王之乱,又称宁王叛乱、宸濠之乱,发生在明武宗正德十四年(1519年),宁王朱宸濠为争夺皇位,在南昌发动了叛乱,波及江西北部及南直隶西南一带,四十三天后,被赣南巡抚王守仁平定。宁王失败的原因,固然与其实力弱,孤立无援和不得民心有关,但也有军事方面的失误。顾祖禹在军事地理巨著《读史方舆纪要》中分析认为

  • 穆索尔斯基有着怎样的成就贡献?他最擅长的领域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穆捷斯特·彼得洛维奇·穆索尔斯基,俄国作曲家,历史解密

    他是俄国近代音乐现实主义的奠基人。穆索尔斯基是俄国近代音乐现实主义的奠基人,是“强力集团”中最主要的作曲家。他的创作具有揭露社会黑暗,反映人民疾苦的批判现实主义的倾向,在艺术风格上具有浓郁的俄罗斯民族特点和独特个性,在音乐语言和艺术形式上有大胆的创新。然而,在世时他的艺术成就除斯塔索夫等少数有远见的

  • 唐玄宗后宫的“洋贵妃”,后来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唐玄宗后宫的“洋贵妃”,后来结局如何?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提起唐玄宗,大家都知道他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但“后宫佳丽三千人”,玄宗的爱并非具有专一性。一般而言,武惠妃才是玄宗真心相爱的女人,武惠妃之后是梅妃(比较有争议,一说为虚构人物)。梅妃从闽越被选入宫后,玄宗爱其如至宝,曾赐东宫正一

  • 北宋时期爆发过两次幽州之战,为何都失败了?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幽州之战,北宋,历史解密

    历史上北宋曾先后两次爆发幽州之战,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北宋建立后,国家还处于分裂状态,赵匡胤也并没有打算就这样而已,也是希望能够一统天下。不过当时的政策是“先南后北、先易后难。赵匡胤基本上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南方,而宋太宗登基后,南方基本上稳定了,在向北灭亡北汉后,宋和辽直接对

  • 一介车夫当上了宰相,他到底有多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卫绾,西汉,历史解密

    卫绾,西汉大臣,官至丞相。丞相这个官职,一般都是有大将之才的人才能胜任,他一介车夫是怎么位居高官的呢?一次偶然的机会,卫绾做了一次汉文帝的车夫,汉文帝认为他驾车娴熟,就留在自己身边当个贴身伺候的郎官。调任到自己身边以后,汉文帝又发现卫绾竟是一个难得的老实敦厚之人,于是对他更加喜爱和信任,不久就把卫绾

  • 吴三桂一定要将南明永历帝赶尽杀绝的原因是?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吴三桂一定要将南明永历帝赶尽杀绝的原因是?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吴三桂是明末清初的一个重要历史人物,他在山海关时的选择影响了中国的历史进程,而后人之所以不齿吴三桂,不仅仅是因为他引清军入关,导致华夏沦陷,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深受明朝国恩,却忘恩负义、将已经逃亡缅甸的明朝最后一位皇帝——

  • 揭秘:历史上的清朝八旗统帅有多威风?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清朝,乾隆,历史解密

    提起满清,我们就不得不提一下八旗。八旗制度是清朝满人社会和军事的组织形式。这项制度源于女真人的狩猎组织,后来努尔哈赤进行了改编,设置了黄、白、红、蓝四旗,并且每一旗任命一个首领。随着后金的发展壮大,又增加了镶黄、镶白、镶红、镶蓝4旗,八旗制度就此形成。那么八旗旗主在清朝是什么级别呢?刚开始的时候,八

  • 历史上王叔和是谁?有什么贡献?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上王叔和是谁?有什么贡献?他是一名晋代医学家,在中医学发展史上,做出了两大重要贡献,一是整理《伤寒论》,一是著述《脉经》,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简介王叔和,名熙,高平(今山东微山县)人。魏晋之际的著名医学家、医书编纂家。王叔和幼年时代是在缺衣少食的贫寒中度过的。严酷的生活现实,使他从

  • 古代打仗能够调动几十万军队吗 古人的经济支撑得起吗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还不了解:古代打仗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古代的经济真的能支撑几十万人的大规模战争吗?我们经常在电视剧看见古代打仗,皇帝动不动就拨几十万大军给出征的元帅!那么在古代真的随时能组织调动一支几十万人的大军吗?古代的经济真的能支撑几十万人的大规模战争吗?首先,我们以宋代和汉朝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