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赵匡胤的“政治遗嘱”

赵匡胤的“政治遗嘱”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4210 更新时间:2024/1/16 0:33:10

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说“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以唐太宗李世民与宋太祖赵匡胤并提。其实,赵匡胤的仁慈与宽厚岂是屠兄、杀侄、逼父的刻戾忍杀的李世民可堪比伦!

王夫之《宋论》中有一段话:“太祖勒石,锁置殿中,使嗣君即位,入而跪读,其戒有三:一,保全柴氏子孙;二,不杀士大夫;三,不加农田之赋……”赵匡胤于公元960年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从后周柴氏手中夺得政权,做了皇帝。循中国历史故例,本当斩草除根,以绝后患,可赵匡胤终其一生,对柴氏一门优礼有加。临终尚不忘以“政治遗嘱”的形式提醒后世嗣君不可亏待柴氏后人。对异姓旁人尚能如此宽厚仁慈,千载而下,犹让人怀想高风,唏嘘不已。只可惜悠悠数千载,赵匡胤这样的皇帝只是凤毛麟角。公元626年,李世民为争做皇帝,发动“玄武门之变”,禁锢高祖李渊,以“太子、齐王作乱”为名擅杀李建成李元吉。这种为了皇帝这个“鸟位”,父子反目、同胞相残的事情在中国历史上太多了,可谓“罄竹难书”;更为残忍的事情还在其后。据清人赵翼《廿二史札记》,太子、齐王伏诛后,他们的儿子,自然也是李世民的亲侄儿李承道、李承德、李承训、李承明、李承义、李承业、李承鸾、李承奖、李承裕、李承度,计十人(以李建成、李元吉的年龄推算,十人中最大的也不过十五岁,最小的尚在襁褓之中),“俱坐诛”,可谓“斩尽杀绝”!而高祖李渊其时尚在帝位,坐视其孙伏诛,竟不能援手一救,赵翼由此推论:“高祖亦危极矣。”李世民就这样当上了大唐帝国的皇帝。电视剧《贞观长歌》里的唐太宗李世民照例是文韬武略、文治武功更兼爱民如子,我们有理由一问:一个连至亲骨肉都不爱的人,何爱于民?亦曾有人提出要把对历史人物的道德评价和文化评价分开来,就李世民而言,屠兄、杀侄、逼父是道德评价;开创了“贞观之治”的丰功伟绩是文化评价。我是断断不能接受这样的说法。所谓“文化”,即“以文化成”,人端赖文化脱离动物的野蛮状态,人也端赖文化优越于低等动物,现在,至亲骨肉相残,且斩尽杀绝,无所不用其极,此举禽兽尚且不为,为之蒙羞的岂不正是人类的“文化”?更为可怕的是,李世民并非中国历史上的特例,弑父屠兄、骨肉相残,夺取帝位的事,一再发生,几成历史的常态,构成中国历史上一个个深重的污点!

赵匡胤“政治遗嘱”的第二条“不杀士大夫”,更堪称“一塌糊涂的泥塘里的光彩与锋芒”。赵匡胤虽出身“赳赳武夫”,却厌弃刀兵,定下偃武修文的国策。赵匡胤不仅自己未杀过一个读书人,还把“不杀士大夫,不杀上书言事之人”作为“遗训”告诫后世子孙,遂使有宋一代,成为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尊重读书人的朝代,王夫之说“终宋之世,文人无欧刀之辟”,绝非妄断!相应地,有宋一代文化艺术各领域的群星璀璨、空前繁荣也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此据李泽厚《美的历程》)。相比之下,一部中国历史,尤其是宋以后的明、清两代,几乎就是中国文人士大夫的血泪史。明王朝立国之初,朱元璋即颁令:“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寰中士大夫不为君用,是自外其教者,诛其身而没其家,不为之过。”明初夏伯叔侄,苏州人姚润、王谟等皆以“不为君用”罪,枭首示众,籍没其家;晚年朱元璋身体不好,更以杀戮读书人发泄不良情绪,一时才能之士“幸存者百无一二”,上层知识精英几被一扫而光。明朝还专设针对文人士大夫的“廷杖”之刑,动辄把文臣当众扒下裤子打屁股,端的是“斯文委地无人收”,有明一代,读书人所蒙之“羞”,所含之“垢”,所忍之“辱”,也可说是前无古人吧!鲁迅说明朝皇帝多“无赖儿郎”,岂是虚言!清朝以“文字狱”“摧折士气”肇自康、雍,康、雍之后的乾隆是有文化的“盛明天子”,一生写了十万多首诗,差不多相当于两部“全唐诗”。然而文字狱恰恰于乾隆世“蔚为盛况”。乾隆年间的文字狱多有因诗文而触及满洲君臣的心病者,如果说“一把心肠论浊清”(胡中藻)、“大明天子重相见,且把壶儿搁半边”、“明朝期振翮,一举去清都”(徐述夔)、“夺朱非正色,异种也称王”(沈德潜)之类,虽属冤狱,却还靠点谱,至于徐首发和徐成濯,竟以名字连起来是“首发成濯”,被认为是嘲笑清剃发之制,以大逆罪处死;乔廷英的诗稿有“千秋臣子心,一朝日月天”句,被认为“日月二字合为明”,竟以“谋逆”罪凌迟处死,两家子孙均坐斩,已属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深文周纳到了丧心病狂的程度。电视剧《传奇皇帝朱元璋》中,朱元璋照例被粉饰成一脸正气、替天行道的正义使者,血雨腥风、惨绝人寰的流氓政治照例被粉饰得花团锦簇;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中,袁立版的杜小月“深情”地对张铁林版的乾隆说:“万岁爷真是古今难得一见的仁慈宽厚之君。”天啊,把历史“戏说”到这般田地,这样的“文化”产品岂不令古今读书人齿冷!若有时空隧道,对这些影视编导最好的惩罚就是把他们送回到“洪武盛世”和“乾隆盛世”去!

明年就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了。民主、共和也已经弹了百年渐成“老调”,然而国民性中对权力(而非权利)的渴慕与趋附依然是人心的痼疾;文治武功、文韬武略更兼风流倜傥、儒雅多情甚至身手矫健的封建帝王们正在社会主义的文艺舞台上“你方唱罢我登场”。任这种“瞒与骗”的文艺轮番上演,历史就成了一笔糊涂账;当历史本身已经成了一笔糊涂账时,还如何去寻索几千年黑暗、残忍、血腥的皇权专制的真相?没有对帝王真相的揭橥,又如何培育权利的观念,从而又何谈建设公民社会?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宋代重点瓷窑特点分析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这些瓷窑不仅生产的产品冠绝天下,它们甚至还对周边的瓷窑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共同构成了绝美的“宋瓷雅韵”。一、宋代重点瓷窑特点分析-定窑系定窑,是继邢窑之后的著名白瓷窑场。从唐代开始,定窑就开始烧造瓷器,直到元代终结。定窑的主流作品是白瓷,兼烧绿釉、黑釉、酱釉等。产品胎体轻薄,胎质坚硬,色洁白,口沿

  • 陈友谅兵败,朱元璋抢他妻妾生下一子后,为何又后悔了?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朱元璋晚年对于有些事仍感到遗憾。(示意图/翻摄自百科词条)在1363年鄱阳湖大战前,陈友谅的势力远在朱元璋之上;1357年后陈友谅攻无不克,起兵攻下江西诸路,连克江西、安徽、福建等地。1359年迁都江州,自立为汉王。次年,攻陷太平,杀徐寿辉,随即登基,称大汉皇帝,国号汉,改元大义,势力如日中天。1

  • 他给崇祯大明续命的良方,崇祯拒绝,晚清:我用这个方子续命16年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黄景昉是福建晋江东石人,他是一个大忠臣,当时明朝发生了两件官员任免的事情,第一个就是南京管理长江的官员,原来有文武两个官员,后来崇祯准备裁掉文臣,第二个就是副都御史惠世扬被任命之后迟迟没有上任,崇祯削其官籍。黄景昉身为一个辅臣,自然是不同意的,指出崇祯皇帝处理这两件事情的时候太过于草率,崇祯看到这个

  • 朱元璋让小舅子做大官,他:我不想死!次日就当和尚,才免遭一死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朱元璋封小舅子做大官,朱元璋1-46集免费观看,朱元璋请自己的小舅子郭德成喝酒

    朱元璋有一个小舅子,名为郭德成,他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立下汗马功劳,可是他最后只当了一个骁骑舍人这样的小官。朱元璋觉得很对不起小舅子,于是就决定给他封官,让他当大官。朱元璋对郭德成说:“你想当什么官?”如果是其他人肯定要找一个大官,工作轻松,油水多的工作,可是郭德成不一样,他是一个淡泊名利之人,他对

  • 李自成提出3个退兵条件,若崇祯答应,明朝不亡,可惜被崇祯拒绝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李自成怎么处理崇祯,崇祯为什么投降李自成,李自成向崇祯提条件是真的吗

    崇祯皇帝继位之后,进行一系列改革,结果导致“快递小哥”李自成失业了。当时起义军闹得轰轰烈烈,李自成为了养家糊口,就投身起义军中,开始反抗明朝。明朝末年,灾荒瘟疫流行,百姓浮尸遍野,李自成领兵攻打中原,转战西安,建立大顺政权,登基称帝,和明朝对抗。随后,李自成领兵向京城进发,他的目标是崇祯。明崇祯十七

  • 朱元璋死的那年,浙江出生一小男孩,51年后为明朝续命200年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而在同一年,浙江省的钱塘县,出生了一个小男孩,虽并未引起世人的关注。可是在51年后,大明王朝却因他又延续了将近200年的国祚。这是巧合,还是上天特意的安排呢?01 家境殷实 聪明好学这位浙江出生的小男孩,名叫于谦,是明朝历史上有名的“能臣”。于谦出身于官宦人家,曾祖父是杭州路大总管,祖父是工部主事。

  • 妲己发明一件东西,本为讨纣王欢心,却歪打正着成了我国文化象征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妲己纣王历史真实故事,妲己和纣王断骨取髓的故事,妲己为了讨好纣王发明了什么东西

    为了政治需要,商纣王被人们塑造成了一个千古昏君的形象,也是因为政治需要,其妻妲己也被后世的史学家们不断的添加史料,塑造成历史上最有名的“红颜祸水”了。而到了现在,就算我们在殷墟墓地中出土了大量的甲骨文,一定程度上为商纣王帝辛“洗了白”,但妲己本人的真实形象,我们也难以看清。而在这些不断被“添加”的妲

  • 纣王能从三个王子中脱颖而出并即位,只因他有一项能力令人拜服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纣王即位的理由,纣王如何继位,纣王很有政治才能

    从这一回开始,正式进入《封神演义》原著,此后的大多数解读,几乎都是基于《封神》及正史相结合,这是我的风格,也是受人诟病之处,不喜者勿喷。据《封神》原文:纣王乃帝乙之三子也。帝乙生三子:长曰微子启,次曰微子衍,三曰寿王。请看,纣王本是第三子,按说帝位怎么也不可能落到他头上,那么为什么偏偏由他继承了帝位

  • 晋阳迁都邯郸的原因分析,赵国卷入了战国时期的乱世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三家分封之后,韩、赵、魏三方势力也都不甘示弱,在战国时期掀起了一场腥风血雨,各自占据了自己的地盘,加快了向外扩张的速度,而韩国作为三大帝国的中心,又被强大的敌人团团围住,根本没有发展的可能,只能在各大强国之间游荡。[var1]魏国在李悝的变法下,很快成为了最强大的国家,这让赵国很是不安,赵国经过深思

  • 揭秘金字塔的制造,原来山海经中早就提到!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都知道埃及的金字塔其实只是古代埃及统治者们的坟墓。古代埃及人对这些统治者有着虔诚的信仰,尊称他们为“法老”,由于“法老”们的观念影响下,形成了认为“人生不过是一个短暂的停留,而死后才是永久的享受”的“来世观”。因而,埃及人把死后生活看作是尘世生活的延续。[var1]可是在我国的”山海经”中曾提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