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张辽和张郃都是降将,为什么投降时得到的待遇不一样?曹操很高明

张辽和张郃都是降将,为什么投降时得到的待遇不一样?曹操很高明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2188 更新时间:2024/1/10 7:19:30

张辽和张郃都列在五子良将之列,而张辽更是位列五子良将之首,可见二位将军在曹魏的地位之高。然而,无论是张辽还是张郃,都不是在曹操起兵之初就跟随曹操的将领,他们都是在曹操征战四方时,投降曹操的降将。

令人疑惑的是,张辽和张郃在曹魏的地位相当,又都是降将,但他们当年投降曹操的时候,为何待遇却各不相同呢?

落魄的张辽

张辽出生在北方边陲,是并州雁门郡马邑县人。他的祖上倒也有一位名人,此人名为聂壹,是汉武帝时期马邑的一名豪商。当年的马邑之谋正是此人献给王恢的,并最终得到汉武帝的采纳。

遗憾的是,马邑之谋没能成功,被匈奴人逃脱,否则此计若成,聂壹的历史地位不知道要提升多少。可惜历史没有如果,聂壹献计、参与马邑之谋失败后,彻底与匈奴人交恶,他的后人不得不隐姓埋名生活,这也是张辽身为聂壹的后人,却姓张的缘故。

(张辽)本聂壹之后,以避怨变姓。少为郡吏。

张辽久居边陲,少年时期就在雁门郡当上郡吏,与胡人多有交战。这种纷杂的处境虽然并不安稳,却令张辽得到了难得的历练,本就善于冲锋陷阵的张辽,在与胡人交锋期间逐渐展现出善战的一面,进入并州刺史丁原的视野,被提拔为从事,奉命率兵进京归何进管辖。

可见,张辽虽然不是出身豪门世家,但他却是一个真正有本事的人,从少年时期做郡吏,再到被丁原抬举入京归何进麾下,这一次次的前进之路,全都是靠他自己的努力而得到赏识。但张辽的运气却并不好,早期跟随的几个人,相继都没能成事,导致张辽长期怀才不遇,这才落魄到要向曹操投降的地步。

张辽先后跟了何进和董卓之后才归的吕布,当时他的官职是北地太守。等到吕布领徐州牧时,张辽的官职是鲁国的国相。张辽无论是担任北地太守还是出任鲁国的国相之职时,他在吕布军中的地位其实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不完全是吕布的部将那么简单。

建安三年,曹操率军攻破下邳城,将吕布处死。除了陈宫主动请死以外,曹操对吕布麾下的其他人还是比较善待的,例如陈纪、纪子群等人。正是因为看到这些人被善待,张辽在观望之后,遂决定率兵向曹操投降。

在张辽投降之前,张辽和高顺曾与夏侯惇、刘备交战过,先后将夏侯惇和刘备击败,显示出了自身的实力和价值。所以,当张辽投降时,曹操欣然接受,并给张辽封官赐爵。

拜中郎将,赐爵关内侯。

曹操当时为何接受张辽的投降,并封官赐爵?因为张辽本身的战斗力很强,曹操素来爱惜人才,加之当时曹操处于群雄逐鹿的激烈竞争中,身边急需用人。正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他自然不会错过张辽这样的猛将。

既然封官赐爵,又为何职位不高,不赐列侯?无论是中郎将,还是关内侯,这样的封赏对于张辽而言都略显低微了。曹操如此做法看似轻视了张辽,但事实上这是一种符合逻辑的“论功行赏”。

张辽投降的时候,是在吕布被击败并被处死之后,经过一番观望后才决定向曹操投降的。其实,在吕布被杀以后,吕布集团就已经是群龙无首的状态,败局已定,张辽虽然在吕布军中的地位与普通将领有区别,但也无力回天,即便不投降也定然难逃兵败被杀的局面。

也就是说,张辽选择投降,带给曹操的主要好处是,为曹操集团增添了一员大将。而他率兵投降之举,对于曹操和吕布集团的胜负已经意义不大。所以,张辽投降的价值,更像是投诚,功劳其实并不大。

曹操给张辽的封官赐爵恰到好处,既表示出了对张辽的认可,又向其他观望的敌人释放出信号,表达出自己鼓励敌人向自己投降的态度。同时,曹操也兼顾到降将的功劳,不至于厚此薄彼。

但张辽毕竟不是凡人,他虽然长期处于不得志的状态,但本身的实力过硬,在投奔曹操后虽然起点不高,在之后的屡次大战中,却总能建立军功,逐渐将自己的地位提升上来。张辽后来的名气威震东吴,甚至能达到“张辽止啼”的地步,足可见他当时的威望。

不是特别光彩的张郃

同样位列五子良将之一的张郃,投降曹操的时候,曹操给的封赏却要远高于张辽。曹操这样做,又有什么依据呢?

张郃投降曹操之前,他的“履历”并不复杂,早年间投军参与讨伐黄巾军。在韩馥麾下当过一段时间的军司马,后来投奔了袁绍。张郃在袁绍军中崭露头角,是在袁绍攻打公孙瓒的战事中,张郃在此战中立功,迁升为宁国中郎将。

瓒破,郃功多,迁宁国中郎将。

在张国良的评话三国中,张郃和高览、颜良、文丑并称为“河北四庭柱”。虽然这只是后世艺术作品的称呼,但也足可见张郃在袁绍手下的地位。

关于张郃投降的史料记载,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张郃当年在官渡之战投降曹操时,是因为郭图进谗言,导致张郃担心兵败回去被袁绍所害,走投无路之下被迫投降曹操。另一种则认为张郃投降曹操并非是受形势所迫,而是不光彩的投机行为。

图惭,又更谮郃曰:“郃快军败,出言不逊。”——《张郃传》

陈寿在《张郃传》中提到,郭图进了谗言,令张郃惊惧,“乃归太祖”。陈寿在字里行间都透露着郭图进谗是导致张郃投降曹操的主要原因。

但考据学家卢弼、姜宸英对张郃投降是因为郭图进谗言的说法却并不认可。因为“郭图进谗”的说法,仅在《张郃传》中记载了,但在《三国志》中的《袁绍传》与《武帝纪》却都没有再提到“郭图进谗”。

正因为这一点,姜宸英对“郭图进谗”的真实性提出质疑,认为这样的说法之所以会出现在《张郃传》中,是因为陈寿顾及传主张郃的面子,故意以这样的笔法来掩饰当年张郃投降曹操时的不光彩一面。

……自文其丑,故与《武纪》《绍传》互异

姜宸英明显更支持第二种说法,认为张郃投降是一种投机行为。姜宸英观点正确吗?咱们回过头来,再看一下张郃选择投降时的前因后果。

许攸投曹操以后,献计给曹操,让他火烧乌巢。乌巢乃袁绍大军的粮仓,若乌巢被毁,袁绍大军虽然占尽优势,也必然会影响军心,这是曹操当时战胜袁绍的重要机会。曹操是一代雄主,立刻决定把握住这次机会,亲自率精兵杀奔乌巢,留荀攸和曹洪守卫大营。

曹操攻乌巢的消息传至袁绍大帐后,袁绍手下的谋臣武将商讨该如何应对曹操此举时产生了分歧。

张郃主张袁绍应该立刻派重兵前往乌巢救援,而郭图则认为应该实施“围魏救赵”之计,一边派轻骑火速救援乌巢,拖延曹操攻破乌巢的时间;一边派重兵进攻曹操大营,逼迫曹操回援,乌巢之围自然可解。

听了郭图之谋,张郃极力反对,认为曹操的大营十分坚固,恐怕一时间难以攻破,会导致乌巢有失。最终,袁绍采用了郭图的策略,派高览和张郃率重兵进攻曹操大营,只派轻骑前去救援乌巢。

结果大家都知道了,曹操攻破乌巢,斩杀守将淳于琼,一把大火将乌巢所屯的粮草焚烧殆尽。另一边,张郃和高览猛攻曹操大营,却始终没有进展,听闻乌巢粮草被毁、淳于琼被杀的消息后,便主动率军向镇守大营的曹洪投降了。

由此可知,在曹操率军攻打乌巢之际,张郃与郭图曾有过很大的分歧。张郃的主张被袁绍否定,被迫按照郭图的计策行事,率重兵攻打曹操大营。从这样的安排来看,袁绍身为主公,却并不善于用人,张郃与郭图有严重分歧的情况下,又怎么可能愿意看到郭图的计谋成功?

袁绍却并不回避张郃,依然将大军交给张郃执掌。在这种情况下,张郃难免会有进攻曹操大营时不用全力的嫌疑。

曹操大营虽然有曹洪和荀攸镇守,但曹操攻打乌巢所带的都是精兵,曹操一方在兵力上本来就处于绝对的劣势,在许攸来投之前,甚至都萌生了退意,可想曹军当时所处的艰难程度。反观袁绍一方,张郃和高览率领的是袁绍部的“重兵”,这就意味着张郃率军攻打曹操大营时,兵力有很大的优势,为何却迟迟无法攻克曹操大营呢?

而且,当曹操攻破乌巢时,短时间内并不能回援大营,张郃、高览率领的重兵依然有进攻时间,如果张郃真能在此时全力攻破曹操大营,此战最终的胜负也未可知。毕竟乌巢粮草被毁,会导致袁绍大军军心不稳,亦不能持续作战,但短时间内消息未扩散之际,对袁绍大军的影响其实并不致命。

但奇怪的是,张郃在这个时候竟然选择了主动向曹洪投降。这里需要注意一点,张郃投降的人是曹洪,而不是曹操,因为曹操在乌巢打仗虽然获胜,却并未来得及回援大营。更引人深思的是,曹洪听闻张郃准备投降的消息,竟然一时间不敢接受,直到荀攸劝曹洪,这才接受了张郃的投降。

郃之来,洪疑不敢受……

曹洪为何不敢接受张郃投降?因为他怀疑张郃是假降!为何会产生这样的疑心呢?因为曹操虽然取得乌巢胜利,但袁绍大军的优势依然在,张郃和高览麾下的“重兵”虽然没能攻破曹操大营,但损失也不会太大。

在这种情况下,张郃突然提出要投降,曹洪怎么可能不疑心呢?荀攸劝曹洪时,说明白了张郃投降的真正原因,他告诉曹洪,张郃投降是因为袁绍没有采纳他的计策,生气才投降的,你有什么好疑虑的呢?

不得不说,荀攸确实是独具慧眼,一眼就看出了张郃投降的真正原因。笔者非常赞同荀攸的想法,原因有二。

其一,袁绍采用郭图的计策后,张郃必然不愿意此战取胜,否则即便凯旋,也必然会受到郭图的揶揄。所以,笔者有理由相信,张郃攻打曹操大营时,以他和高览的才能和兵力上的绝对优势,迟迟不能取胜,与张郃心中的不满有一定关系;

其二,乌巢大营被毁后,袁绍一方的势力其实仍在,并非在官渡之战失败后就灰飞烟灭。张郃如果愿意走,曹洪并没有实力将他留下。而且,郭图之策失败,也是张郃喜闻乐见,回去也可以趁机向郭图发难。

但张郃却没有这样做,反而在曹操都没回营的情况下,就急忙向曹洪投降。从此后张郃在曹操麾下为将来看,张郃是具备才能的将领,他对局势发展有自己的判断,而这次突然的投降,很可能就是他的一次投机之举。

曹操回营以后,听闻张郃投降非常高兴,他对张郃此举的评价非常高,将张郃的到来比作韩信归汉。

岂若微子去殷、韩信归汉邪?

随后,曹操同样给张郃封官赐爵,但同样是投降,张郃的待遇却比张辽好上不少。曹操拜张郃为偏将军,又将他封为都亭侯。都亭侯属于列侯,远非张辽的关内侯可比。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差距呢?

张郃投降时,乃官渡之战的胜负关键时刻,且张郃手握重兵,对战局最后的胜负有举足轻重的影响。这与张辽投降时的“无关痛痒”有着明显的差别。所以,张郃投降获得了曹操更大的封赏。

说到底,武将投降时无非是想在新主公手底下争取到更大的好处,按照这个逻辑来看,张辽选择的时机很差,是在观望之后才选择投降。张郃选择的时机很好,他的投降令曹操如释重负,所以才给了张郃那么高的赞誉。

和张辽相比,张郃和张辽自身都有可取之处,基本算是旗鼓相当。但两人的差异还包含了投降时所带给曹操的兵马数量。张辽投降时率领的是兵败的吕布集团的“残兵”,而张郃率领的却是袁绍集团的“重兵”,至少张郃带给曹操的兵力是远超曹操的,即便大部分的士兵没有跟随张郃投降曹操,也依然会存在这样的差距,因为张郃手下兵力的基数大是事实。

综上所述,曹操对张辽和张郃的封赏不同,体现出的不是曹操不公平,反而是显示出了曹操的公允。曹操对二人的封赏不仅恰到好处,而且没有任何偏私和个人偏见。即便是当年封赏较低的张辽,在事后取得战功后,同样得到了曹操提拔。

也正因为曹操的高明之举,才使得张辽和张郃投奔后,全都发挥出了各自的优势,一个震慑东吴,一个抗击蜀汉,为曹魏戍边贡献出坚实的力量。

参考资料:《三国志》

更多文章

  • 商王武丁最爱的女人,只有王后妇好,她究竟有什么过人之处?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商王武丁之妻照片,商王武丁是第几代商王,商王武丁和商纣王是什么关系

    1976年,妇好墓被考古专家郑振香、陈志达两位专家主持发掘,这次发掘,是自1928年以来,殷墟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同时这也是保存完整的商代王室成员墓葬。从中挖掘出来的甲骨卜辞,详细记载了她的英雄事迹,她也正是因为自己卓著的功勋,而深受武丁的喜爱,群臣乃至人民的爱戴,在她死后,武丁予以厚葬,享受四时

  • 中国历史上明确记载的第一个王朝-夏朝,其影响范围有多大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老梁讲夏朝完整版,夏朝10大美女,夏朝起源于广西吗

    中国历史上有明确记载的第一个王朝——夏朝,其影响范围西起河南省西部、山西省南部,东至河南省、山东省和河北省三省交界处,南达湖北省北部,北及河北省南部。夏朝的影响范围夏朝的建立者是启,但他的父亲禹和祖父鳏,为夏王朝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夏朝的有效统治范围夏王朝的影响范围虽大,有效统治范围却较小,只在

  • 他是刘邦的侄儿,因母亲曾得罪叔叔,被赐了个史上最不文雅的封号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刘邦子孙到2020多少代了,刘邦德古拉伯爵值不值得换,刘协是刘邦多少代孙

    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制度也并不是牢不可破,容易造成地方豪强势力的发展,虽为同姓,但感情也早不如从前,甚至变了味道。秦朝时,就接受教训,不搞分封,但秦王朝却很短命,十多年命数已尽。公元202年,刘邦在兄弟伙的簇拥下登上帝位后,心里有他的小算盘。他认为秦王朝之所以短命,就是因为不搞分封,搞得后来民

  • “甲骨文考生”黄蛉,不够二本线却上了985,冒险一试可取么?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高考甲骨文考生现状,甲骨文校招何时进行,甲骨文二本线

    黄蛉,出生于四川绵阳,他在学校的表现平平,成绩也不是很突出。2008年高考,黄蛉没过一本线,无奈之下,他只好回到绵阳南山中学复读一年。不过,人的命运就是这么不可捉摸,在这里,他遇到了语文老师蒲体超,他们都对古文字十分热衷。古文字是黄蛉多年来的兴趣所在,十几年来,他学会了1000多个古文字中的七八百个

  • 东汉风云:郭泰知人素好引士,仇香学成隐居终生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话说黄琼殁后,会葬至六七千人,其中有一儒生,行至冢前,手携一筐,从筐中取出絮包,内裹干鸡,陈置墓石,再至冢旁汲水,即将干鸡外面的絮裹,漉入水内,絮本经酒渍过,入水犹有酒气,当下取絮酬墓,点点滴滴,作为奠礼;复向筐内探出饭包,借用白茅,然后拜哭尽哀,起身携筐,掉头竟去。会葬诸人,先见他举动异常,不便过

  • 和曹操爱好一样的奸贼,武则天很喜欢他,狄仁杰却因为他险些丧命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为何狄仁杰一死武则天就被逼退位,96版狄仁杰与武则天传奇,武则天降阶相迎狄仁杰

    武则天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不惜牺牲一切代价,尤其的重用一些残暴的大臣来处理棘手的问题,这也能看出武则天的那股狠劲。武则天在此期间,用了一个出身流氓和赌徒家庭的孩子,这个孩子基本上是无恶不作,奸诈狡猾,最终结果还是关押。这个人还喜欢举报各种事情,而且擅长捏造事实,关押起来还向武则天高密了件事情。此人叫

  • 大禹之禹是“虫”之意?这个说法未免有些荒唐,或许有别的解释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为此,鲁迅先生在当时发表了一篇关于大禹治水的文章猛烈抨击这种邪说,颂扬大禹百折不挠的精神,呼吁人们反对列强压迫,进行民族斗争。然而,抛开这些表象,还是解释不了大禹为什么要叫大禹,“禹”究竟是什么意思?难道真如那位教授所言是虫子吗?翻开《说文解字》,里面关于“禹”字的记载很详细:“禹,虫也,从厹,象形

  • 如果这十四个姓氏中包括你,那你和和秦始皇一个祖先,皇室血统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文/号外历史之雄飞图/网络说到秦始皇,大家一定都非常的熟悉,很多人对于秦始皇的评价都不一样。虽然秦始皇统一了六国,但是在统一六国之后的所作所为,都让人民所气愤。但是说的秦始皇,本名嬴政。今天要给大家说的就是在中国那些姓氏和秦始皇是一个祖先?一共有十四个,不知道你在不在里面呢?说到秦始皇,大家一定都非

  • 王莽实行改革,想改善农民的处境,为何却被农民起义推翻?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王莽改革,王莽墓中的手机是真的吗,王莽与赵飞燕

    一、社会难题西汉后期主要有两大社会难题,一个是土地,另一个是奴婢。西汉中后期,土地兼并问题越来越严重,大量农民失去了自己的土地,沦为没有人身自由的奴婢。与此同时,西汉的高官兼并大量土地,豢养一大批奴婢。比如汉成帝的舅舅王立,他与南阳太守勾结,侵占垦草田数百顷;丞相张禹“买田至四百顷,皆泾渭灌溉”。土

  • 为何日本动画《终末的女武神》将吕布评为中华武力第一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吕布终末的女武神出场,终末的女武神吕布动漫图集,赵云和吕布谁厉害动画

    高武力值的中国人物,日本人最熟悉的基本就是吕布、蜀汉五虎、或者孙策、张辽、甘宁和更早的项羽之类了,近现代的国人在日本人眼里也不是没有能打的(像李书文),但鉴于时代原因(枪炮取代了刀剑),缺乏一些传奇色彩和“神话加成”。文 | 饶桐 曹语 芯达人编辑 | 王彦合校对 | 锦萤01 他们看的三国和我们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