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东晋为士族把持,淝水之战是东晋士族与前秦的对抗,故只有八万人

东晋为士族把持,淝水之战是东晋士族与前秦的对抗,故只有八万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1222 更新时间:2023/12/8 16:01:39

东汉末年,皇权旁落。一些出生于四世三公家族的豪门子弟,比如袁绍袁术;一些宗室出身的刘姓子弟,比如刘焉刘表;一些在地方州郡颇具影响力的士族子弟,比如公孙瓒马超等人,纷纷割据自立。这么人要么自己就是豪门大族,要么依靠割据地的豪门大族,把割据地变成了独立小王国。虽然后来魏武帝曹操极尽所能地打压豪门大族,但是豪门大族的崛起是不可逆转的。

曹操薨逝后,曹丕继立。因为他没有曹操的威望,所以他就不可能像曹操那样继续打压豪族,否则统治地位不保。于是曹丕搞了一套九品中正制,等于在制度上承认了豪族在社会上的政治地位。曹魏政权也就变成了皇帝与豪门共治天下的局面。

魏明帝曹叡驾崩后,曹魏皇室也皇权旁落。司马懿在击败曹爽后,控制了曹魏的军政大权。对于篡位上位的司马家族来说,他们的统治基础比曹丕还弱(无尺寸之功)。因此为了篡夺皇位,司马氏一方面打压不服他们的曹魏残余势力,一方面也仿效曹丕当年拉拢豪门大族的办法,给了豪门大族更大的政治权力。

简单点说,晋朝的军政大权掌握在豪门大族手中。这些豪族掌握了大量的土地资源,依靠这些土地(庄园经济)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并通过这些财富,招揽人才为其服务,豢养家兵护其家财。

司马炎

晋武帝司马炎登基后,豪门大族的势力已经可以影响皇权了。为了制约日益膨胀的豪族,司马炎大封司马氏,把自己的子侄辈封到各地当王,企图利用分封制的方式扩大司马家族的控制力,把豪族手中的权力再夺回来。但问题是,司马懿靠篡位夺权才上的位,这就给了司马家族一种错觉:老祖宗可以篡位夺权,自己为什么就不可以呢?基于这种想法,司马炎驾崩后,司马家族立刻就爆发了内乱。这些司马家族的藩王们相互攻击如仇雠,为了夺权杀红了眼。杀得天下大乱,子嗣凋零。司马家族的影响力急剧下降(司马家族掌控的军队都杀完了)!

匈奴人刘渊看见中原大乱,乘机率领族人起兵造反。他这一造反,又把八王之乱中幸存下来的司马氏王爷们也杀了一遍。仅洛阳一战,司马氏控制的军队就被杀了十万多,包括襄阳王司马范、任城王司马济、西河王司马喜、梁王司马禧、齐王司马超、吏部尚书刘望、豫州刺史刘乔、太傅长史庾顗等人都被胡人俘虏。最后也都被杀了。

经此一役,司马家族元气大伤。一些逃到江南的司马氏,比如后来的晋元帝司马睿,他是要兵没兵,要钱没钱,也就是挂一个皇族头衔空筒子王爷而已,其实什么实力都没有。他能当上皇帝,完全就是仰仗江南的豪门大族抬举。

因此东晋皇帝的权力不是一般的小,而是特别特别小,根本没人拿皇帝当回事。皇帝也拿江南豪族没办法,因为东晋皇帝没有自己的核心军事武装(晋朝皇帝的统治基础在北方,但是北方被五胡占了,等于皇帝的土地没了。没有土地就没有经济收入,就养不起兵,只能依附于南方士族)。

试想一下,皇权这么弱,南方士族们会怎么看待这个现象?肯定是希望维持现状,让皇权继续弱下去!这样南方士族才能维持特权,维持偏安的局面。所以纵观整个东晋时期,除了个别皇帝之外,大多数的皇帝都是傀儡,对整个国家没有掌控力(因为皇帝弱,所以东晋是一种看似有中央政府,实则是地方割据的军政结构)。

淝水之战示意图

综上所述,淝水之战时期的东晋政治和军事结果也就一目了然了。

首先是皇族,几乎没实力。皇帝的手上压根就没有多少兵。东晋的主力军事武装实际上是掌握在士族手上的。

其次是士族,真正拥有权力的群体。这个群体没有统一的领导,因为能把士族统一,就意味大权在握,可以篡权了。所以淝水之战前的士族,都是割据自立,拥兵自重。

当时拥兵自重的南方士族主要分四大块,分别是江东士族、荆州士族、益州士族以及岭南士族。不过益州当时已经被前秦攻陷了,这一群体被排除在外;岭南士族因为离前线太远,也跟他们没关系。所以真正跟前秦打的,只有荆州士族和江东士族。这也就是说,东晋和前秦的战争,是一场东晋和前秦的总体战。在江东和荆州都有战事。只不过主战场(淝水)在淮南,所以给人一种错觉,就是前秦八十七万大军讨伐东晋,而东晋只派了八万人迎战,好像东晋只有八万人似的,实际上并不是这么回事。

因为前秦与东晋打的是总体战,江东和荆州都有战事。前秦军把主力(约三十万)部队放在了淮南,这是当时江东士族的地盘。东晋的士族割据自立。前秦打江东,这事与其它地区的士族无关。毕竟仗又没有打到他们的家门口,犯不着卖命。另一方面,作为次要战场的荆州也有战事,不可能竭尽全力地去帮江东。因此,淝水之战的八万晋军,其实就是江东士族的武装力量,也可以说是东晋中央朝廷的武装力量。

以当时江东士族的财力来说,这八万人真不算少了。毕竟士族的权势再大,也只是个土豪而已,以一家一姓的所能控制的人口财力,不足以支撑豢养一支过于庞大的军队。这种现象不仅仅是东晋的问题,纵观整个南北朝的军事对抗史,都是如此。比如南朝军队数次北伐的兵力数字,军队人数却少得可怜,一般只有数万人,几乎很少见到超过十万的记录,远远少于与其对抗的北朝军队。

苻坚

所以为何淝水之战时,东晋只有八万人?因为这是当时江东士族(以谢家为主)和东晋朝廷所能动员的极限了。毕竟淝水在江东士族的地盘上,苻坚的目标也是东晋朝廷的所在地。其它地方的士族认为跟他们没关系,都在坐立观望,不派兵支援。

说到这里,有一个疑惑就产生了。为什么江南士族会对前秦南侵如此不上心呢?这是因为,士族之间也存在相互兼并的现象。被北方胡人统治虽然不好,但是保住自己家族的地位更重要。罗素在《中国问题》里就提过:“中国人的伦理历来不注重公共义务,而家族观念却很重。当官的必须供养他的亲属,如果要为官清廉,肯定要放弃孝道。这就是问题的根源所在。所以,中国要进步,家族制度必须打破”。士族的私兵是他们安身立命的资本,怎么可能拿去给谢安和朝廷当炮灰呢?那些世家大族们没有在背后给谢安捣乱,没有叛变,已经是对谢安和朝廷最大的支持了。

总的来说,前秦与东晋打了一场灭国级的总体战。这场总体战,前秦全线出击,不是只打江东,而是江东和荆州一起打。使得东晋不可能把兵力全调到一个地方。如果把兵力全部调入淝水,那么西线的荆州肯定会崩溃。并且朝廷本来也调不动荆州的兵马,这是士族政治的弊端。至于淝水之战,只是这一场前秦与东晋总体战中的一次战役而已。东晋在这次战役中派出了八万人。但这八万人不是东晋的所有武装力量,只是江东士族(谢氏)的全部力量。东晋不是以一国之力迎战前秦,顶多只是半国之力。以当时的政治结构来说,八万人已经个不小的数字了。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21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河南省洛阳市 应天门应天门是隋唐洛阳城·宫城——紫微城的正南门,俗称五凤楼。始建于隋大业元年(605年),原名则天门,神龙元年(705年)避武则天讳改称应天门。 唐高宗曾在此诏释百济国王扶余义慈、武则天曾在此登基称帝,功能类似北京午门。应天门是是古代城门建制的最高等级、天子享用的最高礼制,其建制对北

  • 雍正王朝:康熙想让老四做真正孤臣,为何成为不封赏老十三理由?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雍正王朝电视剧距今已有20年之久,可谓是经久不衰,成为一代人心中的经典之作。而他之所以经久不衰的背后,不只是一环扣一环的精彩剧情,使人是拍案叫绝,背后更是耐人寻味的透露出诸多人情世故和职场道理,可以说是寓意深长,使人每次观看都有着不同的感悟。那么今天宋安之来给大家分析一个有意思的剧情,那便是老十三随

  • 隋唐中,有两位猛将曾力杀四门,一个出一个进,谁的难度更大?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怀揣幼子力杀四门的伍云召;伍云召原本是大隋南阳关总兵,其武力值在隋唐十三杰中排名第五。在隋文帝杨坚驾崩之后,身为兴隋九老之首的忠孝王伍建章身穿孝衣,手拿哭丧棒在朝堂之上揭露隋炀帝杨广的六款大罪,而他的这一行为,自然是让新登基的杨广在满朝文武面前下不来台,于是杨广便下令将伍建章敲牙割舌,并且将其满门抄

  • 咸丰帝:抽鸦片饮酒纵欲,为养身体常饮鹿血?四大爱好葬送清王朝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清文宗爱新觉罗·奕詝(1831—1861),年号为咸丰,清朝定都北京后的第七位皇帝,是清王朝的第九位皇帝,道光帝的第四子, 是清朝历史上最后一位掌握实权的皇帝。继位前期咸丰帝在潜龙时期,能力资质并不出众,由于先天体质原因,样貌和身体并没有他的弟弟,也就是后来的恭亲王奕訢的好,但咸丰帝异常聪明,懂得避

  • 雍正王朝:老四为什么不顾邬先生感受,非要娶年秋月为侧福晋?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雍正王朝电视剧历经二十年而经久不衰,他的优秀之处在于将现实刻画的可谓是淋漓尽致,不像其他电视剧一般,主角是拥有主角光环,一路上是遇神杀神遇佛杀佛,给人一种打怪升级的感觉。雍正王朝的重点在于突出古代的宫廷政治和人情世故,给人一种有血有肉的真实感觉,诸如说主角雍正一路上也并非是顺风顺水的,像面对江夏镇下

  • 《长恨歌》字里行间对杨贵妃的遗憾与盛唐衰败的绝望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长恨歌》是白居易最成功的作品,本着一吟悲一事的思想,全诗讲述了唐玄宗重色误国,导致安史之乱。因他和友人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有感于唐玄宗、杨贵妃的故事而创作。谱写了一位开创了开元盛世的旷世君主与一位家喻户晓的、倾同倾

  • 部编七上|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 雍正王朝:老十四成为大将军王后,为何马上领着年羹尧去见老八?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雍正王朝电视剧距今已有二十年之久,可以说是经久不衰。当年上映的时候可谓是万人空巷,改变了大众对于雍正残暴冷血的片面印象,使大众看到了雍正的另一面,可以说是开了一个先河。而正因为其剧情之精彩,所以在历经多年沧桑以后,雍正王朝电视剧并没有泯然众人矣,反而是经久不衰,成为一代人心中的经典之作。雍正王朝电视

  • 老臣许敬宗劝皇帝李治大义灭舅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任见:老臣许敬宗劝皇帝李治大义灭舅-《大唐上阳》188 第四十七章 血腥构陷既然你没有幕后,没有受人指使,那你为何要自杀呢?只有畏罪才会自杀啊,自杀说明你罪大恶极,背后肯定有人。你是怕把你背后的人挖出来,才选择自杀的。背后的那个人就是长孙无忌,承认是他,不承认也是他。谁让你自杀呢?你跳进黄河也洗不清

  • 左宗棠收复新疆,至少要解决这5大难题!阿古柏压根排不上号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阿古柏的确很强,背后有土耳其、英国、沙俄的扶持,但他的强大也仅限于中亚地区而已。清朝再不济,也是直接和英国、沙俄平起平坐的大国,怎么可能搞不定一个他们扶持起来的狗腿子政权呢?所以说,收复新疆的痛点,不在阿古柏身上。那么左宗棠有哪些难以克服的困难呢?那就太多了。困难一,朝廷不太支持。虽说左宗棠收复新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