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谋士不是别人,正是董卓的女婿李儒。为何说李儒是三国顶级谋士呢?我们来看下李儒智谋的精彩瞬间。
当初,何进为了铲除宦官,召董卓带兵进京诛杀宦官。董卓本来就有不臣之心,得到诏书立即点起军马起行。这时,李儒为董卓出了第一个重要决策,他说:“今虽奉诏,中间多有暗昧。何不差人上表,名正言顺,大事可图。”这条计策很了不得,因为“奉诏”起兵和主动“上表”起兵意义完全不同。“奉诏”的意思是,皇帝让你来你才来,即使来了,还是让人怀疑。“上表”就不同了,是你主动提出帮皇室铲除乱党,名正言顺,使得带兵进京有了合法性。
董卓进京后,开始专横跋扈,甚至想废掉皇帝改立陈留王。这时李儒献上了他的第二条计策。他说:“今朝廷无主,不就此时行事,迟则有变矣。来日于温明园中,召集百官,谕以废立;有不从者斩之,则威权之行,正在今日”这条计策不但肯定了董卓的想法,还说明他的好处,可以威慑朝廷。
李儒的第三次决策更重要,直接让董卓得到了三国第一猛将吕布。当时,董卓被吕布打的毫无还手之力,这时李肃对董卓说,只要给我赤兔马和金银珠宝,我就可以说服吕布来降。董卓对此犹豫不决,他问李儒,李儒说:“主公欲取天下,何惜一马!”正是李儒这句话,董卓才同意,最后吕布果然来降。
李儒的第四次决策是,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时。董卓军华雄被关羽秒杀,吕布也兵败虎牢关,十八路诸侯此时势头正猛。正当董卓束手无策时,李儒献计说:“温侯新败,兵无战心。不若引兵回洛阳,迁帝于长安,以应童谣。近日街市童谣曰:西头一个汉,东头一个汉。鹿走入长安,方可无斯难。臣思此言‘西头一个汉’,乃应高祖旺于西都长安,传一十二帝;‘东头一个汉’,乃应光武旺于东都洛阳,今亦传一十二帝。天运合回。丞相迁回长安,方可无虞。”董卓听后非常高兴,于是决定迁都长安,避开了十八路诸侯的强势劲头。
李儒的第五次决策更是厉害,直接打败了三国第一枭雄曹操,还让曹操差点丢了性命。董卓迁都长安时,李儒献计说:“丞相新弃洛阳,防有追兵。可教徐荣伏军荥阳城外山坞之旁,若有兵追来,可竟放过;待我这里杀败,然后截住掩杀。令后来者不敢复追。”正是此计,导致曹操大败,最后要不是曹洪拼死相救,曹操可能就没有以后的辉煌了。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李儒的每一次计谋都非常精彩,绝对可以排入三国顶级谋士行列。而他的岳父董卓挟天子以令诸侯时,袁绍因害怕董卓迫害,逃离了京城。曹操也因献七星宝刀时,被董卓察觉,赶紧下跪说要献刀。而李儒不但是董卓的女婿,还是他的第一智囊,董卓对其言听计从,所以说,李儒绝对是三国时期最有权势的谋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