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从曾家爷曾元吉开始,曾家就过起了颠簸流离的日子。直到曾国藩爷爷曾玉屏一代,曾家才算彻底安定下来。不仅安定了下来,在曾国藩爷爷曾玉屏的不懈努力下,曾家最后拥有了一百亩良田,好几处豪宅,上百位仆人,成为了当地富甲一方的豪绅。但是,年轻时候的曾玉屏,不仅是一个游手好闲的纨绔子弟,还差点毁了曾家的所有家产?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曾家虽然历来节俭,为人也非常厚道,但是依旧不妨碍出现一个“败家子”。年轻时期的曾玉屏,就是一个标准的败家子。他放纵、叛逆、酗酒、调戏良家妇女,到处惹是生非,是个十足的纨绔子弟。除此之外,曾玉屏还有一个特别的爱好——赛马。按照现在的定义,就是富家子弟喜欢在北京二环上飙车(只要不撞死人就行)。据说,曾玉屏沉醉其中、不能自拔,以至于学业荒废。他成为了一名标准的社会无业人士。
赛马也就算了,曾玉屏居然还敢赌博,而且还是“一掷百万”那种级别的。结果可想而知,即使曾家有万贯家财,也要被曾玉屏败得一干二净。眼看着曾家就要家道中落,曾国藩连“投生”的机会都没有了。就在这个时候,奇迹发生了,挥霍无度的曾玉屏,居然悬崖勒马,不玩了。关于曾玉屏突然醒悟的原因,几百年来一直没有定论。根据曾国藩回忆录的记载,他的爷爷之所以突然良心发现,是跟几位邻居的对话有关。众所周知,中国人喜欢聚在一起“八卦”。特别是曾家所在的小村庄,这里本来事情就不多,所以大家一旦聚会,主要的话题就是“曾玉屏的那些事”。“曾家家境不错呀……”“那也架不住他这么败呀……”“这个孩子,本性还不错,就是误入歧途了……”“那管什么用呀!他呀,早晚得饿死……”“是呀!曾家出了这么一个不肖子孙,曾老爷子得多难受呀……”“我听说,曾老夫人连死的心都有了……”“这话可不能乱说,当心那个败家子听见,回头揍你……”“……”我们能够相信,这些刻薄尖酸的话,给了年轻的曾玉屏极大的震撼。从那以后,他就彻底失眠了。想想自己以前的所作所为,父母对自己的种种期待,曾玉屏陷入到了深深的自责中。一段时间后,曾玉屏如醍醐灌顶,他彻底醒悟了。从此以后,他卖掉了心爱的赛马,决定痛改前非,重新做人。
为了弥补以前的各种过错,他每天起早贪黑,上山砍柴、回家种田,下河捕鱼,上山打猎,拼命地干活来还债。为了卖掉这些东西,曾玉屏不惜每天走一百多里山路。即使脚上磨起了血泡,货物压弯了他的脊梁,曾玉屏依旧无怨无悔。他咬着牙一瘸一拐地前进,最后完成了这一笔笔带血的生意。一夜之间,他由一个好吃懒做的败家子,突然变成了一位勤劳朴实的励志男,我们不仅要问:“曾玉屏大哥,你咋变成这样了呢?”要知道,所谓的“浪子回头金不换”,那也就是说说。一个人要学坏,那就是片刻之间的事情;但是一个人要学好,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况且,还是一个叛逆、挥霍成性的纨绔子弟。唯一的解释,就是曾玉屏受到了某种刺激,一种能够让他刻骨铭心、至死方休的刺激。这在中国历史上是有无数案例的。比如,公元前254年的李斯,本来在楚国做公务员,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但是,就是因为他看见了两种老鼠,从那以后,彻底地改变了自己的一生。
第一种是厕所里的老鼠,它们不仅吃的差,而且一看见人和狗就惊慌地逃走;而第二种是仓库里的老鼠,它们整天大摇大摆地吃着粮食,不仅长得肥肥胖胖,还异常地安稳,每天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看着这些老鼠,李斯悟出了一个奇怪的道理:“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意思就是,一个人贤德或不贤德,就像老鼠那样,看他处在什么环境罢了!最后,不管家人如何阻挠,李斯还是辞去了万众瞩目的公务员职位。他背井离乡,只身来到咸阳,并在秦国开创了自己的事业,最后终于成为了秦国第一宰相。曾玉屏这种翻天覆地的变化,应该与李斯的经历差不多。无奈史料记载实在有限,这个刺激到底是个“神马玩意儿”,我们只能猜。
也许,是由于曾玉屏天天不务正业,他的媳妇终于忍无可忍,离家出走了;也许,是他的一个狐朋狗友买了一个官,在他面前显摆,让曾玉屏羡慕不已;也许,是曾玉屏的母亲实在看不惯他的所作所为,被他的言行举止气得半死,这才让曾玉屏迷途知返,彻底走上正途。真相到底是什么样呢?管他呢,反正已经无从考证了,我们只要知道这个刺激带来的结果,这就行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