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宪宗的“争国本”,这也是万贵妃成为一代“妖妃”的根源

明宪宗的“争国本”,这也是万贵妃成为一代“妖妃”的根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2064 更新时间:2024/2/4 5:32:47

未满十岁就沦为人见人嫌的政治牺牲品,也让年幼的朱见深心里充斥着害怕和恐慌。在整个景泰朝,唯一在乎他并愿意守护他的人,只有比他大17岁的蝼蚁 -- 宫女万氏。

因此在万氏陪伴、呵护下长大的朱见深,对万氏形成了一种复杂的感情,有感激、有尊重、有依赖、也有迷恋 …… 朱见深登基后有个怪癖 -- “帝每游幸,妃戎服前驱”,不是万氏武艺高强,而是宪宗视她为自己的守护神,只要她在身边就有安全感。

虽然朱见深用情至深,但是他却不能让自己的感情获得圆满。因为他还在做皇太子时,他的父皇就为他选定了嫡妻而且还指定了三人(吴氏、王氏、柏氏),互为替补。

注:明英宗为朱见深选了三位太子妃人选,一是预防正式成婚前女方出什么变故,其二英宗可能也察觉了朱见深对万氏的感情,防他日后在皇后之事上“折腾”。

天顺八年,嫡后吴氏既不满意丈夫专宠万氏,又不能理解他的特殊感情,只得迁怒于万氏的“狐媚”(万氏容貌实际很差“貌雄声巨,类男子”),找茬把万氏打了一顿。

宪宗在盛怒之余,也发现了一个弥补万氏的机会。不过宪宗此举也间接的把自己的挚爱推进了“深渊”。

万氏的身份让她很难被直接册立为皇后,因此宪宗想等万氏诞下子嗣后“母凭子贵”,仿宣德旧例晋升为皇后。基于这个念头,宪宗以吴氏靠其父贿赂宦官入宫为由,废黜了吴氏皇后名号并打入冷宫,为后续扫清障碍。

注:宣宗的第二任皇后孝恭章皇后(孙氏)从出身、经历上来说和万氏没什么大区别,都是宫女,也都是从皇帝幼时就陪伴身边。硬要说区别只能说孙氏容貌更佳、相对(皇帝)更年轻。

不过宪宗的“小九九”被前朝的官员们看得很清楚,为防皇帝“误入歧途”,专宠万氏引发外戚干权。公侯勋贵、内阁重臣们屡屡奏请宪宗赶快重新立后,不得已的宪宗只得册封当初的替补之一王氏为后。

注:朝臣担心外戚专权,倒不是无的放矢。宣宗、英宗、代宗三朝均有后宫干政的事例或者说传统。宣宗驾崩前遗命“大事白皇太后(张氏)行”;英宗即位到张氏驾崩前,皇朝就是张氏说了算;土木之变后,孙太后又在册立皇太子、扶立朱祁钰、夺门之变中起着重要作用。

因为《皇明祖训》明确要求“立嫡”,因此宪宗刻意冷落中宫,不让嫡子诞生以免日后成为万氏和她孩子的障碍。

成化二年正月,万氏为宪宗诞下皇长子,大喜的宪宗立即晋升万氏为皇贵妃。然而这个孩子在当年就不幸夭亡(尚未被赐名),如果他能顺利成长,宪宗很有可能会效仿祖父让王皇后上表“自废”。

此后两年为了让万贵妃再生皇子,宪宗几乎以万氏寝宫昭德宫为家,可惜一直未能如愿。

眼见皇帝在专宠万氏这条路上越走越远,前朝的官员们坐不住了。各种谏章纷纷飞来,以集体辞职要挟皇帝“溥恩泽以广继嗣”。受朝堂以及血脉延续的压力,宪宗开始宠幸其它嫔妃。不过宪宗还是觉得万氏有机会诞下皇子,因此他也继续冷落中宫。

成化五年六月,贤妃柏氏(当初的三替补之一)为宪宗生下皇次子朱祐极,宪宗和朝臣围绕万贵妃的斗争也开始公开化了。

礼部奏:“《春秋》子同始生即书于策,重国嗣也。皇上即位六年于兹。天下臣民、宗藩亲王仰期圣嗣,非一言矣。国家根本,端在于此。宜诏天下,用慰人心。”上曰:“姑置之。” 《明宪宗实录》

礼部奏请将皇次子诞生的消息昭告天下,宪宗明白这是在为册封皇太子做铺垫,因此直接予以拒绝,为万氏争取时间。

成化七年,太常寺卿兼翰林院侍读学士孙贤正式上表请立朱祐极为皇太子。为表示自己不是贪图拥立之功,孙贤同时请求致仕。宪宗对册立之事不予回应,但是批准孙贤致仕的要求。不过作用不大,因为孙贤的目的是“抛砖引玉”,将册立之事公开化。

当年七月二十日,群臣以英国公张懋为首集体上表,“以承宗社之统,以隆国家以万万年之福”请立朱祐极为皇太子。宪宗以“建储乃国之大事”目前皇子年幼为由拒绝,表示等他长大一点再说。

次日,张懋等再次联名上表,称朱祐极虽年幼,但先帝英宗也是在不满周岁时就被册立为太子。还是应顺天意、安天下民心,立朱祐极为皇储。宪宗以立储事关国本,等皇子进学之后再议为由予以拒绝。

二十二日,张懋等人第三次就立储上表。指出自太祖以来,各先帝都是在即位之初就确立皇储,宪宗和列祖列宗相比已经晚了太多了,希望宪宗“念祖宗垂统之重,鉴臣民属望之深”,早立皇太子。

但是这个理由本就牵强,如果不是土木之变,宪宗自己都不知道啥时候才会被英宗立为太子。因此宪宗本打算以不予理会的方式冷处理予以拒绝,但是一个重量级人物皇太后周氏(宪宗生母)也要求宪宗尽快立储,重压之下的宪宗不得不接受朝臣的奏请。

上览表毕,乃赐敕以谕之曰:“览表具悉,卿等再三以建储为言,词明理正,援引切当,忠爱至矣。钦承皇太后圣训亦谓兹事重大,宜从众望,不可固拒,今特允所请。其令礼部具仪、择日以闻。” 《明宪宗实录》

周太后站出来表态主要是基于三点原因。

其一,周太后本人并不喜欢万氏。万氏身份卑微、容貌不佳,岁数还跟周太后相仿,作为“婆婆”能喜欢上她才是个怪事。因此周太后也希望能打压一下万氏,不让自己的儿子太“沉迷”其中。

其二,古代讲究“事不过三”。一旦宪宗第三次拒绝,他和朝臣在这个问题上的矛盾很可能被“固化”。双方会坚持自己的意见而长期斗争下去,甚至沦为“为争而争” (参见万历朝的争国本)。

其三,宪宗和朝臣之间的裂痕本来就很大了。之前宪宗为帮助自己生母争夺皇后待遇已经和朝臣闹了几场了,尤其是成化四年的“哭门”事件。如果在册立皇太子上双方再起大的冲突,周太后担心双方矛盾恶化到难以收拾的地步。

注:关于宪宗和生母争夺皇后待遇的内容,如有兴趣可查阅前作“明宪宗生母周氏,离皇后一步之遥的太皇太后”

虽然立皇太子的事情落下帷幕,其后万氏至死也未能再次生育,晋封皇后更是无从提起的事情,但是朝臣们却就此“恨”上了万氏。在“尊上”的传统下,皇帝不会“犯错”,谏言的朝臣们也不会错。因此皇帝的“错”,以及和朝臣冲突的锅只能由奸佞和女祸们来背。

万贵妃也不是一下子就变成“妖妃”的,她形象的变化也是历史中“抹黑”的典型代表。

万氏起初的形象还是挺知书达理的。例如后世诟病万氏大肆封赏父兄,但万氏父亲(万贵)的官职一直都没有超过柏贤妃的父亲柏珍。儿子夭亡后,礼部奏请丧葬从简,万氏没反对也没闹。

到弘治朝修撰《明宪宗实录》时,万氏的黑料就多了起来。除了常规的说她专宠、奢靡、魅惑皇帝外,开始给她攀附祸害嫔妃的罪名“孝穆皇太后以妃(万氏)之故,孙居西内数年而崩”。到了正德朝修撰《明孝宗实录》时,万氏又开始有了戕害宪宗子嗣的嫌疑。

皇贵妃万氏专宠,生皇子輙薨,贤妃柏氏生皇子祐极,立为皇太子未久亦薨 … 孝穆太后既有娠,以疾逊于西宫 … 《明孝宗实录》

这一时期之所以把这些说得这么含糊,因为很多当事人尚在,没法直接“黑”。

首先孝宗生母纪氏原本就不在皇宫,而是在西内(在紫禁城外西北方向)负责清点仓库。其次如果纪氏真是万贵妃害死的,孝宗不为生母报仇还有脸做人么?别说什么万氏不在了,起码株连家族本就是当时的刑罚之一。(孝宗登基后既没有翻万贵妃的“旧账”,也没有处置她的家人)

至于戕害皇嗣,怎么解释朱祐极能活到两岁被册立为皇太子?说万贵妃安排太监张敏溺杀刚出生(成化六年)的朱祐樘,又解释不了张敏为啥明知皇太子在世,还要说“上未有子,奈何弃之”这么逆天的话。

不过时间可以冲淡这些,到了万历朝,大学士于慎行在听了一个宫中老宦官讲的故事后,就把万氏戕害宪宗后妃、皇嗣的事儿给实锤并录于《谷山笔麈》。后经清初毛奇龄的“再加工”,万氏一代“恶毒妖妃”的形象得以在《明史》中定型。

荒唐么?明朝的沈德符在他的《万历野获编》中就嘲讽过于慎行,“自谓得其说于今上初年老中官,不知宦寺传言讹舛,更甚于齐东。予每闻此辈谈朝家故事,十无一实者,最可笑也”。

注:“齐东”出自《孟子·万章上》里的“齐东野语”,指话没有根据,听信不得。

但是千年来对女性的偏见和歧视,让掌握话语权的部分文人就爱听这样的,也爱信这样的。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此花隋朝仅一株,阴风把花吹光,杨广一怒砍树,从此世间不见此花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上最有名的三种花,李世民最喜欢的花,隋朝玉树后庭花简介

    这株花名叫琼花,在蕃丽观殿后面,有一丈多高,那花白得像雪一般,香气异常。相传,蕃阳有个仙人,在地上种下一块玉,结果就长出了这棵树,树上开出了白花,人们就叫它琼花。整个隋朝,只有这么一株。杨广非常高兴,带着众夫人去观赏,刚走到琼花树下,正想仔细看,突然就刮来一阵阴风,那风大得很,把人都快刮倒了。宫人们

  • 刘伯温3个对子助朱元璋得天下,朱元璋却用“3步杀”致其于死地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这时候军师刘伯温看出了朱元璋的微妙变化,便想方设法重新激发这位乱世英雄的斗志。冬日,千亩田天寒地冻,滴水成冰,朱元璋触景生情说道:“天寒地冻,水无一点不成冰。”刘伯温见正是进谏的大好时机,于是对道:“国乱民怨,王不出头谁做主?”朱元璋当即领悟了刘伯温激励自己不要灰心、东山再起的深意,拿起酒杯豪饮而尽

  • 此国曾帮唐朝杀外敌镇压起义,消失后留下对联,破解便能得到宝藏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上,处月帮助中原王朝平定了数次叛乱。唐朝初年,处月散居在现在的新疆准噶尔盆地东南﹑天山山脉东部巴里坤一带。公元653年左右,唐朝在征讨西突厥阿史那贺鲁叛乱的过程中,在处月地置金满﹑沙陀二羁縻州。702年,由于处月酋长沙陀金山从征铁勒有功,被唐朝授予金满州都督一职。由于吐蕃逼迫,金山的儿子辅国只好

  • 明朝建国后就彻底封禁了一个神秘的地方,朱元璋更是严令擅入者死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朱元璋个人简历,明朝走出去的历史事件,朱元璋三子朱棡简介

    这个神秘的地方叫做玄武湖,也就是现在位于南京市区的那个玄武湖。在那里究竟存在什么秘密呢,竟然让朱元璋这么重视,刚刚建立明朝就彻底封禁此地,甚至连自己的儿子和他最爱的马皇后都不得入内。玄武湖东枕紫金山,西靠明城墙,是中国最大的皇家园林湖泊,也是中国仅存的江南皇家园林和江南地区最大的城内公园,被誉为"金

  • 武家女人个个厉害,武则天死后家族被斩草除根,唯独此女是个例外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705年,一代女皇武则天去世后,李旦在大臣的支持拥护下登基,武家之人开始了一轮“被清算”。由于武氏家族倚仗武则天先名,在朝中拉帮结派,受到了皇帝的镇压,武氏一族少有幸存,但这并不阻碍他们想要复辟武氏势力的心。唐玄宗即位后,开始加大力度“斩草除根”,很多人下场极惨!在不利于武家的大环境下,一位外表

  • 历史上朱仙镇大捷:一场由岳飞后人编造的胜利,欺骗世人近千年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1140年7月,岳飞领导岳家军一路向北攻伐,途中收复了许多失地。金兵在得知岳飞不断向北边靠近,大有收复宋朝原都城开封的态势后,整个队伍都坐立不安。他们害怕如此强大的岳飞。后来,岳家军一路旗开得胜,攻打到了开封南边的朱仙镇。在《金佗粹编》记录的是岳飞带领岳家军在朱仙镇大获全胜,金兵闻风败退。而且书

  • 明朝的建立为啥说是历史的倒退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雨润说2023-02-06 14:25山东已关注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人建立的君主制王朝,也是史上最强胜的朝代之一,不少历史爱好者都对明朝感兴趣。但研究完明朝的历史,却有少数人评价说“明朝的建立其实是历史的倒退”。这是为何?首先,明朝的政治制度,使得“一言堂”的情况重出。根据史料记载,中国历

  • 河南老农捡到武则天唯一存世文物,专家看完上边5个字:别想洗白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武则天“武代李唐”登基称帝的时候已经是67岁,不但是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还是即位年龄最大、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她活到了82岁。据说晚年的武则天由佛转道,只为了想长生不老,还曾经有过服食“丹药”的记载,可见其与其他帝王一样,都有着较强的求生欲望。武则天14岁进宫,从一个小小的才人,到与皇帝唐高宗并称“

  • 南宋在赵构和丞相张浚的努力下,重建大宋,实现了中兴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风尘讲历史2023-02-10 07:30江苏历史领域创作者已关注宋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年),退休25年的太上皇赵构驾崩,享年81岁。虽然赵构一生做了不少错事,如冤杀岳飞、重用奸佞、向金称臣,但他毕竟有重建宋室之功,延续了大宋江山,因此有大臣想给赵构上“世祖”的庙号。这个庙号是作为断代史开创者,

  • 张浚的弟子陆游的报国之志让人泪目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奔腾吧历史车马2023-02-08 20:43内蒙古已关注高宗赵构在位的1153年,陆游时年28岁,首次进京赶考就高中第一,一般情况下这就预示着未来平步青云,可是陆游命苦就苦在这个地方,他考第一是没错,可人家没给算数,为什么?大家还记得那个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大奸臣秦桧吧!就是他从中作梗。当时他的孙子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