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如果不是满洲权贵后代,不是满蒙贵族,也不是进士翰林出身,想要加官封爵是难以登天的事。
不过凡事都有例外,清军中有一名气势凶猛的虎将,身材高大、武艺高强、精通骑射。
每次打仗都冲在最前方,在千军万马之中浴血奋战。
硬是凭借着普通士兵的身份,一刀一枪拼出了个一等公爵,放眼整个大清,有此能力者仅此一人尔。
那么这位著名的猛将是谁呢?他有着怎样的故事?
大清第一猛将海兰察
在清朝,凡是异姓封公爵的大多都出自名门之后,他们凭借着祖上积累下来的功绩和家业,承袭爵位,或者以侍卫入士。
唯有海兰察出身低微,凭着自己的努力,从普通士兵走到了一等公爵。
海兰察姓多拉尔氏,名字乍一听像满人,其实他不是满洲和蒙古部族,而是世代居住在黑龙江上游地区的索伦族人。
海兰察身体里流淌着祖上好战、勇猛的血液,骨子带着不惧生死、不怕牺牲的傲气。
从小生活的环境比较艰苦,让海兰察养成吃苦耐劳、坚强不屈、一往无前、不怕牺牲勇于奉献的精神。
索伦部是由鄂温克、达斡尔、鄂伦春所组成,是清朝八旗中战斗力最厉害的队伍。
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后把索伦部归到了后金,直接编进了八旗。
根据档案记载这在当时被称为伊彻满洲,新满洲的意思。
从后金到乾隆年间,索伦部的士兵基本参与了清朝所有的重大战役,他们打攻坚战非常出名。
海兰察就是索伦部中的头部人物。
海兰察的重要事迹:西进南征
海兰察祖辈世代生活在黑龙江,祖上也没有入朝为官的人。
但海兰察一生忠勇,英雄事迹众多。
乾隆二十年,以索伦族马甲的身份随清军西进南征入准噶尔部,吉巴雅尔在投降后又跟着阿睦尔撒纳反叛,清军沿街搜查他。
海兰察在塔尔巴哈台山追上了雅尔,将他射下了马,生擒了他。
战功海兰察被封为额尔克巴图鲁,位至二等侍卫。
不久之后就被提拔为一等侍卫,授予骑都尉世职。
乾隆皇帝亲自为他题词:“烈风扫枯,迅其奚难。亦赖众杰,摧敌攻坚”,表达了对他的赞赏和认可。
乾隆三十二年,前后两次参加清缅战争,清军出虎踞关时,海兰察带领轻骑作为先驱冲锋陷阵,多有战绩。
海兰察带领500人据守渡口,打败了骑象来的缅甸军。
之后他们偷袭达桑阿的军营,海兰察领军攻打敌军。
乾隆三十三年再次出兵,海兰察带领三百士兵穿过万仞关,在夏鸩江击败了缅军,并且摧毁了他们江岸的军寨。
在乾隆三十四年,因功绩被授予镶蓝旗蒙古副统领。
当年十月,清军又一次出兵发往老官屯,海兰察和卫奎林在锡箔地界打赢了缅军,毁掉了他们的木栅,缅军不死心仍然前来偷袭,海兰察将其击退,并乘胜追击,活捉了两个人回军营。
清军班师回朝之后,海兰察留在了军前管理边防事宜,在三十六年调任镶白旗蒙古副统领。
讨伐金川
乾隆三十六年,清朝的重大事项征伐金川,海兰察被派去与四川的大军会合,一同赶往金川征战。
次年六月参赞大臣丰升额在攻打美寨时遭到了小金川的袭击,海兰察率军赶到,两军合力攻克了对方的寨子,并趁机拿下了寨下的十三寨。
又与游击李洵合力攻打木城,杀敌众多,占据了旁边三座驻守卡。
七月和总兵牛天畀连破数碉,击败了叛军头目策卜丹。
之后策卜丹攻击了阿尔苏的军营,海兰察前去援助杀敌四十余人。
八月份在贡噶山设伏,忽见山旁有攻击新设立的叛军关卡,进攻数次,士气一次比一次高,斩杀数百余人攻占了关卡。
十月进攻路顶宗,沿着山沟绕上山顶夺取贼卡,与副都统额森特合力攻破路顶宗以及喀木色尔,赢得了大小卡寨五十座、碉房三百余。
连续几战下来均有战绩,
清廷颁发了嘉奖,海兰察正式被提拔为正红旗蒙古都统。
十一月从格实迪进攻,勘探山形地势,最终渡河上了南山,攻克喇克、札喀尔两寨。
十二月份攻打明郭宗,领军将领普尔普等人已逼其到南方,海兰察与哈国兴随后直入寨门,寨内楼旁多有小碉,敌方头目监督众人把守。
海兰察带兵围剿,焚火烧了他们的楼寨,乘胜追击,荡平叛军大本营美诺,到此小金川被平定。
之后清廷又讨伐了大金川,授予海兰察参赞大臣的职位,跟着将军温福从准噶尔进入大金川境内。
乾隆四十一年正月,海兰察攻克了舍齐、雍中两寺。
驻兵在噶拉依河岸,坚守着险地要塞。
不久之后便与福康安、普尔普等人一起截断了噶拉依的右路,攻克了大石卡。
随后转移战火进击扎木什克寨。终于二月大金川的头目索诺木缴兵投降。
金川之乱平定之后,朝廷论功行赏,授予海兰察为一等超勇侯之职,赐双眼花翎。
镇压回民
回民起事在清朝也不少见,乾隆四十六年,甘肃、青海的回族和撒拉族挑起了反清战争,海兰察受命随军前去镇压。
四月一行人到达兰州,海兰察领军攻打龙尾山,回族全都驻扎在山洞里。
阿桂到达军队之后命海兰察掌管诸军。
五月海兰察与明亮、额森特一起分为两路包抄回军。
他们翻过水磨沟,进入了华林山,回军见势倾巢出动。
清军虚晃一枪,假装退却,引回军前去追杀。
清军趁势反杀,灭掉了大半的回军。
大大打压了回军的气势,他们一看到海兰察都吓得落荒而逃。
五月海兰察带着阿拉山的骑兵在华林山的南面进行潜伏,在回军到来之际,杀了个措手不及。
他带领着训练过的兵马攻占了回军的四处军寨。
厮杀中海兰察受了伤。乾隆帝得知后,特令阿桂对他好生抚慰。
剩余的回军还在负隅顽抗,海兰察单枪匹马到达五泉山勘探形势,在华林山中埋伏,探知回军归来突然杀出,给回军致命的打击,攻下了回军的堡垒。
进到回军大营后,放火烧了他们的营地。
逼迫回军退到华林寺,海兰察再带人围剿歼灭了很多敌军,还取了他们头目的首级,传回给当地的回民看。
平定回民一事之后,乾隆皇帝褒奖了海兰察的功勋,授予他的儿子安禄三等侍卫之职。
海兰察能力卓绝,据野史记载,海兰察对于战场有着超乎常人的感知能力。
他听力极好,在开战前习惯性叮嘱士兵安静,然后趴在地上听,十余里之外竟然能听出敌方兵马的大致数量。
更厉害的是他的鼻子,听说在战场上一闻,就能得知敌军数量的多少和距离的远近。
海兰察能打不假,但他也是一个傲慢的人,论打仗谁都看不上,唯独只服阿桂一人。
傅恒、福康安等人在他眼里都不值一提,唯对阿桂极为尊敬。
这时因为海兰察跟随阿桂时间最长,从阿桂那里学到了很多东西,是阿桂给了他建功立业的机会。
阿桂本身就善谋军机、擅长调度,不仅海兰察,其他人对他也是心悦诚服。
乾隆皇帝爱惜人才,海兰察每次班师回朝,他都会亲自前去慰问,多次叮嘱他身为主将要顾全大局,切莫以身犯险。
海兰察嘴上听进去了,一到战场全忘了,根本杀不住性子,每每冲锋陷阵都有他。
乾隆五十八年三月,海兰察病逝。
乾隆帝痛失爱将,非常难过,特赐谥号“武壮”,甚至开了“非阵亡者,例不入昭忠祠”的旧制。
乾隆皇帝对海兰察一直赞赏有加,在海兰察去世之后也时常会想起他。
嘉庆元年正月里,白莲教起义爆发。
朝廷派大量的军队前去镇压,嘉庆帝、太上皇乾隆帝都在着急的等候着前线的战报。
但是数月来八旗、绿营的军队屡次战败,导致起义军蔓延各省,局面难以控制。
乾隆暴怒下旨严惩了前线的将领,又不禁发出了感慨,如果海兰察还在,此贼又怎么能成隐患。
乾隆在关系国家危急存亡之时,没想到傅恒、阿桂等人,而是想起了海兰察。
可见在乾隆心中海兰察有着非同寻常的地位。
乾隆皇帝对海兰察如此信任,除了他自身卓越的军事才能领兵才能之外,还有另外一个原因,海兰察曾冒死救驾。
乾隆帝带着海兰察外出狩猎,为了提高狩猎的难度,乾隆让下属在山中放养了很多野狼。
在这次狩猎中,他想好好较量一番。
然而往牧场放野狼是个致命的错误,这导致了另一场灾难。
狼是野生的,难以驯服,数量越多越致命。
当时为了保证狩猎过程的享受感,乾隆帝带的侍卫少。
突然一群野狼出没在乾隆身边,发起了攻击。
乾隆身手不差还能抵抗一段时间。
突然野狼越来越多,实在难以招架,慌乱之中接连失误坠下了马。
他原本想以快马的速度战胜狼群,现在坠马便失去了速度上的优势,狼群凶猛随时可以掩埋了他。
生死关头海兰察及时赶到,也不管狼群如何凶狠,拿刀直抵狼群。
海兰察天生力气大,加上多年的训练,经过苦战之后终于退却了狼群。
虽说救驾是臣子的职责,但像海兰察这样不顾自身安危,毫不犹豫上前救驾的也不多。
对于海兰察救驾的功劳,乾隆帝想要给予嘉奖。
海兰察没有狮子大开口要求加官进爵,而是要了一个胖丫鬟。
他的做法在皇帝看来是没有野心的,经此一事皇帝更加信任他。
结语
海兰察作战骁勇、讲究策略,不仅是大清第一猛将,还是一个足智多谋的将领。
他能从一个普通的士兵成长为功绩卓绝的一等公爵,其中的艰难险阻、刀光剑影恐怕不少,到底有多艰难也只有他自己知道。
不过由此也可见他这个人是非常有能力的。
海兰察去世之后,乾隆四次把他列入紫光阁功臣的画像之列,牌位进了昭忠祠。
大家对这位骁勇善战,有勇有谋的将军了解了吗?你们还知道他哪些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