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半文盲”皇帝刘邦,一生只写2首诗,却力压乾隆4万首,流传至

“半文盲”皇帝刘邦,一生只写2首诗,却力压乾隆4万首,流传至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2703 更新时间:2024/1/6 10:29:27

不过,提及乾隆皇帝的高产,就不得不说一下与他年份相差了1906年轻的汉高祖帝刘邦。两人在诗词方面可以说是两个极端,对于诗词一个极其喜欢,一个毫不感冒,一个被称为大才子,一个被称为文盲皇帝。

可就是这样一个被称为文盲皇帝的人,凭借自己文化水平创作的两首诗,被后人评价力压了乾隆皇帝的四万首诗。那么,这其中有着怎样的故事呢?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

4年的楚汉争霸战争

从公元前206年一直到公元前202年,在这四年的时间里,西楚霸王项羽和汉王刘邦两大势力,为争夺天下的政权,双方进行了一场大规模的战争。起初,项羽占据着比较大的赢面,在项羽心里刘邦挑不起什么大风浪,没太把刘邦势力放在眼里。

从两人的身家背景来说,两人也没有什么可比性,项羽出身楚国贵族,而刘邦就是一个小小的亭长。可是,在用人方面刘邦就比项羽更胜一筹。

刘邦自己虽然才华不高、武艺不强,但是他知人善用,而项羽用人只看重一个人的身份,这一点他比不上刘邦。也正是因为如此,战争后期,项羽身边带着的都是一些带兵打仗的武将,好不容易有个谋士范增,还被项羽给气走了。

反观刘邦,他的身边不仅有张良萧何,还有韩信彭越等众多出谋划策的人。项羽心里方面还有点妇人之仁,鸿门宴放过了刘邦,给了刘邦反击的机会。

后期,刘邦在战争方面做了一个全方面的布局,用相互配合的战术直接改变了当时的局面,同时,他在项羽势力衰竭期间,没有心慈手软,而是乘胜追击,集中兵力直接把楚军全部歼灭,结束了十年的战争,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大风歌》的故事

在楚汉战争中,有的人带兵立了大功,汉高祖不得不对他们论功行赏。这些诸侯王之前虽然不是皇亲贵族,但是他们都想割据一块土地,其中就有楚王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它们功劳最大、兵力最强。

俗话说得好,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刘邦对几人也是心有忌惮,在发生一系列事情以后,就杀了韩信、彭越两人。淮南王英布听说二人被杀了以后,觉得可以与自己对抗的两人已经没了,便不顾一切举兵造反。

英布最初出兵时,也打了几个大胜仗,占领了荆楚一带的土地。汉高祖无奈只好自己亲自上阵,带兵打仗,经历了各种大小战役后,也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得胜归来的途中,刘邦在路过自己故乡时,还顺便回了趟自己的故乡,把以前的家里人和朋友召集在一起共同庆祝。席间喝得醉醺醺的刘邦,和孩子们一起跳舞,感情到时、便即兴创作。

这一首作品便是历史上有名的《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看着眼前人和事物感慨万千,也忧心到何处寻得勇士为自己守卫疆土,这首诗词虽然只有三句但却流芳千古。

《鸿鹄歌》的由来

除了上述的《大风歌》之外,刘邦还创作过一首诗。话说,刘邦建立西汉之后,第五年将自己的儿子刘盈立为皇太子。

正所谓皇帝的后宫佳丽三千,可当时的刘邦却只取一瓢饮,倾国倾城的戚夫人独得他的专宠。不久之后,戚夫人便怀孕了,还为刘邦生下了皇子刘如意,刘邦还说“如意类我”,足见对他的喜欢。

刘邦爱屋及乌,想要改立太子,可原配吕氏没有犯错,并把后宫打理得井井有条,刘邦找不到理由改立太子。于是,戚夫人长得漂亮,在刘邦的耳边吹耳旁风,刘邦还是想要改立太子。

吕后这个人也是极有手段,为刘盈找了“商山四皓”为辅助。刘盈正统的身份也获得了大部分人支持,刘盈翅膀硬了以后,刘邦对于改立太子的事有心无力。

刘邦将此事告知戚夫人以后,便写了这首诗安慰戚夫人,这一首诗词便是《鸿鹄歌》。诗的内容是这么写的: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翮已就,横绝四海。横绝四海,当可奈何?虽有矰缴,尚安所施?

这一首诗歌的感情也非常简单,换立之事已不可能,刘邦对此也非常无奈。同时,也从侧面展现了戚夫人的凄凉,也为戚夫人后来的悲惨人生埋下了伏笔。

四万为何不敌两首

回看刘邦的一生,他似乎只写了这两首诗,然而就这两首诗却流芳百世,比乾隆的诗词不知道要出名多少倍。乾隆皇帝算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从小就没经历过平头老百姓经历过的一些生活,可能他所认为的苦是许多平民渴望得到的幸福。

从小就得到了良好的教育,也固定了他的思维方式,由于地位的不同,别人对于他写出来的东西也不敢妄论,由此没有进步的空间。乾隆皇帝一生作诗四万余首,数量极其庞大,可质量方面禁不起考察,这也说明作诗不在于质量,而在于数量。

乾隆的诗词大多都是:“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六片七片八九片,飞入芦花都不见”之流,可见其文采并不算是太好,难怪没有诗词在民间传颂。

刘邦虽建立了西汉王朝,但是他却出身低微,相当于是一个文盲。可刘邦却经历了各种苦难,诗词中的情感很丰富,写这两首诗时拥有了相当丰富的经历,感情倾注得非常多。

当然,刘邦曾做过泗水亭长,他也不是一个很纯的文盲。刘邦几句诗就把自己一生的生平表达得淋漓尽致,把自己对易储的无能为力的无奈,痛苦表达出来。

乾隆虽时不时就写了诗,但是他写不出来刘邦的那种感觉,因为他的一生顺遂,他的性格也是能写出好诗来的样子,一生被困在了紫荆城,缺少对人生这方面的感悟。

刘邦经历得多、吃得苦多,所以他冲破了禁锢的牢笼,创建了属于自己的新天地,心胸情怀这些也就与众不同了。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更多文章

  • 5本悬疑探案文:《长安秘案录》《红豆生民国》强强联手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十部必看古代探案小说,民国农村探案故事合集,推荐十本悬疑探案小说

    文案:唐中宗年间,全家被冤的女子荆婉儿,充入宫当了宫女,整日跟尸体打交道,被宫中人称作“怪胎”。直到有一天荆婉儿秘密把一个犯了死罪的宫女,偷偷藏在死尸当中救出宫,并被时任大理寺卿的裴谈抓住,从此开始了两人的纠缠之路……点评:案件牛!人物时尚高光!背景设置、 整体剧情发展、细节描写都是满格。古言探案佳

  • 看曾国藩传记内心总是很抗拒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真的是受不了这中心态,书放在我的案头好多天了,但是呢还是没法去弄好心态,去看书,还记得上学时候看到曾国藩被石达开打的溃不成军,几次想要自杀,真的很想笑,后来偏偏这个鹰犬战胜了革命乙方,残酷镇压了农民起义,革命义士也是一个个被杀头。咱们看看百度网站在统治阶级的立场上是如何评价曾国藩的。曾国藩(1811

  • 揭开乾隆盛世的真面目!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在看之前不妨先点个关注,定期分享一些有趣的历史和思想,点个关注不迷路。首先先简单介绍一下乾隆皇帝,这位皇帝可谓是中国历史上最幸福的皇帝。他的爷爷和爸爸在政治上为他打下了集权的基础,且康熙和雍正也为他扫清了外部大部分的隐患,只剩下了新疆地区。留给他的是一片蒸蒸日上的江山。乾隆更是25岁就继位,在盛年就

  • 《聊斋志异》:土地夫人也疯狂,与男子幽会数月,被其妻大骂无耻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这一天,天气很好。王炳吃过午饭,就想着趁着天气晴好,出去走走。正是午休的时间,村路上也没什么人。王炳信步走去,不知不觉地就走到了村外。田野里有一座土地庙,也不知修建了多少年了,因为很少修缮,都有些破败了。王炳站在路边,无聊地四处张望。突然,他的眼睛瞪圆了。原来啊,他看到一个女人从土地庙里面走了出来。

  • 《聊斋志异》:新娘和书生相会,新郎一棍子打去,竟掉下来一片泥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清朝的时候啊,有一个偏远的小村庄,叫做罗村。罗村有一个叫做陈代的小伙子,这个小伙子长得不好看,有点儿歪瓜裂枣的。如果光是人丑倒也罢了,不是有句话叫做“人丑就要多读书”吗?假如陈代只是丑,可以通过读书来提升自己对不对。可是,这个陈代很倒霉,他不光人长得人神共愤的,他脑袋还不灵光。这个又丑、又蠢的陈代是

  • 《红楼梦》:真是奇怪,芳官一个小戏子,她怎么敢手撕赵姨娘呢?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这种等级差别早就已经深深地印在了贾府奴才们的心里,一直被严格地执行着。可是,也有例外。比如,迎春的乳娘就敢不听迎春的话,还敢偷偷的把迎春的首饰当掉。不过,在贾府,乳母的地位还是比较高,比较受尊重的。迎春的乳母倚老卖老、欺负迎春老实,嚣张一些倒也还说得过去。可是,像宝玉身边的小丫头,戏子出身的芳官,居

  • 《红楼梦》:秦可卿给王熙凤托梦有什么含义吗?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宁国府里是秦可卿在管家虽然贾珍的媳妇尤氏年纪还不算大,但她是贾珍的继室,并不是原配,在古代,如果男人的嫡妻死掉了,但又留下了嫡子的话,律法是不允许男人们把妾给扶正了的,贾珍只能是再续娶一个媳妇了,这就是尤氏。肯给人做继室的人家,地位大多要比男家低很多,豪门贵族家的大小姐,是不愿意去给人家的嫡长子当后

  • 《红楼梦》里面的女人缠足吗?为什么没有这方面生活的描写?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红楼梦的唯美描写,红楼梦中女人们缠足吗,红楼梦描写了哪几大家族

    《红楼梦》一书完成于清代,那个时代,绝大多数的汉族女性是缠足的。那么,《红楼梦》里面的女性有没有缠足呢?我们知道清朝的统治者是从关外的白山黑水之间走来的,他们原来的生产、生活方式是不适合缠足的。他们从前在黑土地上以打鱼、狩猎为生,那种相对艰苦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使他们并没有产生缠足这种“文化”。《红

  • 上色晚清老照片,让我们一同回到100多年前的清朝去看一看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上色晚清老相片,让我们通盘回到100这样久倚赖前的清朝去顾念记挂一顾念记挂......为了能够带给家人们不雷同的认为和阅历,我们将素来黑白的相片进行了后期的AI身手上色,在小编想来,这样就能够比顾念记挂素来的黑白相片额外的有条理感和代入感,渴顾念记挂诸君读者诤友们能够like。想自然,在上色的缘起中

  • 梁启超帮好友新书作序,不想序言写太好单独成书,专家:清学经典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而当时中国著名军事家、军事理论家蒋百里经此一事后却深有感触,他决定弃武从文,开始从文化上探究解决中国问题的本源。图注:蒋百里(1882年10月13日—1938年11月4日),名方震,字百里,浙江省杭州府海宁州硖石镇(今海宁市硖石镇)人1918年,蒋百里找了个机会,和好友梁启超远赴欧洲考察。这次考察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