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常德善

常德善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胖次 访问量:3094 更新时间:2024/1/20 5:36:38

常德善,原冀中军区第八军分区司令员。(1911一1942)山东峄县(今徐州市邳州市)邢楼镇人。早年入西北军当兵。1929年率西北军一个班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军班长、排长、连长、营长和团长等职。在创建“湘鄂西”、“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斗争中屡立战功,多次在战争中保卫了贺龙的安全,深受贺龙的赞扬。在抢渡金沙江时,率十七团与敌昼夜血战,掩护主力胜利渡江,立下战功。红军长征到达延安后,由党组织安排,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后又到中央党校学习。1942年5月,时任中央党校学员的常德善在肃宁县西张庄战斗中壮烈牺牲。时年31岁。1952年,人民政府移其遗骨于石家庄华北军区烈士陵园安葬。1962年10月,河北省军区为其建立纪念碑,贺龙元帅亲为撰写碑文。2014年9月,常德善名列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基本资料

中文名:常德善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山东峄县(今徐州市邳州市)

出生日期:1911年

逝世日期:1942年

职业:军人

毕业院校:中央党校

信仰:马克思主义

主要成就: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人物生平

1934年随军长征,到陕北后,任红二方面军第二军六师参谋长。

1937年8月,随八路军一二○师开赴晋西北。

1938年随军挺进冀中。

1939年秋任冀中军区第八军分区司令员,组织军民打击日伪军,巩固发展冀中抗日根据地。

1939年1月初,常德善跟随贺龙从延安出发,冒严寒顶风雪,日夜兼程,跋涉几千里,于1月底到达冀中,到4月1日,就连续粉碎了敌人第三次、第四次和第五次战役围攻。

1940年8月,八路军对日军发动了“百团大战”。他指挥八分区第二十三团团长谭斌,第三十四团长欧阳琳,第四十一地区队区队长李世隆部队,交河县长兼游击大队长于时雨,第三十三地区队丁占明,在冀中军区的统一部署下,开展了大规模的交通阻击战。

1942年5月,日军集中5万多兵力对冀中抗日根据地发动“五一大扫荡”,实行所谓“铁壁合围”、“拉网扫荡”、“梳篦清剿”等战术。常德善与分区政委王远音带领二十三团二营,在日军重兵包围的情况下,指挥部队避实就虚,发动群众坚壁清野,巧妙地与敌人周旋,并率冀中军区二十三团团长谭斌政委姚国民与敌浴血奋战,粉碎敌军残酷的大“扫荡”。

1942年6月8日拂晓,当部队转移到河北省肃宁县雪村刚刚宿营,即陷入日军的合围中,在危机情况下,他命令警卫员把携带的文件全部销毁,让机关干部和机要人员,脱下军装,穿上便衣,利用麦田分散突围。他自己抓过一挺机枪射击,把冲上来的敌人一个一个击毙在地。他左手被打伤,就用肩膀顶住机枪,右手继续射击。他全身中弹20多颗,在张庄战斗中壮烈牺牲。

人物事迹

常德善,1912年出生在江苏省邳县(原山东省峄县)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父母亲都给地主当长工。常德善两岁前后,因父母相继去世,为本族姐姐抚养,在山东枣庄生活,六七岁的常德善便开始给有钱人家放猪放牛,挣饭谋生。

1929年,17岁的常德善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军团,开始给关向应当服务员,后给贺龙当警卫员。在党的培养教育下,常德善勤奋学习,成长很快,在工作中恪尽职守,战斗中机智勇敢。深得关、贺首长赏识,参军这年便加入中国共产党。嗣后,晋升为排长、连长、警卫大队长等职。1934年升任六师十六团团长,随贺龙、关向应转战在“湘鄂西”、“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他指挥战斗机动灵活,进攻的时候总是冲在前面,退却的时候又总是留在后面。在攻打常德的战斗中,直到红军最后撤出,他才离开阵地。在他的身上充分表现了红军官兵一致和官兵之间团结友爱的光荣传统,同时也表现出他崇高的献身精神。他曾多次在自己身负重伤的情况下,把受了伤的贺龙背下战场,因此,贺龙常说:“在‘湘鄂西’的时候,在三次战斗中,常德善把我背扶下来,他身挂重彩,身上带着三颗子弹,打起仗来非常骁勇,真可说,没有常德善就没有我贺龙。”

在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长征中,常德善任红二军团第六师参谋长,一路负责阻击敌人重兵的追击,掩护主力顺利前进的任务。红二军团抢渡金沙江时,蒋介石大军前堵后追。英勇善战的常德善率第十七团与敌人昼夜血战,掩护主力胜利渡江。1936年7月上旬,二、六军团奉命改称二方面军继续北上。在整个长征途中,常德善精力充沛,行军时扶老携幼,宿营时到营地四周观察地形,布置警戒,照顾干部战士生活休息,访问群众,而他自己却很少休息,为红二方面军的安全转移立下了不朽的战功。有一次,他在山上刨到一些野人参,回来交给警卫人员,叫他们每天给贺龙和关向应煮一个,为首长们增加一些营养。1936年贺龙去西安会见蒋介石,常德善作为随行副官陪同前往,保卫了贺龙的安全。

红二方面军到达陕北后,常德善调到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学习期间担任第一分队队长。随后又到中央党校学习马列主义和军事理论,这对常德善后来能成为一名文武双全的优秀指挥员发挥了重要作用。

抗日战争爆发后,红军改编为八路军,红二方面军改编为八路军第一二○师,常德善任一二○师挺进支队队长,并于1937年9月初向华北抗日前线挺进。9月下旬,一二○师在师长贺龙、政委关向应率领下进至宁武、神池等晋西北地区,创建抗日根据地。

从1938年11月开始,日军纠集重兵对冀中抗日根据地连续进行围攻。为巩固冀中和帮助第三纵队的发展,八路军总部电令一二○师挺进冀中。常德善随贺龙、关向应率部冒着严冬的风雪,跋涉千里,于1939年1月,到达冀中任丘县惠伯口地区。当时正值日军对冀中进行第三次围攻,而大清河以北地区且已被日军占领,并正在疯狂地向大清河以南地区席卷而来,企图将我冀中领导机关压缩在任(丘)、河(间)、高(阳)、肃(宁)地区全歼,形势十分严峻。在这样紧急时刻,贺龙师长命常德善率挺进支队孤军插到大清河以北地区,到日军后方打击敌人。当时大家担心在大清河以北会受到日军四面包围,常德善又是初到冀中,情况不熟而受到损失。但贺龙坚定地说:“常德善是员猛将,机智勇敢,他带的又是挺进支队嘛!”常德善率队挺进大清河北之后,与大清河南一二○师的部队和冀中子弟兵相配合,经过大曹村阻击战、曹家庄伏击战、邢家庄截击战等大小多次战斗,给了日军以沉重打击。特别是著名的河间齐会战斗,歼灭日军700多人,创造了平原作战的光辉战例。到4月初,便连续粉碎了日军的第三、第四次疯狂进攻。常德善还在大清河北的雄县、霸县一带配合地方重建和恢复了当地的各项抗日工作,有力地支援了中心区粉碎敌人进攻作战。

在日军第五次大举进攻前夕,冀中独立第二支队队长柴恩波组织叛乱,常德善又接受了平息叛乱的任务。柴恩波原是直系军阀吴佩孚的一个连长,卢沟桥事变后,他以抗日的名义,在新镇、文安一带拉起了一支几千人的队伍,冀中军区成立后,经过争取,他接受八路军改编,编为冀中独立第二支队。当日军对冀中根据地进行连续发动进攻时,柴恩波经不起残酷斗争的考验,在伪新镇县县长、伪军特务头子王宗琪的收买拉拢下,于日军第五次进攻前夕叛变投敌,扣押了改编后军区派去的政工干部,杀害军区派去的军事指挥员。几经政治争取无效,贺龙师长决定,一定要平息这次叛乱,以巩固这一地区的抗日局面。一二○师和冀中主力部队,将柴恩波部团团包围,贺龙命常德善率挺进支队出其不意,从新镇方面敌人的后方直插其防区。挺进支队的突然出现,柴恩波慌了手脚,经过激烈的内外夹击,柴恩波只带随身人员逃往新镇,叛乱很快被平息,常德善立下了卓越战功。留下的广大士兵多为当地农民,积极要求抗日,随编入八路军,使抗日部队更加巩固壮大,敌第五次进攻也随之被粉碎。

一二○师挺进冀中后,经过几个月的连续作战,与冀中子弟兵相配合,粉碎了日军的五次进攻。到1939年秋,一二○师完成了总部赋予的作战任务,奉命要离开冀中返回晋绥,冀中军区领导要求贺龙师长给冀中留下一批有经验的老红军干部,以提高冀中这支新生抗日武装的政治素质和战斗力。常德善遂被留在了冀中,任三分区司令员。1940年6月,晋察冀军区所属各分区统一编序,三分区改为八分区,常德善任八分区司令员。

八分区位于冀中抗日根据地东南端,东邻津浦铁路,南与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接壤,区内公路、河流纵横,交通十分方便,战略地位十分重要。1939年冬,当日军对北岳区的全面“扫荡”失败后,又开始把主要兵力转向对冀中平原的“扫荡”与“蚕食”进攻。常德善率八分区部队主动反“扫荡”、反“蚕食”的斗争。曾多次打退敌人的进攻,使根据地得到进一步巩固。与此同时,根据冀中军区统一部署,对分区部队进行了整训,使部队在正规化建设上又迈进了一步。到1940年八分区主力已发展到二十三、三十两个团,还成立了游击总队,战斗能力大大增强。

为了粉碎日军的“囚笼政策”,击破其进犯西安之企图,争取华北战局的好转,1940年8月,八路军总部发起著名的“百团大战”。根据军区部署,常德善率八分区的部队,在当地群众积极配合下,连续开展了大规模的交通阻击战,斩断平大公路、肢解沧石公路,破坏交泊公路,阻挠敌人正在修建石德铁路,并割断敌人沿公路,铁路的电话线,使日军交通、通讯中断。在开展破击战中,常德善率部到处阻击、伏击、袭击出动的日伪军,给敌人以重大杀伤。

10月初,冀中军区为了扩大“百团大战”以来的战果,组织了主要位于八分区的“任(丘)、河(间)、大(城)、肃(宁)”战役。常德善奉命率二十三团和三十团沿子牙河两岩插入敌人点、碉林立的敌占领区。战役开始,二十三团在河间以南的李虎村伏击歼敌90多人。三十团在大城以南先破坏沧石路数公里,接着克流庄、臧庄子、石疙瘩三处敌人据点,歼敌80余人。随后又在白马堂设伏,只五分钟歼敌20余人。在整个战役中,常德善率部与参战各分区的部队相互配合作战,在取得重大战果后,又向四周发展。当敌人向活动在中心区的八分区二十三团合击时,八路军内外线部队紧密配合,使敌人顾此失彼,完全陷于被动。常德善抓住有利时机,又与九分区协同作战,连克米各庄、边家庄、留古寺、屈草、议论堡等敌据点20多处,摧毁了当地伪组织和敌伪政权,协同地方政权建立地方抗日武装。此役历时20天,歼敌1100多人,使敌遭受沉重打击。经过“任河大肃战役”的胜利,八分区又成立了“任河大”支队,打开了“任河大”地区的抗日局面,与友邻部队一起完成了“百团大战”的作战任务。

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发展和巩固,抗日武装力量的不断壮大,特别是“百团大战”的沉重打击,使日军惊呼“对华北应有再认识”。于是,从1941年起,日军大举进攻华北,作为冀中中心区的八分区自然形势更加严峻。常德善针对敌人的分割、封锁和“蚕食”,率领部队主动连续歼灭出动日军,摧毁敌伪政权,巩固抗日政权。7月前,日军将八分区之青县、大城地区大部“蚕食”。7月后,日军将“蚕食”的重点西移到高阳和大城以南地区。常德善抓住这一有利时机与九分区相配合,发起“青(县)、大(城)”战役。他率部进入黑龙港北部地区,出击唐官屯,攻克和逼退白洋桥、任庄子等日伪据点十多处,切断敌铁路、公路交通,粉碎了敌人的“蚕食”,打开了青县、大城地区的抗日局面,建立了“青大县”抗日政权,开拓了子牙河以东地区,并抽调主力一部组成津南支队,东进静海、津南地区开辟抗日斗争。

1942年春,日军在冀中区周围和境内大量增兵,加紧“蚕食”和“扫荡”,使冀中的形势越来越严重。在这种形势下,冀中军区和各分区动员广大群众紧密配合,同敌人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在打了不少胜仗的同时,也做好了分散转移的行动方案。到4月底,敌人共纠集日伪军50000余人,在飞机、坦克的掩护下,对冀中根据地进行空前规模的大“扫荡”。从5月1日开始,敌人从冀中地区周围各点出发,实行所谓的“铁壁合围”、“拉网扫荡”、“梳篦清剿”等战术,向我中心区压缩包围,并封锁了中心区内的河流和公路铁路,形成了一个“铁环阵”,企图捕捉我冀中领导机关和主力部队。常德善领导的八分区的饶阳、武强、献县、河间等县,正是敌人包围合击的重点地区。此时,常德善率八分区机关一部和二十三团、三十团最先在敌人重兵盘踞的武强县小范据点附近,机智勇敢地跨过沧石路、渡过滏阳河,穿过敌人封锁线,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转移到了子牙河以东的青沧交地区。在这里,常德善指挥所部,避实击虚,灵活机动,敌来我走,敌走我来,夜夜行军,巧妙地与敌人周旋,先后袭击了南桃子、赵扶、姚马渡、三雌、任庄子、白洋桥、文安、新镇等敌据点。5月中旬,又袭击杜林、三伏庄、并炸毁津浦路上敌人的两列火车,迷惑和牵制了敌人,有力地支援和保卫了处于中心区的领导机关。

到5月中旬,留在中心区内的机关和部队,大部分突出了敌人的“铁环阵”。5月下旬,冀中军区指示八分区率部回中心区,以连为单位打击“清剿”之敌。而敌人却正在以优势兵力实行“压倒战”。到6月初,根据敌情的严重发展,为保存实力,遵照军区指示八分区二十三团主力开始向外线的“冀鲁豫”地区转移。常德善率留下的二十三团二营进入河肃公路以南地区准备与三十团会合。8日下午和三十团取得了联系,傍晚发现河间、肃宁敌人增兵,有向我合击的迹象。9日拂晓,常德善率部转移到了肃宁县的雪村一带,正在布置岗哨,构筑阵地。这时,敌人从河间、献县、肃宁、饶阳等地纠集了七八千人乘几十辆汽车,并有马队、自行车队奔袭而来,很快形成包围圈。此时,三十团已赶到雪村东北的顶汪,并与敌人接了火,顿时,枪声大作。常德善在雪村闻讯,便当机立断,命令侦察科长带一个连,趁敌人立足未稳之机掩护机关和电台冲出去,抢到河肃公路以北,他亲自率二十三团二营在后面掩护。但敌人大部分是骑兵和自行车队,行动迅速,当时我方兵力、火力都处于绝对劣势,所以几次冲锋都未能奏效。常德善又重新组织部队,他与分区王远音政委各带一路继续突围。当他刚刚冲到了河肃公路以北的张庄、太师庄一带,西面敌人的车子队和东面敌人的骑兵迅速包围了上来,火力十分猛烈。常德善腿上和身上多处负伤,他感到情况紧急,命令警卫员:“赶快把文件销毁!”又命令机要人员和电台人员:“你们脱下军装,换上便衣,利用麦田,迅速分散突围,要快!”说完他转身抓起一挺机枪,向前走了几步,伏身向冲上来的敌人猛烈射击,冲在前边的敌人一个一个倒下了。但因众寡悬殊,敌人越来越近,越来越多,在他的掩护下大部分同志冲了出去。这时,常德善左手又负了重伤,他勇敢地用肩膀顶住机枪,右手按动枪机继续射击。时间一长,常德善终因多处负伤,流血过多,感到自己已经精疲力尽,眼前发黑。这时,警卫员胡德兰跟了上来,他便严肃地对小胡说:“你不要管我了!不要和我牺牲在一起,我掩护你冲出去,到白洋淀去找地委书记金城同志汇报!”小胡眼含热泪舍不得离开他,他坚定地对小胡说:“服从命令!快!快走!”胡德兰哽咽着刚刚冲了出去,敌人的车子队和骑兵便从两侧包围了上来,一阵猛烈的射击,一颗罪恶的子弹打中常德善的太阳穴,英勇善战的八分区司令员常德善壮烈牺牲了。

战斗结束后,周围村庄的男女老幼怀着对侵略者的无比仇恨和对烈士崇敬的心情,眼含热泪前来掩埋烈士遗体。乡亲们认得出常德善司令员和王远音政委,他们找来当地最好的棺木盛殓这些烈士。乡亲们发现常德善司令员的身上中了20多颗子弹,只太阳穴就有六处,不少人失声痛哭。

常德善一生虽然只有短短的30个春秋,但他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他的一生为革命立下了不朽的功勋。新中国建立后,党和人民为了纪念在战争年代牺牲的烈士,将常德善的遗体移葬到石家庄华北军区烈士陵园的苍松翠柏之中,与千百位革命烈士一起长眠于地下。贺龙元帅亲自为常德善撰写了碑文,高度赞扬了常德善的一生:

“常德善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人民军队的坚强干部。早年从事革命斗争,在参加湘鄂边、湘鄂西、湘鄂川黔等苏区的斗争中,以及在长征和抗日斗争中,由于他意志坚定,勇敢顽强,因而功勋卓著,业绩永存。”

人物评价

1952年,人民政府移其遗骨于石家庄华北军区烈士陵园安葬。1962年10月,河北省军区为其建立纪念碑,贺龙元帅亲为撰写碑文。赞誉“常德善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人民军队的坚强干部”,“功勋卓著,业绩永存”。

2014年9月,常德善名列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标签: 常德善

更多文章

  • 刘汝珍

    名人大全编辑:君莫笑标签:刘汝珍

    刘汝珍(1904—1999),字子瑞。1904年生于河北献县,襁褓时丧父,自幼孤苦。陆军大学将官班甲二期毕业,西北军名将刘汝明之弟。历任冯玉祥西北军中下级军官、赵登禹部132师独立27旅679团团长、独立第27旅旅长、六十八军暂编36师师长、国民革命军第六十八军中将军长。中文名:刘汝珍国籍:中国民族

  • 王东洲

    名人大全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王东洲

    王东洲,男,汉族,1949年11月生,辽宁大连人,1973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9年1月参加工作,四川大学中文系干部专修班毕业,大专学历。曾任成都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2016年5月9日12时53分在四川成都逝世,享年67岁。中文名:王东洲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辽宁大连出生日期:1

  • 李生达

    名人大全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李生达

    李生达(1890—1936),字舒民,山西晋城人,少时就读于晋城及平顺县城内。1909年,考入山西陆军小学堂第四期。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李生达参与武装维持革命后的太原市面秩序。此后李生达考入保定军校第五期学习。1918年,镇守山西的同盟会资深会员阎锡山在太原开办干部培训班,李生达担任干训队队副。

  • 郑悟清

    名人大全编辑:晴天标签:郑悟清

    郑悟清(1895-1984),字凤臣,男,汉族,曾用名:郑梧卿,河南温县赵堡镇人,赵堡太极拳第十代宗师。1938年―1947年间,任西安警备司令部、黄埔军校七分校(授少校军衔)、国民党军政部西安办事处、西北补给处司令部、陕西省政府等处任国术教官;并任西安国术馆委员。1949年后,任西安市体委委员。中

  • 谢正浩

    名人大全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谢正浩

    谢正浩(1914—1992)江西省雩都(今于都)县马鞍石乡大迳村人。一九三一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一军团第三军九师二十六团排长,第一师二团连长,红一军团防空大队副大队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九师司令部作战参谋

  • 汪少川

    名人大全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汪少川

    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皖西北赤卫军。建国后,历任苏北军区、江苏省军区政治部主任,军政委,建筑工程部第一副部长兼政治部主任,四川三线指挥组副组长,效能部副部长兼政治部主任。是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中文名:汪少

  • 唐亚伟

    名人大全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唐亚伟

    唐亚伟(1915.05.28~2012.12.18),男,九三学社社员,“亚伟式速记”创始人,“亚伟中文速录机”发明人,曾任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南京、杭州、兰州、香港等地亚伟速记学校校长,上海复旦大学、暨南大学教授,《中国生活》画报主编,北京《速记月报》主编。1934年,创造出“流线体中文速记音

  • 沈勃

    名人大全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沈勃

    沈勃(1918年9月30日—2012年1月21日),原名张豫苓,祖籍黄县古现村。1918年9月30生于地处胶东半岛西北部、渤海湾南岸的山东省黄县(龙口市)。194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毕业之后成立了北大工学院校友会,随后和师大校友会联合成立了北大师大联合校友会,在这一系列的校友会中都被公选为

  • 袁血卒

    名人大全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袁血卒

    袁血卒(1908年—2005年),原名袁汉澄,1908年出生于宁陕县城关镇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6年12月考入西北军官学校,是著名的“宁都暴动”领导之一。历经红军团长、特科学校政委、师政治部代主任、中央军区政治部破坏部负责人、纵队政治部宣传部部长、救工部部长,第二高级步校校务部长,总后干部学校校

  • 朱辉照

    名人大全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朱辉照

    朱辉照(1911—1964)江西莲花人。1930年1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29年冬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战士、班长、排长、政治指导员、团政治委员、师政治部主任、旅政治委员、纵队政治部主任、军副政治委员、军政治委员、西北军区干部部副部长、民航总局局长等职。1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