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秦襄公

秦襄公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4356 更新时间:2023/12/8 5:38:18

秦襄公(?—公元前766年),嬴姓,赵氏,秦庄公次子,是春秋时期秦国被正式列为诸侯的第一任国君,公元前778年―公元前766年在位。秦庄公居住在先祖故地西犬丘,他的长子世父率军与犬戎作战,而把太子位置让给秦襄公。当时秦国力弱,狄戎为近患。秦襄公即位初,将其妹缪嬴嫁给戎人丰王为妻,以分化戎人。公元前776年,秦襄公迁都汧邑(今陕西陇县),向东进逼。公元前771年,申侯联合犬戎进攻镐京,袭杀周幽王于骊山之下,秦襄公以兵救周。周平王东迁,秦襄公出兵护送,以功封诸侯。东迁后,周平王把王室无力控制的岐山以西的土地赐予秦国,自此秦国开始成为西周的诸侯国,为日后秦国强大打下基础。公元前766年,秦襄公在讨伐西戎的途中去世,葬于故地西陲(甘肃省礼县大堡子山),其子秦文公继位。

基本资料

本名:秦襄公

所处时代:春秋

民族族群:华夏族

逝世日期:公元前766年

主要成就:拥戴平王;列为诸侯;迁都汧邑

在位时间:前778年―前766年(前771年册封为诸侯)

谥号:襄公

性别:男

人物生平

发展国力

秦人祖居东方。西周初年,嬴姓一支西迁,游牧于渭水流域。后因非子养马有功,周孝王将秦地(今甘肃天水)封给非子。西周晚期,秦仲诛伐西戎有功,获封西垂大夫,后传位长子秦庄公。秦襄公是秦庄公次子,其长兄世父知其有雄心壮志,于是将太子之位让给秦襄公。

秦庄公四十四年(公元前778年),秦庄公去世,秦襄公即位。当时,戎狄之势仍非常强大,直接威胁秦国的基业之本。另一方面,秦国仅为“大夫”之职,只有卖命效力的义务,并未得到周王室的信任。秦襄公深知秦人是在夹缝中求生存,稍有不慎将会导致灭种之祸。秦襄公审时度势,于秦襄公元年(公元前777年),将其妹缪嬴嫁与西戎丰王为妻,秦襄公的决策显示出他的敏锐判断力和战略眼光。

秦襄公二年(公元前776年),秦襄公将都城迁到汧邑(今陕西省陇县东南)。同年,戎兵大举围攻犬丘,世父率军顽强抵抗,不幸城破被俘。由于秦襄公和亲西戎,而且据有汧邑战略要地,戎人没有诛杀世父,一年后便放其归秦,双方一度和好相处。秦襄公通过嫁妹、迁都这两项重大决策,秦人一方面加强与周王室的关系,得到较可靠的声援;另一方面东进占据汧邑膏沃之地,可以大力发展生产,加强武备,赖此进入一个快速发展阶段。

列为诸侯

秦国在向上发展,西周王朝已日暮途穷。荒淫无道的周幽王因宠幸褒姒的缘故,废黜王后申后和太子姬宜臼,改立褒姒为王后,褒姒之子姬伯服为太子。而且周幽王为博褒姒一笑,不惜烽火戏诸侯。屡次欺瞒诸侯,因此诸侯都反叛他。

秦襄公七年(公元前771年),申国国君申侯因周幽王废黜自己的女儿申后、外孙姬宜臼而恼怒,于是联合缯国、犬戎进攻周朝都城镐京,在骊山下杀死周幽王,西周灭亡。当时,秦襄公曾率兵援救周朝,作战得力,立有大功。

周幽王死后,诸侯共立太子姬宜臼为王,是为周平王。当时丰镐周围主要有四种力量:一是周幽王和姬伯服的势力,他们死后由王子余臣(周携王)继承;二是周平王的势力;三是戎族的势力;四是秦的势力。在周幽王被杀之后,秦襄公面临的抉择是或者追随周携王,或者拥戴周平王。秦襄公利用周王室的传统威信,而并不拘于秦国与周幽王、姬伯服的旧有关系,特别是周幽王死后,他更没有必要与王室的正统代表周平王相敌对。于是在周朝为逃避犬戎祸难,都城东迁洛邑时,秦襄公派兵护送周平王。

周平王封秦襄公为诸侯,赐给他岐山以西的土地。并说:“犬戎凶恶无道,掠夺我们岐、丰的土地,只要秦国能攻打并赶走西戎,就可以占有那些土地。”周平王与秦襄公盟誓,封给他爵位。秦襄公这时才开始建立诸侯国,享有与齐、晋、郑等国一样的地位,得与山东各诸侯国互通使节,彼此访问。这是巨大的飞跃。秦襄公非常高兴,即立西汧,用骝驹、黄牛、羝羊各三头的太牢大礼,在西畴祭祀白帝,以庆贺秦国的正式立国。

伐戎去世

尽管秦人获得在关中地区自由发展的机会,但是在建国之初,还面临着能否生存下去的严峻考验。周平王赐给秦的土地,实际上布满戎、狄部落,秦国要存在下去,就必须与戎、狄作长期的斗争,不断壮大自己,拓展疆土。最初几年的斗争,均以秦国的失败而告终。秦襄公眼看着封赐给自己的土地却得不到手,很不甘心,于是连年向戎、狄发动进攻。秦襄公有一次率兵终于攻到属于自己的封地岐山,但未能立足,只好退回"西垂"故地。

秦襄公十二年(公元前766年),秦襄公讨伐西戎,打到岐山时突然去世,其子秦文公继位。

为政举措

秦襄公是春秋初期的一位杰出君主,在位时日虽不算很长,但他开创的基业及其雄才大略,为秦国社会发展和强盛奠定基础。

历史评价

左丘明《国语》:“及平王之末,而秦、晋、齐、楚代兴,秦景、襄(秦庄公、秦襄公)于是乎取周土,晋文侯于是乎定天子,齐庄、僖(齐前庄公、齐僖公)于是乎小伯,楚蚠冒(楚蚡冒)于是乎始濮。”

司马迁《史记》:“秦起襄公,章于文、缪,献、孝之后,稍以蚕食六国,百有馀载,至始皇乃能并冠带之伦。”

司马贞《史记索隐》:“襄公救周,始命列国。金祠白帝,龙祚水德。”

史籍记载

《史记·卷五·秦本纪第五》

家族成员

祖父:秦仲

父亲:秦庄公

哥哥:世父

妹妹:缪嬴

儿子:秦文公

标签: 秦襄公

更多文章

  • 秦文公

    名人大全编辑:黑姑娘标签:秦文公

    秦文公(?―公元前716年),嬴姓,赵氏,秦襄公之子,春秋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765年—公元前716年在位。秦文公在位时期,设史官以纪事;击败西戎,收编周朝遗民,扩地至岐以西;制定罪诛三族的刑法。当时秦人已完全定居、从事农业。公元前716年,秦文公去世,谥号文公,葬于西山。秦文公死后,其孙秦宁公(秦

  • 秦竫公

    名人大全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秦竫公

    秦靖公(?―公元前718年),又称秦静公,《史记·秦本纪》作秦竫公,族谱载其名静。春秋时期秦国太子。秦文公之子,未继位便去世。本名:静别名:秦靖公(又称秦竫公)所处时代:春秋时期民族族群:华夏族出生地:西陲出生日期:?逝世日期:公元前718年主要成就:作为秦文公太子,未即位便去世谥号:靖(追谥)秦靖

  • 秦宪公

    名人大全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秦宪公

    秦宪公(公元前724年—公元前704年),《史记·秦本纪》作秦宁公,嬴姓,赵氏,秦文公之孙,秦静公(一作秦竫公)之子,春秋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715年—公元前704年在位。秦宪公因其父秦静公早逝,故被其祖父秦文公立为继承人。公元前716年,秦文公去世,秦宪公继位,居于西新邑,后迁居平阳。公元前713

  • 秦出子

    名人大全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秦出子

    秦出子(公元前708年―公元前698年),嬴姓,名曼,秦宪公(《史记》中称秦宁公)的幼子,春秋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703年―公元前698年在位。本名:嬴曼别名:秦出子所处时代:春秋民族族群:华夏族出生日期:公元前708年逝世日期:公元前698年在位时间:前704年—前698年性别:男秦出子(公元前7

  • 秦武公

    名人大全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秦武公

    秦武公(?-前678年),嬴姓,赵氏,名不详,秦国平阳(今陕西省宝鸡市)人,秦宪公(一作秦宁公)长子,母为鲁姬子,秦出子和秦德公的哥哥,春秋时期秦国第5任国君(前697年-前678年)。秦武公初立太子。秦宪公死后,弗忌等三庶长另立秦出子为秦国国君。后秦出子被弗忌等杀,他才得以即位。诛弗忌等三族,集大

  • 秦德公

    名人大全编辑:胖次标签:秦德公

    秦德公(公元前710年-公元前676年),秦宪公之子,其母名叫鲁姬子,秦武公之弟,秦出子之兄。中国春秋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677年—公元前676年在位。公元前678年,秦武公去世,其子公子白受封于平阳(今陕西省岐山县西南),未能继位,其弟秦德公继位。秦德公有三个儿子,长子秦宣公、次子秦成公、少子秦穆

  • 秦宣公

    名人大全编辑:心作祟标签:秦宣公

    秦宣公(?—公元前664年),嬴姓,秦德公长子,秦成公和秦穆公的长兄,春秋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675年—公元前664年在位,葬于平阳墓区(陕西省宝鸡县东阳平镇)。有子九人,未立,传位于其弟秦成公。本名:嬴恬别名:秦宣公所处时代:春秋民族族群:华夏族出生日期:不详逝世日期:公元前664年主要成就:修筑

  • 秦成公

    名人大全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秦成公

    秦成公(?―公元前660年),春秋时期秦国的国君,公元前663年―公元前660年在位,是秦德公的次子。秦成公死后其弟赵任好继位,是为秦穆公。本名:赵载别名:秦成公所处时代:春秋民族族群:华夏族出生日期:不详逝世日期:公元前660年在位时间:前664年―前660年谥号:成公性别:男秦成公(?―公元前6

  • 秦穆公

    名人大全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秦穆公

    秦穆公(?-前621年),嬴姓,赵氏,名任好,春秋时期政治家,秦国第九位国君(前659年-前621年在位)。秦成公四年(前660年),秦穆公继位。秦穆公五年(前655年),授国政于五羖大夫百里奚,迎蹇叔为上大夫。秦穆公十年(前650年),暗中重用自晋国逃到秦国的丕豹。秦穆公十三年(前648年),为救

  • 秦康公

    名人大全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秦康公

    秦康公,嬴姓赵氏,名罃,秦穆公之子。春秋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620年—公元前609年在位。秦康公在位期间,秦国与晋国多次发生战争,而秦国也从秦穆公时期的西戎霸主逐渐走向衰落。本名:嬴罃别名:秦康公所处时代:春秋民族族群:华夏族出生地:秦国逝世日期:公元前609年主要作品:我送舅氏,曰到渭阳主要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