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郑正秋

郑正秋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1989 更新时间:2023/12/4 16:14:54

郑正秋(1889-1935),导演,编剧。原名郑芳泽,号伯常,广东汕头人,卒于上海。中国电影之父,中国电影事业的开拓者,我国最早的电影编剧和导演之一。青年时期郑正秋积极从事新剧评工作,1913年涉足影坛,编剧并参与导演了中国第一部短故事片《难夫难妻》。1922年与张石川等创建明星影片公司,担任编剧、导演。主要编导作品有《劳工之爱情》、《玉梨魂》、《姊妹花》等共53部影片。

基本资料

中文名:郑正秋

别名:伯常、郑芳泽、药风

国籍:中国

出生日期:1889年

逝世日期:1935年

职业:导演、编剧

主要成就:中国电影之父,中国电影事业的开拓者

代表作品:《劳工之爱情》、《玉梨魂》、《姊妹花》

早年经历

1889年,原名郑芳泽,号伯常,别署药风,出生于广东潮阳(现汕头市潮南区成田镇上盐汀村),郑正秋从小出生于一个富商家庭。小正秋3岁时,为了“让孩子认得老家”,母亲张太夫人带正秋回到上盐汀村祖居。两年后,小正秋随母亲返回上海,受教于嘉定人庄乘黄。在庄老师的点拨下,小正秋不仅打下了较好的国学基础,还练就了一手好字,思想上更深受老师不满清王朝腐朽统治的影响。一年以后,10岁的小正秋带着庄老师的口授心传,进了育才书院。14岁时,带领同学面见校长使其同意学校取消体罚,但父亲郑让卿听说后却极为愤怒,不允许其继续上学。

父亲领着正秋来到郑洽记土栈,让他熟悉土栈业务,认识四方商贾。期间,去不成学校的郑正秋自己找书看。《再生缘》、《推背图》、《左氏春秋考证》、《三国演义》,《警世钟》、《西太后》、《扬州十日记》、《革命军》、《大革命家孙逸仙》乃至戏曲唱本,逮着什么看什么。

1902年,郑正秋肄业于上海育才公学。他父亲花钱在湖北张之洞那里买了个“候官”的位置,逼着郑正秋立即去湖北任职。郑正秋在湖北勉强干了近两年,最终决定弃官从商。经营土栈,两年后因亏损而把土栈交给弟弟正栋打理。郑正秋则在友人夏月珊的发下,从事新剧运动,1910年11月26日,署名正秋的长篇评论《丽丽所戏言》在《民立报》见报,这是他的第一篇文字。

《丽丽所伶评》为题,尝试着写下自己的所思所感。后又受聘于《民言报》为剧评主笔,被时人誉为“不畏强御的剧评家”。主办《图书剧报》、《民立画报》和《民权画报》,倡导戏剧应成为改良社会、教化民众的工具。

《民立报》自1911年2月起正式办起了戏剧副刊。郑正秋应于右任之邀担任戏剧副刊主编。这位主编从确定刊名《民立画报》到组稿、写稿、编辑,以至版面设计都一手包了。

演艺经历

1913年,与张石川、杜俊初等联合组建新民公司,专事承包亚细亚影戏公司的编、导、演业务;聘请他编写《难夫难妻》电影剧本,并与张石川合作导演了此片,于是诞生了中国第一部故事短片。此后,他自组了新民、鸣民、大中华等剧社,在上海、武汉等地从事新剧活动。曾编演反对袁世凯复辟称帝的《隐痛》、赞扬孙中山先生革命活动的《孙中山伦敦蒙难记》、揭露日本军国主义者侵略行经的《新华毒》,也有迎合小市民低级趣味的《男女拆白党大交战》等。五四运动前后,创办新民图书馆,发行《药风月刊》。

1919年,他曾发行《药风月刊》、《解放画报》支持当时的学生运动。

1922年初,与张石川、周剑云等共同创办共组明星影片公司,他除任编剧、导演外,还兼任明星影戏学校校长。同年,为明星公司编写了《滑稽大王游华记》、《劳工之爱情》等4部短片。

1923年底,由他编剧,张石川导演的影片《孤儿救祖记》拍摄完成,此片为中国摄制第一部长故事片,也是郑正秋编剧的第一部“社会片”。

1924年郑正秋创作第一部妇女题材的电影剧本《玉梨魂》。

他编演过《秋瑾》、《革命痛史黄花岗》和《蔡锷脱险记》等等。

二十年代他通过《上海一妇人》、《盲孤女》等影片。1929年至1931年他又以现实题材从事创作,编写了《战地小同胞》、《桃花湖》(1930)、《红泪影》(1931)等剧本。

九一八、一二八事变后,随着民族危机的日益深重,左翼电影运动的蓬勃开展,在党的电影小组的团结与帮助下,他被选为中国电影文化协会执行委员。

1932年他运用长期积累的电影创作经验,带病为宣传抗日、推动爱国运动,编写了《自由之花》、《春水情波》(1933)等影片,部分完成了《再生花》、《女儿经》(1934)、《热血忠魂》等编写工作。

1933年,他在《明星月报》上发表了《如何走上前进之路》一文,明确地意识到帝国主义、反资本主义和反封建主义的“三反主义”创作原则。

1934年,他编导的《姊妹花》,讲述的是生长在贫富不同家庭中的一对孪生姐妹的不同命运遭遇。该片在上海新光影院上映创下连映60天的记录,创造了当时中国票房的最高记录。1935年3月该片参加了苏联的莫斯科国际电影展览会。

他还写了电影剧本《战地小同胞》、《碎琴楼》等。

个人生活

祖父

郑介臣,于鸦片战争后上海开埠之际来沪经商,开了家郑洽记土栈(鸦片批发栈)而成巨富,早年上海潮州会馆发起人之一。

父亲

郑让卿,广东潮阳成田上盐汀村人。郑介臣第二子,他以光绪间顺天府试进士第三十一名的资格,当过江浙盐运使,后调任三穗知府。郑让卿三十岁上久婚无子,经友人介绍,在众多候选的男孩中选中他认为将来会大有出息的一个,抱进家门为螟蛉子(义子)。时值秋高气爽,因取名正秋,又按潮阳老家的排行,为孩子取字“芳泽”。这个生于1888年12月24日的上海小男孩,从此入了广东潮阳籍,在优裕的官商家庭中生活成长。

弟弟郑正冬,后由郑正秋为之改名正栋,寓了他希冀弟弟来日成为国家栋梁的愿望。

妻子

17岁时娶妻俞丽君。

病情

正秋从小体格嬴弱。气急、腰痛成了久治不愈的痼疾。当官却无知的父亲为减轻孩子病痛,横下心让他服鸦片止痛。从此,鸦片烟毒渐渐侵袭了小正秋全身,形成难以抗御的毒瘾。也是14岁那年,一位西医诊断小正秋患的是先天性心脏病和肾结石。经治疗,结石似已排出体外,可心衰依旧,还多了个咳嗽、多痰的毛病。

戏迷

读书之余,郑正秋迷上了京剧,以至哪天没去茶园看上一场戏,吃饭也不香。他偏爱毛韵珂、潘月樵和梨园世家夏月珊、夏月润兄弟的戏。并能模仿孙菊仙、汪笑侬、谭鑫培等名伶的唱腔。

主要作品

(以上参考资料)

(以上参考资料)

(以上参考资料)

社会活动

1933年10月,他参加过一次欢迎国际反帝大会代表的集会。

人物评价

郑正秋的电影活动得益于20世纪初期中国社会和时政批评“公共空间”的存在,并在某种程度上有助于这种“公共空间”的形成。正是在中国民族电影筚路蓝缕的开拓时期,郑正秋以其丰富的电影实践和独特的电影形式,秉持着教化观念的张扬和影像秩序的建立的电影启蒙姿态,完成了社会改良思想和人道关怀视野的启蒙电影伟绩;跟“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精英话语相比,郑正秋电影独具一种温情的平民色彩并得到广泛的观众认同。(《当代电影》评)

后世纪念

2017年3月18日,纪录片《中国电影先驱:郑正秋》在郑正秋故里广东汕头市潮南区举行首映仪式。

标签: 郑正秋

更多文章

  • 刘汉

    名人大全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刘汉

    刘汉(1916—2008),男,山东文登人。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宣传部原副部长、顾问,正兵团职离休干部。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曾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中文名:刘汉别名:原名刘慕蕃,字汉云国籍:中国民族

  • 刘士毅

    名人大全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刘士毅

    刘士毅(1886—1982),字任夫,江西省都昌县下排门刘家村人,新桂系外省籍的重要军事将领。曾任南京中央军校筹备主任、国民政府总统府参军长、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中文名:刘士毅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江西省都昌县下排门刘家村出生日期:1886年逝世日期:1982年职业:军人信仰:三民主义刘士

  • 刘多荃

    名人大全编辑:晴天标签:刘多荃

    刘多荃(1897—1985),字芳波,辽宁凤城人,国民党陆军上将。1923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9期炮科。1925年,任张学良的卫队副队长。由于他忠实可靠、有勇有谋,张学良的卫队扩编成卫队旅后,刘多荃任第一团团长。1929年被提升为师长。1936年12月,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刘多荃参与了

  • 刘蓉

    名人大全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刘蓉

    刘蓉(1816年—1873年)字孟容,号霞仙,是桐城派古文家,他做过曾国藩的幕客,与郭嵩焘、罗泽南有往来。其代表作为《养晦堂文集》等。中文名:刘蓉国籍:中国(清朝)民族:汉出生日期:1816年逝世日期:1873年职业:文学家代表作品:《养晦堂文集》诸生出身,少有志节,与曾国藩、罗泽南讲学,辅佐罗泽南

  • 常何

    名人大全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常何

    常何,汴州仪县人,祖籍河内温县。早年参加瓦岗军,跟随李密击杀隋朝大将张须陀,后来投靠洛阳王世充,曾经跟随李建成前往河北讨刘黑闼。入唐后官至中郎将。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李建成和李元吉经过玄武门后,常何将玄武门关闭,“东宫、齐府精兵二千不得入”,使得李世民顺利的杀死建成。贞观六年,被封为太中大夫,除延州诸

  • 郭林

    名人大全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郭林

    郭林,(1909—1984),广东中山三乡人,北京画院担任中国画的创作工作,新气功疗法创始人。中文名:郭林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广东中山三乡出生日期:1909逝世日期:1984

  • 吴冷西

    名人大全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吴冷西

    吴冷西(1919—2002),广东新会人,193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任新华社社长、广东省省委书记、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广播电视部部长,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名誉主席和中国广播电视学会名誉会长等要职;是中共第十一、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第三、四、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政协第七、八届

  • 刘文学

    名人大全编辑:笑红尘标签:刘文学

    刘文学1945年2月出生于四川省合川县(今属重庆市)渠嘉乡双江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从小受地主老财欺压,直到解放,他们全家才过上好生活。1952年9月刘文学入双江村小学(1964年改为双江村完小)学习,1957年秋,光荣加入中国少年先锋队,1959年11月18日晚,为维护集体利益,年仅14岁的刘文学被

  • 郭汝栋

    名人大全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郭汝栋

    郭汝栋(1889—1952),四川铜梁人,川军将领。1911年参加辛亥革命,1912年入四川军官速成学堂,毕业后分发川军第2师刘存厚部工兵营任排长,迭升连、营、团长。1925年杨森发起“统一全川”战争时,任杨部第1混成旅旅长,4月9日升任川军第9师师长。9月初,杨森战败,与杨部将领通电服从刘湘,后与

  • 刘惜芬

    名人大全编辑:黑姑娘标签:刘惜芬

    刘惜芬(1924-1949.10.16)女,福建省厦门市人,革命烈士。1949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牺牲前系厦门鼓浪屿博爱医院护士。抗日战争胜利后参加革命工作,从事隐蔽战线的斗争,为党组织和坚持闽粤赣边的游击队募集经费和药品医疗器械。为迎接厦门解放,奉命打入国民党军驻厦门司令部,搜集和传递军事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