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侯宗濂

侯宗濂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3766 更新时间:2024/1/15 2:58:22

侯宗濂(1900年1月23日-1992年3月17日),中国近现代生理学家和医学教育家。1900年1月23日生于辽宁省海城县,汉族。研究论证了Fick氏间隙的本质是阳极抑制,提出短时通电两极兴奋、两极抑制学说;研究了兴奋性及其指标问题,论证出能正确反映兴奋性的指标;研究过针感生理,论证了不同穴位的针感感受器和针感传入纤维。多年担任医学行政工作,对中国医学教育的发展也作出了重要贡献。1992年3月17日因病逝世,终年92岁。

基本资料

名:侯宗濂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辽宁海城

出生日期:1900年1月23日

逝世日期:1992年3月17日

职业:生理学家、医学家、教育家

毕业院校:日本京都大学

主要成就:中国生理学奠基人之一

参与创办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

代表作品:《中国医学百科全书·生理学》

人物简介

1900年1月23日出生于辽宁省海城县。

1920年7月毕业于沈阳南满医学堂,留校任生理学助教。

1922年9月~1924年9月在日本京都大学学习。

1924年9月任南满医学堂(后满洲医科大学)讲师。

1926年4月任满洲医科大学副教授。

1926年10月~1927年3月在北京协和医学院从事研究。

1930年3月~1931年3月在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大学留学。

1931年3月~1931年9月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学习研究。

1931年9月回沈阳工作。随即任北京大学医学院生理学主任、教授,兼任北京协和医学院生理学名誉教员。

1937年7月创建福建医学院(现福建医科大学),任院长兼生理学系主任、生理学教授。

1944~1992年历任西安医学院(后西安医科大学,现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院长、名誉院长、学位委员会主席,中国生理科学会常务理事,中华医学会理事,卫生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委员,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席,陕西省生理科学会理事长及名誉理事长,中华医学会陕西分会副理事长,陕西省教授学衔评定委员会主任等职。

1992年3月17日因全身脏器功能衰竭于西安逝世。

人物生平

侯宗濂,西北医学院(后为西安医学院、西安医科大学)院长(1900--1992),一级教授,1900年元月生于辽宁省海城县,汉族。1920年毕业于南满医学堂,留校任教并从事心理学研究。1922年去日本京都大学进修肌肉神经普通生理学及生物物理化学,1926年获日本医学博士学位。1930年赴奥、德留学。留学期间,在自己的研究论文中,对当时已被世界生理学界公认由法国科学院院士拉皮克(lapicqe)提出的"时值"理论,提出了质疑,并首先提出要找到一个新的确实反映兴奋性的指标来取代拉氏"时值"。论文在德国《生理学杂志》以教授名义发表后,引起了国际生理学界的关注。

1931年回国后,任北平大学医学院生理学主任教授。1936年,由中国生理学会推荐出席了在莫斯科召开的第十五届国际生理学大会,发表了他对"费氏(fick)间隙"的研究论文,受到了与会专家的重视。1937年应聘赴闽,创建福建医学院(现福建医科大学),任院长、教授兼生理学主任,后任福建研究院院长。1944年应邀来陕西,出任西北医学院院长。解放后,1954年中央人民政府仍任命侯宗濂为西北医学院(后西安医学院、西安医科大学)院长。1988年任西安医科大学名誉校长。

1955年,侯宗濂领导生理学教研室,继续进行兴奋性及其指标等问题的研究,先提出了"标准时值"概念,后于1959年又提出"标准电量"新概念,对其"标准时值"理论进一步完善化,达到能更全面更精确地反映兴奋性的指标。这一报道引起国内外专家的重视。

为了发扬祖国医学遗产,促进中西医结合,从1972年起,他开始进行针刺镇痛原理的研究。他把针刺穴位的生理功能与结构统一起来,进行系统的研究,开辟了"针感生理学"这一新学科的研究领域。其针刺镇痛原理及肌肉神经普通生理学两项课题的研究成果,或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侯宗濂并获全国科学大会个人奖,同时获陕西省、卫生部科学大会奖。

侯宗濂从事学术研究70年,在生理学方面有极高的造诣。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曾主编《医学百科全书·生理学》分卷。建国以来,他一贯重视学习马列主义、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善于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方法论指导其科研实践。

侯宗濂在青年时期就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解放后积极拥护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热情地参加各项学术活动和政治活动。于1951年加入九三学社,曾任九三学社西安分社筹备处和筹备委员会召集人,1953年西安分社成立后,历任九三学社西安分社第一至五届委员会主任委员,九三学社陕西省第六届委员会主任委员、第七届委员会名誉主委,九三学社第三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第四至七届中央委员会常委、第八届中央参议委员会副主任。并且历任全国和陕西省人大代表、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全国及陕西省政协委员、省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委员,陕西省科协主席、名誉主席,中华医学会陕西分会副理事长、陕西省生理学会名誉理事等多种职务。

1992年3月17日因病逝世,终年92岁。

个人成绩

一、发表论文《发汗与季节的关系》:揭示了不同季节同一湿度条件下,汗腺活动水平和发汗量并不相同的规律,提出了影响发汗的心理因素。这是中国生理学家较早的研究论文之一。

二、对兴奋性指标的研究:批判了Lapicgue的时值理论,提出了标准时值与标准电量学说以及组织兴奋发展的理论,代替时值。他的理论推导,在1955年用生理实验取得了证实,并于1963年、1964年发表论文总结提出兴奋发展阶段论学说,描述其探索的思维方法。

三、在针感生理学研究上,提出了针感的二重结构学说。他认为要解决针刺麻醉原理问题,首先必须解决针感问题,并为此研究大量已有的实验材料,佐证说明,将针感现象分解为针感的产生和针感的维持两个部分。根据功能和结构统一的原则,提出针感的产生和维持不在同一结构的说法:针感的产生主要是由细纤维传入,而针感的维持可能有梭内肌参与。这就是针感二重结构学说的核心,也就是说,穴位肌电是梭内肌发放的,传导针感的是分布于肌梭中的细纤维(Ⅳ类纤维),二者共同组成针感的感受器。

获得荣誉

1926年4月,侯宗濂的论文在日本京都帝国大学通过,经日本文部省批准,他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并获文部省河西奖章。满洲医科大学(原南满医学堂)授予他副教授学衔。

1937年7月,应聘前往福建,创建了省立福建医学院,任院长,兼任生理学主任、教授,领导生理室工作。后任福建医学院院长。1944年,应邀出任西安医学院院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侯宗濂历任西安医学院院长、名誉院长、学位委员会主席、中国生理科学会常务理事、中华医学会理事、卫生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委员、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席、陕西省生理科学会理事长及名誉理事长、中华医学会陕西分会副理事长、陕西省教授学衔评定委员会主任等职。

1965年,国家科委批准他组建普通生理学研究室;1978年他被邀出席全国科学大会。“针麻原理—穴位针感研究”和“肌肉神经一般生理学——应激、兴奋、抑制及适应”两个在他指导下进行的课题,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和部、省一级成果奖。1979年他受卫生部委托,主编出版了《中国医学百科全书·生理学》。

个人作品

侯宗濂,《人体凳汗机能の季节に因ゐ变动に就ぃて》,《南满医学会杂志》1923年,11:467。

侯宗濂,《Fick氏间隙の温度影响》,《南满医学会杂志》,1924年,12:918。

侯宗濂,《正确反映兴奋性指标及应激性与兴奋性分离》,《生理学报》,1963年,26:282~290。

侯宗濂,《关于合谷区穴位的针感感受器及其传入径路(综述):针刺麻醉原理的探讨》,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4年。

侯宗濂主编,《中国医学百科全书·生理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年。

主要论著

《生理学报》

1、侯宗濂,《肌挛缩に及ぼす温度の影响》,《南满医学会杂志》,1924年,12:800

2、侯宗濂,《心脏不可逆传导に及ぼすィ才ンの影响》,《满洲医学会杂志》,1925年,3:1

3、侯宗濂,阎德润,《温热不可逆传导に及ぼす影响》,《满洲医学会杂志》,1926年,4:551

4、侯宗濂,《大脑髓の循环血量并に酸素需用量に就ぃて》,《满洲医学会杂志》,1926年,5:175

5、侯宗濂,衫浦,《脑髓の循环酸素需用量に関ぃゐ知见补遗》,《满洲医学会杂志》,1929年,5:273

6、侯宗濂,《神经の感应电流刺激に及ぼすK及Ca,ィ才ンの影响に就ぃて》,《满洲医学会杂志》,1929年,11:755

7、侯宗濂,郭光武,《発汗动摇に就ぃて》,《满洲医学会杂志》,1929年,10:755

8、侯宗濂,郭光武,《轻度の筋肉作业に因ゐ凳汗就ぃて》,《满洲医学会杂志》,1932年,16:465

9、侯宗濂,柳安昌,《费氏间隙之真像》,《中国生理学杂志》,1932年,7:61

10、侯宗濂,贾国藩,《交感神经对于心脏紧张之影响》,《中国生理学杂志》,1933年,7:51

11、侯宗濂,《平流电开放刺激阀以较低于其闭锁刺激者》,《中国生理学杂志》,1934年,7:189

12、侯宗濂,《开放刺激之时紧张曲线》,《中国生理学杂志》,1934年,8:237

13、侯宗濂,贾国藩,《蓄电器放电时之费氏间隙》,《中国生理学杂志》,1934年,8:261

14、侯宗濂,《费氏间隙之研究》,《中国生理学杂志》,1934年,8:297

15、侯宗濂,驳森惠藏君“钾及钙对于费氏间隙之作用”之论文,《国立北平大学医学院二十周年纪念刊》,1934年,47

16、侯宗濂,茂之等,《短持续电流刺激所生两极兴奋及费氏间隙之研究简报》,《福建省立医学院五周年纪念论文集》,1942年,51

17、侯宗濂,贾国藩,《短持续电流所生之顾氏间隙及其成立原因之探讨》,《福建省立医学院五周年纪念论文集》,1942年,5

18、侯宗濂,方怀石,《鹿寿草的药理作用(初步研究报告)》,《台湾医学杂志》,1946年

19、侯宗濂,《兴奋性的三个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综述)》,《科学与技术》,1957年,1-8

20、侯宗濂,《应激性及兴奋性是各自独立的兴奋组织的特性(综述)》,《生理学进展》,1963年,5:379-387

21、侯宗濂,《正确反映兴奋性指标及应激性与兴奋性分离》,《生理学报》,1963年,26:282-290

22、侯宗濂,张可仁,《关于合谷区穴位感受器形态学研究,Ⅰ》,《陕西新医药》,1973年,1-2合刊

23、侯宗濂,张可仁,《关于合谷区穴位感受器形态学研究,Ⅲ》,《陕西新医药》,1973年,4

24、侯宗濂,张可仁,《关于合谷区穴位感受器形态学研究,Ⅳ》,《陕西新医药》,1973年,5

25、侯宗濂,《关于合谷区穴位的针感感受器及其传入径路(综述):针刺麻醉原理的探讨》,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4年:49

26、侯宗濂,《合谷区穴位针感感受器及其传入纤维类别(综述)》,《西安医学院学报》,1975年,1:71

27、侯宗濂,《以合谷区穴位为典型的研究穴位与针感的进展情况(综述)》,《西安医学院学报》,1976年,4:65

28、侯宗濂,《探讨穴位相对特异性(综述)》,《西安医学院学报》,1976年,4:92

29、侯宗濂,《中西医结合探讨经络实质(综述)》,《西安医学院学报》,1976年,4:97

30、侯宗濂,《穴位与针感专题研究进展(综述)(全国进展情况)》,《针刺麻醉》,1977年,2-3:1

31、侯宗濂,《穴位与针研究进展(综述本室工作)》,《陕西新医药》,1978年,2:51

32、侯宗濂,唐敬师,《针刺激に与ゐの求心性纤维镇痛の作用に関すゐ研究》,《日中医学》,1982年,4(4):14-21

33、侯宗濂主编,《中国医学百科全书·生理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年

世人评价

一、培养人才时特别注重智力建设。侯宗濂挑选人才时不惟分数论,而主要考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察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他认为只有分数而没有能力的人是难以成材的。他特别重视对哲学和自然辩证法的要求。

二、侯宗濂指导科研别具特点。一是对实验设计的精心,另一个是对研究课题的“致思”。

三、侯宗濂重视对助教基本功(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术)的培养。他要求助教尽量多读教科书,在读的过程中比较、鉴别,从不同的角度加深对问题的理解,他要求在读书过程中不断提炼其精华,抓住本质。

纪念文章

己丑清明祭侯宗濂先生

张华

己丑清明,春意萌动,吾辈十数人,着素服,执鲜花,静默于先生像前,抚今思远,思绪万千:

先生高义,首推爱国。九月十八,东北沦陷,神州大地,风声鹤唳。其时先生在德,潜心医术,自乐其中。消息传来,先生愤懑不已,叹神州之羸弱,恨东夷之嚣张,不顾老师友人劝阻,毅然回国,愤然辞别满大。先生爱国,可见一斑。

先生高义,在于乐道。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是为医道;传道授业解惑,是为师道。先生一生,乐道敬业,不余遗力。探求病理,不惜血肉之躯,传道授业,忘顾耄耋之年。

先生精神,曰求是曰创新。先生求学,不唯书,只唯实;先生治学,在广博,求精深。标准时值、兴奋发展过程阶段论,已为泰斗,年逾七旬,研究针刺镇痛,针感生理,开创先河。不惧名望毁焚,但求医道精深。先生求是,世人仰止,先生创新,垂范我辈。

先生滋育之花园,芳草吐绿;先生亲植之青藤,已为一景,而今,先生西去,空留院内玉兰,每年花期,繁花满枝,花形硕大,花香四溢。我等今来,告慰先生之亡灵,发扬先生之高义、之精神。

公元二零零七年仲夏,西安交大以先生之名命名书院,以先生之精神昭示后人。侯老先生,你安息吧!您之高义,我辈铭记,您之精神,后世永存。

标签: 侯宗濂

更多文章

  • 娄妃

    名人大全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娄妃

    娄妃(?~1519)原名娄素珍,江西上饶人,系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六子朱权五世孙宁王朱宸濠的嫡配妻子。明朝大儒、著名理学家娄谅的女儿,娄谅字克贞,号一斋,明景泰年间举人,官至成都训导。著名政治家、哲学家王守仁(阳明)少时曾拜他为师。有人以清张廷玉著的《明史》卷二百八十三列传第一百七十一“娄谅”部分原文记

  • 姜春华

    名人大全编辑:黑姑娘标签:姜春华

    姜春华(1908~1992年),字秋实,汉族,江苏南通县人,著名中医学家、中医脏象及治则现代科学奠基人。从医60余年,学验俱丰,临床疗效卓著。先生自幼从父青云公习医,18岁到沪悬壶,复从陆渊雷先生游,30年代即蜚声医林,曾执教于上海中医专科学校、上海复兴中医专科学校、新中国医学院等,还受聘为《华西医

  • 宫乃泉

    名人大全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宫乃泉

    宫乃泉(1910.8—1975.4),医学家、医学教育家。营口市人,籍贯山东莱阳人。1935年奉天医科大学毕业,历任新四军二师卫生学校校长、新四军华中医学院副校长、新四军军医学校校长、华东白求恩医学院院长、山东医学院第一任院长、山东省人民政府第一任卫生厅厅长,中华医学会第九、十届副会长,解放军军事医

  • 杨兆龙

    名人大全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杨兆龙

    杨兆龙(1904—1979),字一飞,毕业于燕京大学和东吴大学;后获哈佛大学法学博士学位;通晓英、法、德、意等八国外语,对大陆、英美两大法系均有精深造诣;曾任推事、律师、宪法起草委员会和资源委员会专员、代理最高检察长等职;曾草拟《国家总动员法》、《战争罪犯审判条例》等法律;曾当选为中国比较法学会会长

  • 韩安

    名人大全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韩安

    韩安(1883-1961),字竹坪,安徽省巢县(今巢湖市)人。生于1883年1月17日,卒于1961年1月31日,享年78岁。林学家,中国近现代林业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中国出国留学生中第一个林学硕士学位的获得者,中国最早的一位林学家出身的政府官员。中文名:韩安国籍:中国出生地:安徽巢县(今巢湖市)出生

  • 张文奇

    名人大全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张文奇

    张文奇,冶金学家、教育家。北京钢铁学院(现北京科技大学)、铁道部铁道科学研究院、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的创始人之一。我国腐蚀与防护科学技术领域的开拓者与奠基人之一。创建了我国腐蚀与防护专业,组建了世界三大腐蚀中心之一的北京科技大学腐蚀与防护中心,组建了第一个该专业的教学与研究中心。为中国的冶金教育和腐蚀

  • 李克绍

    名人大全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李克绍

    李克绍(1910~1996),山东近代著名医家,著名伤寒学家、山东中医药大学教授。李克绍一生崇俭,朴实无华,虽系多所院校教授,但其农人本色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其提掖后学,诲人不倦,晚年时节,常谓孔子之“及其老也,血气即衰,戒之在得”。自己的“得”之多少,应当心中有数,李克绍迟暮之年,尚进取不止。事临床

  • 胡传揆

    名人大全编辑:笑红尘标签:胡传揆

    胡传揆,医学教育家和皮肤性病学家。他毕生致力于皮肤性病的防治研究和医科大学的教育事业,培养了五代科技人才,为消灭中国的性病、控制头癣和麻风作出了巨大贡献。发现维生素A缺乏引起的皮肤病变,对梅毒防治开展了研究。中文名:胡传揆国籍:中国出生地:湖北省江陵县纪南城北小镇出生日期:1901年4月1日逝世日期

  • 李汝祺

    名人大全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李汝祺

    李汝祺(1895—1991)中国遗传学家。1895年出生于天津市的一个小商人家庭,是四兄弟中最小的一个。由于经济原因他10岁才开始入小学。因聪颖勤奋,连续跳了三次班,5年中完成了7年的小学学业。离小学毕业还差1年时考入了当时的清华留美预备学校。1918年毕业后进入美国普渡大学(PurdueUnive

  • 郝兰田

    名人大全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郝兰田

    郝兰田,京剧老旦演员,与老生大王谭鑫培的父亲谭志道同为清朝同治、道光时期技艺非凡、声名赫赫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是徽班进京后由演唱徽调、昆腔衍变为京剧的十三位奠基人之一。中文名:郝兰田国籍:中国出生地:安徽怀宁出生日期:1832逝世日期:1872职业:京剧老旦艺术的奠基人郝兰田郝兰田(1832~1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