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周巍峙

周巍峙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4277 更新时间:2023/12/14 20:23:05

周巍峙,男,原名良骥,1916年6月生,江苏东台人,音乐家。曾担任化部代部长、中国文联主席。1934年参加上海左翼歌咏活动。1937年参加八路军。1939年,首次指挥演出了《黄河大合唱》。1950年创作《打败美帝野心狼》,后定名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1964年,组织了大型音乐舞蹈《东方红》的创作排练工作。1982年,领导和组织创作、演出大型音乐舞蹈《中国革命之歌》。曾获文化部第一届文化艺术科学成果特别奖、突出贡献老一辈音乐家”奖。2014年9月12日4时34分,周巍峙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

基本资料

中文名:周巍峙

别名:周良骥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江苏东台

出生日期:1916年(丙辰年)6月13日

逝世日期:2014年(甲午年)9月12日

职业:音乐家

主要成就:“突出贡献老一辈音乐家”奖

代表作品:《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九一八纪念歌》、《十里长街送总理》

人物经历

1916年(民国五年)出生于江苏东台一个贫民家庭,原名周良骥。

1921年(5岁)入私塾,在东台昆剧团敲锣打镲的祖父经常带他去茶馆听书。1925年,入小学三年级读书。

1926年,随在国民革命军当官、参加北伐战争的父亲赴绍兴、上海等地参与革命歌咏运动。1930年,在上海《申报》图书馆当练习生。

1931年,在戈公振主持的《申报》图画周刊部当秘书。“九一八事变”后,历任“国际联盟调查团”中国代表处宣传干事、邹韬奋主持的《生活日报》筹备处文书、公朴先生秘书,参加筹建《申报》图书馆及补习学校工作,参与组织青年工作,并在《申报》发表文章,宣传抗日。

1934年,以大无畏的精神与旧社会巍然对峙意,改名周巍峙。

1934年至1937年,在上海从事左翼文艺活动及进步出版工作,任中国音乐家协会执行干事,组织领导群众音乐团体从事抗日救亡歌咏活动,在工人、学生及店员中开展革命工作。创作了《前线进行曲》、《上起刺刀来》等多首抗日歌曲,编辑出版了第一本救亡歌曲集《中国呼声集》。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与救国会领袖李公朴等人奔赴华北前线,从事抗战宣传工作。同年参加八路军,曾任《全民通讯社》编辑、前线记者,中国音乐家协会常务理事,八路军临汾办事处秘书、学兵队音乐教员等职。

1938年赴延安,同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随西北战地服务团回延安,参加了现代题材京剧的音乐改革工作。同年11月,率西北战地服务团赴晋察冀敌后抗日根据地工作,先后任西北战地服务团指挥、副主任、主任,中共中央北方分局文委委员,北岳区党委文委委员,北岳区文救会主任,晋察冀边区文联宣传部部长,边区音协主席。

1939年冬,在敌后首次指挥了由西北战地服务团演出的《黄河大合唱》。1942年,他被选为晋察冀边区参议员,先后担任华北联合大学文工团团长,中共张家口市委文委书记,晋察冀中央局党委宣传部文委委员兼秘书,华北文联常委,中共中央华北局文委委员兼秘书,华北人民政府文委委员兼秘书,石家庄市戏剧音乐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1949年初,任天津市军管会文艺处副处长、处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文化部艺术局办公室主任兼戏剧音乐处处长,艺术局副局长,中央歌舞团团长,中央实验歌剧院院长,文化部办公厅副主任,艺术局局长,文化部党组成员,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文联委员、党组成员,中国音协副主席、党组副书记,中国舞协副主席,中国曲协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常务理事,人民音乐出版社领导小组组长。

1950年,创作《打败美帝野心狼》,后来文化部将这首歌正式定名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1951年,率中国青年文工团出国访问演出。

1964年,精心组织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创作排练工作。“文化大革命”期间,受到了严重冲击,被批斗、隔离审查、下放咸宁“五七”干校劳动长达十年。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后,担任文化部电影局核心小组组长,参与清查工作,为众多文艺界人士平反昭雪。

1977年起,先后担任文化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党组书记、代部长、第一副部长,文化部文化管理干部学院院长,中国音协副主席、顾问,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组长,文化部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主任,中国交响乐发展基金会会长,中国田汉基金会理事长,中国群众文化学会会长、顾问,晋察冀文艺研究会会长,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等职,曾任中共八大、十二大代表,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七届全国政协常委、教育文化委员会副主任。

1982年领导和组织创作、演出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中国革命之歌》。

1996年当选为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六届全委会主席。

2001年,主持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家协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并当选为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七届全委会主席、中国文联第九届名誉主席。

2011年11月,将毕生藏书全部捐献给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北师大将在周巍峙和钟敬文捐赠的数千册图书的基础上,成立“中国民间文化研究分馆”。

2014年9月12日4时34分,周巍峙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

个人生活

周巍峙与昆相识于1939年,当时年长王昆9岁的周巍峙率领西北战地服务团来到河北唐县。在河北三分区,有人对他说:“唐县妇救会有个女干部歌唱得好。”当他听罢这位14岁少女的歌声,情不自禁地发出“真行”的感叹。这个女孩就是王昆。俩人经过4年的相处彼此生情相爱,于1943年结为夫妻。在1964年上演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中,周巍峙担任总指挥部的领导工作,王昆则是《农友歌》的演唱者。周巍峙文艺爱好广泛,“夫弹妇唱”是这个家庭的保留节目。

祖父:周松权

大伯:周鑫甫

父亲:周慰堂

三叔:周少卿

妻子:王昆

儿子:周七月、周八月

主要作品

(以上参考自腾讯网、凤凰网)

作品特点

周巍峙认为歌曲的写作,除了在原则上是要有力地反映现实外,同时要写得非常通俗,使农工商学兵,老幼男女都能懂得;不仅歌词需要通俗,旋律也不能难唱。

周巍峙把自幼对音乐歌咏的兴趣与社会活动结合起来,以歌曲的形式进行革命实践。他在早期创作的歌曲中表达出这样的态度:他要追随先驱者们做一块不屈服于黑暗社会现实的石头。用石头砸污浊的酱缸,用石头砸向锁住光明的闸门,用铿锵的撞击显示“无声的中国”已经觉醒。黑暗给了人一双寻找光明的眼睛,失去了话语权就当以长歌抒发心声。他通过编辑抗日救亡歌选《中国呼声集》,希望全国的人们都能唱这些雄壮的歌曲,会唱的人都去教别人,把这些吼声传布到每一个极小的角落里去,使全国大众的精神奋发起来,使救亡意识在怒吼声中坚强起来、统一起来。他创作的旋律简短有力、气宇轩昂、激越铿锵、震撼人心。他创作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音调铿锵,节奏坚定、气势磅礴,符合当时志愿军战士在仓促应战的情况下,齐心协力、勇往直前的情形,他真实地表现了中国人民军队的英雄气概、必胜决心、乐观主义,这首传唱了半个多世纪的经典之作,曾是一个时代最高亢、最激动、最有力量的代表作之一。

周巍峙的曲作从河北民歌等吸收了营养,明快、朴实,优美、自然。不追求华丽的形式,但富于真诚、强烈的内心感情。民族化,通俗化,易于入耳、上口,因而易于流传,让群众在自唱、自娱中受到教育,得到娱乐与美的欣赏。

人物评价

既懂业务又能做行政领导的人才。——周恩来

来自贫寒户,混迹文苑中。奔忙六十载,一个打杂工。——周巍峙自评

得意不忘形,得理还让人。——王昆(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周巍峙家属)

他对民间文化保护、发掘做出了重大贡献。他是文艺界泰斗级人物,但他平易近人。——王少辉

周巍峙在党的各个发展时期为文艺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在音乐界有极高的威望。这不仅是因为他担任领导工作,而是因为他是我们的好大哥”。“周巍峙有很强的工作能力,他从不计较职务高低,为人坦荡、和善,从来都是以身作则、起表率作用,在文艺发展的各个时期都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他创作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在当时不仅鼓舞了抗美援朝战士的斗志,也影响了全中国人民的斗志。——徐沛东

他对人很热情,尤其关心音乐事业……他很诚恳,从来不回避问题。——吴祖强

虽然周巍峙长我28岁,但我们在生活中是好朋友……在我的印象中,他是个好丈夫、好领导,但同时他也是个生活中的老顽童。——瞿弦和

人物轶事

创作战歌

1950年11月26日,周巍峙翻阅《人民日报》时发现《记中国人民志愿军部队几位战士谈话》一文,他看到随军记者麻扶摇写的《出征誓词》,一边开会,一边在腿上敲打着节拍,不到半小时把旋律敲打出来。歌名叫作《打败美帝野心狼》。后来接受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吕骥的建议,把“抗美援朝鲜”改为“抗美援朝”,署名“志愿军战士词”交给《人民日报》文艺版主编诗人袁水拍。11月30日《人民日报》和12月初《时事手册》半月刊,先后发表这首歌。歌曲发表后,周巍峙觉得歌名不够理想,后借鉴由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旅顺市委主办的《民主青年》杂志上刊登时所用题目,将其定名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12月30日在《人民日报》发表。

当鸭司令

1969年9月,周巍峙带着“法国特务”帽子被下放到咸宁向阳湖,被编在干校4连,属“中央专案组”审查对象,他劳动最多的是放鸭子,并得到“鸭司令”称号。为了提高鸭的产蛋率,他经常赶着鸭子去吃活食,只要听说哪里耕田翻土或抽水捉鱼,他都会带着鸭群赶到现场,甚至不惜走出十几里。他科学喂鸭,逐步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放鸭经验,使得鸭子产蛋率高达93%,名列干校前茅。因此,连里不断给他增加鸭子数量,最多时他放鸭达到300多只,还带出若干“徒弟”,许多连队还专门派人向他取经。1973年周巍峙病了,在周总理的关心下才被批准回京治病。

提携后辈

2006年初,吴为山首次申请在中国美术馆举办雕塑个人展览。当时馆里有个不成文规定,60岁以上的著名老艺术家的作品方可进圆厅展览。时任中国文联主席的周巍峙知道后,说:“艺术要有硬杠杠,年龄不该有。吴为山作品过硬,年龄不够,我借给他。”当年7月4日,《文心铸魂——吴为山雕塑展》在中国美术馆圆厅揭幕,周巍峙因肺纤维化正在301医院住院,他不顾医生反对和家人劝阻,坚持要去出席开幕式。他说:“这个同志的展览我一定要参加,因为以后我可能没有机会为他的展览剪彩了。”在多次请假未准的情况下,他亲笔写下请假条:“如发生身体安全问题,一切由本人负责。”就这样,周巍峙在展览当天提前到达美术馆,但是却没有进贵宾室休息,而是由护士陪同悄悄地在车里打点滴。临开幕前他拔掉针管,振作精神,参加了开幕式并剪彩。

后世纪念

纪念铜像

周巍峙王昆铜像位于河北易县华龙皇家陵园,由家属出资请雕塑家纪峰先生创作。纪念像为双人坐像,表现了周巍峙、王昆相敬相爱的一生,也表现了他们对自己一生的自信和肯定。

故居

周巍峙故居,原位于东台县城大华家巷,大拆迁时被迁往西十字街西南侧“明清街”。现为周巍峙、王昆艺术馆。

纪念馆

东台市预备筹建周巍峙王昆纪念馆,将其打造成东台市文化名片。截止2015年9月底,已整理完成周巍峙王昆各类证书、日记、签名册、书籍等文物资料5839件,为后期的纪念馆展陈工作创造条件。

标签: 周巍峙

更多文章

  • 成烈嘉措

    名人大全编辑:晴天标签:成烈嘉措

    成烈嘉措(1856—1875)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领袖达赖十二世,清西藏沃卡俱卓人。咸丰八年,即1858年,经金瓶掣签认定为第十二世达赖喇嘛,由摄政热振呼图克图为其落发更衣,取法名阿旺罗桑丹贝坚赞成烈嘉措。咸丰十年,即1860年,在布达拉宫坐床,咸丰帝赐敕书并赏银万两。八岁受沙弥戒。中文名:成烈嘉

  • 黄远生

    名人大全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黄远生

    黄远生(1885—1915),本名黄远庸,男,汉族,远生是他从事新闻工作时的笔名。1885年1月15日(光绪十年十一月三十日)出生于江西德化县(今江西省九江县)的一个书香世家。曾被称为“中国第一个真正现代意义上的记者”,其“远生通讯”更是被视为当年中国新闻界的一大品牌。从更深层的价值与更为深远的意义

  • 杨公

    名人大全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杨公

    公元854年,年方二十岁时登科第入仕为士。唐僖宗时,官至朝廷金紫光禄大夫,掌灵台地理,主管宫廷建筑、重要寺庙的规划布局,以及天象观察、皇族祭祀等职。公元875年黄巢兵起,880年京都长安陷落。为避兵祸,杨公私携御库秘籍《郭璞·葬书(禁中玉函秘书)》逃离长安。中文名:杨公外文名:YangGong别名:

  • 索南嘉措

    名人大全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索南嘉措

    索南嘉措(1543——1588年),《明史》称锁南坚措,西藏堆龙(今堆龙德庆)人,为第三世达赖喇嘛。明代蒙古俺答汗赠他以达赖喇嘛(大海般的上人、大师)的尊号,他为俺答上尊号为“转千金法轮咱克喇瓦尔第彻辰汗”,承认他为成吉思汗的化身,为全蒙古的大汗。推进了格鲁派(黄教)与蒙古的联合,后来蒙古诸部一般都

  • 徐源泉

    名人大全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徐源泉

    徐源泉(1886—1960),出生于湖北黄冈仓埠镇,今属武汉新洲人。宣统二年(1910)毕业于南京陆军讲武堂。1911年秋,闻武昌首义,率学生300余人参加阳夏保卫战,任战时司令部学生队队长。后任上海光复军参谋、骑兵团团长。中文名:徐源泉别名:徐克诚、徐继绩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湖北省出生日期

  • 黄旭初

    名人大全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黄旭初

    黄旭初(1892—1975),梧州府容县(今玉林市容县)杨村镇东华村人。曾任旅长、师长、绥靖公署副主任,中将加上将衔。1931年起,连任广西省主席19年。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总统府”国策顾问。中文名:黄旭初国籍:中国出生地:梧州容县(今玉林)杨村镇东华村出生日期:1892-4-1逝世日期:1975

  • 王柏龄

    名人大全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王柏龄

    王柏龄(1889—1942),字茂如,江苏江都人,中国军人,著名爱国将领。南京江苏陆军小学、保定北洋陆军速成学堂、日本振武学校、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中国学生第10期毕业。1906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24年实际主持筹划创建黄埔军校,黄埔军校教育长,黄埔军校教导师中将师长,国民革命军第1军1师师长,第1军

  • 忻贵妃

    名人大全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忻贵妃

    忻贵妃,戴佳氏,满洲镶黄旗人,总督那苏图之女。乾隆帝妃嫔,育有二女。乾隆十八年七月二十日封为嫔,二十八年九月初十日晋忻妃,二十九年四月二十八日去世,年龄约在三十上下,追赠贵妃。乾隆三十年葬入清东陵裕陵妃园寝。中文名:戴佳氏别名:忻嫔、忻妃、忻贵妃国籍:中国清朝民族:满族出生地:北京逝世日期:1764

  • 唐纵

    名人大全编辑:晴天标签:唐纵

    唐纵(1905—1981),湖南省酃县人,1922年考入湖南群治法政学校,1928年初考入黄埔军校第6期,1929年毕业后在国民党军队内任职,创办《建业日报》,1930年任戴笠的情报处主任秘书,1932年任复兴社总社副书记;1936年,唐纵任国民政府驻德国大使馆副武官,自1938年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

  • 王文元

    名人大全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王文元

    王文元,1931年2月生于河南省漯河市,湖北黄陂人,九三学社成员。东北财经学院财政系毕业,教授。曾任辽宁省副省长,九三学社辽宁省委副主委,辽宁省政协常委,全国政协常委,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中央高级检察官培训中心副主任,中国高级检察官教育基金会副理事长。他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