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彭璧生

彭璧生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3029 更新时间:2024/1/17 9:53:22

彭璧生(1904-1983)国民党将领。家族排名程璠,湖南蓝山龙溪人。1927年8月南京中央军校第七期,20年代,先后就读于黄埔军官学校、陆军大学、陆军军事研究院。1940年后,任国民党第四十四师师长、第五军副军长、湖南零道师管区少将司令、沈阳警备司令等职。1949年去香港。

基本资料

名:彭璧生

别名:程璠

国籍:中国

出生地:湖南蓝山龙溪

出生日期:1904

逝世日期:1983

简介

彭壁生(1907-1983),原名程璠,号觉园,龙溪乡花果村人。他童年入本村储才小学,继进六里高小,后入长沙岳云中学;民国18年(1929)黄埔军校第七期毕业,再入陆军大学、陆军研院学习,历任国民党军排长、连长、陆大教官、国防部科长、师参谋长、副师长、师长、副军长等职。

军旅事件

日本侵略军为截断桂越国际交通线,集结3个师团和部分海军陆战队在广东省龙门港(今属广西壮族自治区)登陆,占领南宁,攻占军事要地昆仑关。12月中旬,中国军队以第五军作正面反攻。时彭壁生任第五军第二00师副师长兼军补充第一团团长。师长戴安澜外出公干,彭璧生代理指挥所属部队,与荣誉第一师、第二十二师密切配合,经10多天激战,全歼昆仑关守敌。战后,他升任第六军四十九师师长。

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侵入缅甸。彭璧生率四十九师移驻云南大理、保山和芒市(今德宏自治州和潞西县治所)一带,护卫西南公路和保山机场,待命授缅作战。次年2月,日军缅甸北部进攻,中国军队第五、第六和第六十六军组成远征军进入缅甸。初,四十九师位于孟榜,守备国境,并待机攻击在泰国的日军。之后,在曼特勒会战中,中国军队失利。四十九师与敌在和榜、南曲依等地稍有接触,即奉命撤退。5月中旬渡过萨尔温江(怒江),退守云南边境。

彭璧生任第五军副军长兼湖南军管区零道师管区司令、第二突击纵队司令。民国33年7月,日军围攻衡阳。彭璧生率部驰援,与敌战于衡阳西部虎形山和西车站。日军分兵沿湘桂路进攻广西,第二突击纵队攻克城郊日军两个据点后,即撤回永州城防守。此后便在零陵、道县、宁远等地战斗。11月,其所部1个连在蓝山大桥小目口鸭婆龙阻击日军;民国34年,移防广西钟山、贺县一带。

中国远征军部队,在副司令长官杜聿明将军的率领下,正式出征。这天滇缅公路上,运输非常繁忙,在盟军的飞机掩护下,军运车辆蜿蜒行进,长达数公里,烟尘蔽日,蔚为壮观。我们的队伍,雄壮威武,战士们雄赳赳,气昂昂,直奔缅甸战场,沿途受到当地政府和各族人民夹道欢送,赠送慰劳品,犒劳官兵,为国民革命军出征壮行,将士们大受感动,誓在同际抗日战场上,打好胜仗,为中华民族争光。中国军队到境外作战,自1894年甲午战争以后,这还是第一次,而协同友军到国外作战,也算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

缅甸地形,极为复杂,高山纵横,河流交错。由于热带丛林茂密,天气炎热,各种毒虫和林中瘴气,给大军行进带来很大困难,因英军未准备必需的运输工具,妨碍运输,部队入缅后,未能及时,后到的部队,多改用徒步行军,各部队虽日夜奔驰,到3月中旬,后头部队仍未赶到指定位置。缅甸人民过去受到殖民统治者英国人的过分压制,因此不愿帮助英军作战。在历史上,中、缅是邻邦,两国人民友谊深长,缅甸人民希望中国军队打败日军,收复缅甸,他们要砸烂殖民枷锁,争取民族解放。中国军队在缅甸作战,是得到缅甸人民大力支援的。缅甸不属中国战区,进入缅甸的中国远征军,要归英缅战区总司令指挥,以后美、英两国在加拿大魁北克会议上决定,成立一个“东南亚战区”,由英国海军中将路易斯-蒙巴顿爵士任最高统帅,史迪威将军任副统帅。

激战昆仑关

第二〇〇师副师长彭璧生指挥一、二团左侧迂回支队顺利绕过了昆仑关。由此第五军安杜聿明的作战意图,完成了对昆仑关的包围部署。

19日午后,日军在大批飞机掩护下,对昆仑关发起了疯狂的反攻。由于刚刚夺占昆仑关还来不及加强防御的第五军部分兵力,经与日军激战,昆仑关又被日军夺了回去。此后,双方了反复争夺阵地鏖战,得而复失,失而复得,战斗打得十分惨烈,双方伤亡甚众。

但在敌我两军就昆仑关要隘反复争夺的拼杀中,杜聿明根据日军的部署和地形情况,指挥部队运用灵活战术,对敌战斗部署实施穿插迂回、分割包围战法,机动作战,临机形成新的作战部署。他派郑洞国荣誉一师一部袭攻敌后侧,深入八塘。22日,该部一度突入敌阵;担任左侧迂回的彭璧生支队也乘势楔入八塘。经勇猛攻击,邕宾路上的敌军已被截成数段,仍然殊死战斗,固守阵地,并不断派出小股部队实施增援。鉴于日军防守力量不断增强的态势,荣一师迅速加强了右翼攻势,再度进入昆仑关内敌军纵深阵地,将敌指挥部及炮兵阵地全部摧毁,敌军的防守开始呈现动摇之态势。这时,杜聿明抓紧战机,转移兵力于昆仑关以南之罗塘、同兴堡、界首堡及653高地,命令各攻击部队一定要积极作战,主动协同,密切配合,坚决彻底消灭昆仑关残敌。

昆仑关残敌已经被第五军四面包围,成为瓮中之鳖。但他们仍然凭着"钢军"的武士精神和所据优势地形,在山头山背构成堡垒,互相协防,组成严密火网,顽强抵抗。日军的飞机每天都会出动,在昆仑关上空投下降落伞补给粮弹,有时空投几个士兵维持战斗。

喜好

彭壁生喜爱文娱,尤好京剧,师部设有京剧团和军乐队,常为士兵和驻地群众演出。民国33年回蓝山小住,剧团也随来演戏。

抗战胜利后,彭璧生部在郴州编入第一师。他即受命到东北,任沈阳警备司令,东北行辕第一督训处;民国36年改任徐州“剿总”直属第七军官训练班主任。淮海战役前夕,彭离职到南京闲住。民国38年,彭璧生去香港九龙经商,1983年在香港病逝。

标签: 彭璧生

更多文章

  • 刘健挺

    名人大全编辑:晴天标签:刘健挺

    刘健挺,清宣统元年(1909年)出生于安徽省霍山县下符桥乡圣人山村一个农民家庭。7岁放牛,11岁时读了两年私塾,两年学堂,后因家境艰难辍学,返家种田。中文名:刘健挺国籍:中国出生地:安徽省霍山县出生日期:1909年逝世日期:1983年11月15日5时58分职业:少将清宣统元年(1909年),刘健挺出

  • 刘少椿

    名人大全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刘少椿

    刘少椿(1901—1971),名绍,字少椿,号德一。我国现代古琴家,广陵琴派第十代传人,现代广陵琴派的集大成者。陕西省富平县北陵堡人。幼读私塾,1914年随父南下扬州学习作生意。1928年从孙绍陶习琴,前后约三年。琴风厚重沉稳、跌宕大度,右手下指刚健,左手吟猱细腻圆满,弘扬了跌宕多变﹑绮丽细腻﹑刚柔

  • 刘毓标

    名人大全编辑:心作祟标签:刘毓标

    刘毓标(1908—1997)江西省横峰县葛源村人。1927年参加弋横暴动,1928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三0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一九三四年由地方工作转入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区委、县委组织部长、县委书记、皖浙赣省委组织部长兼独立团政治委员。坚持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中文名:刘

  • 殷希彭

    名人大全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殷希彭

    殷希彭(1900年-1974年),河北省安国县人,1938年参加八路军,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曾任河北省立医学院病理学主任教授,晋察冀军区卫生部白求恩卫生学校教务主任、副校长、校长,华北军区卫生部副部长兼华北人民政府卫生部部长,第一军医

  • 彭文席

    名人大全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彭文席

    彭文席,1946年毕业于瑞安中学后,长期当中小学教师。曾任浙江省作家协会理事。50年代起发表文学作品。2009年5月27日,著名寓言故事《小马过河》作者、瑞安乡村作家、老教师彭文席去世,享年85岁。寓言《小马过河》从1957年入选小学语文课本至今,承载了人们半个多世纪的记忆。中文名:彭文席国籍:中国

  • 刘芬

    名人大全编辑:笑红尘标签:刘芬

    刘芬(1888-1928)为湖北鄂城人。共产党员,中央军校武汉分校招考委员。中文名:刘芬国籍:中国出生日期:1888逝世日期:1928职业:中央军校武汉分校招考委员刘芬(1888-1928)湖北鄂城人。共产党员,中央军校武汉分校招考委员,后参加托派组织。

  • 刘定汉

    名人大全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刘定汉

    刘定汉主教,圣名若望,耶稣会士,1917年5月27日生于天津大直沽一教外家庭。中文名:刘定汉外文名:St.LiuJOHNDingHan别名:刘若望国籍:中国民族:汉出生地:天津出生日期:1917年5月逝世日期:2007年12月职业:神职人员毕业院校:工商大学信仰:天主教主要成就:天主教献县教区主教刘

  • 刘鹤孔

    名人大全编辑:心作祟标签:刘鹤孔

    刘鹤孔(1914年—2009年),江西省永新县人。1930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并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团技术书记、青年干事、连政治指导员,一军团第三师七团总支书记,红九军团政治部干事、科长,团政治处主任,红四方面军政治部组织科科长,红三十军二六七团政治委员,红军

  • 刘春荣

    名人大全编辑:心作祟标签:刘春荣

    刘春荣,(1896-1930)国民革命军将领。河北沧县人。保定军校毕业。历任北洋军队团长、旅长等;1926年,任国民革命军独立第八师师长;1930年,任中华民国军第六军军长;10月23日,被其部下枪杀。中文名:刘春荣国籍:中国出生日期:1896逝世日期:1930刘春荣,回族,字杏邨,沧州西赵河回族刘

  • 刘中

    名人大全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刘中

    刘中(1897年12月28日—1962年7月29日),湖南省涟源县人;1927年加入北伐军,后参加南昌起义,后与组织失散,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随红二方面军参加长征,到达陕北后,参加山城堡等战斗,抗日战争期间,任八路军120师司令部科长、358旅第716团参谋长、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