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郑作民

郑作民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2822 更新时间:2024/1/8 6:33:05

郑作民(1902—1940),湖南省新田县人,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生。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国民党陆军第二军副军长兼第九师师长,先后参加淞沪会战、徐州突围战和田家镇保卫战。1940年1月,奉命驰援南宁参加昆仑关战役。临行立下遗嘱,安顿家事,决心与日军决一死战。所部抵广西昆仑关军事要地后,即指挥官兵构筑工事备战。后以左翼为日军包围,奉命转移。为阻止日军追击,亲率一个团进行掩护。后遭日军重兵包围。2月3日,指挥部队反击突围,于激战中牺牲。国民政府追赠为陆军中将。1986年,国家民政部颁发烈士证,追认郑作民为革命烈士。

基本资料

中文名:郑作民

外文名:ZhengZuomin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湖南省新田

出生日期:1902年9月28日

逝世日期:1940年3月3日

职业:军人

毕业院校:黄埔军校(一期)

主要成就:参加淞沪会战、徐州会战、田家镇保卫战和昆仑关战役

军衔:中将

人物生平

郑作民,国民革命军第二军中将副军长,革命烈士。湖南省新田县人。

1902年9月28日出生于新田县高山乡高山村的一贫苦农民家庭。其父以抬轿、挑煤炭、打短工挣钱,供他读私塾、初小、高小,直到甲种师范。1924年5月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积极拥护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主张,发誓“矢志献身革命,振兴中华”。军校毕业后,编入学生军,参加两次东征,讨伐陈炯明,平定刘震寰、杨希闵叛乱。

1926年7月参加北伐,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连长、营长。11月,在攻克南昌讨伐五省联军孙传芳部的战斗中,郑作民身先士卒,冲锋在前,立下战功,晋升为补充团团长,旋任第二军九师二十五团团长。

1930年参加了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军阀的“中原大战”。是年冬在洛阳西工营房整训,国民政府参谋部参谋总长朱培德前来检查时,看到郑作民亲临校场教练,曾当面赞扬他“言传身教”。

1930年10月任九师二十六旅旅长,率部参加对工农红军的“围剿”。

1932年1月28日晚,日本帝国主义武装侵犯上海。郑作民奉命率全旅增援十九路军抗日。

1933年10月,由于在对工农红军“围剿”时按兵不动,蒋介石撤销其旅长职务,调陆军大学特别班学习,期满后仍任旅长。

1937年7月,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8月,淞沪会战开始。郑作民任第二军九师师长,在全师官佐会议上,宣读分呈国民政府、蒋介石、黄埔同学会、蒋鼎文的决心书,同时宣读给母亲的遗书:“男现率师重上战场,抱定不成功则成仁的决心,誓与敌寇战斗到底,把敌人赶出去。”还反复训示部属:“求仁得仁,死亦有荣。只要文官不要钱,武官不怕死,日本鬼子就会乖乖地滚出去”。

1938年春,郑作民率部参加徐州会战,突破敌人包围。1938年武汉保卫战,苦战田家镇要塞,鏖战47天,痛歼日军矶谷师团精锐部队。旋即奉命率部到四川酉阳整训待命。

1939年11月15日,日军约4万余人,在飞机、战舰的掩护下,从广西钦州登陆。12月4日,日军攻占昆仑关。中国守军浴血奋战,收复太宁,强攻昆仑关之敌。为加强作战力量,调九师增援。郑作民率部由四川酉阳经贵州都匀,奔赴昆仑关前线。出发前夕,给其妻遗书,明志杀敌报国。

1940年1月初,配合杜聿明的第五军向日军强攻,收复昆仑关。九师奉命驻守昆仑关,阻止日军北犯。2月22日,日军凭借空军优势,攻占宾阳,严重威胁昆仑关。最高统帅部一再急电九师撤退,郑作民回电:“打退敌人后,再依次转移。”未获批准。遂决定于黄昏前佯作全线出击,指挥部队从容撤退,中途敌机轮番袭击,师指挥所无法转移。3月3日黄昏,郑作民不幸中弹,为国捐躯,年仅38岁。

郑作民牺牲后,国民政府追赠郑作民为陆军中将副军长。蒋介石题词:“马革裹尸还万里,虎贲英烈壮千秋。”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追悼大会,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分别题写挽词:“尽忠报国”、“取义成仁”、“为国捐躯”。

1986年,国家民政部颁发烈士证,追认郑作民为革命烈士。

人生历程

黄埔军官学校第一期毕业后,参加两次东征,讨伐陈炯明,平定“刘、杨叛乱”。北伐时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连、营长、补充团长,第二军九师二十五团团长。民国19年,参加“中原大战”。

民国20年10月,升任九师二十六旅旅长。11月,奉蒋介石之命率部参叩对工农红军第二次“围剿”;之后在第四、五次“围剿”中,郑作民均以种种借口,迟迟不前,尤其眼见日本帝国主义觊觎中国,感到不应该老是中国人打中国人。因此,曾遭蒋介石撤职处分,调陆军大学待训班学习,后仍任旅长。

“七七事变”后,时任第二军九师师长的郑作民抱着“不成功则成仁”的决心,誓死把日本鬼子赶出去,先后参加淞沪会战的广福战斗、徐州突围战和武汉会战中田家镇守卫战。1937年全国抗日战争爆发后,时任国民党陆军第2军第9师副师长的郑作民,奉命参加淞沪会战。郑作民同师长李延年指挥第9师,协同其他部队,在广福线同日军激战。他们冒着敌人猛烈炮火顽强地阻击敌人,狠狠地打击了日军。

1938年5月,郑作民率部参加了徐州会战,此时,徐州会战已进入第三阶段,即徐州突围战。郑作民奉命率部随陇海兵团向西突围。连续突破日军的几道包围线,进入湖北,参加即将进行的武汉会战。

武汉会战时,郑作民已升任第2军第9师师长。7月14日,郑作民奉命率第9师到达田家镇,负责扼守田家镇要塞西北面。田家镇扼长江航路,屏障武汉,地理位置极为重要,为双方必争之地。郑作民深感这次责任重大。为此,战前,郑作民率所部将士抓紧时间大力修筑工事,号召全体将士,团结一致,奋勇杀敌。日军进攻后,郑作民率所部将士与占绝对优势的日军陆、海、空三军顽强战斗,浴血奋战,宁死不退,完成了阻击日军,迟滞日军向武汉推进的预定任务。1939年11月15日,侵华日军为断绝中国海岸交通线,并控制南宁重镇作为其南进基地,出动约4万余人,在100多架飞机50余艘舰艇的掩护下,与中国军队激战,于24日、12月4日相继攻占南宁、昆仑关。为收复南宁、夺回昆仑关,以屏障我西南抗日大后方,国民党军事当局决定发动反攻。时已升任第2军副军长兼第9师师长的郑作民奉命率部自贵州都匀出发,开赴昆仑关前线,参加昆仑关战役。临行时,郑作民立下遗嘱,安排好家事,决心与日军血战到底。

1940年1月初,郑作民奉命率第9师担任防守任务。而日军为确保南宁,又从广东抽兵增援。2月2日,日军凭借空中优势,连克宾阳等地,严重威胁昆仑关守军。后因第9师左翼的36军受到日军包围,郑作民率部前去支援,不料,遭到日军的层层包围。2月3日,为扭转被动局面,郑作民冒着日军炮火,指挥部队进行反击,不幸身负重伤,壮烈牺牲。时年38岁。

人物背景

原国民党陆军第二军副军长兼第九师中将师长郑作民将军,在抗日战争中期正面战场著名的昆仑关战役中,亲冒矢石,率部冲锋陷阵,壮烈殉国,成为中国民族子孙后代所仰慕的抗日烈士。

郑作民将军,湖南省新田县高山乡高山村人,1902年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郑作民自幼读书勤奋自勉,敬仰著名的英雄岳飞文天祥。以后,郑作民受革命思想的影响,目睹帝国主义到处横行霸道,军阀政府残酷压榨人民,农民生活痛苦不堪,逐渐萌发立志革命,救国救民的思想。1924年1月,孙中山先生在广东召开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准备北伐,打倒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北洋军阀。郑作民闻听消息,兴奋万分,决心参加革命,加入国民革命军行列,他历尽千辛万苦来到广州,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在军校受训期间,郑作民学习认真,作风踏实稳重,勇于吃苦,不畏困难,深受同学们的赞许和学校当局的食识。

黄埔军校毕业后,郑作民随国民革命军东征,参加讨伐陈炯明和北伐击溃北洋军阀等战斗。他作战勇敢,每战常身先士卒,且带兵有方,胸有韬略,以战功历任特务长、排长、连长、营长、团长、旅长、副师长等职。

成就荣誉

北伐战争历任教导团特务长、排长、连长、国民革命军1军1师营长、团长。

1929年起任9师团长、旅长、副师长。

1936年10月5日晋升陆军少将。1938年6月任9师师长。

1939年12月任2军中将副军长兼9师师长。

1940年2月3日于广西上林阵亡。

1940年6月11日追授中将军衔。

郑作民(1902—1940.2.3),湖南省新田县高山乡高山村人,新田县甲种师范毕业。中国抗日英雄。

1902年生于湖南省新田县一个农民家庭。1924年11月底毕业于黄埔军校第1期。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历任排氏、连长、营长、团长、旅长、副师长等职。

纪念祠堂

郑作民遗体公葬南岳忠烈饲,高山郑家葬有“衣冠冢”。忠烈饲位于南岳香炉峰下,为国内纪念抗日阵亡将士的唯一大型烈士陵园。民国29年(1940)秋动工兴建,32年(1943)6月竣工。饲依山而建,由东南往西北逐级升高,中轴线上依次为牌坊、七七纪念碑、纪念堂、纪念亭和享堂,全长320米,296级花岗岩石阶将整个建筑群连为一体,占地面积22400平方米。

牌坊,一列拱门三孔,顶高10·48米,宽19.7米,花岗岩石砌筑,顶盖琉璃瓦,中门上刻“忠烈词”。七七纪念碑立在纪念堂前,碑座正方形,边长5.7米,碑的四周有四块青石碑,当前及左、右两侧三块嵌有汉白玉石雕“七七”二字,后方一块刻有碑铭。纪念碑身为五颗竖置的石雕炮弹,中间一颗高9.6米,下径1.2米,其他四颗下径0.8米。纪念堂为单檐歇山顶,花岗岩石墙,琉璃瓦,弧顶红漆花格门窗,高8米,面积310平方米,堂中立高3.3米,宽1.26米石碑一块,上刻薛岳书撰的《南岳忠烈纪念堂碑记》。

纪念亭为石构,四柱窖窿顶,亭中立方碑,上刻安亭战役史实。享堂为重檐歇山顶,石墙,琉璃瓦,石板地面,面积118平方米,厅后正中有一汉白玉石牌位,上刻“抗日阵亡将士总神位”,享堂四周有花岗岩石栏杆。词内松柏长青,建筑雄伟壮观,风景秀丽。附近的国民革命军47军集体墓、国民革命军第二军副军长兼第九师师长郑作民墓列入保护范围。保护范围为180亩。1983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报经国家文物局,并经专家组评审鉴定升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公布)。

标签: 郑作民

更多文章

  • 贾鲁

    名人大全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贾鲁

    贾鲁(1297—1353)字友恒,元代高平(今属山西晋城)人。少年时聪明好学,胸怀大志,长大后谋略过人。1343年诏修辽、金、宋三史,召贾鲁为宋史局官。历任东平路儒学教授、户部主事、中书省检校官、行都水监,其间,针对当时“黄河决溢,千里蒙害,浸城郭,飘室庐,坏禾稼,百姓已其毒”,沿河人民背井离乡,卖

  • 朱程

    名人大全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朱程

    朱程将军,八路军高级指挥员,革命烈士,浙江温州市平阳县(现属苍南县)矾山镇人。早年就读温州商业学校,1929年毕业于黄埔军校第6期。1943年9月28日在山东曹县西南地区王厂反“扫荡”作战中,为掩护主力突围,时任的冀鲁豫军区第五军分区司令员的他和30多位战友与敌同归于尽。中文名:朱程国籍:中国民族:

  • 侯喜瑞

    名人大全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侯喜瑞

    侯喜瑞(1892年2月23日-1983年2月22日),京剧净角。幼入喜连成科班(后来改为富连成)喜字科,先学梆子老生,又从萧长华、韩乐卿学架子花脸。他出科后拜黄润甫为师,都得实授,颇能再现黄派的神韵。他曾与杨小楼、高庆奎、梅兰芳、荀慧生、程砚秋、尚小云、孟小冬众多名家合作,曾经在富连成社担任武生净行

  • 黄曼梨

    名人大全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黄曼梨

    黄曼梨(MaryWong,1913年-1998年4月8日),原名黄文素,曾名黄曼丽,生于香港,广东中山人。香港著名粤语电影、电视演员,电影、电视作品无数,经常在电影里演恶家姑的角色。但在早期也演过不少贤妻良母、小家碧玉和大家闺秀的角色。其精湛演技及深厚的修养内涵,赢得“悲剧影后”美誉。中文名:黄曼梨

  • 彭雄

    名人大全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彭雄

    彭雄,曾用名彭文灿。江西永新人。1929年参加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3军团第2师通信员、通信班班长、通信排排长、师司令部作战参谋、连长、营长,第6师第16团参谋长等职。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斗争和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任红1军团第1师第13团团长,第4师参谋长。抗日战争开始

  • 和峤

    名人大全编辑:晴天标签:和峤

    和峤(?—公元292年),字长舆,汝南西平(今河南西平)人。曹魏后期至西晋初年大臣,曹魏太常和洽之孙。吏部尚书和逌之子。和峤少有风格,常仰慕舅舅夏侯玄的为人,珍重自爱,有盛名于世,袭父爵上蔡伯,起家太子舍人。累迁颍川太守,为政清简,甚得百姓欢心。太傅从事中郎庾顗见到他赞叹说:“峤森森如千丈松,虽磥砢

  • 黄鹄显

    名人大全编辑:君莫笑标签:黄鹄显

    黄鹄显(1914-1986),福建省上杭县蓝溪镇岐滩村人。1931年3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原装甲兵顾问。黄鹄显是福建省上杭县人,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历任红军总司令部作战参谋、红四方面军作战科长、军参谋长、八路军总部作战科长、纵队参谋长、中国人民志愿军

  • 姚维钧

    名人大全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姚维钧

    姚维钧(1909—1968),中国著名教育家黄炎培的夫人。中文名:姚维钧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上海南汇县周浦镇出生日期:宣统元年(1909年)逝世日期:1968年职业:教师主要成就:新中国成立后在国务院机关事务所任职代表作品:《天长集》、《红桑》姚维钧,祖籍安徽黟县,宣统元年(1909年)出生

  • 梁树年

    名人大全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梁树年

    梁树年(1911—2005),名豆村,堂号安樗,斋号警退斋;北京市人,童年读私孰,喜爱诗画,写生画名于乡里,拜画家祁井西为师,后又拜张大千门下,系统地研究了前代画家王石谷、石涛、郭熙及王蒙的画法,取名家之长,融会贯通,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他曾在北京第四女子中学、北京艺术师范学院美术系任教,后任中

  • 黄荣

    名人大全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黄荣

    黄荣同志,男,壮族,1911年4月生,广西河池市巴马人,1928年6月参加革命工作,1929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5年7月离职休养。2012年9月6日10时46分因病医治无效,在南宁逝世,享年102岁。中文名:黄荣国籍:中国民族:壮出生地:广西出生日期:1911年4月逝世日期:2012年9月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