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李敷仁

李敷仁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4597 更新时间:2023/12/21 23:06:21

李敷仁(1899-1958)陕西咸阳人。祖籍陕西蒲城,生于陕西咸阳北杜镇(今属陕西咸阳市渭城区)。原名李文会,小名蒲咸,字敷仁;笔名老百姓、咸贞、劳百星、富韧、护仁、村长、护人、咸员等。

基本资料

中文名:李敷仁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陕西咸阳

出生日期:1899年

逝世日期:1958年

职业:作家

主要成就:创办《老百姓》报

人物生平

1917年考取陕西督军陈树藩办的模范营骑兵科。

1918年5月回家侍奉父母,空闲时间读了《聊斋志异》《西厢记》《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等大量古典名著,知识大增,文思大进;后又在本村菩萨庙里“坐馆”教小学。

1920年考入陕西省立第三中学。

1922年参加共产党

1925年毕业,到驻军何经纬部教导队任文化教员。期间,受邓宝珊副官崔义的影响,读了不少宣传革命的书籍,思想受到发,离开了何的军队,到咸阳县立高级小学任教,半年后升任校长。他总结了一套实用的初等教学方法,受到学生、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的称赞。

1928年8月,经同乡魏西岩介绍,到国民党陕西省党部宣传部任助理干事,兼《中山日报》校对,并负责书报邮件检查。他利用工作之便,看了《唯物史观》《反杜林论》《孙中山全集》等书籍。后升任科长兼《中山日报》总编辑,经常写文章揭露军阀、贪官和帝国主义的罪行。他写的社论《反对芳泽来华》,揭露“中日亲善”的假面目,使省政府代主席宋哲元十分气恼,亲自批示“枪决”。后虽经宣传部解释免了“死罪”,但撤了总编辑职务。

1931年赴日本留学。“九.一八”事变后回国。

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1月在西安创《老百姓》报,宣传团结抗日,1940年4月18日被陕西省府蒋鼎文勒令停刊。

1944年春创办《农村周刊》,出版三期后,由于得不到“许可登记”被迫停刊(后附作于《国风日报》副刊)。

1945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并主编《民众导报》。

1946年5月遭国民党特务暗杀,幸免于难。后转往延安,任延安大学校长。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民盟中央委员,西北人民革命大学校长,西安市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代表等职。病逝于西安。著有《李敷仁诗文选》、《抗战歌谣》、《关中民歌集锦》等。

相关事件

从1932年9月起,李先后在陕西凤翔省立二中、汉中省立五师、西安女师、西安师范、固市中学、兴国中学等校担任训育主任、教务主任,兼教公民课或社会进化史课,一直到1945年。这期间,他认真教书,培养人才,并利用公民课揭露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宣传抗日救国。

西安事变后,他参加了由杨明轩、何寓础等发起组织的西北教育界抗日救国大同盟,积极支持学生组成的农村工作团、假期工作团等团体深入农村,宣传抗战;曾多次冒险救助遭到国民党特务追捕的抗日青年。1937年10月,经何寓础介绍,李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对于李敷仁的革命活动,国民党当局早有注意,从1932年起,就把他列入黑名单。后来,国民党改变手法,企图用软化的方式拉拢他,曾两次派他到庐山、重庆“受训”,多次封官许愿,蒋介石也亲自接见“训导”。但李毫不动心。在重庆,他悄悄托共产党员王炳南带他到中共代表团驻地会见周恩来,还同陶行知、郭沫若等畅谈抗日救国大业,讨论教育问题。

1937年11月,李倡议创办了《老百姓》报,用老百姓的话,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形式活泼,内容充实,成为抗战时期在全国影响较大、很受群众欢迎的报纸之一。

1940年4月,《老百姓》报被迫停刊。

1944年春,李又冲破重重阻力,创办了《农村周报》,但只出了六期又被迫停刊。

1945年5月,李受聘主编《民众导报》。他利用这个官办的招牌,宣传《老百姓》报的精神,在《民众导报》上写文章、发社论,为民众说话,矛头直指国民党顽固派。同年,经杨明轩、杜斌丞介绍,李敷仁加入中国民主同盟,并担任民盟西北总支部青年部主任。

其他

1946年5月1日,国民党特务将李绑架到咸阳塬上陈老虎寨附近一个壕沟里秘密枪杀。所幸子弹未伤要害,被当地老百姓救活,并予以保护。后来,中共组织派人护送他到解放区马栏,中共中央又派中央医院院长徐根竹到马栏为他做手术取出了子弹。

1946年7月李到延安。7月24日,陕甘宁边区政府为他召开了盛大的欢迎会。7月31日,李致电民盟,揭露西安当局暗杀罪行,要求审判凶手。8月,毛泽东会见了李。9月,陕甘宁边区政府任命李为延安大学校长。他改革教育,刻苦工作,受到中共中央西北局的表扬。

1949年,延安大学改名为西北人民革命大学迁入西安,李先任副校长,后任校长。

西安解放后,李任西安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委员。后任陕西省人民政府委员、西北行政委员会文教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51年起,李先后任第一届赴朝慰问团西北分团团长、中苏友协总会赴苏参观团团长、全国人民慰问解放军西北分团副团长。

1954年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1955年和1957年,分别被选为政协西安市第一届、第二届委员会副主席,还担任中国人民外交学会理事、陕西省对外文化协会会长、陕西省中苏友协会长、全国对外文化协会理事、中国民间文学研究会理事,民盟第一、第二届中央委员。1958年2月19日在西安逝世。

标签: 李敷仁

更多文章

  • 黄伟雄

    名人大全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黄伟雄

    黄伟雄,男,1971年1月出生,广东惠阳人,1991年12月参加工作,1993年3月任惠阳县公安局沥林派出所副所长(2003年6月沥林派出所划归惠城区管辖),2005年5月27日因公牺牲。中文名:黄伟雄国籍:中国出生地:广东惠阳出生日期:1971年1月逝世日期:2005-05-27职业:警察2005

  • 稻垣浩

    名人大全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稻垣浩

    稻垣浩(HiroshiInagaki,1905年12月30日-1980年5月21日),日本昭和时期的著名导演。日本早期电影的奠基人之一。生于东京本乡区,父母都是普通的演员。由于生活困难,自幼从事演艺而停止小学,后来成为演员高田实在的徒弟,用“东方明浩”的艺名参与儿童角色的演出。1922年,经父亲的旧

  • 杜瑞芝

    名人大全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杜瑞芝

    杜瑞芝(1920.10~2012.11),男,山西榆社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共广东省委原常委、原中共广东省顾问委员会副主任,中共十二大代表,离休干部。中文名:杜瑞芝国籍:中国出生地:山西榆社出生日期:1920年10月逝世日期:2012年11月22日职业:原中共广东

  • 李东英

    名人大全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李东英

    李东英(1898-1967)广东电白坡心正村人。早年投粤军第一师当兵,1920年后,被选入孙中山总统府任贴身卫士,保护孙中山及其夫人宋庆龄。1924年,任总统府总务局副官。1929年孙中山安葬南京中山陵后,被任为国民政府总务局专员,负责管理陵园工作。中文名:李东英国籍:广东电白出生日期:1898逝世

  • 司徒杰

    名人大全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司徒杰

    司徒杰(1920.1—2005.4.9),原名司徒杰卿,著名雕塑家,广东开平人。中文名:司徒杰别名:司徒杰卿国籍:中国民族:汉出生地:广东开平出生日期:1920.1逝世日期:2005.4.9职业:雕塑家毕业院校:北平艺专雕塑系主要成就:北平艺专雕塑系代表作品:《白求恩纪念碑》1937年考入北平艺专雕

  • 姜维壮

    名人大全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姜维壮

    姜维壮(1923年12月—2017年8月23日),男,1923年12月出生,山东龙口人,中共党员,1949年2月参加工作,中央财经大学教授,中国财政理论奠基人之一,曾在中央财政金融学院财政系、辽宁财经学院财金系,中央财政金融学院研究所等单位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先后担任过科研所长、科研处长等职务。201

  • 梁赛珠

    名人大全编辑:心作祟标签:梁赛珠

    梁赛珠(1914年-1987年),广东人。因姐姐梁赛珍从影的缘故,梁赛珠也走上银幕。1935年在联华公司主演《四姊妹》,与同片演出的同胞姐妹梁赛珍、梁赛珊、梁赛瑚被称为“梁家四姐妹”。中文名:梁赛珠国籍:中国民族:汉出生地:广东出生日期:1914年逝世日期:1987年职业:演艺演员代表作品:《四姊妹

  • 丘东平

    名人大全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丘东平

    丘东平(1910.5.16—1941.7.28),现代作家,原名丘谭月,号席珍,广东海丰人。他的作品具有七月派作家的现实主义风格,充满对生活的苦难和人的心灵的直视力量。中文名:丘东平别名:丘谭月国籍:中华民国民族:汉族出生地:广东省惠州府海丰县梅陇马福兰村出生日期:1910.5.16逝世日期:194

  • 邓拔奇

    名人大全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邓拔奇

    邓拔奇,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广东的工农运动,曾担任过党的基层和地方组织领导工作。1931年2月,任中共广东省委秘书长,3月底,任省委委员。他经常往来于梧州、贵县、南宁、百色一带指导工作,并主持出版《广西红旗》周报。1932年春,到东江特委参加武装斗争。同年10月10日在大南山根据地田乾村召

  • 余锡渠

    名人大全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余锡渠

    余锡渠,20世纪30年代参加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澄海县县长、中共澄海县委副书记、粤东行政公署农业处副处长、汕头专员公署副专员、中共汕头地委书记处书记。1966年调任广东省农业厅副厅长。在澄海工作期间,每年有2/3时间下乡,走遍每个村落,故有“赤脚县长”之誉。著有《余锦渠戏剧诗歌选》。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