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古柏

古柏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1468 更新时间:2023/12/6 12:46:13

古柏(1906-1935)男,汉族,江西省寻乌县人,中共党员,客家人。1925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国工农红军高级指挥员。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古柏留下坚持斗争,任闽粤赣边游击队司令员。1935年2月,被派往赣粤边开展游击战争。3月6日在广东龙川上坪鸳鸯坑被国民党军包围,在掩护同志们突围的战斗中英勇牺牲,年仅29岁。古柏牺牲的噩耗传到延安后,毛泽东亲笔题词:“吾友古柏,英俊奋发,为国捐躯,殊堪悲悼。

基本资料

中文名:古柏

外文名:gubai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江西省长宁县(今寻乌县)

出生日期:1906年

逝世日期:1935年

职业:指挥员

入党时间:1925年12月

人物简介

古柏(1906—1935),是毛泽东在江西时的秘书,1906年生于江西省寻乌县,于1922年到梅城的广益中学求学。1924年春,广益中学暴发爱国反帝学潮,200多名学生愤然离开广益中学。古柏是这次学潮的领导者之一。他和几位进步学生借梅城北门岗徐屋和城隍庙的钟家祠为校址,创办了学艺中学。1925年夏,他以全梅学生会主席的身份,出席了广东省学生代表会议,声援省港大罢工,是当时梅县学生运动的主要领导者之一。同年12月,古柏在梅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任共青团梅县地委秘书等职。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爆发时,古柏任中共梅县部委和共青团梅县地委联合组成的武装斗争委员会(简称“斗委”)委员,同年5月底,古柏与李仁华、杨雪如(均为当时梅县早期的共产党员、烈士)一同冒着生命危险赴武汉与中共中央进行联系,7月间返梅后,古柏回到故乡寻乌开展革命活动。1928年3月,由于在寻乌的武装暴动失利,古柏又回到梅城,任团县委宣传部长,在梅城秘密从事革命活动。

1929年初,毛泽东和朱德率领红四军进入寻乌,成立寻乌军事委员会,古柏任主任委员。1930年5月初,古柏以中共寻乌县委书记身份全力协助毛泽东搞“寻乌调查”,接着,他被任命为中共红四军前委秘书长,毛泽东是前委书记。从此,古柏就在毛泽东身边工作。在中共中央苏区期间,他先后任中国工农红军总前委秘书长、红军第十一军军长等职。1934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后,古柏被留在中央苏区后方留守处工作,任中共粤赣游击队司令等职。1935年2月,古柏前往广东东江地区传达遵义会议精神,由于叛徒告密遭中国国民党地方武装包围,在激战中壮烈牺牲,年仅29岁。

毛泽东在1937年秋给古柏亲属的亲笔信中这样写道:“吾友古柏,英俊奋发,为国牺牲,殊堪悲悼。愿古氏同胞,继其遗志,共达自由解放之目的。”

人物生平

1906年生于江西省长宁(后改寻邬,今寻乌),中国工农红军高级指挥员。1920年起在广东梅州市梅县区广益中学读书,并兼任梅州女子师范学校教员,曾参加进步学生运动。

1924年,因参加爱国反帝运动被迫退学。为继续学业,一些进步学生组织了“学生互助社”,创办了“学艺中学”。

1925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广东从事党的工作。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领导寻邬学生、农民举行武装起义。历任中共寻乌小组组长、任中共寻乌支部委员、共青团梅县区委宣传部部长、中共寻乌县委书记、赣南红军第二十一纵队党代表、红四军前委秘书长、红一方面军总前委秘书长、江西省苏维埃政府内务部长、裁判部长和文化教育部长、中央政府劳动部秘书长、江西省苏维埃政府委员和党团书记等职。

1926年3、4月间,在广东梅州组建中国共产党寻乌小组任组长。

1927年,四一二政变爆发后,当革命形势日益恶化时,拒绝长辈的劝告,毅然从事革命活动,大革命失败后,他参加了广州起义和平远、蕉岭等地的工农武装起义。随后,奉命回寻乌开展革命活动,创办“中山学校”。

1927年冬,与共产党员刘维炉等组建中国共产党寻乌县支部,任支部委员,领导寻乌县人民开展武装斗争。

1928年3月25日,组织领导了“寻乌暴动”,任副总指挥。寻乌暴动失败后,转移至广东梅州,任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梅县区委宣传部部长。同年5月,不顾敌人多次悬赏通缉,秘密返回寻乌,组织游击队。1928年8月,任中共寻乌县执行委员会书记。同年9月,在游击队的基础上组建了赣南红军第二十一纵队,任中共党代表,率部以阳天嶂山为根据地,开展游击斗争。

1929年11月,成立了寻乌县革命军事委员会(后改为寻乌县革命委员会),任主任委员。1929年冬,率二十一纵队打下了寻乌大田反动土围子,分了外祖父大地主梅洪馨的土地财产。

1930年5月协助毛泽东作寻邬调查,毛泽东在《寻邬调查》中写道:“在全部工作上帮助我组织这个调查的,是寻邬党的书记古柏同志。”此后,古柏调到毛泽东身边工作,先后任中共第4军前委秘书长、第一方面军总前委秘书长,全力以赴协助毛泽东工作。在明“左”倾冒险主义统治时期,古柏坚定地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因此,与邓小平、毛泽覃、谢维俊一起受到错误批判。他坚持真理,百折不挠,始终忠实积极地为中共党组织工作。1931年任江西省苏维埃政府裁判部长兼内务部长、中共中央劳动部秘书长、江西省苏维埃政府委员和党团书记。在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统治时期,他坚定地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并因此与邓小平、毛泽覃、谢维俊一起受到错误批判。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他留在中央革命根据地坚持游击战争。

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古柏留下坚持斗争,任闽粤赣边游击队司令员。

1933年因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进行斗争被撤职。1934年春到中央政府粮食部负责粮草征集工作;红军主力离开苏区,开始进行长征后,留在苏区坚持游击斗争,任闽粤赣红军游击队司令。1935年3月6日在广东龙川县鸳鸯坑突围时牺牲,年仅29岁。

后世纪念

1937年,中国工农红军高级指挥员古柏牺牲的噩耗传到延安后,毛泽东亲笔题词:“吾友古柏,英俊奋发,为国捐躯,殊堪悲悼。愿古氏同胞,继其遗志,共达自由解放之目的。”

1938年10月,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扩大会上,亲自为在江西中央苏区被王明“左”倾机会主义错误打击迫害的邓、毛、谢、古四位同志予以彻底平反,恢复名誉。

1984年7月4日,中共中央军委主席、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邓小平为“古柏烈士纪念碑”题字:古柏烈士,永垂不朽!

主要事件

寻乌调查

1930年春,毛泽东率领红四军到了寻乌,并在这里作社会调查。当时,古柏是寻乌县委书记,曾碧漪负责妇女工作,夫妻俩和毛泽东同住在县城边马蹄岗的楼房里。古柏同志根据毛泽东提出的调查内容和要求,提供了调查对象,帮他作笔记、整理记录、刻腊板、油印等,还兼当翻译,因寻乌话外地人不好懂。曾碧漪主要是下乡做妇女工作,但一有空也去帮忙。

毛泽东对这次寻乌调查非常满意,他说:“这回到寻乌,因古柏同志的介绍,找到了郭友梅、范大明等人,他们提供不少材料。多谢他们的指点,使我像小学生蒙一样开始懂得一点城市商业情况,真是不胜欢喜”。还说:“在全部工作上帮助我组织这个调查的,是寻乌党的书记古柏同志。”毛泽东回到军部,又高兴地对朱德说:“有收获,这个县城有意思。古柏熟悉情况,他忠厚随和,宽以待人,在寻乌各界都有朋友。”

“邓毛谢古”事件

1931年1月召开的中共中央六届四中全会,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路线开始在中央占统治地位。同年9月下旬,王明去苏联担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博古等人在上海成立了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继续推行和发展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不久,这条“左”倾路线就在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贯彻。

邓小平、毛泽覃、谢维俊、古柏4人,曾分别发表过一些有利于反“围剿”和巩固根据地的言论,抵制“左”倾冒险主义一些做法。由于他们的正确意见,是对“左”的“进攻路线”和政策的抵制,尤其是面对“左”倾路线对毛泽东无端地指责和攻击,他们勇敢地挺身而出,为处于政治逆境的毛泽东辩护,这样便得罪了王明路线的推行者和代言人,而受到他们无休止的批判。

一枚印章:红色历史的见证

1930年10月下旬,蒋介石纠集十万军队,任命鲁涤平为总司令、张辉瓒为前线总指挥,向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一次反革命“围剿”。当时红一方面军约四万人,在毛泽东、朱德等同志的领导和指挥下,实行“诱敌深入,待机破敌”的战略方针,从1930年10月30日到1931年1月3日,五天内打了两个胜仗,歼敌一万三千余人,缴枪一万三千多支,缴获无线电台两部,还活捉了敌前线总指挥、18师师长张辉瓒。1月28日,苏区人民在宁都的东固举行了有三万人参加的公审大会。在广大群众的强烈要求下,红军处决了张辉瓒。

张辉瓒被处决后,在收缴的遗物中有一条军裤和一枚印章。1931年11月7日,在江西瑞金叶坪召开的第一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期间,举办了一个检阅革命战争胜利成果的展览会。张辉瓒的那枚印章,由于工作需要,移交红一方面军总前委秘书长古柏同志。古柏对它进行了“革命的改造”:磨掉“张辉瓒印”四字,重新刻上“古柏之印”四字。之后,古柏在苏维埃中央政府粮食部和劳动部、中共江西省委组织部、赣南特委等工作岗位上,都是使用的这枚印章。

古柏担任闽粤赣边区红军游击纵队司令员后,由于环境日益险恶,古柏将大儿子寄养在一位乡苏维埃主席家里,同时留给他两件东西:古柏本人的照相底片和这枚印章。1935年春,古柏在鸳鸯坑牺牲后不久,这位乡苏维埃主席也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乡苏维埃主席的妻子背着古柏的大儿子,带着那两件遗物,离开了家乡。她怀着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和对革命烈士的崇敬心情,历尽千辛万苦,辗转找到了古柏的战友、爱人曾碧漪同志,并将烈士古柏的遗孤、照相底片和这枚印章一并交给了曾碧漪。

曾碧漪几十年来一直珍藏着这枚印章,1963年,将它献给了江西省革命烈士纪念馆。它是古柏烈士的遗物,也是中央红军第一次反“围剿”胜利的历史见证。

标签: 古柏

更多文章

  • 雷振邦

    名人大全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雷振邦

    雷振邦(1916-1997),北京人。满族。新中国最著名的电影音乐作曲家,从1955年到1980年,他谱写的电影歌曲多达一百余首,包括《刘三姐》、《五朵金花》、《冰山上的来客》、《芦笙恋歌》、《达吉和她的父亲》和《金玉姬》、《董存瑞》、《马兰花开》、《花好月圆》、《吉鸿昌》、《小字辈》、《赤橙黄绿青

  • 利希慎

    名人大全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利希慎

    利希慎(1879年——1928年),名辑世,字延羡,男,汉族,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人。是香港著名的“利希慎家族”的创始人。中文名:利希慎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日期:1879年逝世日期:1928年主要成就:香港“利希慎家族”的创始人利希慎生于美国夏威夷,年青时在美国受教育。父亲利良奕是最早从中国到美国

  • 刘宝全

    名人大全编辑:君莫笑标签:刘宝全

    刘宝全(1869年-1942年),男,曾用名刘顺全,字毅民,河北省深县人。京韵大鼓演员,刘派京韵大鼓创始人。作品有《大西厢》等20余段。中文名:刘宝全别名:鼓界大王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河北省深县出生日期:1869逝世日期:1942职业:京韵大鼓艺人代表作品:《大西厢》等20余段主要成就:京韵

  • 尹昌衡

    名人大全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尹昌衡

    尹昌衡(1884—1953),原名昌仪,字硕权,号太昭,别号止园,四川彭县(今彭州市)升平镇人。曾任四川陆军速成学堂总教习(相当于校长)、四川军政府军政部长。辛亥革命时期的四川名人。少年时因其身材高大,异于常人,当地人又亲热地呼之“尹长子”。为了巩固自己在新政权中的地位,1911年12月22日凌晨,

  • 王占元

    名人大全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王占元

    王占元(1861年2月20日—1934年9月15日),男,河北省邯郸市馆陶县人。原名德贤,字子春。因家贫投身淮军刘铭传部,后隶毅军宋庆部,1895年选入袁世凯的北洋新军,此后一路高升,累升为湖北督军,统治残暴,以贪鄙闻名。袁死后加入直系,1921年下野,寓居天津,后病亡于此。中文名:王占元外文名:w

  • 钟松

    名人大全编辑:黑姑娘标签:钟松

    钟松(1900-1995),原名钟雍田,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与胡宗南为黄埔军校第一期同学,积功至独立旅旅长,抗战期间,因云南反攻而于1945年5月11日成为第137位青天白日勋章获得者。国共内战期间,在陕北与彭德怀顽强缠斗,时任36师师长,行动迅速顽强,被称为“打不死的钟松”。1950年到台湾,19

  • 刘汉臣

    名人大全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刘汉臣

    刘汉臣(1902-1927.1.18),京剧表演艺术家,文武老生,曾在江南献艺,又同时受过“麒派”京剧的影响,也擅演部分麒派剧目,却非周信芳的弟子。1927年在津被军阀褚玉璞枪杀。是著名小说《秋海棠》男主角的原型。中文名:刘汉臣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日期:1902逝世日期:1927.1.18性别:

  • 刘郁白

    名人大全编辑:黑姑娘标签:刘郁白

    刘郁白,是电影《十月围城》中孙中山的保镖之一,原为风流倜傥的富家子弟,因家庭变故和情感失意双重打击使其堕于街头,终日沿街行乞,与大烟为伴。后因李玉堂的赏识和点拨重拾信念,加入到保护孙中山的革命队伍中来。中文名:刘郁白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江苏扬州出生日期:1871年逝世日期:1906年职业:保

  • 刘畴西

    名人大全编辑:黑姑娘标签:刘畴西

    刘畴西(1897—1935),湖南望城人;中国共产党早期军事领导人之一;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军校毕业后任黄埔军校教导团第一团第三连党代表;在第一次东征光荣负伤,失去左臂;1929年初赴莫斯科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1930年8月回国到中央苏区工作,任红一军团第三军第八师师长;在多次反“围剿”作战中屡立战

  • 隗嚣

    名人大全编辑:笑红尘标签:隗嚣

    隗(kuí)嚣(xiāo)(?—33年),字季孟,天水成纪(今甘肃秦安)人。出身陇右大族,青年时代在州郡为官,以知书通经而闻名陇上。王莽的国师刘歆闻其名,举为国士。刘歆叛逆后,隗嚣归故里。刘玄更始政权建立(23年)后,隗嚣趁机占领平襄。因隗嚣“素有名,好经书”,推为上将军。成了割据一方的势力。更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