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乐少华

乐少华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1615 更新时间:2024/1/17 0:00:21

乐少华,革命军人,1903年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镇海。1927年春,党组织派他到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50年,他任东北工业部副部长兼军工局局长,领导下属的八一、五二等大型军工企业,研制新的武器装备,生产各种枪支、火炮、弹药支援志愿军的抗美援朝战争。由于在“三反”运动中受到错误批判,1952年1月15日,乐少华在寓所自杀身亡。

基本资料

中文名:乐少华

别名:乐魁光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浙江省宁波市镇海

出生日期:1903年

逝世日期:1952年1月15日

毕业院校:莫斯科中山大学

人物关系

乐少华之妻浦代英,为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之妻卓琳(浦琼英)的姐姐,也是《无悔的岁月》一书的作者。乐少华有两子:长子乐黎男、次子乐亚男。

人物生平

乐少华,1903年出生在镇海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由于家境贫寒他只读了几年私塾就到上海谋生,在一家五金厂做工。在上海,他既学技术又学文化。

1925年,乐少华在上海参加“五卅”运动,任上海市区机器工会宣传委员,从事工人运动,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6年秋至1927年3月,他参加了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任上海金属总工会宣传委员。

1927年春,党组织派他到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

1931年春天,乐少华回到了上海,在中共中央秘密机关工作。

1932年3月被派往江西中央苏区,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任军委直属队党总支书记,同年5月改任红五军团第十五军副政治委员。在此后军事工作中,坚决地执行了王明的左倾错误路线。

1932年年秋,出任红三军团七军政治委员,率部参加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作战,正式成为红军高级将领。1933年6月全军整编,他担任红三军团五师政治委员。根据党中央指示,红三军团四、五两个师组成东方军,执行收复闽西连城、新泉苏区和开辟闽北新苏区的任务。1933年9月18日,红五师在师长寻淮洲、政委乐少华的率领下,以一个团的兵力全歼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精锐“铁军团”第六十一师一六六团,并击溃敌两个营的增援,创造了一个战争奇迹。1933年11月,乐少华升任红七军团政治委员。

1934年1月,在瑞金召开的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乐少华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在红军长征之前,中共中央曾派出3支部队先行突围远征,红七军团组成的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就是其中之一。同年7月,中央军委最高“三人团”李德、周恩来、博古召见了红七军团领导寻淮洲、乐少华和粟裕(军团参谋长),命令以红七军团组成抗日先遣队,部署经福建、浙江、江西最终挺进皖南的任务。同月7日,乐少华和寻淮洲等人率领6000人的抗日先遣队,从瑞金出发,东出福建,沿途散发抗日宣传资料,发动民众,推动抗日民族运动。在军事上则一路攻城,兵临福州城下,给反动政府以巨大的震动。但李德主持的中央军委在军事上“左倾”冒险,命令部队强攻福州。由于当时部队长期运动作战,攻城准备不足,攻城未果。抗日先遣队转而向闽东、闽北挺进,相继转战闽、浙、皖等国民党心脏地带,曾一度攻占罗源、穆阳、庆元、清湖、常山等县城,并宣传我党的主张,扩大了红军和共产党的影响。1934年11月,抗日先遣队转入由方志敏领导的闽浙赣革命根据地,与红十军会合,奉命编为第十军团,军团长为刘畴西,乐少华任政治委员,粟裕为参谋长。红十军团下设3个师共约1万余人,继续担负抗日先遣队的任务。之后,抗日先遣队以原红七军团主力师整编的第十九师,在刘畴西、乐少华、方志敏率领下进入浙江开化、遂安等地活动,创建了皖浙边新苏区。同年12月14日,部队在皖南战斗中失利,乐少华、刘英受伤,十九师师长寻淮洲牺牲。

1935年1月,抗日先遣队向闽浙赣根据地转移时,在江西德兴县遭敌伏击,被截为两段。先头部队千余人(包括受伤的乐少华)在粟裕的指挥下,突破封锁进入根据地。主力2000余人被敌人20个团的优势兵力合围在怀玉山区,经过七昼夜顽强战斗,指战员大部分牺牲,方志敏、刘畴西被捕,后来英勇就义。乐少华回到根据地后不久,因伤势严重被秘密转送到上海治疗。抗日先遣队余部在粟裕、刘英领导下组成红军挺进师,开展起艰苦的游击战争。

1936年8月,伤愈后的乐少华调到陕北保安,任军委直属政治处主任。

1937年1月,他进入红军大学第二期学习,后任中央组织部干部科副科长,在陈云、李富春的领导下工作。

1942年任陕甘宁边区兵工厂厂长,从此走上领导我军军工工业的岗位,成为我军早期军工工业的主要领导人。

抗战胜利后,根据中央关于建立巩固东北根据地的指示,我党我军一批高级干部和高级指挥员如陈云、高岗、李富春、罗荣桓等来到东北,乐少华也是其中之一。

1946年9月,乐少华来到鸡西,任鸡西军工办事处主任,负责东北的军工生产。1950年,他任东北工业部副部长兼军工局局长,领导下属的八一、五二等大型军工企业,研制新的武器装备,生产各种枪支、火炮、弹药支援志愿军的抗美援朝战争。其中八一厂成功研制生产了90毫米反坦克火箭弹,在朝鲜战场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由于在“三反”运动中受到错误批判,1952年1月15日,乐少华在寓所自杀身亡。

1980年5月30日,中央对乐少华问题进行重新审查,决定恢复名誉,平反昭雪。

标签: 乐少华

更多文章

  • 谷正纲

    名人大全编辑:黑姑娘标签:谷正纲

    谷正纲(1902—1993),字叔常,贵州省安顺县人。德国柏林大学毕业,曾与王仲裕入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进修。他历任中央党部学校训育主任,训政时期立法委员,中央组织部副部长,中国农工委员会主任委员,浙江省党部主任委员,中央社会部长,一度兼任农林部长、内政部长,“国代”兼“国民大会”秘书长等职。中文名:

  • 霍懋征

    名人大全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霍懋征

    霍懋(读音:mào)征,女,1921年(辛酉年)9月18日出生于山东省济南市教师之家。1943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毕业后留任师范大学第二附属小学工作(即今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担任语文、数学教学兼班主任工作。由于工作努力,成绩突出,1956年被评为全国首批特级教师。2010年2月11日零时35

  • 夏征农

    名人大全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夏征农

    夏征农(1904.01.31~2008.10.04)江西丰城市人,夏光庭(夏远)40世孙。曾求学于金陵大学(金陵大学1952年并入南京大学)中文系(现南京大学中文系)、复旦大学。中国共产党员。曾任新四军军政治部民运部部长、中共苏中四地委宣传部部长、苏中公学校长、苏中建设大学副校长、中共济南市委宣传部

  • 戴名世

    名人大全编辑:胖次标签:戴名世

    戴名世(1653~1713),字田有,一字褐夫,号药身,别号忧庵,晚号栲栳,晚年号称南山先生。死后,讳其姓名而称之为“宋潜虚先生”。又称夏庵先生。江南桐城(今安徽桐城)人。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己丑科赵熊诏榜进士第二人。戴名世20岁授徒养亲,27岁所作时文为天下传育,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应

  • 卞仲耘

    名人大全编辑:晴天标签:卞仲耘

    卞仲耘(1916—1966),女,安徽省无为县人,原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女子中学(现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党总支书记、副校长,她是“文革”发生后北京第一个被红卫兵打死的教育工作者。已故中共元老宋任穷之女、文革时全国闻名的红卫兵宋彬彬(即宋要武),上月曾就文革期间批斗老师行为,向母校老师和校领导致歉,

  • 翁心存

    名人大全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翁心存

    翁心存(1791—1862年)晚清大臣,字二铭,号邃庵,江苏常熟人。父翁咸封,官至海州学正。知州唐仲冕见心存有异才,奇之,授之学。道光二年,中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督广东学政。咸丰元年,擢工部尚书。四年,起授吏部侍郎,调户部,擢兵部尚书,迁协办大学士。八年,充上书房总师傅,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因病乞

  • 伊秉绶

    名人大全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伊秉绶

    伊秉绶(1754-1815),字祖似,号墨卿,晚号默庵,清代书法家,福建汀州府宁化县人,故人又称“伊汀州”。乾隆四十四年举人,乾隆五十四年进士,历任刑部主事,后擢员外郎。嘉庆四年任惠州知府,因与其直属长官、两广总督吉庆发生争执,被谪戍军台,昭雪后又升为扬州知府,1802年(嘉庆七年),伊秉绶54岁时

  • 朱晓明

    名人大全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朱晓明

    朱晓明是上海师范大学一名计算机专业的大三学生,他从小患有哮喘,加之体重有两百多斤,在学校里常被同学们嘲笑。体重260斤的他拥有着独特的嗓音,对此,他以前会比较烦恼,比较在意别人的眼光,但现在觉得这就是他自己的特色,没有必要去改变。朱晓明在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就发现自己在唱歌方面特别有天赋,小学老师推

  • 王洪图

    名人大全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王洪图

    王洪图,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该校中医系副主任、内经教研室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内经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教育部中医基础理论重点学科带头人。兼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经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曾获“全国优秀教师”、北京市“先进工作者”、“全国师德先进个人”等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是国家中医药继承

  • 龙榆生

    名人大全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龙榆生

    龙榆生(1902-1966),名沐勋,晚年以字行,号忍寒。1902年4月26日出生于江西万载,1966年11月18日病逝于上海,曾任暨南大学、中山大学、中央大学、上海音乐学院教授。龙榆生的词学成就与夏承焘、唐圭璋并称,是20世纪最负盛名的词学大师之一。主编过《词学季刊》。编著有《风雨龙吟室词》、《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