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李光军

李光军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2004 更新时间:2024/1/17 13:17:10

光军(1919.01—1995.04.28),江苏睢宁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共产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少将,长期担任军队重要领导职务的卓越高级指挥官。李光军,1937年09月参加革命,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历任连长、营教导员、营长、副团长、团长、师参谋长、师长、副军长、军长、武汉军区副参谋长、参谋长、七机部第一副部长、国防科委副主任兼参谋长、武汉军区副司令员等职,是中共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曾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朝鲜二级国旗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独立功勋荣誉章”。李光军同志是爱国的一生、革命的一生,为中国人民革命事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立下了卓越的功勋。为中国革命胜利、人民解放和国防军事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1995年4月28日在武汉逝世,终年76岁。

基本资料

名:李光军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江苏睢宁

出生日期:1919.01

逝世日期:1995.04.28

职业:解放军高级将领

毕业院校:苏联伏罗希洛夫高等军事学院

信仰:共产主义

主要成就:1964年被授予少将

原武汉军区副司令员

国防科委副主任兼参谋长

中共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

代表作品:孟良崮、临朐、南麻、益林、罗原、三都岙、淮海等战役

人物简介

李光军:(生卒年:1919.01—1995.04.28)(在职:1937.11——1985.06)

李光军,男,汉族,1919年1月出生,江苏省睢宁县古邳镇象山村人。1937年同年入伍,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县边区抗日青年救国团主任,八路军陇海南进支队第一队连长、营政治教导员,新四军第四师九旅二十六团营长、营政治教导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四师九旅二十六团副团长,华东军区第二纵队六师十七团团长,第三野战军二十一军六十三师参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师长、中国人民志愿军师长、副军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副军长、军长、武汉军区副参谋长、参谋长、七机部第一副部长、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兼参谋长,武汉军区副司令员。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曾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朝鲜二级国旗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3年6月当选中国共产党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8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功勋荣誉章”。

人物履历

1937.02——1937.11,任县边区抗日青年救国团主任;

1937.11——1939.03,邳县地区第七区区委书记;

1939.03——1941.07,八路军陇海南进支队第一队二营五连连长;

1941.07——1943.10,新四军三师九旅二十六团二营教导员;

1943.10——1945.08,新四军九旅二十六团一营营长;

1945.08——1947.07,新四军第四师九旅二十六团副团长;

1947.07——1949.02,华东军区第二纵队六师十七团团长;

1949.02——1949.10,第三野战军二十一军六十三师参谋长;

1949.10——1955.12,第二十一军六十三师师长;

1955.12——1956.04,中国人民志愿军五十四军副军长;

1956.04——1960.04,苏联伏罗希洛夫高等军事学院深造学习;

1960.04——1963.08,第三十九军副军长;

1963.08——1964.08,六十四军军长;

1964.08——1968.10,三十八军军长;

1968.10——1969.12,武汉军区副参谋长;

1969.12——1971.07,武汉军区参谋长;

1971.07——1975.03,七机部党的核心小组第一副组长;

1975.03——1978.07,国防科委副主任兼参谋长;

1978.07——1985.06,武汉军区副司令员;

1983.06,当选中国共产党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

授衔情况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

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三级独立自由勋章”

朝鲜二级“国旗勋章”

“二级解放勋章”

198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功勋荣誉章”

家庭情况

儿子:李少军—北京军区原副司令员、中将军衔

老婆:朱易华

人物生平

李光军,1919年1月出生在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古邳镇象山村一户农民家里,自幼家境贫寒,青少年时期,他在徐东南私立农业中学努力学习并接受进步思想,积极参加革命活动,在地下党组织的教育培养下,参加徐州第五战区抗敌青年训练班。在训练班学习期间于1937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8年,日军侵入邳睢地区,他在家乡任第七区区委书记并组织武装力量进行抗日活动,曾任古邳地区青年救国团主任。八路军南下后,他领导的抗日武装编入八路军,他先后任陇海南进支队一队二营五连连长,邳睢县独立团二营、八路军陇海南进支队二营、皖东北苏纵二团二营、八路军陇海支队八团一营、八路军五纵三支队八团一营教导员,新四军四师九旅二十六团一营营长,新四军高级军事研究班学员,新四军四师九旅二十六团副团长等职。李光军和战友们在淮北大地开展游击战争,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他历任华东二纵六师十七团团长、二十一军六十三师参谋长等职。先后参加了孟良崮、临朐、南麻、益林、罗原、三都岙等战斗,还参加了著名的淮海战役。1949.10.07任第二十一军六十三师师长。

1950年6月28日,朝鲜战争爆发后,1953年1月,六十三师师长李光军率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六十三师官兵入朝作战,第六十三师归第二十一军建制,其前身是1940年9月1日创建的八路军第五纵队第三支队,黄克诚任第五纵队司令员兼政委,张爱萍任第三支队司令员,韦国清任第三支队政委。入朝时,李光军任六十三师师长,章震任政委。全师营以上干部都参加过抗日战争,连排干部都参加过解放战争,战斗经验丰富,指挥技术娴熟,部队作风过硬,纪律严明。1953年3月中下旬,志愿军第二十一军各师主力相继跨过鸭绿江,进入朝鲜。李光军率部入朝,先后参加了中线坚守阵地防御作战和著名的1953年夏季金城川战役等。在朝鲜升任54军副军长。1956年4月回国。

1955.12任54副军长,1956年5月,他奉调入苏联伏罗希洛夫高等军事学院深造,经三年多刻苦钻研,成绩优异,成为我军一名既有丰富实践经验又有比较深厚的军事理论的高级指挥员。1959年毕业归国后,1960.08任第三十九军副军长,1963.08任六十四军军长。

1964.08任38军军长,1967年2月15日,三十八军由通化调防保定,李光军分工负责三支两军工作。4月,以“八一总部”平反与否为导火线,保定造反派组织重新洗牌,组合成“工总派”(即“农大造反团派”)和“工筹派”(即“革命红楼派”)两大派系,较稳健、保守的“工筹派”得到省军区的支持,受省军区排斥的较为激进的“工总派”,主动对新来乍到的38军示好,寻求支持,38军与河北原当权势力无任牵连,在感情上亦倾于“工总派”,与“工总派”一拍即合。两派掀起大规模武斗,副参谋长张致善和两个副师长在支左中被打成重伤。

由是,三十八军与河北军区始终不睦。为解决保定问题,八月,中央通知保定两派代表进京汇报。期间,两派代表与“两军”——河北省军区马辉(司令员)、曾美(政委),三十八军李光军、刘海清签订了双方关于立即制止武斗的协议,武斗稍歇,但两派矛盾未能根本消弭。1967年12月至翌年1月间,陈伯达在北京军区代司令员郑维山、政委李雪峰等陪同下到河北各地视察,为省革委会的成立清除障碍。时驻河北各军、省军区均倾向于各地较保守一派,唯独三十八军支持激进派。但是,7月,作者去保定时,见三十八军纠察巡逻,不带红袖标,不配像章,军风严紧。军士们说,军长不赶形式,不追求时髦,依然保持三十八军军中劲旅作风。赴军中,见军风整肃,无标语彩旗,心中深为惊服。

1967年10月,李光军突接调令,平调至武汉军区任副参谋长。据说,调离李光军是杨成武当军委办事组负责人时提议的,杨并提议由六十三军副军长徐信遗补空缺。报至林彪处,林不同意徐信到三十八军,有意按刘贤权建议,在本军提拔副军长刘海清升任军长,压下了此事,并由此对杨成武产生戒心。李光军的正式调动,已是在杨成武被撤职大半年之后。但北京军区不喜欢李光军,故有此调动。李光军后为武汉军区参谋长,副司令员,国防科委副主任。

1985年6月退出领导岗位后他离职不离休,继续为党的事业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荣获全国“老有所为”精英奖。

离休生活

组织军队离退休干部与地方专家教授自筹资金创建民办科研机构

李光军离休后,创办自筹资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民办科研机构——武汉时代科学研究院。在短短几个月时间里,吸收近100名军、师、团职离退休干部和200名地方专家教授,与40多家军内外企业建立横向联系,成为具有法人地位的高智力科研经济实体。

李光军开始创办时代科学研究院时,共有9个人,到3月下旬为止,已发展到400余人。他们建立了和正在建设着航空、通讯、化工、机电、信息工程、生物工程、建筑设计、思维科学与智能系统、医学等17个不同学科的研究所,从而逐步使其成为多学科、多效益、技工贸结合、提供一体化服务的经济实体。

67岁的李光军,离职休养后,看到军队离退休干部中许多人年方50多岁,各有专长,急切渴望投身改革,再创新业。同时,他还发现,在他居住的武汉东湖地区,有100多所高校、科研设计单位,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工厂企业,拥有众多的科技人才,特别是在一批退下来的老专家、老教授中蕴藏着很大的潜能。于是,经过他与其他同志反复磋商,发起成立了时代科学研究院。这个科研院以军队离退休干部为纽带,联系广大科技人员,吸收科技人员的业余科研成果,在科研和生产之间架起了方便桥梁。

李光军不徒虚名。他和智囊们常议的事,是如何发挥民办机构的优势和效率,为促进科研人员与生产的结合,科研成果向商品的转化,快办事、办实事。湖南江华正为筹建一个投资400万元的硅厂发愁。“时代”闻讯,当即派员前往论证,签定合同,从设计到投产,提供“一条龙”服务,江华喜不自禁。某工程师的一项技术可使进口电冰箱的压缩机延长寿命20%以上,制冷效率提高3%以上,并使冰箱的容积增大。在大型机上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可是7年时间找不到人要。“时代”牵线搭桥,很快找到了生产厂家。

到目前为止,“时代”已接到科技人员30项多项技术成果,7项已运用到生产中去。不仅对经济建设有益,科技人员能取得合理报酬,“时代”也从中获得不少收益。

从“时代”创建之日起,李光军就身体力行,在全体工作人员中倡导艰苦奋斗、勤俭创业的精神。没有正规的办公室,就在暂时借来的两间偏屋里工作,缺乏车辆,很多老同志就骑单车上班,联系业务;差旅费不足,他们有时就自掏腰包垫上。

李光军和“时代”的业绩在社会上引起关注。湖北省领导称赞李光军“办了一件大好事”,时任广州军区司令员张万年、政委张仲先亲自为“时代”助力,时任国家科委主任宋健对“时代”表示“全力支持”。海南来函,欢迎他们前往洽谈建立分院事宜;武汉市洪山区政府请“时代”协助,建立中国的又一硅谷——洪山电子一条街……李光军和他的同事们,正以军人的胆魄和毅力、科学家的智慧,一步步实现着“时代”的科技经营战略。

人物评价

李光军同志,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入伍,抗日战争时期,他带领部队多次抗击和粉碎了日、伪军的疯狂扫荡,参加和指挥了一系列攻坚战、破击战和守备战。

解放战争时期,他先后参加了孟良崮、淮海、渡江等上百次战役战斗,战绩卓著。新中国成立后,他在高级军事领导岗位上,致力于部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10年动乱期间,他与林彪、“四人帮”反革命集团进行了坚决斗争。他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与党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保持高度一致。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由大校晋升为少将军衔。曾荣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朝鲜二级国旗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3年当选中共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8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功勋荣誉章”。他具有坚定的政治信念,顾全大局,勤奋工作,谦虚谨慎,廉洁奉公,生活俭朴,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应有的觉悟和高风亮节。

李光军同志是爱国的一生、革命的一生,为中国人民革命事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立下了卓越的功勋。为中国革命胜利、人民解放和国防军事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1995年4月28日,李光军同志在武汉逝世,终年76岁。

标签: 李光军

更多文章

  • 张宗祥

    名人大全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张宗祥

    张宗祥(1882—1965),现代学者、书法家。谱名思曾,后慕文天祥为人,改名宗祥,字阆声,号冷僧,别署铁如意馆主。浙江海宁硖石镇人。少时与蒋百里一起勤奋苦读,俱文采斐然,齐名乡里。长大成才各有贡献,硖石镇上流传“文有张冷僧,武有蒋百里”之说。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中秀才,二十八年中举人。先后任

  • 叶德辉

    名人大全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叶德辉

    叶德辉(1864--1927年),字奂彬,号直山,别号郋园,清湖南湘潭人,祖籍苏州吴县洞庭东山。光绪十八年(1892)进士,与张元济、李希圣为同年,三人均分部主事,叶德辉到吏部不久便辞官归湘里居,并以提倡经学自任。中文名:叶德辉别名:叶奂彬、直山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江苏吴县出生日期:1864

  • 严俊

    名人大全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严俊

    严俊,原名严宗琦,原籍南京,1917年12月17日于北京出生,曾在北京辅仁大学和上海大夏大学攻读,早年是话剧演员。出现多部影视作品,为观众喜闻乐见。有“千面小生”之称。1939年进入上海国华公司,1949年到香港后,参加过长城、永华、邵氏、电懋等影片公司,并自组金龙公司拍片。50年代初期开始做导演,

  • 戚健

    名人大全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戚健

    戚键(1958年-2011年9月12日),出生于江苏省,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中国内地导演。曾指导《天狗》、《寡妇出来混》等多部电影,2007年第二十六届金鸡奖最佳导演得主。2011年9月12日下午因患胃癌在北京人民医院病逝,年仅53岁。2011年9月18日上午,戚健追悼会在八宝山殡仪馆东礼堂举

  • 李昌容

    名人大全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李昌容

    李昌容,1971年出生,韩国歌手。1992年以KBS电视台《全国歌曲竞赛》第一名的成绩获得最佳歌手奖后出道,2004年发行了第一张专辑《你最好》,正式踏入歌坛。中文名:李昌容国籍:韩国出生日期:1971年逝世日期:2009年3月12日职业:歌手性别:男至今为止发行了多张Trot歌曲专辑,深受韩国中老

  • 耿殿君

    名人大全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耿殿君

    耿殿君(1903—1939),早期在黑龙江务农。1932年3月投身抗日大业,由东北抗联第三军军长夏云杰介绍入党,受李兆麟将军直接领导。历任抗日联军第六军军部留守团团长、六军教导队副官、并任临时参谋长。1939年12月在克东县乾丰镇宏升村张信屯与日伪军的战斗中,为掩护八团撤退英勇牺牲。中文名:耿殿君国

  • 李超时

    名人大全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李超时

    李超时(公元1906-1931年),原名振华,邳县柴庄人(今江苏省邳州市碾庄镇才庄)。中国工农红军高级指挥员。1926年加入共青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4月任中共邳县特支书记,同年秋调东海地区组建中共东海特支,后改为中共东海县委、东海中心县委,李超时任书记,积极发展党的组织,宣传发动群众,

  • 李晓

    名人大全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李晓

    李晓,男,导演。代表作品有《北上广不相信眼泪》、《向东是大海》、《雪花那个飘》、《那样芬芳》。2015年3月13日,在家自尽离世,终年42岁。中文名:李晓国籍:中国出生日期:1972年逝世日期:2015年3月13日职业:导演代表作品:《北上广不相信眼泪》、《向东是大海》性别:男曾担任《向东是大海》、

  • 张鷟

    名人大全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张鷟

    张鷟(约660—740),字文成,自号浮休子,深州陆泽(今河北深县)人,唐代小说家。他于高宗李治调露年登进士第,当时著名文人蹇味道读了他的试卷,叹为"天下无双",被任为岐王府参军。后为长安县尉,又升为鸿胪丞。他在士林中有"青钱学士"的雅称。这个雅号后代成为典故,成了才学高超、屡试屡中者的代称。武后时

  • 李延禄

    名人大全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李延禄

    李延禄(1895—1985),吉林省延吉县人。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东北抗日联军第4军创建人和领导人。1917年入东北军当兵,后任排长、连长。1929年参加革命工作。他还是第一至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三、第四、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中文名:李延禄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吉林省延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