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陈康白

陈康白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晴天 访问量:4307 更新时间:2024/1/4 19:18:53

陈康白(1898-1981)中国教育家。原名运煌。湖南长沙人。1951年-1953年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秘书长,中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室副主任,中共中央华北局文化教育办公室副主任,国务院参事等。1981年7月31日在北京去世。

基本资料

中文名:陈康白

别名:原名运煌

国籍:中华人民共和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湖南长沙

出生日期:1898年

逝世日期:1981年7月31日

职业:大学校长

毕业院校:厦门大学、哥廷根大学

信仰:共产主义

人物生平

陈康白(1898-1981)中国教育家。原名运煌。湖南长沙人。

1927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后任厦门大学、浙江大学教员,北京大学理学院研究员。1932年赴德国哥廷根大学研究院研究有机化学。

1937年回国赴延安。曾任中央军事委员会军工局技术处处长,延安自然科学院副院长,1943年11月--1944年6月任延安大学自然科学院院长,中原军区军工部部长,东北军区军工部总工程师,东北人民政府计委常委、重工业处处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东北人民政府文化部副部长,

1951年-1953年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秘书长,中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室副主任,中共中央华北局文化教育办公室副主任,国务院参事等。

1950年当选为全国科联副主席。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至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自然科学专门学会联合会副主席。

1981年7月31日在北京去世。

人物轶事

求学与回国经历

厦门大学校友录资料显示,陈康白1925年以“陈运煌,男,籍贯湖南长沙”登记注册,进入厦门大学理科化学系学习。1927年大学毕业后曾留校任教。之后先后到浙江大学化学系、北京大学理学院任教,任北京大学研究员。1932年秋赴哥本哈根大学研究院攻读化学博士学位。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一心报效祖国的陈康白在回国前夕,特地咨询了他在国内的老师徐特立先生(另一说为董必武)。最后,陈康白带着成箱的化学资料从德国直奔红色苏区延安。一下子,延安来了个大科学家,一个留洋的博士,一个在延安学位最高的科学家。这样的人才受到了党中央的高度重视,毛泽东朱德先后接见了陈康白,欢迎陈康白博士到延安参加解放事业。

延安自然科学院

到延安不久,陈康白就被任命为延安自然科学研究院副院长。1940年初,中共中央决定:在延安自然科学研究院的基础上,创建延安自然科学院,培养抗战建国的技术干部和专门技术人才,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人才。筹建工作1由,副院长陈康白挂帅、,教育处长屈伯川、干部处长卫之、总务处长陈宝诚、杨作材等开始筹建延安自然科学院。创办延安自然科学院,当时为抗战,长远为建设新中国。1940年9月,在50余个窑洞、30余间平房的办学条件下,由100余位师生员工组成的延安自然科学院在延安南门外杜甫川开办起来。从此,中国共产党开始了经办理工科高等教育历史征程。李富春任第一任院长,陈康白任副院长。后由老教育家徐特立到校接任院长。1943年4月至1944年5月,由陈康白副院长主持工作,1944年5月,陈康白被任命为院长。延安自然科学院下设大学部、大学预科和初中部,其中大学部注重精研学理与实际技术相配合,最初设化学工程科、土木工程科、农业科、林木科;在校人数曾达300多名,学制先是2年,1941年改为3年;选用当时国内著名大学使用的中、英文版教材和参考书,有的课程由教师自编教材;建立物理、化学、生物、地质等实验室,办起机械、化工实习工厂,与边区的主要农场、工厂有密切联系。学院师生们在教育、科研、经济“三位一体”的办学思想指导下,因陋就简、因地制宜,和有关经济建设部门加强联系,他们能生产多种实验用具,用西北的野生马兰草成功造纸并研制生产了边区的钞票纸,用沙滩筑盐田的方法制盐,发现并垦殖了南泥湾,制造了“丰足牌”火柴、玻璃、肥皂和几百万枚军装用铜钮扣,指导炼铁厂、火药厂的生产,探明开采油井、气井,提供生产玻璃、肥皂、酒精、制碱所用的设备,设计修建了边区水坝、安装了水轮机,设计建设了杨家岭“七大”会议大礼堂,等等,为打破日、汪、蒋三方势力对边区经济军事封锁,为陕甘宁边区等抗日根据地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其中,马兰草造纸、新方法制盐、发现南泥湾,是学院为边区经济建设建树奇功的三个事例。陈康白同志在延安自然科学院建设发展过程中,用自己比较熟悉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经验和掌握的科学技术做了大量工作。1945年8月,中共中央决定学院的一部分师生参加工作,另一部分工科方面的师生,携带重要教学资料,向华北和东北迁移。后学院改名为晋察冀鲁豫边区工业专门学校。1948年,工业专门学校又与北方大学工学院合并,成立华北大学工学院。1949年迁入北京,后改名为北京工业学院。

誓与马列共生死

从1944年开始,国内革命形势迅猛发展。1944年10月,中共中央决定开辟新的抗日根据地,让陈康白到下面去接受锻炼,分派他参加王震率领的三五九旅主力组成南下支队,由延安出征南下革命。在这支南征的队伍中,除陈康白外,还有不少作家和学者,如作家周立波、经济学家丁冬放等。陈康白曾说起他在军旅生活中的一个故事:有一次,他们在行军途中遇见一个地主碉堡,敌人在碉堡里向我军火力攻击,部队一时攻不上去。王震旅长找来陈康白说:“你是最大的知识分子了,你给咱们想个办法吧!”陈康白认真想了想,提出了一个“土坦克”的办法,在八仙桌上蒙上几床棉被,用水给浇透了,大概能够抵挡当时土枪的火力。在“土坦克”的掩护下,部队很快拿下了这个碉堡。陈康白当时是延安自然科学院院长,由于缺乏行军经验,他在经过汾河冰滩时,带的骡子行至冰上不慎滑倒落水,骡子驮的是他心爱的书籍和仪器。为了抓紧时间行军,他不得不放弃骡子,自己和饲养员一起抱着书追赶上了部队。王震对陈康白的这种战斗精神十分赞赏,为他赋诗一首:“吕梁山上剃胡子,汾河岸边丢骡子。死也不丢竹杆子,誓与马列共生死。”

主持哈工大建设

1951年4月,陈康白到哈尔滨工业大学主持工作。成为当时整个中国高等教育界关注的焦点。1951年6月25日,中央正式任命陈康白为哈工大校长。在陈康白任哈工大校长时期,也正是哈工大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进行改建扩建的重要时期。为了更大程度地发挥苏联专家的作用,陈康白校长结合当时哈工大承担全国第一批研究生培养工作,大力选拔青年研究生到各个科系部处担任领导和管理工作,并请苏联专家进行指导,有些优秀的研究生还被任命为教研室负责人。就这样一批年轻的熟悉高等教育的管理干部和教师被陈康白校长培养出来了,他们也成为后来哈工大第一代“八百壮士”的重要力量。陈康白校长注重吸收海外优秀留学人才,并让他们担任各个系的领导,参与教学管理和科研管理。当时担任机械系一把手助理主任的李家宝教授回忆说:“陈康白校长本人既是专家,又是干部,不怕别人戴帽子。”在陈康白校长担任校长期间,从美国留学归国的李德兹等先后出任了土木系系主任等职务。他们都是党外人士担任重要职务,这在建国初期是需要有很大勇气的。陈康白校长还直接请求中央派一批留学归国人员到哈工大。为了吸纳当时国内的优秀人才,学校还组织了招聘团,到全国各地区招人。招聘团先后到北京、上海等优秀人才“集散地”,面向社会各个层面招聘优秀人才,在全国引起了轰动,也吸引了一些优秀人才的加盟。到1953年,哈工大已经形成了多种师资引进和培养模式,已经初具“五湖四海”的人才景象。一批来自五湖四海、饱含热情的青年才俊,怀着建设重工业基地、为重工业基地培育英才的目的,在哈工大汇聚成一条浩荡的长江,为哈工大的发展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化学博士出身的陈康白十分重视仪器设备的购置和使用,重视实验室等科研基地的建设。在任时,陈康白校长曾提出:“设备很要紧,要购买现在最先进的设备。”哈工大从苏联购进了一大批先进仪器设备,一批一流的实验室也因此建立起来了。当时在全国最大、也是全国第一的结构实验室正是那时候建起的。后来,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等学校的结构实验室都是仿造这个实验室建起来的。陈康白注重从国家建设需要找准大学的定位,要求哈工大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做出更大贡献。依据这一办学理念,他主持制订哈工大发展规划和校园基建规划,重视和发展科学研究与教学工作,形成了鲜明的哈工大办学特色,对全国高等教育特别是高等工业学校办学提供了经验,得到当时高教部和一机部党组、东北局、哈尔滨市委的高度评价。1953年10月,陈康白校长调离哈工大。

病逝

1981年7月31日,陈康白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83岁。陈康白同志追悼会8月21日下午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追悼会由国务院副秘书长郑思远主持,全国政协副主席王首道致悼词。李先念陈云、王震、习仲勋、宋任穷、康克清等同志及中央有关单位送了花圈。国务院副总理方毅、全国政协副主席周培源、国务院秘书长杜星垣等同志参加了追悼会。

标签: 陈康白

更多文章

  • 秦似

    名人大全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秦似

    秦似(1917-1986),原名王缉和。作家、语言学家。广西博白人。1940年在桂林任《野草》月刊主编。后任香港《文汇报》副刊编辑、《野草》丛刊主编。建国后,历任广西省戏曲改革委员会主任,广西省文联副主席、广西省文化局副局长,中国语言学会理事。是中国文联委员、广西语文学会会长,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四、五

  • 张煜全

    名人大全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张煜全

    张煜全(1879-1953),字昶云,广东南海人。毕业于天津北洋大学,后赴美留学,获耶鲁大学法学院硕士学位。民国成立后,任北洋政府大总统府秘书,外交部参事、秘书。1918年7月至1920年1月任清华学校校长。中文名:张煜全别名:字昶云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广东南海出生日期:1879年逝世日期:

  • 卓还来

    名人大全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卓还来

    卓还来(1912—1945),福建闽侯人,早年就读于燕京大学,毕业后赴法国巴黎政治学院留学,获博士学位,后又赴英国伦敦大学深造。1936年,卓还来学成回国,担任国民政府外交部一等科员,1937年出任国民政府驻越南西贡副领事。1940年7月,调升北婆罗洲山打根领事馆领事,兼管沙捞越华人事务。1942年

  • 伍铁平

    名人大全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伍铁平

    伍铁平(1928.6-2013.5)男,1928年6月生,湖南湘潭人。中国当代著名语言学家,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文名:伍铁平别名:黄定涿国籍:中国出生地:湖南湘潭出生日期:1928.6逝世日期:2013.5.26职业:语言学家,教授毕业院校:清华大学,哈尔滨外国语专门学校主要成就:

  • 刘新权

    名人大全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刘新权

    刘新权(1916~1994.3),四川达县人。1933年9月参加红军,参加过长征。建国前和建国初期一直从事军队政治工作。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副部长(1964.4~1970.6)。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1994年2月25日在北

  • 宋文辉

    名人大全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宋文辉

    男,1973年生,河北省正定县人。1995年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1998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2003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语言系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获得文学博士学位。为河北师范大学青年骨干教师,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河北省优秀

  • 童大林

    名人大全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童大林

    童大林(1918~2010),福建厦门人。1934年参加革命活动和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到延安。曾任中共中央宣传部秘书长、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国家科委副主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兼总干事、中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等。主要著作:《中国农业发展问题讨论集》、《在历史

  • 黄焯

    名人大全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黄焯

    黄焯(1902~1984)语言文字学家。字耀先,一字迪之。湖北省蕲春县人。国学大师黄侃之侄。1927年毕业于武昌中山大学中文系。曾在南京任教,后任武汉大学中文系教授和博士生导师、中国语言学会理事、中国训诂学研究会顾问、湖北省语言学会顾问等。中文名:黄焯国籍:中国出生日期:1902逝世日期:1984性

  • 宋君复

    名人大全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宋君复

    宋君复(1897~1977),绍兴城区小坊口人。中国近代体育史上的著名体育教育家。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进私塾读书,两年后转入浸礼会所办小学求学。毕业后考入杭州第二中学的前身杭州蕙兰中学。民国5年(1916),以优异成绩考取公费留学美国,先在柯培大学学物理,毕业后,因感我国体育之幼稚,又进美国

  • 蒋礼鸿

    名人大全编辑:心作祟标签:蒋礼鸿

    蒋礼鸿(1916~1995)著名语言学家、敦煌学家、辞书学家。字云从,浙江嘉兴人。1916年2月出生,卒于1995年5月9日。曾任杭州大学(1998年并入浙江大学)中文系教授、杭州大学古籍研究所兼职教授、杭州大学汉语史专业博士生导师、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语言文学研究会副会长,浙江省语言学会副会长、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