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周珏良

周珏良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4046 更新时间:2024/1/17 11:09:44

周珏良(1916.3-1992.10),男,汉族,安徽建德(今东至)人,出生于天津,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194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外系,1948年又毕业于美国芝加哥大学英语系研究院。历任清华大学外文系讲师,外交部翻译室副主任,北京外语学院英语系教授。英译作品《泽东选集》(合译)、《周恩来选集》(合译)、《毛泽东诗词》(合译)等。

基本资料

中文名:周珏良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天津

出生日期:1916.3

逝世日期:1992.10

人物经历

194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外文系。1945年至1947年任天津工商学院、女子文理学院、北平清华大学外文系讲师。1947年9月赴美国芝加哥大学深造,1949年8月回国,到外国语学校英文系任教。1953年至1954年赴朝鲜任朝鲜军事停战委员会中国人民志愿军代表团秘书处翻译;1975年至1980年调外交部任翻译室副主任。曾任中国比较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理事、中国外国文学学会理事、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于1991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48年又毕业于美国芝加哥大学英语系研究院。历任清华大学外文系讲师,外交部翻译室副主任,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教授。周珏良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莎士比亚学会会员,并担任中国比较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理事、外国文学学会理事、美国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等职。

研究方

他多年潜心于西方文论和中国古典文论,特别注重艺术性的研究,认为中西文论各有所长,可相互补充。

主要贡献

参加过《毛泽东选集)第五卷、《周恩来选集》上卷和《毛泽东诗词》等英文本的定稿工作。曾给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陈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担任翻译。在英美文学、中西比较文学和中国文化方面深有研究,尤其在中西文论的研究方面卓有建树。其文学批评和比较文学方面的论文和著作有:《麦克白的悲剧效果》、《毕利·伯德的一种读法》、《中国诗论中的形式直觉》、《河、海、园——“红楼梦”、“莫比·鸿克”、哈克贝里“芬”的比较研究》和《数百年来的中英文化交流》等。代表性译著有:美国麦克兰(NormanMaclean)《李尔分析》、《济慈论诗书简》、惠特曼《1955年(草叶集)序言》、《蒙太彭夫人书信选》、《水手毕利·伯德》及一些英文散文和诗篇。编著的有关英美文学的书有:《英美文学欣赏》、《英国文学名篇选注》(主编之一),并与王佐良共同主持国家重点项目《英国文学史》(五卷本)的撰写工作。

他是《英美文学欣赏》、国家重点社科项目五卷本《美国文学史》、也是《文学名篇选注》主编之一。参加了英译本《毛泽东诗词》(1976),《毛泽东选集》第五卷(1977),《周恩来选集》上卷(1981)的定稿工作。曾给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陈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担任过翻译,多次在重大的国际、国内会议上作过同声传译工作。

翻译作品

他曾从事翻译教学和翻译工作,对翻译,特别是文学翻译有他的看法。他认为,翻译工作说到底是一个理解原著的问题,和在另外一种语言里表达的问题。理解就是“信、达、雅”的前提,表达就是“信、达、雅”的现实。关于译文的语言,他认为以今日中国而论主要应当用白话文。他自己就喜欢用一种“提炼了的白话”,既是白话又多少是书面语,不那么“白”,但也不多带文言的腔调,若原文有很突出的风格特点,也可以破格用别的方式来照顾一下。他因为研究文学理论,所以对文学理论的翻译很注意,也有自己的看法。

他翻译的著作还有《蒙太古夫人书信选》(1985),赫·麦尔维尔的《水手毕利·伯德》(1987)和一些英文散文、诗篇。1994年5月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周珏良文集》,分论文及译文两部分。书前有王佐良撰序及作者传略,冰心为该书题书名。英译作品《毛泽东选集》(合译)、《周恩来选集》(合译)、《毛泽东诗词》(合译)等。

人物评价

周珏良是博士生导师,他喜欢和学生在一起,学生也经常到他家请教,逢年过节还邀请学生于家中欢聚。周珏良的教学研究范围为英、美和比较文学,偏重于诗,小说和文学理论。以西方的批评方法研究中国文学的人已经很多,也颇有成绩,而把中国传统的批评方法用于西方文学上去也会别开生面,注意到这方面的人尚少,值得提倡。他在文学批评方面的论文有《麦克白的悲剧效果》(1981)、《<毕利·伯德>的一种读法》,《中国诗论中的形式直觉》(1991)等。他认为,中国人研究西方文学用比较的方法有广阔的天地,但是首先要通文学然后再谈比较,也就是说首先要精通中国文学和一门以上的外国文学,才能谈得上中外文学比较。只靠翻译作品,或懂得一点外文而主要靠翻译作品,就做比较文学的研究,不是肤浅就是牵强,是不会有什么好成绩的。他在这方面的文章有《河、海、园——<红楼梦>、<莫比·迪克>、<哈克贝里·芬>的比较研究》(1983)和《数百年来的中英文化交流》(1987)等。他认为,中国研究外国文学的人也要懂得中国文学,包括古典文学、现代文学、特别是前者,这样才有比较才有新意,而不致老是跟着外国人后面跑。强调研究外国文学,先要把外国人研究的方法搞通了,知其究竟然后才能谈比较,这样才能全局在胸,对自己专精的那一国文学,也才能有更深的理解。

标签: 周珏良

更多文章

  • 陈大齐

    名人大全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陈大齐

    陈大齐(1886年—1983年),字百年,浙江海盐人。心理学家。1886年8月22日生于浙江海盐,曾任浙江高等学校校长,北京大学教授、系主任、代理校长。去台后,任台湾大学校长、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著有《心理学大纲》、《现代心理学》等。见《民国人物小传》第6册、《当代中国人物志》,1983年1月8日卒

  • 马克宣

    名人大全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马克宣

    马克宣,汕头潮阳人,国际动画协会(ASIFA)会员,中国动画学会理事、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原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动画及美术设计师、导演,曾任吉林动画学院副院长,教授,曾任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教授。作为中国动画黄金时代的重要见证人之一,马克宣参与和执导的多部水墨动画片都是中国动画史上的经典。作品《超

  • 周炳琳

    名人大全编辑:笑红尘标签:周炳琳

    周炳琳(1892~1963),字枚荪,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县(今称黄岩区)人。被选为民革中央委员,后任全国政协二、三届委员。有《周炳琳文集》。1931年起长期担任北京大学经济系教授兼法学院院长,抗战时期担任西南联合大学经济系教授,并一度兼任西南联大法学院院长,还曾于1945年间一度担任西南联大常务委会代

  • 吕荧

    名人大全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吕荧

    吕荧(1915.11.25—1969.3.5),原名何佶,安徽天长人;1935年考入北京大学,加入文艺团体浪花社,主持《浪花》杂志;抗日战争期间在西南联大复学,后任中学教师;1946年至1947年分别执教于贵州大学与台湾师范学院;1949年出席全国第一次文代会;1950年任山东大学中文系主任;195

  • 赵希正

    名人大全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赵希正

    赵希正(1942-2016)辽宁辽阳人,毕业于清华大学电机系,高级工程师。2016年8月2日,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75岁。中文名:赵希正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日期:1942年逝世日期:2016年8月2日毕业院校:清华大学1984年4月起历任黑龙江省电力工业局局长、党组书记,东北电业管理

  • 郑晓江

    名人大全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郑晓江

    郑晓江(1957.06.14~2013.02.17),男,江西万载人,江西师范大学哲学系原教授,江西师范大学道德与人生研究所原所长,武汉大学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原兼职研究员,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江西省教学名师。从事中国哲学与文化的研究,尤擅生死哲学与生命教育的研究。曾兼任中国哲学史学会理事、国际儒

  • 陈其五

    名人大全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陈其五

    陈其五(1914~1984),安徽省巢县人,蒙古族;先后在巢县中学、杨州中学高中部学习。1934年,考入清华大学哲学系;积极参加“一二·九”运动;抗日战争爆发后,被派到山西卫立煌部工作;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新四军历任团政治部主任、团政委、旅政治部主任等职;1948年任第三野战军前委委员、政治

  • 吴南轩

    名人大全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吴南轩

    吴南轩(1893-1980)江苏仪征人,心理学家,国立清华大学校长、国立复旦大学校长,1949年去台,次年受聘为麻省国际学院教授。1966年任台湾政治大学文学院院长。著有《儿童心理卫生》等。中文名:吴南轩别名:冕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日期:1893年逝世日期:1980年职业:教育,心理学家毕业院校

  • 吕东

    名人大全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吕东

    吕东,1915-2002,奉天(今辽宁)岫岩人。1935年入东北大学、北京大学学习。1937年参加八路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晋察冀边区银行监督、晋察冀一专署专员、冀察行署秘书长、中共沈阳市委书记、辽宁省人民政府秘书长、中共辽宁省委财经委员会副书记、中共辽东省委财经委员会副书记、中共南满分局财经

  • 王惠岩

    名人大全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王惠岩

    王惠岩教授,男,我国著名的政治学家、法学家。1928年(戊辰年)3月出生于辽宁省法库县,1948年考入东北行政学院,1951年毕业于东北人民大学研究生班并留校任教。他先后担任过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法学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等职位,并兼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大学政治发展与政府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