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仙(1924年10月27日-2003年8月28日)出生于上海霞飞路宝康里,祖籍江西省临川。中国画家,敦煌艺术研究者。常书鸿先生的夫人。一生主要致力于敦煌艺术的研究和保护等工作。代表作品有《献给勇于攀登科学高峰的人们》、《姑娘追》、《枣寺玄中寺组画》、《来自丝绸之路的飞天》、《敦煌舞乐飞天》等。曾获1979年全国科普画展荣誉奖、1997年日本富士美术馆最高荣誉奖等荣誉。
基本资料
中文名:李承仙
国籍:中国
出生地:上海霞飞路宝康里
出生日期:1924年10月27日
逝世日期:2003年8月28日
职业:画家
主要成就:敦煌艺术的研究和保护,
人物生平
李承仙(1924年10月27日—2003年8月28日),女,江西临川人。擅长敦煌艺术研究、油画、中国画。1946年毕业于国立艺术专科学校西画系,任四川省艺术专科学校助教。1947年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助理研究员,1982年任国家文物局研究员,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顾问。油画《献给勇于攀登科学高峰的人们》(与常书鸿合作)获得全国科普美展荣誉奖,中国画《姑娘追》参加国庆10周年美展。与常书鸿合作的作品:日本《枣寺玄中寺组画》(7幅)、日本法隆寺《来自丝绸之路的飞天》(组画16幅)、《敦煌舞乐飞天》四条屏等。临摹敦煌北魏至元朝各时代壁画300余平方米,多次参加国内外展出。出版有《敦煌北魏、西魏、五代壁画艺术》、《敦煌飞天》(合作)等。
祖籍:江西
时代:当代
分类:艺术家
头衔: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人物关系:夫:常书鸿儿:常嘉煌
李承仙原籍江西省临川县,1924年出生于上海。1937年日本侵华战争爆发后,随父逃难,于1938年2月到达桂林。
1940年考入广西桂林省立艺术师资训练班,并学习美术。
1947年9月,李承仙赴敦煌,在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担任助理研究员,从此开始了将毕生精力投入到对敦煌艺术的保护和研究事业中。
1954年4月,李承仙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多年工作中,她摸索总结出一套有益于保证临摹品质量并能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称为“三查四评”。“文革”期间,李承仙遭到迫害,被开除党籍。1973年9月,调往甘肃省博物馆工作。1976年得到平反,恢复党籍。
1977年至1982年,她从甘肃省博物馆借调回敦煌文物研究所协助常书鸿所长工作。
1982年3月,调往北京国家文物局工作。
李承仙在致力于敦煌艺术研究的同时,始终坚持艺术创作。她除了与常书鸿先生合作巨幅油画《刘家峡水库》、《献给勇于攀登珠峰的同志们》、《激流颂》等作品外。还独立创作了国画《挤奶图》、《丝绸之路/飞天组画》、《天上人间共婵娟》、《敦煌舞乐》、《唐代飞天》等。李承仙同志在敦煌临摹北魏至元代的壁画共340余平方米,作品不仅在国内大城市展出,还曾赴捷克、印度、波兰、缅甸、日本、法国等国家参展。
1988年,李承仙同志退休后,继续保持着旺盛的工作热情,对敦煌事业孜孜以求,与常书鸿先生共同致力于敦煌艺术的研究和创作。
1997年,李承仙同志获得了日本富士美术馆最高荣誉奖。
李承仙还独自或参撰写编辑了许多重要的敦煌艺术论述。为了更好地保护弘扬敦煌艺术,李承仙多次参加协助国内外新闻媒体对敦煌艺术的拍摄和宣传工作。
1924年10月27日(农历9月29日)出生于上海霞飞路宝康里
1924—1926上海
1926—1930江西南昌
1930—1936南京南区实验小学学习毕业
1936—1937江苏镇江镇江女中学习
1937.9日军侵华战争,从南京逃难经汉口、长沙、礼陵、衡阳到桂林
1937.12—1938.12广西桂林桂林女中学习
1938年12月28日桂林家被日机轰炸,逃难桂林乡间,广西灌阳、全县
1939年2月—5月广西桂林省立桂林艺术师资班初级班学习
1939年6月—8月湖南衡阳湘桂铁路第二小学教员
1939年8月—1941年7月广西桂林省立桂林艺术师资班高级班学习毕业
1941年7月—1943年广西省立临桂中学教员
1943年7月—1946年6月四川重庆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学习西画系毕业
1946年7月—1947年9月四川成都四川省立艺术专科学校助教
1947年10月—1949年9月28日甘肃敦煌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解放后留用
1951年—1966年6月更名敦煌文物研究的文化大革命揪斗、批判、抄家、监督劳动
1966年12月文化大革命定为阶级异己分子,开除党籍、工资降六级至十四级
1974年9月调甘肃兰州甘肃省博物馆
1976年平反、补发工资恢复党籍
1977年—1982年从甘肃省博物馆借调回敦煌文物研究所协助常书鸿所长工作
1982年2月至今调北京国家文物局(随常书鸿国家文物局顾问),国家文物局研究员(1982年文化部评定)
1993年从国家文物局退休
国家文物局研究员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中国美术家协会敦煌创作中心名誉主任
中国美术家协会壁画学会顾问
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会员顾问
西北师范大学敦煌艺术学院教授
敦煌现代石窟艺术中心艺术总监
社会活动
临摹敦煌北魏——元代千年间壁画340余平方米参加国内(北京、上海、南京、天津、兰州等展出);国外(捷克、印度、波兰、缅甸、日本、法国等展出)
主要作品
1、国画“姑娘追”建国十周年美术展览展出(国家收赠朝鲜(专题,图库)人民民主共和国)。
2、创作国画“挤奶图”甘肃出版社出版。
3、与常书鸿合作巨幅油画《激流颂》6m×3m(赠甘肃中川机场)。
4、与常书鸿合作巨幅油画《珠穆朗玛峰——献给勇于攀登科学高峰的同志们》5.30m×3.30m,现收藏和陈列于:中国科学院七楼大厅;浙江大学科学馆内;日本创价学会牧口会馆。
5、创作《丝绸之路飞天》16幅唐代风格绘画赠日本法降寺,陈置于日本国宝建筑中。
6、创作《天上人间共婵娟》四条屏,《敦煌舞乐》二条屏、《唐代飞天》等等。
敦煌壁画丛书,北魏西魏一册、五代一册(与常书鸿合作)敦煌飞天一册
协助常书鸿整理出版九十春秋传记,新疆石窟艺术文稿
回忆录:《李承仙》(暂名)初稿完成,预计2004年出版等等。
成就荣誉
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文教委员会颁发的以常书鸿为首的集体奖
1956年全国先进文化工作者奖状和奖章
1979年全国科普画展荣誉奖
1997年日本富士美术馆最高荣誉奖等等。
后世纪念
李承仙告别仪式
中国共产党党员、著名画家、敦煌艺术研究资深学者,国家文物局研究员李承仙先生告别仪式昨天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李承仙先生因病于2003年8月2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9岁。
在哀乐声中,李承仙先生的亲属、海内外生前友好300多人参加告别仪式。
中国国家领导人温家宝总理、曾庆红副主席、文化部部长孙家正及宋平、廖井丹等老一辈领导人送了花圈。赵朴初先生遗孀陈先生、国家文物委员罗哲文、谢辰生、画家侯一民等出席了告别仪式。
日本驻华大使阿南惟茂送了花圈并派夫人出席了告别仪式。
国家文物局、敦煌研究院等李承仙生前工作过的单位以及多个政府、民间团体及公司送了花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