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张载阳

张载阳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4571 更新时间:2023/12/5 23:44:43

张载阳(1873—1945),字春曦,号暄初,新昌诚爱乡张家店村人。出身农家,幼年随父业农。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考入浙江武备学堂。宣统二年(1910)毕业,历任浙江常备军步队哨官、旗官、队官,浙江新军第三营管带,八十四标标统等职,辛亥革命光复杭州时,驻守镇海,率军响应,不久被提升为四十二协协统。中华民国成立后,任旅长兼杭州警备司令,浙江禁烟局长,台州、嘉兴、湖州镇守使,浙江陆军暂编第二师师长,浙江陆军第一师师长,浙江省省长兼第二师师长等职。1924年辞职隐居。1945年病逝。

基本资料

中文名:张载阳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新昌诚爱乡张家店

出生日期:1873年

逝世日期:1945年11月17日

职业:陆军上将

毕业院校:浙江武备学堂

生平简介

张载阳(1874~1945),字春曦,号暄初,新昌梅渚镇张家店村人。幼年随父业农,及长,仪容修伟,臂力过人。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春,考入浙江武备学堂,期间结识张啸林,二十七年以正科第二名毕业,历任浙江常备军及新军多项官职。辛亥革命光复杭州时,张载阳驻守镇海,率军响应,后擢升至旅长师长,授陆军少将衔,并兼杭州警备司令。1913年,任台州镇守使兼禁烟督办,切实禁止台温一带鸦片烟毒,受省都督府嘉奖。民国元年(1912)9月任浙军第二十五师五十旅旅长兼杭州警备司令,授陆军少将。2年(1913),二次革命爆发后,以旅长兼浙江省城卫戍司令。3年(1914)7月,任浙江台州镇守使,后升中将。5年(1916),任浙军第25师师长、嘉湖卫戍司令。7年(1918),任浙军第二师师长,11年(1922)11月任浙江省省长。12年(1923),授陆军上将衔。13年(1924)9月,江浙战争时,任浙沪联军第三军司令,兵败去职。

1922年10月张载阳任浙江省省长,翌年授陆军上将。任内关心和重视地方公益和慈善事业。兴建杭临公路及绍兴、曹娥、嵊县公路,还成立杭州大学校董会,筹建浙江艺术专科学校,募修杭州岳坟、钱王祠、绍兴禹陵。对家乡建设,兴修水利,建桥修路,造先贤祠,大佛寺新社,编纂县志倾力相助,并以在杭新昌同乡会会长名义,筹集银元五千元重建大市聚镇。1924年江浙战争后,张载阳卸任住杭州井亭桥“暄庐”寓所,谢绝视事,精研书法,杭州西湖、灵隐、天竺、岳坟、九溪等处均有其题额书联。笔者多年来收藏张将军楹联多幅,所书雍容大度,笔力圆润,字如其人,且其联句也富哲理,如:“至性至情得天者厚,实心实政感人也深。”、“壁上琴弦外奏,书中玉纸背磨。”1937年“八·一三”淞沪战争爆发后,日寇大肆入侵,杭城告急,省级机关纷纷后撤,亲日派谋设维持会,欲张主其事。为摆脱纠缠,张将军率全家星夜渡江返籍,住县城下市街故宅,后又迁居老家张家店。时老幼三十余口,经济拮据,浙江省政府主席黄绍雄钦其为人,欲聘为省议员,给予经济援助,张将军婉谢。1944年夏,日军突至其家,威逼利诱其参加维持会,张将军厉声斥道:“岂能为汉奸,唯有死耳!”日敌惶然而退。其凛然气节,正所谓:“实心实政感人也深。”抗战胜利仍返杭州,1945年11月17日因病卒于杭州。

任内功绩

任内曾支持兴建绍(兴)曹(娥)嵊(县)公路,筹建浙江艺术专科学校,募修杭州岳坟、钱王祠、绍兴禹陵,倡议和支持扩建杭州几家剧院和游乐场所,还支持和资助家乡兴修水利,建桥修路,造先贤祠、大佛寺新社,编纂《新昌县志》,并以在杭新昌同乡会会长名义,筹集银元5000元,重建大市聚镇。

卸任后,住杭州井亭桥“暄庐”寓所,谢绝视事,研读道教书籍,练习书法。杭州风景处多有其题额。曾应邀为绍兴稽山中学题写校训“卧薪尝胆”匾额,高悬于府学礼堂正中,“文化大革命”中被毁。抗日战争爆发后,不畏日寇威逼,拒绝出任伪职,星夜渡江返籍。乡居艰难,身心憔悴。民国34年(1945)秋,携全家返杭,旧居毁坏不堪,国民党接收部队盘踞其宅,滋扰不已,遂愤极致病,11月17日卒于杭州。因家无恒产,靠亲友乡绅资助了结丧事。

成为省长

张载阳,今诚爱乡张家店村人。出身农家,幼年随父业农。及长,仪容修伟,膂力过人。历任浙江常备军步队哨官、旗官、队官;浙江新军第三营管带,八十四标标统。辛亥革命光复杭州时,驻守镇海,率军响应。后升任四十二协协统。

浙江都督府成立后,汤寿潜邀共协理军务,不就。1912年,任浙军二十五师五十旅旅长,旋调十一旅旅长,授陆军少将衔,并兼杭州警备司令。1913年,任台州镇守使兼禁烟督办。切实禁止台温一带鸦片烟毒,受省都督府嘉奖。“二次革命”爆发后,以旅长兼浙江省城卫戍司令。后参与浙江武备派发动的政变,赶走效忠袁世凯的浙督朱瑞,浙省再次宣告独立。后推举吕公望继任都督,成立护国军政府,张改任第二师(原二十五师)师长兼嘉湖镇守使及前敌司令。1919年8月,卢永祥任浙江督军,张任浙江军务会办。1922年11月,张出任浙江省长,兼陆军第二师师长。任内,起用张寿镛管理财政,健全税制,堵塞漏洞,偿还积欠。又支持兴建杭临公路部分区段及绍(兴)曹(娥)嵊(县)公路。还成立杭州大学校董会,筹建浙江艺术专科学校,关心家乡建设,先后支持和资助家乡兴建水利,建桥修路,造先贤祠、大佛寺新社,编纂县志。并以在杭新昌同乡会会长名义,筹集银元五千元重建大市聚镇。

战争爆发

1924年9月,江浙战争爆发,浙江属皖系卢永祥辖区,张受任“讨贼”(指直系军阀)联军”第三军总司令,陈兵衢州,以防御孙传芳部自闽北入侵。直系军阀以财色买通其部属,浙军不战而溃。张载阳受到卢军猜疑指责,为顾全大局,张乃赶赴请罪,卢部将士受感动,遂放弃与浙军火并之念。是年10月14日,张即随卢离浙,江浙战争平息。

卸任后,住杭州井亭桥“暄庐”寓所,谢绝视事,研读道教书籍。晚年精书法,杭州西湖、灵隐、天竺、岳坟、九溪等处均有其题额。1926年10月,浙江省长夏超因响应北伐未遂,为孙传芳杀害。张多方奔走,乞尸归葬,并安抚家属同僚,稳定浙江政局。在1927年4月,浙江军务善后总督卢永祥、省长张载阳曾建议并准备举办西湖博览会。但就在此时,齐、卢双方交了战,博览会之事遂告流产。任内曾支持兴建绍(兴)曹(娥)嵊(县)公路,筹建浙江艺术专科学校,募修杭州岳坟、钱王祠、绍兴禹庙,曾任岳庙管理委员会主席,主持编修《新昌县志》,筹资重建新昌大市聚镇,热心地方公益事业。

终老杭州

1937年,“八·一三”淞沪战争爆发后,日军大肆入侵,杭城告急,省级机关纷纷后撤,亲日派谋设维持会,欲张主其事。为摆脱纠缠,张率全家星夜渡江返籍,住县城下市街故宅,后又迁居老家张家店。时老幼三十余口,经济拮据,浙江省政府主席黄绍竑钦其为人,欲聘为省议员,给予经济援助,张婉谢。

1944年夏,日军突至其家,威逼利诱其参加维持会,张厉声斥道:“岂能为汉奸,唯有死耳!”敌惶然而退。抗战胜利后携全家返杭,时屋宇毁坏不堪,平生积聚之金石书画及珍玩荡然无存,加之国民党接收部队盘踞其宅,滋扰不已,因喟然叹曰:“吾领兵数十年,不图劫后余生,乃为兵所窘若此!”愤极致病,1945年11月17日,卒于杭州。

张氏书法

行武出身的张载阳,于军政之余喜弄翰墨,造诣宏深,成就卓著,以雄厚刚健的书风,在高手如林的近代现江、浙、沪书坛,立稳脚跟。《近代名贤墨迹大观》序言中云其:“书学晋唐,字如其人,襟怀超逸,识者敬服,然不轻易于人书,有至好亲朋乞得片羽,珍同拱壁,晚年研读道教书籍,于书法用功更勤,尤显炉火纯青。”现今浙江杭州西湖、灵隐寺、天竺、岳坟、九溪等处及绍兴等地许多名胜均有其题楹联或匾额。我藏有其行书八言对联(见图),此联为纸本,各137×34厘米,品相精良。

作品分析

张载阳的书法如同近代许多书家一样,以势为尚。表面上看,取法是“取法晋唐”,其实是直溯商、周书法之源和六朝隶、正之变,窥寻其构成的奥秘和稚拙变化之势,推求书法艺术更深层的内在规律,以质为研,以势为法,取碑、帖之长,冶于一炉而不露痕迹。张载阳留下的书作,以对联、题额居多。此联行笔大度,自然贯气,笔意连贯,于不激不历中,流露出书写者傲岸霸才的大将军气概,这正暗合其书“书如其人”之誉。

对联由于是各字独立,所以对单字要求比较高。此联每字厚重、稳妥,有的字表面看上去倾斜,但重心仍很平稳,如上、下联前两个字都是数字,笔画多为横、竖,书写起来有难度,为了避免雷同,“十”、“二”两字非常端正,而“廿”、“四”取斜势,这样一来与上联既有鲜明的对比,端庄严谨中又不乏跌宕生动。结体精密内敛,疏密有致,点画变化多端,如“外”、“多”、“后”、“无”四字多达九个“点”,各不相同;“迹”、“奇”、“书”等字,横竖粗细对比突出,无不表现出作者匠心独具。我以为,书写对联贵笔到、意到、神到,张氏斯作臻此境界。张载阳的书法作品编入《近代名贤墨迹大观》、《名人楹联墨迹集粹》等。

娱乐设施

大世界游艺场在延安路和仁和路交叉口、采芝斋对面,建于1922年,张载阳创建,经理陈慎孚。占地七亩多,初只有共和厅和大舞台两个演出场及溜冰场(旱冰)一个。至1935年已扩建起三层高楼,走廊环绕,有大小演出场八处,同时演出各种剧目,最大剧场可容行千人,以演京剧为主(后独立开门于东坡路成东坡剧院),杭州著名小京班在刘凤山率领下曾风靡一时。大世界门票始银币贰角,下午进场,可接连看日夜两场,剧目任选随座。另辟有茶室,菜面点馆,小卖部等。开办初还自办《大世界报》介绍说明书。抗战初停业,胜利后复业,解放后改名人民游艺场,1954年停办,改为中苏友谊馆。1986年拆建,1990年10月建成,开门于东坡路7号,名杭州市文化中心。辟有多种娱乐厅座和服务项目,成为国内外各界人士开展文化艺术交流活动中心。

张氏题词

峰峦或再有飞来,坐山门老等;泉水已渐生暖意,放笑脸相迎。——张载阳题灵隐寺

皦日矢忠心,千古仰军人钜镬;栖霞新庙貌,万方拜中国英雄。——张载阳题岳飞庙墓。

联云:父母者有形之天地也,天地者世形之父母也。——在葛岭抱朴道院墙外面南岩壁,“枕漱亭”3字,凸刻行书,每字高120厘米,宽90厘米,整幅直排,民国12年(1923年)张载阳书。

标签: 张载阳

更多文章

  • 林建章

    名人大全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林建章

    林建章(1874—1940),字增荣,福建闽县(今福建长乐县泮野村)人。中华民国时期海军将领。中文名:林建章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福建闽县出生日期:1874年逝世日期:1940年职业:军人毕业院校:江南水师学堂林建章,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考入南京江南水师学堂第一期习驾驶。毕业后在舰队当练

  • 谭云山

    名人大全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谭云山

    谭云山(1898~1983),湖南省茶陵县下东长乐人,印度总理英·甘地夫人称之为“伟大学者”。青年时代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参加了毛泽东创办的“新民学会”和“新文化书社”。民国13年(1924)赴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任教。1928年接受印度诗圣泰戈尔的邀请去印度国际大学任教。1937年首任印度国际大学中国学

  • 陈润生

    名人大全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陈润生

    陈润生,民国9年(1920年)生,浙江吴兴人。民国30年就读上海交通大学机械系。民国35年后在上海台安轮船公司、上海审美窑业厂工作。1956年9月开始从事教育事业,历任上海第二轻工业技术学校教师、教研组长,上海市轻工业学校、上海市轻工业专科学校硅酸盐专业主任、化工系副主任、主任、副教授。中文名:陈润

  • 陶广

    名人大全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陶广

    陶广(1887—1951),湖南醴陵人,18岁入湖南瓷业学堂,毕业后为湖南瓷业公司彩绘工人。后入北京宪兵学校及南京江南讲武堂。学成后在蔡锷部下任参谋。继回湖南,在程潜、唐生智部任职。民国15年(1926),任北伐军第八军二十六团团长,参加汀泗桥、贺胜桥等战役有功,升任旅长。10月,在攻克武昌战役中,

  • 张兴

    名人大全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张兴

    张兴(?—756年),河北束鹿县人。唐朝将领。玄宗天宝末为饶阳裨将。安史之乱起,守城弥年,城陷,为史思明所俘,劝降不从,被锯杀。(概述内图片来源:《古圣贤像传略》)中文名:张兴国籍:中国出生地:河北束鹿县逝世日期:756职业:唐代将领张兴于唐玄宗天宝末为饶阳裨将。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冬,平卢、

  • 庞镜塘

    名人大全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庞镜塘

    庞镜塘(1900—1977),山东省菏泽市人,清代两广水师提督庞玉璞之孙。1927年春起历任黄埔军校政治教官、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右翼军代理政治部主任、中国国民党中央组织部秘书长、国民政府参政会参政员,1946年任国民政府山东省党部主任委员,被选为"国大"代表。1946年(民国35年),国民党山东绥靖统

  • 冒广生

    名人大全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冒广生

    冒广生(1873—1959),字鹤亭,号疚斋,江苏如皋人,因出生于广州而得名,我国近代文化史上的著名人物;其先祖为元世祖忽必烈;冒氏为如皋大族,书香门第,冒辟疆是他的祖辈;1889年他历县、州、院三试皆列第一;1894年被录取为举人;担任刑部及农工部郎中,民国历任农商部全国经济调查会会长、江浙等地海

  • 李华堂

    名人大全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李华堂

    李华堂,人名,知名人士有四人,分别为中共共产党的革命烈士李春荣(字华堂)、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政府东北挺进军第一集团军上将总司令李华堂和民国时期湖北省财政厅厅长李华堂,以及在世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千两茶制作技艺唯一传人的世界“黑茶之王”李华堂老先生。中文名:李华堂外文名:LiHuatang国籍:中国出

  • 莫与硕

    名人大全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莫与硕

    莫与硕(1903—1947),广东阳江人,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二期。历任国民革命军革排长、连长、营长、团长等职。民国21年任第十八军第十一师旅长。民国26年5月,任第九十八师少将师长。民国27年,任陈诚嫡系六十七师师长。民国28年12月任第八十六军副军长,率部与日寇作战,收复镇海。民国29年3月任中将军

  • 刘侠声

    名人大全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刘侠声

    刘侠声(1915-1978年),滑稽戏演员。本名刘孝华,生于江苏江都,13岁随父来沪,就读于通惠小学,因家境困难,辍学后拜文明戏演员王一士为师,进先施乐园戏班学艺,三年后去杭嘉湖一带演出。民国24年(1935)重返上海时,艺术上已比较成熟,在本市游乐场初露头角。曾在《三毛学生意》电影扮演角色,受到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