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王昆仑

王昆仑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1610 更新时间:2023/12/23 13:27:21

王昆仑(1902—1985),江苏无锡人,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1922年加入中国国民党,1926年任黄埔军校潮州分校政治教官,参加北伐战争。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政治部秘书长,因对蒋介石不满,参加反蒋运动。曾任国民政府立法委员,中国国民党候补中央执行委员。1941年,与王炳南、屈武等在重庆发起组织中国民主革命同盟。1943年与谭平山发起组织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1948年赴美国考察。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政务委员,北京市副市长,民革第二至四届中央常委。1983年12月当选为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主席。1985年8月23日在北京病逝,终年83岁。

基本资料

中文名:王昆仑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河北保定

出生日期:1902年8月7日

逝世日期:1985年8月23日

职业:革命家

毕业院校:北京大学

信仰:三民主义

人物生平

王昆仑(1902—1985),江苏无锡人,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1922年加入中国国民党,1926年任黄埔军校潮州分校政治教官,参加北伐战争。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政治部秘书长,因对蒋介石不满,参加反蒋运动。曾任国民政府立法委员,中国国民党候补中央执行委员,为争取中国国民党上层人士做了大量工作。1941年,与王炳南、屈武等在重庆发起组织中国民主革命同盟。1943年与谭平山发起组织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1948年赴美国考察,1949年1月回国。同年参加筹备并代表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当选为全国政协常委。建国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政务委员,北京市副市长,民革第二至四届中央常委,第一、二、三、五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三、四届全国政协委员。1979年10月当选为民革第五届中央副主席,1981年12月当选为中央代主席,1983年12月当选为民革第六届中央主席。1978年3月、1983年6月先后当选为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1985年8月23日在北京病逝,终年83岁。

名校学习

王昆仑先后在北京新开路小学、第四中学和北京大学读书。在北大期间,正值“五四”运动爆发,他曾积极参加了爱国宣传和示威游行活动。1922年初,北洋政府委派彭允彝出任教育总长,激起北京爱国学生的义愤。王昆仑作为学生代表之一,南下上海寻求各界的支持,其间拜见了革命先驱孙中山。在孙中山的发和鼓励下,他参加了中国国民党.

回到北京后,他根据孙中山关于宣传革命、组织起来的教导,在北京学生中团结进步青年,进行革命活动。

天津南开中学国文教员

1922年7月,王昆仑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同年8月,应聘为天津南开中学国文教员。老舍、范文澜等都是他当时的同事,曹禺、冯至和王瑞骧等都是他当时的学生。

黄埔军校潮州分校政治教官

1926年初,王昆仑从北京到广东,任黄埔军校潮州分校政治教官。同年7月,随军北伐.“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以后,他在南京担任了以陈铭枢为首的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政治部的秘书长。但因不满蒋介石对外勾结帝国主义、对内实行独裁统治,不久便愤而辞职,南走桂粤,投奔孙科、李济深。后又返回江苏,奔走于南京、无锡、上海之间,开始在中国国民党内部从事反蒋民主斗争。

寻觅拯救中华的正确道路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王昆仑为寻觅拯救中华的正确道路,在无锡姚宝巷17号家中鼋头渚太湖别墅内,如饥似渴地学习马列主义著作,联络进步青年,进行革命活动。第二年他同孙翔风、华方增等人,在无锡创办《人报》。2月26日,《人报》正式出版发行。王昆仑用“大鱼”、“戡天”等笔名,为该报撰写了《问无锡青年》、《对抗日到底,对内争取自由》、《朝鲜的光荣与中国的耻辱》等许多文章。

政治思想转变

1933年王昆仑同孙晓村、曹孟君、钱俊瑞、张锡昌等,组织了革命团体南京读书会。这时候,他的思想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开始从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转变。不久由中共南京市委负责人卢志英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利用国民党老党员的合法身份,长期从事爱国民主运动和共产党的统一战线工作,1935年8月,王昆仑同钱俊瑞、曹亮、孙晓村等,在无锡鼋头渚太湖别墅内的万方楼召开秘密会议,参加会议的还有上海、无锡、南京读书会的部分骨干狄超白、华应中、陈佩珊、薛葆宁、秦柳方、钟潜加、汪季琦等人。

会上,曹亮传达了中共中央《八一宣言》的精神,俊瑞作了分析世界革命形势和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报告,王昆仑陈述了中国国民党左派宋庆龄、何香凝、冯玉祥、于右任、经享颐等坚持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情况。会议共商了抗日救国的大计,并决定在读书会的基础上建立救国会,以推动国共合作,一致抗日。同年秋天,王昆仑随孙科重回南京国民政府,任立法院立法委员,又被选为中国国民党中央候补执行委员。

险遭暗杀

1935年8月中旬,中共中央宣传部领导下的文化工作委员会在无锡万方楼召开了一次秘密会议,王昆仑作为南京读书会的代表参加了会议。万方楼是王昆仑父亲的私产,位于鼋头渚王家太湖别墅内。这次会议后来被称为万方楼会议,参加万方楼会议的人员万万没有料到,他们的行踪已引起了国民政府特务机关的注意,王昆仑更是被列入了监视、暗杀的黑名单。原军统少将沈醉在《我这三十年》中回忆了当时的情景:“这位王委员(指王昆仑)将在无锡的鼋头渚太湖别墅请客,他名义上是请客游园,实际上是要召开一次秘密反蒋的重要会议。去的客人都是反蒋革命人士,并有中共地下党领导人参加。这在当时是相当重要的情报,也是戴笠认为最适合逮捕王昆仑的时候。”

沈醉奉命率领一个行动小组,早早赶往无锡布置、监控,几天后,参加万方楼会议的人员陆续抵达,首先到的是王昆仑和王枫兄妹,接着有吴茂荪、孙晓村等人,还有几位穿着讲究的中年人。这些人都是当时的社会名流,王昆仑还是立法委员,沈醉怕担责任,所以没有动手。这几天沈醉还安排了一名内线进入万方楼探听消息,但却一无所获。据沈醉回忆,万方楼会议后,戴笠叫他继续注意侦查、监视王昆仑的动向,戴笠准备在上海暗杀王昆仑,曾经问沈醉有没有把握在租界内动手,但不知什么原因,这个针对王昆仑的暗杀行动最后不了了之。

举行绥远前线抗日将士大会

1936年11月,王昆仑和孙晓村在张继的支持下,帮助南京救国会在中央饭店公开举行南京各界援助冯玉祥、方振武领导的绥远前线抗日将士大会。何香凝、柳亚子等都到会签了名。之后,中共领导人周恩来、叶剑英、秦邦宪、潘汉年等曾到成贸街无锡同乡会驻地看望过他。1937年春,王昆仑在中国国民党的一次中央全会上,把陕北传来的中共中央批评中国国民党长期对内反共、对外投降的长电公开宣读,借以促成国共合作、共同抗日。冯玉祥在会上给予支持。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形势急转直下,国民政府在公众舆论的压力下,释放遭受非法逮捕的上海救国会七君子。9月,王昆仑和潘汉年陪同出狱不久的沈钧儒,由上海专程到南京,参加南京各界救国会联合会成立大会。会后,他们又陪沈钧儒从南京到无锡,住在王昆仑家中多日,共商国是。这期间,他们在无锡师范大礼堂和锡师附小大礼堂,举办无锡暑期学术讲座,先后请孙晓村、曹孟君、李公朴、沙千里、薛暮桥等作报告和讲演,掀起无锡抗日救亡热潮。

创办《全民抗战》三日刊

同年12月,南京沦陷。王昆仑随国民政府的迁移,来到了武汉.第二年年初,他同沈钧儒、邹韬奋、陶行知等联名发起创办《全民抗战》三日刊,特别是为徐州突围和武汉保卫战编写了不少宣传、鼓动文章。8月,他同抗战中从事妇女、儿童工作的曹孟君女士结婚.10月,武汉三镇沦陷.他又从武汉到了重庆,在重庆,王昆仑除继续担任原职外,还兼任了中山文化教育馆总干事,中苏文化协会常务理事等职,并同侯外庐、翦伯赞等主编了《中苏文化》杂志。他以自己的合法身份、社会交往和历史关系,为争取和团结国民党上层人士和其他爱国民主分子,为掩护和营救被捕的中共地下党员以及进步青中做了大量工作.1941年“皖南事变”后,王昆仑在中共代表周恩来的支持下,与王炳南、屈武等在重庆发起组织“中国民主革命同盟”(简称“小民革”),在中国国民党内部坚决主张抗战到底,反对倒退,反对分裂。1943年,他又与潭平山等发起组织“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积极进行抗日民主活动。

1945年5月5日至21日,中国国民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重庆复兴关(现名浮图关)举行.会上,王昆仑揭露了中国国民党内部顽固派制造分裂,策划内战的阴谋,引起了很大的震动,蒋介石很恼火,立即把他的名字从候补中央执行委员候选人的名单中勾去。同年8月28日,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秦邦宪等代表中共中央赴重庆同国民党谈判。王昆仑等组织中苏文化协会成员热烈欢迎。8月31日,毛泽东还专门会见并宴请了柳亚子和王昆仑,就时局同他们交换了意见。

协助反蒋活动

1946年9月,冯玉祥为摆脱中国国民党监视,以“赴美考察”之名出国。王昆仑、曹孟君等到上海公和祥码头热情欢送。一年多之后,王昆仑也申请“出国考察”,于1948年1月带了女儿王金陵去了美国。在美国,他同冯玉祥联系密切,积极协助冯玉祥在旅美华侨中开展一系列反蒋民主活动。

1949年1月,王昆仑父女俩道经苏联回国,进入解放区,参加筹备并代表民革出席了同年9月在京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当选为全国政协常委。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后,他被任命为政务院政务委员。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他历任一、二、三、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从1955年年底起,他担任了北京市副市长,积极参加新中国的政权建设。

1956年,王昆仑率领中苏友好协会代表团访问苏联。

1960年,他又率领中国潮剧团访问柬埔寨。1964年5月23日,他随同陈毅副总理在北京接见了柬埔寨王家国会代表团,并陪同该团到外地参观访问。

“文化大革命”中,王昆仑遭到林彪、康生、江青一伙的诬陷,被非法判刑,坐冤狱长达七年之久。在狱中,他坚持真理,表现了一个革命者的高贵品质。直到1975年3月28日,才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过问下,得以恢复自由。

1981年12月20日,王昆仑当选为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主席;接着,又当选为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为了架起海峡两岸的金桥,他同朱蕴山、屈武等热情接待从海外回大陆观光的爱国人士,并经常撰写诗文,发表谈话,呼吁台湾和海外的老同事、老朋友,响应伟大祖国的召唤,为实现国共第三次合作和统一祖国、振兴中华的历史伟业面共同努力。

1985年春,王昆仑病重卧床,8月23日与世长逝。胡耀邦代表中共中央在追悼会上致悼词,称王昆仑是“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著名的政治活动家,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的卓越领导人”。

个人生活

家庭成员

祖父王忠荫,清直隶候补同知;父亲王心如,历任山东平原、海丰(今无棣)等县知县。

个人著作

王昆仑是国内著名的红学家,他在抗战期间撰写的《红楼梦人物论》,是最早试图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研究《红楼梦》的一部专著。起初陆续发表在抗战期间曹孟君主编的《现代妇女》杂志上,共19篇。解放后,又经作者修改合并成14篇,在《光明日报》上重新发表;1983年,作者再次修改,并增补为17篇,由三联书店出版,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此外,昆曲剧本《晴雯》(与女儿王金陵合著)在北京演出时,也深得观众喜爱。

人物评价

王昆仑同志的一生,是不断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一生。虽然他也曾经历过青年时代的曲折,但当他一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就矢志不渝,数十年如一日,坚持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而奋斗到最后一息。

王昆仑同志勇于任事,敢于负责,对于党所分配的每一项工作,都全力以赴地努力完成。在工作作风上,他谦虚谨慎,平易近人,得到党内外同志一致的好评。在思想修养上,他严于律己,勤于学习,对周恩来同志“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的教诲,拳拳服膺,铭记在心。他始终以一个普通共产党员的面貌,坚持学习,参加组织生活,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在患病期间他仍然关心整党工作,并且满怀信心地表示整党一定能够达到预期的目的。

王昆仑同志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漫长岁月中,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尚品德和卓越贡献,将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

标签: 王昆仑

更多文章

  • 田余庆

    名人大全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田余庆

    田余庆(1924年2月11日—2014年12月25日),湖南省湘阴县人,出生于陕西省南郑县。1950年北京大学史学系毕业。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古代史、秦汉魏晋南北朝史。代表作有《东晋门阀政治》、《秦汉魏晋史探微》、《拓跋史探》。中文名:田余庆国籍:中国出生地:陕西省南郑县出生日期

  • 蔡定剑

    名人大全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蔡定剑

    蔡定剑1955年生于江西新建,家中兄妹五人。1983年,他本科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1998年获北京大学法学博士学位。1986年至2003年底,他先后供职于全国人大常委会研究室、秘书处,任职至副局长,但他更喜欢别人叫他“博士”。中文名:蔡定剑国籍:中国民族:汉出生地:江西新建出生日期:1955年11月

  • 李长治

    名人大全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李长治

    李长治又名李长之(1910.10.30——1978.12.13)山东利津人。1929年入北京大学预科学习,在校期间发表散文作品。《我所认识的孙中山》是他早期习作。1931年考入清华大学生物系,两年后转哲学系,同时参加了《文学季刊》的编委会。历任京华美术学院、云南大学、重庆中央大学的教职。建国后一直任

  • 彭述之

    名人大全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彭述之

    彭述之(1895—1983),湖南邵阳人;1919年入北京大学学习,参加五四运动;1921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中共莫斯科支部负责人之一;回国后主编《向导》和《新青年》;在中共四大、五大相继当选为中央委员,后因不同意中央的路线于1929年11月被开除出党;1932年10月被捕入狱,1937年8月获释

  • 张岱年

    名人大全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张岱年

    张岱年(1909年–2004年),曾用名宇同,别名季同,河北献县人。中国现代哲学家、哲学史家。张岱年先生于1933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任教于清华大学哲学系,后任私立中国大学讲师、副教授,清华大学副教授、教授。1952年后,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清华大学思想文化所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 樊其辉

    名人大全编辑:胖次标签:樊其辉

    中国著名服装设计师,清华大学的客座教授工艺、造型顾问。1968年3月26日生于北京,10岁进入北京戏曲学校学习老生唱腔,五年后逃命般逃离学校,由此走上了一条充满艰辛曲折、又包含着浓浓艺术情愫的人生之路。“益鑫泰”金奖、“兄弟杯”银奖得主,被称为时尚圈异装“皇后”、山寨礼服制造“女王”。于2010年1

  • 牟宗三

    名人大全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牟宗三

    牟宗三(1909-1995),字离中,山东省栖霞人,祖籍湖北省公安县,被誉为近现代中国最具“原创性”的“智者型”哲学家,现代新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1928年考入国立北京大学预科,两年后升哲学系,1933年毕业。先后任教于华西大学、中央大学、金陵大学、浙江大学,以讲授逻辑与西方文化为主。三十年代,

  • 高君宇

    名人大全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高君宇

    高君宇(1896—1925),原名高尚德,字锡三。山西静乐人。五四运动时为北京大学学生会负责人。1920年与邓中夏共同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2年当选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一届中央执行委员。他还是中国共产党第二、三届中央委员。1925年在北京病逝。中文名:高君宇国籍:中国

  • 谷正文

    名人大全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谷正文

    谷正文(1910年—2007年1月25日),山西汾阳人,早年就读于汾阳中学,后考入北京大学。九一八事变后秘密加入共产党,成为学运的积极分子,曾任中共北平学生运动委员会书记。抗战爆发后,弃笔从戎,在林彪的115师任侦察大队队长,后被国民党逮捕,随即叛变,加入国民党军统局,成为一名军统特务,深受戴笠的赏

  • 梁思忠

    名人大全编辑:晴天标签:梁思忠

    梁思忠(1907年—1932年),梁启超三子,1907年出生于日本,早年在清华大学毕业后赴美国留学,先后在弗吉尼亚军事学院和西点军校学习。在梁启超所有留学子女中,梁思忠的政治热情最高,1927年初梁思忠一度想终止学业回国参加北伐战争,但被父亲劝阻。20世纪30年代初梁思忠毕业回国,加入国民革命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