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郑奕奏

郑奕奏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3438 更新时间:2023/12/31 4:21:28

郑奕奏(1903~1993年),福建长乐县人,闽剧旦角表演艺术家,艺名传康,他幼年家贫,11岁入儒林班“善传奇”学戏,最初从“京鼓吹”艺人陈幼容学唱段,从“平讲班”艺人陈金福学表演。13岁得善传奇班的教戏师傅、京剧和昆曲演员吴善宝的指点。16岁主演古装戏《紫玉钗》、《黛玉葬花》、《晴雯补裘》、《杜十娘》、《红娘递柬》、《孟姜女》、《凤阳花鼓》等,并在时装戏《孤儿血》、《新茶花》和《蔡松坡》中扮演女主角。在短时间内跃居名旦之首。那时的福州人打麻将都把“东南西北”改刻为“郑曾薛马”四大名旦,摸得“郑”字牌引以为荣。

基本资料

中文名:郑奕奏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福建长乐县

出生日期:1903年

逝世日期:1993年

个人简介

19岁倒嗓辍演。此间,一面随庄质夫、郭知朱学诗词古文,一面喊嗓、练身段。24岁重登舞台,声誉日重。“马尾海军扛奏团”将领醵资,将戏中道具锄头包金。所灌唱片畅销台湾和东南亚各地,影响甚广,被誉为“福建梅兰芳”。26岁以后,从善传奇班转到赛天然班演出,以演《百蝶香柴扇》、《安安送米》、《秦香莲》、《朱砂记》等青衣戏最受欢迎。抗日战争期间,郑奕奏由于生活所迫,演出繁重,再度倒嗓,1939年退出舞台,改以教戏为生。建国后,被人民政府从古田山区接回福州定居。

郑奕奏先后担任福建省实验闽剧团艺术委员会主任、福建省戏曲研究所舞台艺术研究室主任、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戏剧家协会福建分会名誉主席、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福建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等,当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郑奕奏的唱腔细腻柔婉,字正腔圆,一板一眼、一腔一调都十分考究,且富于变化,听来清新动人。他的身段轻盈,表演朴实,艺术上自成一派。

名扬曲坛

郑奕奏,六岁随父亲到福州,住在达道路。十岁时以六十角大洋的身价写下学艺五年四的艺榜,进善传奇儒林班,取艺名传坤,学青衣。蒙师傅林金福教基本功,陈幼榕教唱腔。十二岁以《八美楼》中苏小燕登台,一套拍马动作,四句滴水曲牌,博得满堂彩。老板张阿渠心中欢喜,出重资延聘系京昆师傅吴善宝单独给郑奕奏教戏。吴善宝,文、武、昆、乱皆能,人称“状元戏子”,他将一身技艺悉心传授,影响了郑奕奏之后几十年的舞台生涯。

该拿什么来形容郑奕奏在舞台上的仪态万千呢?不必说清秀的容貌,轻盈的体态,单是举手投足间流露出来的别样的袅娜风流,就是其他演员所不及。他所饰演的角色多是大家闺秀,即使在发黄的剧照中,也能看出他仪态端庄,神情从容淡定,自有一种气度,这不仅仅是外在的美所能涵盖的,而是演员揣摩人物内心、再现人物风采的不凡的艺术才华的展现。

郑奕奏不仅舞台形象光彩照人,生活中也是谈吐不俗,貌恂恂如佳子弟,因而戏迷中文人学子尤多,他们组成各种“扛奏团”给他捧场。所谓“扛”便是捧的意思,“奏”即郑奕奏,所谓“扛奏团”一如今天追捧明星大腕的种种“歌友会”、“俱乐部”,唯是戏迷与歌迷的年龄层次略有不同,如今的追星一族大都是热情冲动的青少年,当年的戏迷则是各行各业各年龄层都有。首先,打出旗号的是知名诗人、南台诗社社长林屏侯与诗友们组成的“诗社扛奏团”,接着“银行邮政扛奏团”,“商家扛奏团”,“民众扛奏团”等不断涌现,他们尾随郑奕奏从城里戏院至郊县高台,每场必至。马尾海军界更有兰桂北将军组织的赫赫有名的“海军扛奏团”,大多数将领和文官都参加,每月活动两次。每次看戏结束,二、三老将军与一些文人必步入后台与郑交谈,指点艺术上得失。一次,郑奕奏演出《黛玉葬花》,老将军们竟聚资七百元,将戏中葬花锄加以包金,增添光彩,一时传为美谈。

郑奕奏独步闽剧舞台一、二十年,无人可比,演出的唱段往往是人人学,处处唱,流行于大街小巷,上海百代、高亭这些有名的唱片公司,竞相灌制郑奕奏的唱片,向海内外发行。以今天的标准看,郑奕奏无疑是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福州流行文化的一个代表。然而流行文化的商业负效应也恰恰表现在此,舞台的炫目光彩掩盖着演员的辛酸。郑奕奏所属善传奇班是最大的获利者,他登台六年一直是学徒待遇,即使出师后,戏迷的赏赠也大多落入班主腰包,班主擎着这一招牌大发其财,其中一个名目便是“加奏”,所谓“加奏”指的是凡有郑奕奏参加演出的戏,须每场另增戏资,为此郑奕奏必须不停地演出,日夜两场,加演饶出,有时还有通宵戏,如此旦旦而伐,终于有一天在演《杜十娘》时“倒嗓”了。

在治疗过程中,有两个人对郑奕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庄质夫,某国驻福州领事馆翻译师爷,郭治珠,即名医师郭云团胞弟,时任警察厅科长。二人轮番为郑教读诗词书史、诸子百家等新旧文学,为他重登舞台作了有益的铺垫。

重登舞台后二年,郑奕奏转赛天然班,剧师严天铎为之度身打造《百蝶香柴扇》,他饰演林英姐一角,连演四年,由此登上他演艺生涯的顶峰。

建国之后

建国初,郑一度在外地教戏。1952年全国戏曲会演期间,周总理久闻郑之名声,向代表询问他的近况。于是,50岁的郑奕奏被接回福州,安排在实验闽剧团,有了安身的岗位,教年轻演员演戏,也到海外如印尼等国家传授闽剧艺术。教戏外,他也参加导演工作,《渔船花烛》1954年获华东区戏曲会演导演奖。1963年,郑主演的《百蝶香柴扇》拍成电影。

艺术成就

郑奕奏的唱腔也十分独特,他的嗓音并不十分响亮,尤其在倒嗓之后重登舞台,嗓子也不可能恢复如初。因此,他演唱往往“走下韵”,缠绵悱恻,哀怨婉转,配以衬词,一唱三叹,韵味无穷,由此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人称“福建梅兰芳”,有“北梅南郑”之誉。1956年郑奕奏到北京开会,得以晤见梅兰芳,梅赠以照片并题诗:南北艺人感同深,留得芳名共到今,见晚如逢亲手足,应将肝胆照知心。

在闽剧的黄金时代,除郑奕奏外还涌现出许多名演员,如“四大名旦”的曾元官、薛良官、马秋官,还有傅亿浓、陈芝卿、黄荫雾,丑角唐秀山、林务夏、小生萧梦尘、李铭玉,老生张江水等,他们的熠熠光辉照亮了三十年代的闽剧舞台。

标签: 郑奕奏

更多文章

  • 戚永立

    名人大全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戚永立

    戚永立(1886-1944)山东快书艺人,今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沙沟镇戚庄人。绰号“镇三江”、“独行千里一只虎”。民国十九年(1930)戚永立应邀到南京夫子庙“世界”、“奎光阁”等书场演出。抗日战争爆发后,戚永立回徐州演出。一生授徒极多,其中高元钧最为突出,后来发展成为山东快书艺术的一代宗师。中文名:

  • 薛允升

    名人大全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薛允升

    薛允升(1820-1901年),字克猷,号云阶,陕西西安长安区马务村人。进士出身,历任山西按察使、山东布政使、署漕运总督、刑部右侍郎、刑部尚书等职。主要著作有《读例存疑》、《汉律辑存》、《唐明律合编》、《薛大司寇遗集》。晚清著名法律学家,廉直大臣。中文名:薛允升别名:薛克猷,云阶国籍:中国-清民族:

  • 薛克忠

    名人大全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薛克忠

    (1914—1988)山西省洪洞县人。一九三七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九三八年参加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抗日战争时期,任山西牺盟会分会特派员,稷王山工委书记,决死第三总队组织科科长,第二一二旅政治部副主任,第五十五团团长,旅参谋长,太岳军区第四军分区参谋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太岳军区第四纵队军政处处长,第二

  • 柳际明

    名人大全编辑:胖次标签:柳际明

    柳际明(1899—1976),浙江临海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八期工兵科毕业。1924年赴广州,加入中国国民党,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1928年任南京要塞司令部参谋长,后改任陈诚第十一师工兵营长。1930年赴日本考察军事工业。1931年起任陈诚系第十四师、第五十二师、第五军和第六路军参谋长。1935

  • 孙伯龙

    名人大全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孙伯龙

    孙伯龙(1903――1942),原名孙景云,字伯龙,枣庄市薛城区陶官乡李庄人。1942年1月2日,在抗击日军包围的激战中牺牲,时任八路军鲁南军区副司令员。民政部公布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中文名:孙伯龙别名:孙景云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枣庄市薛城区陶官乡李庄出生日期:1903逝世日期:1942年1

  • 丁宝书

    名人大全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丁宝书

    丁宝书,字云轩,别署芸轩,号懒道人、幻道人,清同治五年(1866年)二月二十九日生,无锡城内书院弄摇车湾人。清光绪十九年(一八九三)恩科副贡。自幼酷好国画,从同邑高研五习翎毛花卉。旋宗恽寿平,兼以写生。晚年精参华岩,所作神采生动,古艳雅逸,无时习。任上海文明书局编辑,辑印中华古今画范、张子祥课徒画稿

  • 陆淳

    名人大全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陆淳

    陆淳,即陆质(?-806)字伯冲,后改名质(避宪宗讳)。吴郡(郡治今江苏吴县)人,唐经学家。授左拾遗,历信州、台州刺史。曾师事啖助、赵匡,传《春秋》学。以为《左传》长于叙事,但宣扬《春秋》“大义”,则不如《公羊传》和《榖梁传》。综合啖助、赵匡之说,撰《春秋集传纂例》、《春秋微旨》、《春秋集传辨疑》等

  • 屈梁生

    名人大全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屈梁生

    屈梁生:江苏省常熟市人,1952年毕业于交通大学。曾任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主任,机械工程研究所所长;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等职务。长期致力于机械质量控制与监测诊断领域的基础性、开拓性研究。共获得国家级奖励二项,省部级奖励十三项,已授权国家发明专利六项。中文名:屈梁生国籍:中国出生地:江苏省常

  • 王隆夫

    名人大全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王隆夫

    王隆夫,江西浮梁县人,男,1931年11月生。高级工艺美术师、景德画院院长、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995年授予“工艺美术大师”称号。出身于“陶瓷世家”,祖父王昌彬,曾任晚清-御窑总办。中文名:王隆夫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江西浮梁县出生日期:1931年11月逝世日期:2015

  • 梁崎

    名人大全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梁崎

    粱崎(1909~1996),回族,字砺平,号职叟,别署幽州野老、燕山老民、钝根人,斋名守研庐,河北省交河人。1945年移居天津。生前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天津画院画师、天津文史馆馆员、广西石涛艺术学会名誉理事等职。中文名:粱崎外文名:LiangQi国籍:中国民族:回族出生地:河北省交河县出生日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