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董作宾

董作宾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3540 更新时间:2023/12/30 1:21:31

董作宾(1895-1963),原名作仁,字彦堂,又作雁堂,号平庐。祖籍河南温县董杨门,出生于河南南阳。甲骨学家、古史学家、“甲骨四堂”之一。1923年-1924年,董作宾在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读研究生。1925年-1927年,先后在福建协和大学、河南中州大学和广州中山大学任讲师、副教授和教授。1928年-1946年在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1948年被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47年-1948年任美国芝加哥大学客座教授,1949年以后兼任台湾大学教授,1956年-1958年任香港大学、崇基书院、新亚书院和珠海书院研究员或教授。1963年病逝于台湾。

基本资料

名:董作宾

别名:作仁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河南南阳宛城区长春街

出生日期:1895年

逝世日期:1963年

职业:甲骨学家、古史学家

主要成就:第一个发现殷墟甲骨卜辞中记“贞人”之名的现象

代表作品:《甲骨文断代研究例》

字:彦堂

号:平庐

人物生平

1895年3月20日出生于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长春街(现解放路)一个小店主家庭,少年时便博览《四书》、《五经》及诸子百家学说。幼时的董作宾在课到旁边刻字店里玩,并细心地观察各种雕刻技法,琢磨刻字的章法与要领。后来他又得到店主的热情指导,使他对古文字和篆刻艺术产生了很大的兴趣。

宣统二年(1910年),他入元宗高小,后辍学。1915年春,在张嘉谋先生(著名教育家)的催促下,董作宾考取县办师范学校。毕业后又以优异的成绩留校任教。

1917年春,董作宾跟随张嘉谋去开封,在张家管书房兼办家务。后经张嘉谋先生的指导和引荐考入开封育才馆读书,初步接触到甲骨文,从此他便与甲骨文结缘并产生浓厚兴趣,开始研究中国考古学。

1922年,他应张嘉谋先生之约只身来到北京求学,吃住在张先生家里。张先生知道他学过篆刻,又有一笔好字,便托人为他介绍了一个誊写讲义稿的差事。这其间董作宾结识了时任北京大学教授的旭生(唐河县人),徐先生发现他聪明,又忠厚老实,还能吃苦,便介绍他入北京大学旁听语言学,空余时间对罗振玉的《殷墟书契前编》进行摹印、研究。1923年入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习甲骨文。

1925年,董作宾从北京大学研究所毕业后获史学硕士学位,他先后任教于福州协和大学和河南中州大学。1927年赴广州中山大学任教,并同文学院代院长傅斯年结为知交。之后,入傅斯年创办的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1928年,回宛在南阳中学任教。同年暑假,他去安阳考察,发现当地村民在殷墟挖掘并出卖甲骨,即傅斯年建议,由中央研究院主持进行系统发掘。10月,董作宾首次发掘获得甲骨残片784件,此后又先后15次参加安阳小屯村殷墟发掘。他又参加山东城子崖发掘,发现了龙山文化。曾任教于中州大学、中山大学等,1928年后到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曾任研究员、美国芝加哥大学客座教授。

1932年,他升任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3月,他发表了《甲骨文时代研究例》,确定了识别甲骨片上殷代文字分期的10个标准。从1928年董作宾参加安阳殷墟发掘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前,他先后多次参加殷墟的系统发掘,并为此付出了巨大心血。他也由此开始对甲骨文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文和专著。他最早提出甲骨断代的10个标准,主持了殷代帝世系年谱、殷先王称号、殷帝姓氏、出土物墓葬地段、异域地名、铭文所述人物、铭文语法结构、铭文表意标准、铭文书写形态等重大课题的研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使他成为当时中国最著名的考古学家之一,一代甲骨学大师。他编著出版了《殷墟文字甲编》。抗日战争时期,他随历史语言研究所相继迁往长沙、桂林、昆明、南溪,并主持该所工作,继续研究殷代历法。1931年后,编著出版《卜辞中所见之殷历》。1945年又编著出版《殷历谱》,被誉为纪念碑式著作。

1948年,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所研究员,并在同年当选为中华民国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同年底董作宾随中央研究院和自己相伴多年而不忍心分开的大批文物迁往台湾,并提任台湾大学中国古文和历史教授。为该校中文系讲授古文学,为历史系讲授殷商史。1950年,他和友人一起创办《大陆杂志》,并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并发表《武王伐纣年月日考》一文。1951年后,先后编著出版了《西周年历谱》和《殷墟文字乙编》。1955年8月,他应香港大学之请,赴香港大学东方文化研究所任研究员,从事中国年历编写工作,并任香港大学历史系名誉教授和崇基、新亚、珠海三书院的教授。此间,他完成了中英文对照的《中国年历总谱》。

1949年后到台湾,曾任台湾大学文学院教授、历史语言所所长、香港大学东方文化研究院研究员等。

个人著作

董作宾的学术论文共计约200篇,内容除甲骨学外,涉及商代历史的许多方面。台北世界书局和艺文印书馆出版有《董作宾学术论著》和《平庐文存》。1978年艺文印书馆出版有《董作宾先生全集》,分甲、乙编,共12册。董作宾书法及篆刻作品今存《平庐印存》一册。

其他作品有:《一首歌谣整理研究的尝试》(1924)、《卜辞中所见之殷历》(1931)、《甲骨文断代研究例》(1933)、《殷墟文字甲编》(1937)、《殷历谱》(1943年)、《西周年历谱》和《殷墟文字乙编》(1951)、《中国年历总谱》(1956,中英文对照)、《中国上古史年代》(1957)。

主要成就

1928年-1934年,董作宾曾8次主持或参加殷墟的发掘,随后专门从事甲骨文字的研究。由他主编的《殷墟文字甲编》和《殷墟文字乙编》二书,共选录抗日战争以前15次殷墟发掘出土的有字甲骨13047片。1931年,他在《大龟四版考释》一文中首先提出由“贞人”可以推断甲骨文的时代。1933年又发表《甲骨文断代研究例》,全面论证了甲骨断代学说,确定了甲骨文的10项断代标准,并将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划分为5个时期,使甲骨文的研究走上了一个新的阶段。他还根据甲骨资料探讨殷代年历之学,著有《殷历谱》。

1928-1934年间,曾8次主持或参加殷墟的发掘,随后专门从事甲骨文字的研究。由他主编的《殷虚文字甲编》和《殷虚文字乙编》二书,共选录抗日战争以前1~15次殷墟发掘出土的有字甲骨13047片。1931年,他在《大龟四版考释》一文中,首先提出由“贞人”(他把“卜问的人”称为贞人)可以推断甲骨文的时代。

除了考古学外,董作宾对中国甲骨文的研究有卓然贡献,并显赭于国际间,学界把他与罗振玉(雪堂)、王国维(观堂)及郭沫若(鼎堂)合称“甲骨四堂”。他对甲骨学与殷商史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包含:大龟四版与贞人的发现;十个断代标准的提出;殷历的建构,着有《殷历谱》;甲骨文字的考释与解读;殷代地理的推测及制度的研究等。从比较么些文字与埃及文字中,他证明甲骨不是造字的开始,而有更遥远的源头,这除了对文字学的影响外,也开拓了古代文化研究的另一途径。

标签: 董作宾

更多文章

  • 杨联升

    名人大全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杨联升

    杨联升(1914年—1990年),原名莲生,后以莲生为字。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河北保定。193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经济系,1940年赴美就读于哈佛大学,1942年获哈佛大学硕士学位,1946年完成《晋书食货志译注》获博士学位。四十年代初,在哈佛习文史哲的中国留学生中,任华(西方哲学)、周一良(魏晋南北朝

  • 林克

    名人大全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林克

    林克(1923~2011),男,又名袁溥。江苏如皋人。原清华大学党委书记、复旦大学党委书记。中文名:林克别名:袁溥国籍: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汉族出生地:江苏如皋出生日期:1923年(癸亥年)逝世日期:2011年12月27日职业:大学党委书记毕业院校:抗日军政大学盐城五分校信仰:共产主义林克(1923

  • 何东昌

    名人大全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何东昌

    何东昌,男,浙江诸暨人,教育部原党组书记、部长,原国家教育委员会党组书记、副主任。中共第十二届、十三届中央委员,第三届、五届全国人大代表,政协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当选中纪委委员。1944年10月参加革命,1947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电机系

  • 唐国安

    名人大全编辑:笑红尘标签:唐国安

    唐国安(1858年10月27日(戊午年)~1913年8月22日),英文名字“TongKwoOn”,字国禄,号介臣。广东省香山县人(今珠海市唐家镇鸡山村人)。1912年4月至1913年8月出任清华学校(清华大学前身)第一任校长(1912年5月以前称监督)。中文名:唐国安外文名:TongKwoOn别名:

  • 何炳棣

    名人大全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何炳棣

    何炳棣(1917~2012.06.07),浙江金华人。1938年清华大学毕业,1944年考取了清华第六届留美公费生,1945年底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西洋史,1952年获哥伦比亚大学英国史博士学位。之后,何炳棣先生逐渐转入国史研究,成绩斐然。1966年,何炳棣先生选为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1979

  • 钱伯初

    名人大全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钱伯初

    钱伯初,男,汉族,1933年出生于江苏无锡,教授。1950年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1952年随全国院系调整进入北大,1953年攻读北京大学理论物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师从杨立铭先生,1956年研究生毕业。从1957年起支援西北建设在兰州大学工作。中文名:钱伯初别名:钱先生国籍:中国出生地:江苏无锡出生日期

  • 冯仲云

    名人大全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冯仲云

    冯仲云(1908-1968),江苏武进人,是东北抗日联军的著名将领。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数学系。曾任中共东北反日总会党团书记,中共满洲省委巡视员、秘书长,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政治部主任兼珠河中心县委宣传部部长,中共北满省委书记,东北抗日联军第六军政治部主任、第三路军政委。

  • 孟二冬

    名人大全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孟二冬

    孟二冬(1957-2006),生于安徽宿县(今宿州),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中国古代文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多年来,孟二冬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坚持不懈地教育学生追求真知、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师、高尚人格的楷模。为支援新疆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2004年3月,孟二冬主动要求参加了北

  • 严冬冬

    名人大全编辑:晴天标签:严冬冬

    严冬冬,1984年11月16日生于辽宁省鞍山市,自由登山者,自由职业翻译。2001年以鞍山市理科状元身份考入清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系。在校期间加入清华大学登山队,并曾任攀登队长。2005年毕业后仍以技术指导身份和清华登山队一起攀登。2008年5月8日,北京奥运圣火成功登顶珠峰,严冬冬作为登山队后援队

  • 王若水

    名人大全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王若水

    王若水(1926-2002),著名党报总编辑,政治理论家。笔名王澈,祖籍江西泰和,出生于上海,4岁时举家迁居湖南,抗日战争爆发后,举家逃难到四川。高中时就读于雅礼中学。194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中共北平市委政策研究室工作。1950年后,历任《人民日报》理论组编辑、评论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