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苏元复

苏元复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1938 更新时间:2023/12/24 4:47:01

苏元复(1910.419-1991.6.17),又名赓芳,字滢平,浙江海宁人,化学工程学家、教育家,中国化学工程学科的奠基人之一,首创中国高校化学工程专业及其研究机构。苏元复1933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工系,1937年获曼彻斯特大学工学院硕士学位,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苏元复长期致力于化学工程学的研究,主要研究领域为液液萃取理论及应用。深入研究液滴传质理论,提出了水相中含少量杂质或添加表面活性剂时滴外传质系数的表达式肯定了醚类-水等二元系统存在着激烈的界面湍动提出了既考虑前混又考虑返混的萃取塔复合模型首创了两种新型的高效萃取塔。特别注重用萃取方法解决中国丰富资源的利用、节能和环境保护中的实际问题。例如,研究从麻黄草提取麻黄素,从发酵液提取柠檬酸,其成果已应用于生产提出了从纤维硼镁矿制取硼酸、硼砂以及从磷矿制取磷酸和磷钾复合肥料的新工艺。

基本资料

名:苏元复

国籍:中国

出生地:浙江海宁

出生日期:1910年4月19日

逝世日期:1991年6月17日

职业:化学工程学家

毕业院校:曼彻斯特大学

主要成就:中国化学工程学科的奠基人之一

人物生平

清朝宣统二年(1910年)四月十九日,苏元复出生于浙江省海宁县郭店镇一个充满书香气的工商家庭,祖父苏钟岳是前清秀才,后在郭店开办磨坊,经营酿酒业。

中华民国十三年(1924年)冬,苏元复再赴杭州,考入蕙兰中学(今杭州第二中学)。

中华民国十八年(1929年)夏,苏元复免试进东吴大学。

中华民国十九年(1930年),进入浙江大学化工系学习。

中华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大学毕业,获工学学士学位,由浙江大学教务长兼化工系主任寿恒先生推荐,去天津南开大学应用化学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

中华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考取中英庚款公费留学,与全国各学科录取的24人同赴英国,进入曼彻斯特大学工学院学习。

中华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完成了题为《人造纤维中微晶体排列》的论文,获硕士学位。

中华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九月,正值抗日战争期间,苏元复经法国马赛回国,直奔四川参加抗战。妻子杨敏衡带着年幼的儿子,从家乡出发,绕道河内,辗转数千里,历经辛苦,赴重庆与他会合。苏元复任四川泸州兵工厂研究员,兼第五工场和氧气工场主任工程师。

中华民国三十年(1941年),苏元复应聘到暂迁遵义的浙江大学化工系任教授,兼研究所导师,在极困难的条件下,将辗转千里运来的蒸馏塔、蒸发器等设备,建成当时中国国内唯一的化工实验室。

中华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任上海江苏药水厂工程师。

中华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九月,任交通大学教授、化学系和化工系主任,并兼任大同大学、纺织学院教授及东海硝酸纤维厂经理。

1950年3月,受人民政府派遣,赴东北考察,就东北的化工教育和化学工业的发展中央献计献策。

1952年,苏元复作为负责人之一筹建华东化工学院,历任学院教授、副教务长、副院长、化学工程研究所所长和顾问,长期主管学院的科学研究及实验室建设,在主持化学工程专业及其研究机构。

1954年,苏元复与琚定一在兼任教授沈济川帮助下合编的《化工算图集》(第一、二、三集)问世。

1956年,苏元复参与制订全国科学技术远景规划,同年被评定为新中国首批二级教授。

1957年,在苏元复与琚定一等的积极倡导下,率先创建了化学工程学专业,并从当时化工机械等专业抽调学生转入本专业学习。

1958年,被任命为华东化工学院(现华东理工大学)副院长。

1979年,任中国化工学会副理事长、常务理事。

1980年11月,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化学部学部委员。

1984年,当选为国际溶剂萃取化学与技术委员会(TheInternationalCommitteeforSolventExtractionChemistryandTechnology)委员。

1985年,担任国家教育委员会世界银行贷款中国地方大学发展项目中国专家审查委员会组长。

1988年,给国务委员方毅写信,对外资垄断中国的稀土产品深为忧虑,认为中国完全有能力自力更生开发稀土资源,与国际先进相比,绝无逊色。

1991年5月30日,苏元复不顾年事已高,抱病赴哈尔滨和北京等地,主持国家教委世界银行贷款中外专家评估会议达半月之久,因劳累过度,回沪后突发心肌梗死,于6月17日下午3时30分与世长辞。

主要成就

科研综述

苏元复深入研究液滴传质理论,提出了水相中含少量杂质或添加表面活性剂时滴外传质系数的表达式肯定了醚类-水等二元系统存在着激烈的界面湍动提出了既考虑前混又考虑返混的萃取塔复合模型首创了两种新型的高效萃取塔。特别注重用萃取方法解决中国丰富资源的利用、节能和环境保护中的实际问题。例如,研究从麻黄草提取麻黄素,从发酵液提取柠檬酸,其成果已应用于生产提出了从纤维硼镁矿制取硼酸、硼砂以及从磷矿制取磷酸和磷钾复合肥料的新工艺。

20世纪30年代后期,苏元复在四川参加抗战期间常与工人一起抡铁捶、敲钢钎,在山岩上凿眼试爆,先后完成液氧炸药、油脂水解提取甘油和甘油精制等实验研究,并建成中试工厂,增强了他将实验室研究放大为工业过程的信心。

开发矿物资源的综合利用

50年代后期,苏元复先后领导开发了独居石、硼镁矿、磷矿、钨矿等的综合利用新工艺。他还率先将脉冲萃取塔引入上述流程。这项研究开创了分离铀、钍、稀土元素的新途径,为中国核能工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1960年代初,上海跃龙化工厂依据该成果建成了铀、钍车间。

苏元复在潜心研究中国诸多矿产资源合理利用的基础上,1985年,对云南省的矿业发展战略,特别是磷矿的综合利用,提出了四条颇有见地的科学建议:(1)云南不宜建成黄磷为主体的磷化工基地。电炉制黄磷,再生产磷酸盐,作为肥料、洗涤剂等,能耗极高,无经济效益,且云南缺乏电炉法制磷所需的焦炭。(2)磷矿的长远计划,重点在于选矿,从磷矿制成良好的磷钾复合肥料,应作为重点。(3)对于储量较大的褐煤,一是气化为煤气,一是制成甲醇,代替汽油及柴油。(4)城市须保持环境优美清洁,一不争取人口集中,二不争取工业集中,昆明是尚未污染的春城,得天独厚,不宜成为重工业的中心。

发明用萃取法提取麻黄素与柠檬酸

苏元复不仅开发了多种矿物综合利用的新工艺,还发明了用萃取法从麻黄草中提取麻黄素,从发酵液中分离柠檬酸的新方法。1980年代初,苏元复、倪信娣等运用转盘萃取塔提取麻黄素的研究成果,改进了麻黄素萃取所用的设备,使流程更臻完善。该成果1985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研究液滴传质与改进转盘塔

苏元复在研究利用萃取过程开发新工艺的同时,开展了对萃取的传质机理和工业设备的研究。1963年,苏元复和卢鸿业、之侯等用4种体系测定了有机液滴在水中自由沉降时的溶质传递速率,以大量实验数据检验了A∙E∙汉德劳斯(Handlos)、R∙M∙格里菲思(Griffith)和G∙托森(Thorsen)等人的关联式,建立了纯液滴和污染液滴的传质模型,指出水相中含少量杂质或添加表面活性剂时,滴外传质系数可用Sh=A+BRe1/2Sc1/3关联,式中A和B随杂质的性质而定。为了考察液滴传质时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他又领导研究了界面湍动现象及其对液滴传质速率的影响。他和陈同芸等选用32种体系,用光纹技术观察和拍摄了悬垂于静止液体中的液滴界面现象,对前人关于二元系统在溶质传递时有无界面湍动这个问题作了明确答复,即有不少醚类—水及其他二元系统都有强烈的界面湍动。

1980年代,苏元复将传质的理论研究扩展到萃取塔。1983年,苏元复、章寿华等经研究指出,液滴的返混不能忽略,首次提出了在转盘萃取塔中既考虑液滴的前混,又考虑返混的复合模型。在这之前,他们还发现转盘萃取塔的操作转速存在一过渡区域,并提出了该区域液滴特征速度的计算式,修正了沿用20年的仅有一临界转速的概念。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苏元复对转盘塔进行改进,采用加丝网,在转盘下加叶片等措施,开发出两种新型的高效萃取塔。苏元复的这些研究成果,被国内外同行学者广为引用,并被编入有关专著,其中液滴界面湍动现象的图片,载入了《中国大百科全书·化工》卷(1987年第一版,插图第15页)。

开拓用萃取促进化学反应的新领域

苏元复不仅在运用萃取分离开发高效节能新工艺方面作出贡献,而且对萃取过程的组合应用也做了许多开拓性的工作。他提出用萃取促进化学反应,扩大了液液复分解、液液固复分解反应的应用范围,由此开发出磷钾复合肥料、有机胺制碱等新工艺。他提出的浸取—萃取联合法,更是用萃取促进化学反应、集化学反应与化工分离于一体的范例。此外,他还探索了有机酸的萃取发酵和萃淋树脂的应用。

苏元复、施亚钧等还提出了以甲酸钠和二氧化碳为原料,采用气液液复分解法联产甲酸和碳酸氢钠的新流程。他们利用叔胺对甲酸的选择萃取特性,促成碳酸与甲酸钠反应。反应生成的碳酸氢钠在水相中析出,用过滤法分离;负载于叔胺的甲酸,经气提分离出来。这一新工艺的开发,为制碱工业开辟了新路。

苏元复对液液萃取过程理论和设备研究领域作出了突出贡献,在他去世两年之后,其研究成果“溶剂萃取理论及应用研究”仍于1993年获国家教委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1993获国家教委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转盘塔研究项目

1987年获萨格勒布国际博览会上荣获金奖

1986年获国家教委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1985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1981年获石油部优秀科技二等奖转盘塔研究项目

主要论著

1KeChungChang,YuanFuSu.TheApparentRatesofOxidationofMassicotandLitharge.TheJoumalofChineseChemicalSoci-ety,1935,3(1):86—94

2张克忠,苏元复.无机工业化学.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

3苏元复,张震旦,承明.化工原理(上、下册).上海:龙门联合书局,1951

4苏元复,琚定一.化工算图集(一、二、三集).上海:新亚书局,1954

5华栋画(苏元复,陈毓琛,魏维诚).溶剂萃取法从独居石砂提取铀和钍.原子能科学技术

6苏元复,巩,方懿行,等.溶剂萃取法从麻黄草浸渍液提取麻黄Ⅰ、Ⅱ.化工学报,1958(1):24—50

7胡亮,苏元复,施亚钧.气液液复分解法联产甲酸和碳酸氢钠的机理,Ⅰ、Ⅱ.化工学报

8苏元复,卢鸿业,毛之侯,等.滴外传质系数的研究.化工学报

早年与张克忠合编《无机工业化学》,与张震旦、王承明合著《化工原理》(上、下册),与琚定一合著《化工算图集》(一、二、三集)等,承担《辞海》化工部分主编。

1933年赴南开大学起,苏元复先后在浙江大学、交通大学等多所大学任教,献身化工教育近60载,培养了数以千计的化工高级人材。从1956年起招收研究生,1980年起招收博士研究生,一生共培养出19名工学博士、35名工学硕士。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人物评价

苏元复是中国化学工程学科重要的奠基者之一。(费维扬院士评)

苏元复先生十分强调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践。(华东理工大学校长钱旭红评)

苏元复一直坚持科研工作,即使在上世纪50年代科研条件很差的情况下,多数教师只进行教学和教学研究,他却带领几位年轻教师,利用今天看来相当简单的仪器设备,坚持研究工作并获得很好的结果,这是极为难能可贵的。(袁渭康院士评)

后世纪念

2010年4月19日,举办纪念苏元复院士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同时为苏元复院士纪念塑像揭幕。

标签: 苏元复

更多文章

  • 徐贤乐

    名人大全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徐贤乐

    徐贤乐(1908-2006),江苏无锡人,原北大校长蒋梦麟的夫人,出身望族。她的曾祖父徐寿是晚清著名的科学家,造船工程师,化学教育家。祖父徐建寅18岁时,就协助父亲研制蒸汽机和火轮船;后来又研发制成无烟火药,首次试制生成的无烟火药,理化性质很不稳定,遇热、撞击、摩擦、易燃易爆,在一次混合配料中发生爆

  • 马育华

    名人大全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马育华

    马育华(1912-1996),大豆遗传育种学家和农业教育家。他对生物统计学和田间试验技术造诣很深,较系统地将数量遗传学介绍到国内,并结合大豆种质资源与育种进行应用研究;选育出一批丰产稳产大豆新品种,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种植;创建南京农业大学大豆研究所,成为我国南方大豆研究中心;培养出一代又一代农学家,为

  • 蒋海松

    名人大全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蒋海松

    蒋海松(译音,HaisongJiang),1981年出生,男,中国人,毕业于美国罗格斯大学,正攻读生物科技的博士后学位。他于2010年1月3日违规进入纽约纽瓦克国际机场安全区域拥吻女友,结果导致C航站楼关闭数6小时,数以千计乘客重新接受安检,航班延误。因此,2010年1月8日晚,美国执法人员在其家中

  • 张鋆

    名人大全编辑:黑姑娘标签:张鋆

    张鋆(1890-1977),字伯鋆,浙江平阳人。中国解剖学家,医学教育家。曾任河北大学医学部、湖南湘雅医学院、上海医学院、上海东南医学院教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国协和医学院、首都医科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医学研究所教授、系主任、所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当选为中国解剖学会理事长、中华医

  • 孙克勤

    名人大全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孙克勤

    孙克勤,1961年10月生,东南大学教授。1984年7月南京工学院电厂热能动力专业毕业,获工学学士,2007获南京理工大学化学工程学科工学博士。2010年10月30日上午8:23因病医治无效在南京逝世。中文名:孙克勤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日期:1961年10月逝世日期:2010年10月30日职业:

  • 郑明德

    名人大全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郑明德

    郑明德烈士(1925—1942),浙江平阳人,是原中共平阳县委书记郑海啸的女儿。她从小参加革命,不畏艰险,英勇斗争,年仅16岁就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人称“浙南刘胡兰”中文名:郑明德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浙江平阳凤卧出生日期:1925年逝世日期:1942年6月27日信仰:共产主义性别:女郑明德(1

  • 李瑞然

    名人大全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李瑞然

    李瑞然,1922年生于广东电白。从广州市98中学退休以后,他穿梭在广州的大街小巷,用两万多张照片记录了广州的变化,被影友称为“扫街元祖”。2008年,他在媒体和热心人的帮助下举办了轰动一时的摄影展览《老城·老人·生命的回忆》,其后把拍摄的照片全部捐献给广州档案馆。2012年12月12日凌晨2时46分

  • 曾昭伦

    名人大全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曾昭伦

    曾昭伦(1899.5.25-1967.12.8),字叔伟,1899年5月25日出生于湖南省湘乡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父亲曾广祚是前清举人,母亲陈季瑛出身名门,兄弟姐妹13人,曾昭伦排行第二。1912年曾昭伦考入长沙雅礼中学,1915年又考入学制为8年的清华留美预备学校,因成绩优异,插班入四年级。192

  • 吴祖太

    名人大全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吴祖太

    吴祖太(1933--1960),河南省原阳县葛埠口乡白庙村人。因家乡灾荒,7岁随父母到郑州讨饭,靠卖水维持生活。建国后,他考入河南省黄河水利专科学校,毕业后分配到新乡专署水利局工作。1960年3月28日王家庄隧洞洞顶裂缝掉土严重,出于对人民群众安危的高度负责,与姚村公社卫生院院长李茂德深入洞内察看险

  • 王家楫

    名人大全编辑:笑红尘标签:王家楫

    王家楫(1898.5.5~1976.12.19),出生于江苏奉贤。动物学家。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52年加入九三学社。九三学社第三、四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第五届中央委员会常委。1920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4年获国立东南大学农学士学位,1928年获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