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马鹤凌

马鹤凌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1577 更新时间:2024/1/4 17:52:25

马鹤凌(1920年11月-2005年11月1日),祖籍湖南湘潭县白石铺乡马家堰潭口村。上世纪30年代,在南岳衡山脚下的湖南岳云中学就读6年。后考入中央大学(今南京大学),早年曾当过蒋介石的侍卫官,后来在蒋经国的“救国团”任职。后任国民党中央考核纪律委员会副主任等职。退休后创办了“世界华人和平建设协会”。

基本资料

中文名:马鹤凌

外文名:MǎHèlíng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湖南湘潭县白石铺乡马家堰潭口村

出生日期:1920年11月

逝世日期:2005年11月

职业:侍卫官中央考核纪律委员会副主任

毕业院校:中央大学(南京大学)

主要成就:创办了“世界华人和平建设协会”

父亲:马立安

子女:马英九马以南马乃西马冰如马莉君

人物生平

马鹤凌(1920~2005),出生于湖南省湘潭县,其父马立安曾开铸铁锅厂。

1926年,其父马立安逝世,得刘岳峙资助,举家迁往衡山县(衡东县三樟乡新湖村),马鹤凌就读三樟乡油麻完小。

孤寡母亲带领子女们相依为命,度日维艰,后来在国民党政府湖南省军法处长马敬先生(马立安的堂弟,同为衡东县德圳乡马家垅族人)的资助下,举家迁往衡山县城白石巷2号居住(此事一直铭心刻骨在马鹤凌先生的心中),才渡过艰难。

1935年2月至1940年12月,在岳云中学初45班、高23班就读,成绩优异,酷爱体育,曾任校篮球队、排球队、田径队队长,初二时夺得省运会万米长跑冠军,后在省、市运动会上多次获400米、800米、1000米、1500米、10000米长短跑冠军。

1941年考入重庆南温泉中央政治大学第11期,1944年从军,曾任蒋介石侍卫官,后在蒋经国的“救国团”任中校。

1949年去香港,1951年秋去台湾,历任国民党阳明山党部书记、台北市党部第二组和第三组组长、公路党部设计委员、中央委员会秘书处秘书、知识青年党部书记长、行政院青年辅导委员会第四组主任、台北市党部副主任委员、中央考核纪律委员会副主任等职。

1992年退休,筹组“世界华人和平建设协会”及全球12个重要地区总会,期盼两岸团结合作,以高度的同胞爱化解两岸敌意。

1995年5月,偕夫人秦厚修、女儿、女婿一行回大陆走访省亲。

2005年4月,组团到马氏祖源地河北省邯郸寻根祭祖。

为纪念岳云中学原体育主任杨一南先生,捐赠1万美元设立“一南体育奖学基金”。并设立何炳麟奖学基金,联络部分旅台校友,寄来数百万台币,以振兴校誉、嘉惠青年学子。

精勤奋进,刚直不阿,善于演讲,口若悬河。

热爱中国传统文化,诗词、书法造诣颇深,创作诗词1000多首,与海内外诗友瑶草惠赐,交往甚密,享誉台、港、澳及泰国、新加坡等地。

2005年11月1日晚7时15分病逝台北国泰医院,享年86岁。

育有四女一子,子马英九,台湾地区领导人。

(据《湖湘文化名人衡阳辞典》,甘建华主编,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年出版)

马鹤凌在湖南私立岳云中学从初中到高中肄业,一共6年,在校时曾深受校体育主任杨一南老师的教诲,一年之后,在长沙市一次比赛中获得800米田径赛第2名;两年后,成为湖南参加全国运动会的成绩最好的10000米长跑选手;三年之后,在母校校庆运动会的一天之内,又获400米、800米、1500米和10000米4项第一。五年和七年之后,再在湖南全省运动会和“政大”运动会中获得4个第一。当时,湖南出席第一届全国运动会的选手,多数都是岳云中学的学生,而赢得“北有南开,南有岳云”的美誉。自此以后,马鹤凌养成了持续不断的晨跑习惯,几十年都是如此,到了晚年仍然爱好体育运动。他对体育的爱好,也深深地影响着家人。儿子马英九小时候,父亲马鹤凌每天早晨带着儿子跑步。结果,马英九也拥有了一副强健的体格,成为了以晨跑作为日常健身运动的杰出政务官员。马鹤凌为纪念老师教导有方,不忘师恩,曾分期捐赠1万美金给湖南省岳云中学设立一南体育奖学基金。并亲自撰写了《岳云中学一南体育奖金缘起》一文,表达他对岳云母校和杨一南恩师的感谢之心。并希望母校发扬光大重视体育的精神,培育更多的优秀人才,促进国家建设,早日实现中国富强统一和世界永久和平的理想。正如他赠送给母校的楹联曰:

岳峙南天,万千桃李兴中国;

云飞四海,十亿炎黄进大同。

马鹤凌原偏向数理化,决心学工科。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读了孙中山理论体系专著,于是改变了他的一生,对政治有了浓厚的兴趣。马鹤凌在政治大学第11期法政系毕业,他为人精勤奋进,刚直不阿,善于演讲,口若悬河。他又是一位诗人,喜爱撰写旧体诗词联语。他早年曾任蒋介石侍卫官。1948年到台湾,曾任国民党阴明山党部书记,国民党台北市党部第2组、第3组组长,国民党公路党部设计委员,中央委员会秘书处秘书,国民党知识青年党部书记长,台湾当局“行政院青年辅导委员会”第四组主任等职位。1981年5月至1986年4月任国民党台北市党部副主任委员。1986年任国民党中央考核纪律委员会副主任。在台湾政界任职40余年,于1992年退休。上个世纪90年代初组织“中华四海同心会”,并担任主任委员。

马鹤凌早年曾任蒋介石的侍卫官。抗战后期,又在蒋经国的“救国团”任职。抗战胜利后,为处理日本受降,马鹤凌又在蒋经国指挥下,到各沦陷区负责“接收”工作。

年轻时的马鹤凌,颇有侠义之风。抗战胜利后,他曾回到老家湖南衡山(衡东县三樟乡新湖村),召集家中佃农,一把火焚毁了佃农们历年积欠的粮租契约。没想到,善心终得善报,1949年湖南解放后,马家虽遭土改运动的批斗,但马家佃农为了报恩,竟然趁着黑夜,释放了已经被拘押的马鹤凌的母亲向敦。

向敦老人逃出湖南后,即转道前往香港。此时的马鹤凌已随国民党败走台湾,得知母亲抵达香港,又带着妻女赴港,与老母亲团聚。正是在港短暂居住期间,马英九也恰好于1950年7月13日,在香港广华医院出生。

1951年,马鹤凌举家从香港再赴台湾。此后,马鹤凌曾出任国民党台北市党部副主任和国民党中央考核纪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虽然因为性格耿直,始终都是“副职”,不过马鹤凌也算是国民党内的高级干部了。

马鹤凌1948年阔别家乡,旅居台湾。他虽人在台湾,但仍然思念着家乡,挂念着亲人,总想有一天回到故乡再见到亲人,亲自为祖父祖母、父亲母亲祭扫陵墓,以表达其孝顺之心。1974年前后,马鹤凌就嘱托女儿马以南从美国给外甥刘肇礼写信,询问家乡和亲人的情况。刘肇礼收到他们的来信后,欣喜万分,随即将家乡的变化和亲人们的情况,详细地写信告诉了舅父马鹤凌,同时也把自己在乡间村野行医的事作了说明。此后,刘肇礼还陆续给舅父马鹤凌寄去了一些工作照片和生活照片。1989年,台湾电影导演凌峰来大陆摄制“八千里路云和月”影片,该片中摄有马鹤凌外甥刘肇礼从医的状况和家人的生活片段以及家乡的田园风光。马鹤凌在荧屏上看到这些情况以后,激动万分,甚至于在那段时间里一连看了37次。特别给外甥刘肇礼写了一封信,还随即写下一首诗,将诗随信寄去。诗中曰:“割别家园四十年,乍观录影七情煎,孤儿卓立谁呵护,节妇余生孰爱怜。庐墓已为衰草蚀,江乡犹共古槐眠。临安未许歌归去,老泪纵横感万千。”其中“庐墓已为衰草蚀”一句,指其父亲马立安的墓地,四十多年未去祭扫了。他还在信中说:“己已岁末,得家园录影,目观礼儿劫后儒医生涯,云妹苦节四十年,仍能步行扫墓,慰甚!唯多年怀念之故居,已仅存基石数方。先严之墓园,亦有墓无园矣!至见云妹频抚孤立江干之古槐,不禁大恸,缀此以志此生憾事。”

1991年9月28日,马鹤凌的外甥刘肇礼和母亲马元英赴台探亲。当飞机平稳地停在台湾桃园机场时,马鹤凌早已在那儿等候。一见到妹妹马元英,马鹤凌便一下握住她的手,痛哭失声,久久不能自抑。

马鹤凌多次对妹妹马元英(刘岳峙儿媳)和外甥讲,他如能回到家乡去,一定要对湖南的乡土建设,文化经济方面的建设作些调查了解。并相信海外华人回归故乡促进家乡地方建设,达到中国富强统一,应该是大有可为的。

1995年5月19日,马鹤凌一行16人由台北飞香港转飞南京。这是他离开大陆40多年后,第一次回到大陆。他由重庆回到湖南长沙,受到省、市领导的热烈欢迎。在欢宴上省政府秘书长代表省政府赠给马鹤凌一幅由名画师绘制的“张家界风光山水画”,盛意感人。回到台湾后,马鹤凌撰写了:“剑岫云烟游子梦;板桥松石故园心。”对联配于画幅的两侧,悬之中堂,以慰乡思。

马鹤凌特别重视家教。先祖马援的家训名作《万里还书诫兄子》,被历代马氏宗族族人铭记在心,并作为家教的典范,马鹤凌也不例外,他作青年辅导工作30余年,认为家庭教育对青少年一生影响最大、最深,负有“奠基”与“主导”的责任。马鹤凌以“孝、友、贤、良和确立人生理想”为准则,提出了以“认清环境、了解自我、慎选目标、力行计划”四句话为纲目来训导子女。

马鹤凌有一子四女,儿子马英九,女儿马以南、马乃西、马冰如和马莉君。子女们留学美国多年,都恪守家规,以孝友贤良互勉。子女们也都没有辜负父亲的希望,也都非常重视对后代的中文教育,他们以中华儿女享有的中华文化为荣。女儿们曾一直担任中文学校的义务教师。

马鹤凌曾任“台湾世界华人和平建设协会”主席,“中国三民主义协进会理事长”,台湾马氏宗亲总会总会长。他十分关注和支持中国的统一,他常以江泽民的老师顾毓琇赠给他的对联“和平统一兴中华,天下为公进大同”自勉。他表示要在有生之年,于“诚正修齐”之余,仍要为“治平”志业尽一份心力。他认为只有两岸统一起来,才能更加富强。只有为自己的家园创造财富,才最有意义,心中才充实。为了祖国的统一大业,马鹤凌不顾年老,奔忙于大洋彼岸,赴各地演讲数十场,联络华人中的专家学者。早在1993年7月,在世界华人和平建设协会成立大会上,马鹤凌就被推选为理事长。1998年,他获悉大陆遭受到严重水灾的消息后,立即召集身边的至亲好友,捐赠了新台币100万元给湖南省,以表深切的慰问。

2004年3月初,台湾举行大选前夕,马鹤凌电告在湘潭的家属:为了反对陈水扁的“公投”和“台独”,他已在月初向全台湾岛的马姓族人发出了呼吁信,号召所有的马姓同胞联合起来,投好关键的一票,选举出有利于台湾和平与稳定的领导人,此举得到了马姓人士的大力响应与支持。他所做出的努力,表达了大多数老一代国民党元老的心声:反对台独,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实现。

2004年8月,第三届世界华人马氏宗亲恳亲大会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召开。率团参加大会的马鹤凌老先生知道中华马氏祖源地在河北省邯郸时,马上表态,他要组团到马氏祖源地河北省邯郸寻根祭祖。在中国文物学会会馆专业委员会汤锦程、马善田、蔺朝国等有关人士努力下,2005年清明节前后,马鹤凌老先生梦想成真。此举,在海内外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2005年11月1日,马鹤凌老先生病逝,享年86岁。

人物家庭

父亲马立安

母亲向敦

弟弟马延

妹妹马云英

妻子秦厚修

儿子马英九

女儿马以南、马乃西、马冰如和马莉君

遗嘱

余生逢乱世,七岁失怙,在家忧国难中成长,幸有我父遗泽、我母德教与师友恩义之引导匡持,七十余年来,尚知自勉,仰事俯畜无亏。

大局丕变,率家来台,历尽艰险,得以目睹我母晚年安乐,以八三高龄在儿孙孝敬中寿终内寝;四女旅美、孝友贤良,婚姻美满,子女上进,并义务教授中文多年,为亲友所称道;我儿英九潜心学养,有九思之德,九如之身,九经之志,立身行道,国人期许方殷,此乃余此生最大安慰。

惟为兴革治平,梦想风驰五十年,冒险犯难,奋不顾身,徒劳无功;叩阙陈辞,不断建言中枢,力行中山遗训、遗嘱,策动党人,「为民前锋」,「唤起民众,共同奋斗」,「迎头赶上民主先进国家」,「以建民国,以进大同」如此要务,乃竟不为主其事者重视,以致国人至今不知自主,而为谎言欺骗,暴力威胁,利益收买,终为奸宄所乘,陷入当前政治混乱、经济崩溃、社会沉沦、民不聊生之悲惨局面,此乃余此生最大遗憾!

幸退休後,有自由之身,奔号海内外,结志同道合之士,筹开世界华人和平建设大会八届;筹组世界华人和平建设协会及全球十二重要地区总会,推广开创华人和平建设世纪之理念与构想。主张我两岸政要正视汉满融合、中蒙并存史实,在国内化独渐统,团结合作,全面振兴;在国际化敌为友,协和欧美,共进大同。十二年来,锲而不舍,反覆论证弘扬,已见成效。此乃天下国家必由是而治之大道,继续努力,必能救国救世。

惟余今年已年逾八旬,且有痼疾在身,自知朝不保夕,特立遗嘱,寄望我儿英九继志述事,适时全力以赴。会内同仁随余义务工作十二年,各总会发起人皆热爱国家民族与世界人类之志士仁人,均应争取合作,以收众志成城之效。

至余之後事,务必从简,不发讣文、开吊、劳动亲友,登报周知、火葬我母墓旁即可。遗著梦想风驰文选及吟草,可供同道参考欣赏。世乱方殷,人生苦短,此愿得酬,亦无憾矣!

马鹤凌的骨灰坛题有“化独渐统、全面振兴中国”、“协强扶弱、一起迈向大同”两句话。

马鹤凌教诲后人留言“惟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惟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标签: 马鹤凌

更多文章

  • 傅老榕

    名人大全编辑:笑红尘标签:傅老榕

    傅老榕(1894年-1960年),原名傅德用,字广源,号伟生,广东省南海县西樵山碧云村人。他是港澳地区著名实业家,亦为澳门一代赌王,于何鸿燊承投澳门博彩业专营权之前,专营澳门赌业达二十多年之久,其家族当时与高可宁家族、何东家族和罗文锦家族合称澳门四大家族。中文名:傅老榕别名:傅德用国籍:中国出生地:

  • 薛寿萱

    名人大全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薛寿萱

    薛寿萱,名学濂,以字行,清光绪二十五年十二月十五日(1900年1月15日)生,无锡城内前西溪人。薛南溟第三子。早年肄业于苏州东吴大学,民国10年(1921年)赴美国入意里诺思州立大学学铁路管理和经济管理。民国14年毕业回国。民国15年,薛南溟将永泰丝厂由沪迁锡,薛寿萱始任永泰、锦记等丝厂协理。中文名

  • 薛笃弼

    名人大全编辑:君莫笑标签:薛笃弼

    薛笃弼(1890—1973),山西运城人,山西法政学校毕业。早年参加同盟会。1911年后任临汾地方审判厅厅长。1914年后任陆军第十六混成旅秘书长兼军法处处长。1923年后任北洋政府司法部次长、国务院代秘书长。1924年任内务部次长、京兆尹。1925年任甘肃省省长。1926年任国民军联军总司令部财政

  • 薛玲仙

    名人大全编辑:笑红尘标签:薛玲仙

    薛玲仙,旧中国知名歌舞、电影明星。著名作曲家严折西第一任妻子。中文名:薛玲仙国籍:中国出生日期:1901逝世日期:1944她于1928年“美美学校”(黎锦晖继“中华歌舞专修学校”之后,于1927~1928年间创办的又一所旨在培养歌舞人才的教学、演出机构)时期加入黎锦晖的文艺团队,仅仅经过三个月学习即

  • 李家钰

    名人大全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李家钰

    李家钰(1892—1944年5月21日)字其相,绰号李矮子,四川省蒲江县大兴乡人。早年隶属川军邓锡侯部,为四川军阀中最小一个派系——军官系的首领。曾任四川边防军总司令,国民革命军第四十七军中将军长。抗日战争时期,先后出任第四集团军副总司令、第三十六集团军总司令等职。抗战爆发后率两个师随第二十二集团军

  • 朱世珍

    名人大全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朱世珍

    朱世珍(1283年-1344年),本名朱五四,妻子陈氏。句容(今江苏句容)人,父亲朱初一迁居泗州盱眙(今江苏盱眙),朱世珍又迁居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南昌王朱兴隆、盱眙王朱兴盛、临淮王朱兴祖、曹国长公主(李文忠的母亲)、明太祖朱元璋的父亲。元朝至正四年(1344年)淮北大旱,朱世珍、陈氏、朱兴隆先

  • 高扬

    名人大全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高扬

    高扬(1909年—2009年),辽宁省辽阳县人。1936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东北民众救亡会党支部书记,冀西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豫北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等。1945年11月后,任中共辽宁省分委员会委员,安东省委常委、民运部部长,沈阳市委第一副书记等。1950年2月至1954年12月,任辽东省

  • 王以哲

    名人大全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王以哲

    王以哲(1896—1937),原名蓬峤,字鼎芳,吉林宾县(现属黑龙江)人。王以哲是东北军的高级将领,也是张学良的亲信部属。历任东北陆军步兵第十九师中将师长兼第七旅旅长、六十七军军长等职务。在铲除亲日派“杨常事件”中,王以哲是参与者之一,并领导了“夜袭挑马渡”、“榆关之战”等著名战役。1936年,周恩

  • 刘志兰

    名人大全编辑:黑姑娘标签:刘志兰

    刘志兰:生于1917年,北京人,一二·九运动时期很活跃,是北师大女附中“民先”队长。中文名:刘志兰别名:志兰国籍:中国出生地:北京市出生日期:1917年逝世日期:1992年主要成就:北师大女附中“民先”队长丈夫:左权、陈守中女儿:左太北刘志兰到延安之后在中共北方局妇委工作,并任陕北公学分校教导员。1

  • 陆海天

    名人大全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陆海天

    陆海天(1991年06月18日—2011年7月23日),安徽无为人,曾就读于无为一中,中国传媒大学2009级广播电视工程专业学生,2011年7月23日晚9时50分遭遇“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救援人员送到鹿城区人民医院时,因受伤过重,抢救中死亡。中文名:陆海天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