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朱震达

朱震达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晴天 访问量:2682 更新时间:2024/1/16 3:24:31

朱震达(1930—2006),中国著名的沙漠学、地貌学家,浙江海宁人。毕业于南京大学地理系。历任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研究所研究员、所长,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长期从事地貌及沙漠的研究。对中国沙漠地表形态的形成、风沙运动及不同类型沙漠的治理作出了贡献。他是我国沙漠与沙漠化研究的创始人奠基人、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研究所主要创建人和奠基者,在50年的沙漠与沙漠化科研生涯中,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方面都做出了重大贡献,是当今中国沙漠与沙漠化科学领域的一代尊师。

基本资料

姓名:朱震达

国籍:中国

出生地:浙江海宁

出生日期:1930年6月

逝世日期:2006年9月30日

职业:教师

毕业院校:南京大学

主要成就:中国著名的沙漠学、地貌学家

主要贡献

开拓了中国沙漠化及其环境工程的研究;奠定与发展了中国治沙工程的理论,并在交通及农田沙害的防治中起到明显效果。长期从事沙漠及沙漠化研究和实践,发展了中国的风沙地貌学和沙漠科学,开拓了中国沙漠化及其防治的研究,使沙漠及沙漠化的研究紧密结合国家的经济建设,在理论和生产实践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并在国际上占据着整体领先的地位。多次获得国家和国际研究与实践奖。他所领导的沙漠研究所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评为“全球环境保护先进单位”,1991年被评为“全国治沙先进单位”,指导并主持了重要的研究项目和国际合作课题,培养硕士、博士50多名。发表论150篇,专著10余部。

主要著作

“塔克拉玛干沙漠风化地貌研究”(与郭垣文合作),《地理学报》,1964年,30卷1期。

《中国沙漠概论》(与吴正合作),科学出版社,1974年。

《沙漠化土地的防治,中国综合农业区划》(与刘恕合作),农业出版社,1981年。

《中国北方地区沙漠化过程及治理区划》(与刘恕合作),中国林业出版社,1981年。

“试论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地区沙漠化土地整治的可能性与现实性”,《地理科学》,1984年,第4卷3期。

《中国沙漠化及其治理》(与刘恕合作),科学出版社,1989年。

《中国沙漠、沙漠化、荒漠化及其治理对策》,中国环境出版社,1996年。

《中国荒漠化(土地退化)防治研究》(与吴焕忠、曹学章合作),中国环境出版社,1998年。

《治沙工程学》(与赵兴梁、凌裕泉合作),中国环境出版社,1998年。

科学事业

朱震达是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所所长,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他在沙漠科学事业上,已经辛勤耕耘了30多个春秋。

1952年朱震达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南京大学地理系,然后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工作。1956年9月,他被派往苏联科学院进修深造,在苏联的两年多时间里,他专心致志,潜心研讨,勤奋实践,他几乎跑遍了苏联中亚辽阔的沙漠地区,取得了大量的可贵的第一手资料,开阔了眼界,锻炼了实地考察的才干,为他今后从事沙漠科学研究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沙漠化是各个国家沙漠研究的中心问题之一,它关系到占全球20%的人口,2/3的国家和地区,每年约有500到7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沦为沙漠化土地。因此,沙漠化成了当前干旱及半干旱区和沙漠研究中与人民生活环境息息相关的现实问题。

1977年8月,朱震达以中国代表团副团长的身份,出席联合国内罗毕召开的世界沙漠化会议。在会议期间,他专心收集各国的学术资料,潜心研究沙漠化问题。回国后他根据中国多年来对沙漠研究的情况,认为,沙漠化在中国干旱及半干旱地区同样存在,并直接威胁着草场、农田。因此,为国民经济服务的沙漠研究就更应紧密围绕沙漠化来进行。但是,在当时沙漠化这一概念并不被所有科学工作者所接受,在众说不一的情况下,朱震达据理力争,果断地组织全所主要力量,开展了对沙漠化的调查研究,并与有关生产部门合作进行治理模式的试验。经过10年的研究试验,他与刘恕等专家一起,共同完成了国家农业区划委员会所委托的编写《中国北方地区沙漠过程及其治理区划》的专著,获得了国家农业区划二等奖。他还与其他学者一起,编制了各个地区沙漠化的地图。他打破以往封闭式的专业界限,融农、林、水、土、地貌、气象和制图等专业,采用遥感监测预测新技术,把综合考察、定位观测、定点试验、典型示范等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基本搞清了中国北方沙漠化(含潜在沙漠化)地区与典型地区的沙漠化问题。在这个基础上,朱震达先后撰写了13篇重要文章,这些论文指出:在中国现代沙漠化中,由于干旱、风力等自然因素造成的沙漠化面积只有10%左右,而因滥垦、滥伐、过度放牧等人为原因造成的沙漠化面积却达90%左右。因此合理地进行土地利用,是防止沙漠化的根本途径;同时,沙漠化最危险的地区,并不在那些大沙漠的边缘,而是在半干旱农牧交错地区,所以整治的重点应放在这些地区。这些研究成果,从宏观到微观,从战略到战术,都为中国北方农牧交错沙漠化地区的农牧业发展战略、治理规划、不同类型的沙漠化土地整治模式等提供了理论依据。

朱震达先生还十分重视试验研究,例如,在充分发挥沙坡头科学试验站的示范作用外,先后在临泽、奈曼等地建立了科学试验站,形成了各种类型的试验网络,为不同地区防治沙漠化树立了典型示范站,推动了大面积研究和治理沙漠化工作的开展。

在沙漠化研究的历程中,朱震达及其这支队伍得到了锻炼与成长,已取得重要的成果43项,其中《中国沙漠概论》填补了中国沙漠学的空白,还有15项受到国家和省(区)的嘉奖;造就了拥有38位高级科技骨干的沙漠研究专业队伍;为沙区农牧业生产单位和三北防护林工程培训了数以百计的地方科技人才;沙漠所已成为博士生、硕士生授单位,为研究沙漠化的工作奠定了基础。

朱震达在出任沙漠所所长时说:“我们的沙漠研究要立足两个方面:一是要面土地沙漠化问题,这是关系到人民生活环境的大问题;二是要看到中国沙漠类型复杂,在世界沙漠中有独特的特点,因此要以沙漠化为中心,理论联系实际,探索出不同类型的治理模式,这样才能面向世界,同时要根据中国大沙漠的特点,抓住若干基础问题,才能使我们的科学水平有所提高。我愿作沙漠科学道路上的铺路石,让后来者踏着它永远奋进,为人类造福。”

1959年,中国科学院组织有关研究所,成立了院属治沙队,主要对北方地区的沙漠和戈壁进行综合考察。朱震达被选入这支队伍并任塔克拉玛干沙漠考察队队长。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总面积为32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第二大流动性沙漠,这里沙丘类型相当复杂,环境十分艰苦。从19世纪80年代起,就有不少外国探险家、考古学家、地理学家陆续来到这块奇异之地,搜集资料情报,进行考察旅游、测绘、探险,撰写了大量传奇性文章和探险游记,并把它描绘成“死亡之海”,“不是生物插足的地方”。雄心满志的朱震达,率领年轻的科考队伍第一次出征,踏进了塔克拉玛干。在维吾尔语中塔克拉玛干是进去出不来的意思。是否进去出不来,年青的朱震达无暇顾及,他决心要闯一闯,目的是要揭开“死亡之海”的内幕,研究它的特点与规律,以事实来澄清和纠正一些西方学者种种不科学的论断,还它的本来面目。

以朱震达为首的治沙队,在塔克拉玛干选择了风沙最严重的坡山地形作为半定位的观测站。通过连续3年的观测试验及考察,积累了风沙移动的资料,查明了裸露平坦沙质地表因子,风沙流结构和沙丘形态的变化规律。

在“死亡之海”奋斗的3年里,他们深入到了沙漠中的克里雅河下游三角洲,深入到离沙漠边缘200公里的喀拉屯古城、尼雅城进行野外考察和定位半定位的观测试验,搜集了很多环境变化的宝贵资料,终于完成了塔克拉玛干的考察任务,满载成果,队伍整齐地走出了“死亡之海”。

朱震达主“博采各国之长为我所用,以我之长为国争光”。1978年以来,他依靠自己的优势,利用各种机会,多渠道地开展国际学术交往。通过联合国环境署和开发署,第三世界科学院,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先后与40多个国家进行了学术交流。并与日本、联邦德国开展合作研究,与联合国环境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亚太地区经济社会等组织举办了多次国际沙漠化培训班,沙漠化讨论会等活动。在联合国环境署沙漠化总评中指出:中国沙漠化治理是第三世界国家的榜样。并拟定在中国筹建国际沙漠化研究中心。1985年,朱震达被第三世界科学院选为院士。

标签: 朱震达

更多文章

  • 刘鸿生

    名人大全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刘鸿生

    刘鸿生(1888—1956),浙江定海(今舟山)人,出生于上海,中国近代著名爱国实业家,以经营开滦煤炭起家,后将资本投资火柴、水泥、毛织等业,被誉为“中国火柴大王”和“毛纺业大王”。他由一个从事十年买办生涯的商人,成为集“煤炭大王、火柴大王、毛纺大王、水泥大王”等于一身的“企业大王”,经营领域遍布轻

  • 尹克升

    名人大全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尹克升

    尹克升,男,汉族,1932年3月生,河北通县(今属北京市)人。中共党员,大学学历,工程师。曾任中共青海省委常委、青海省副省长,中共青海省委书记。中共中央直属机关工委副书记(正部长级),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共十二届(1985年9月增选)、十三届、十四届中央委员。第八届、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

  • 叶澄衷

    名人大全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叶澄衷

    叶澄衷(1840-1899),原名叶成忠,浙江省宁波府镇海县庄市人,是著名的宁波商团的先驱和领袖。他做生意很有天赋,头脑清醒,乐观时变,为人处事既诚且信,宽厚待人,被称为“首善之人”。在叶澄衷传奇性的创业历程中,诚信宽厚的性格帮助他在穷途时得到难得的机缘,在萧条中仍旧昂首前行。在宁波商帮中,一直流传

  • 范子侠

    名人大全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范子侠

    范子侠(1908—1942),江苏丰县人,少年时代投笔从戎,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范子侠在刘伯承、邓小平的直接关怀下,加入中国共产党。1942年2月12日,在粉碎日本侵略军扫荡的河北省沙河县柴关战斗中壮烈牺牲,时年34岁。范子侠将军牺牲后,八路军一二九师师长刘伯承、政委邓小平在《新华

  • 葛云飞

    名人大全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葛云飞

    葛云飞(1789年-1841年10月1日),字鹏起,又字凌召,号雨田,汉族,清代山阴天乐乡(今属杭州萧山)人,是中国统率一军、镇守一方的武将,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抗英民族英雄。葛云飞出生在下级军官家庭,七岁进私塾,同时习武。嘉庆十九年(1814)应试,补本学武生。嘉庆二十四年(1819)考中武举人。道

  • 彭家珍

    名人大全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彭家珍

    彭家珍(1888—1912),字席儒,四川金堂人。青年时期即受文天祥、黄宗羲等人的思想影响,具有强烈的民族主义观念。1906年毕业于四川武备学堂,后赴日本考察军事,又入四川高等军事研究所。1911年秋任天津兵站司令部副官,加入同盟会,任同盟会京、津、保支部军事部长。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后,

  • 朱屺瞻

    名人大全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朱屺瞻

    朱屺瞻(1892-1996),男,汉族,江苏太仓人,1892年生,八岁起临摹古画,中年时期两次东渡日本学习油画,五十年代后主攻中国画,擅山水,花卉,尤精兰、竹、石。创作继承传统,融会中西,致力创新,所作笔墨雄劲,气势磅礴,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个人风格,生前曾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教授、上海新华艺术专科学

  • 吕福源

    名人大全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吕福源

    吕福源(1945年10月——2004年5月),男,汉族,黑龙江绥化人,1983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0年8月参加工作,吉林大学物理系毕业,大学学历,高级工程师。吕福源同志是中共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商务部党组书记、原部长。2004年5月18日10时35分,吕福源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

  • 张光宇

    名人大全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张光宇

    张光宇(1900年8月25日—1965年5月4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现代中国装饰艺术的奠基者之一,江苏无锡人。早年在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广告部画月份牌年画。后与他人创办东方美术印刷公司、时代图书公司,编辑出版《上海漫画》、《时代漫画》、《独立漫画》等杂志。1949年后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

  • 许景澄

    名人大全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许景澄

    许景澄(1845年—1900年),世称许公。原名癸身,字竹筠,生于浙江嘉兴,同治年间进士。1880年开始外交生涯,他曾被清政府任命为驻法、德、奥、荷4国公使。1890年改任驻俄、德、奥、荷4国公使。许景澄曾写《外国师船表》,疏清朝廷,建议加强海防。1892年,沙俄出兵侵占中国新疆帕米尔地区,他曾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