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王玉哲

王玉哲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4172 更新时间:2023/12/31 16:46:41

1936年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师从钱穆先生学治中国古史,1940年大学本科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旋即考入北大文科研究所,作史学部研究生,导师为唐兰先生。

基本资料

中文名:王玉哲

别名:维商

国籍:中华人民共和国

出生地:河北深县

出生日期:1913年1月

逝世日期:2005年5月

职业:教授

毕业院校:北京大学

主要成就:中国著名先秦史专家

个人简介

1943年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先后受聘于华中大学、湖南大学、南开大学历史系,历任副教授、教授及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先秦史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孔子基金会副会长、中国博物馆学会理事等职。中国殷商文化学会理事等。曾任天津市高等院校教师晋升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南开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南开大学学位委员会委员、天津市文物保护管理委员会委员、天津市文物博物馆系列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1983年作为中国高校文科教育代表团团长赴前联邦德国访问。

在古文献、古文字、古音韵等方面有非常深厚的功底,治学主张实事求是,从不随波逐流。在诸如商族起源、商代社会史、先秦民族史、西周社会性质等研究领域,都作出了重要贡献。从教六十年,先后开设过中国通史、先秦史、秦汉史、地理沿革史、殷周史、历史文选、甲骨史料选读、史学名著选读、殷周史专题等课程,学生如今已是桃李满天下,其中不乏专家学者。

对甲骨学的研究成果也受人瞩目。在他的先秦史研究中,尤其是在对商代社会历史的研究中,非常注重利用甲骨文字材料,对甲骨文反映的殷商时代社会历史诸如方国地理、古代民族、商王名号、王室世系、王位继承制度、奴隶和“众”等社会群体的身份以及商代社会性质等问题,进行了全面综合的探索。对涉及到的甲骨学问题,诸如文字的考证、卜辞的释读、甲骨的分类、周原甲骨的族属和性质等问题,也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形成了一家之言,在学术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治学风格与经历

王玉哲先生治中国上古史的兴趣源自高中时代。那时,他在语文教师程金造的引导下读影印殿版《史记》,并受本家叔父王子霖的影响读梁超的史学论著。因不同意梁氏的看法而讨论起司马迁作《史记》的年代,成《司马迁作史记的年代考》一文,证当为元封三年。惜原稿散佚,未收入《古史集林》,但此事已见王先生善于发现问题、独立思考、不盲从大家的治学特色。

王先生治学的根基是在北京大学、西南联大时期打下的。他在北大听钱穆讲中国上古史,通读《国》、《左》,写下了几篇论文,《重耳考》就是那时所作。抗战军兴,北大、清华、南开三校迁址组成昆明西南联大,王先生步行入滇,从冯友兰、刘文典、闻一多、罗常培、魏建功、唐兰、陈梦家等先生习中国哲学史、《庄子》、《诗经》、《楚辞》、声韵训诂、古文字等课程。在刘文典《庄子》课上,他写了评论傅斯年《谁是〈齐物论〉之作者》的文章,否定傅先生将《齐物论》作者认为慎到之说。该文得到刘文典、顾颉刚、冯友兰、闻一多诸先生的好评,但傅先生却不高兴,说王先生专喜作翻案文章。此一风波竟影响了王先生报考北大文科研究所研究生,最后仅以备取生的身份录取。这篇学术批评文章遂被王先生深藏箧底,在《古史集林》中才第一次付梓。

在北大文科研究所期间,王先生的导师由傅先生转为唐兰先生,他得以深入学习古文字学,在唐先生指导下撰《宋代著录金文编》稿本上下册,并完成学位论文《玁狁考》。王先生治上古史擅长于历史地理与民族史领域,《玁狁考》实发其端!此文未公开发表,但其中论卜辞方即玁狁及西周太原、洛之阳、镐京方京地望等部分,皆单独成文刊出。此后王先生的许多论文都是以《玁狁考》为起点。不仅《鬼方考》(荣获1945年度学术发明奖金)是该文的续篇,讨论商族、先周族来源地望、楚族故地及其迁移路线等文章也遵循和发挥了该文的思路与方法。

解放后,王先生接受和学习唯物史观,着手研究商周社会史,撰写了讨论商前期与西周社会性质的论文。1978年,王先生参加了《历史研究》与《中国社会科学战线》两家杂志社在长春举办的“中国古史分期问题学术讨论会”,宣读了《西周春秋时期的民的身份问题》一文,提出了西周为初期封建社会的说法。此说在学术界产生了很大影响。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王先生虽已步入古稀之年,但身体康健,勤于治学,不知老之将至,在上古民族史与文化史领域取得了不少成果,并在撰写《先秦史稿》一书的过程中,对许多重大历史事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还将治学多年之心得,提纲挈领地写成数篇宏观的、或富于理论色彩的文章,如《中国古代史上的民族问题》、《论先秦的“戎狄”及其与华夏的关系》、《西周国家的历史作用》等。《古史集林》集结的37篇文章基本能反映上述王先生六十余年潜心古史研究的道路。除此之外,这些文章也向读者展示了他的治学方法和学术精神。

王先生的古史研究主要集中在上古民族史、历史地理与社会形态等几个领域。他在这几个领域内所取得的成绩都得到了学术界的重视与认可。笔者捧读《古史集林》之余,窃以为王先生之所以能在许多问题上成一家之言,是因为他采取了科学正确的治学方法。现不揣浅陋,约略陈之。

首先,王先生在研究某一问题时,必先准确全面地了解前人采取的材料、运用的方法与最后的结论。一一辨析已有诸说后,才提出我见。学如积薪,后来居上。王先生能在前人停止脚步处再向前探索和跋涉,故能做到《古史集林》收入的文章每一篇“在一定程度上都有些创新”(见王先生自跋)。王先生文章中论及前人诸说时,每每如数家珍。笔者想举一篇饶有趣味的文章《“箕子之明夷”与朝鲜》为例。王先生指出《易经》“箕子之明夷”,就是文献所载的武王封箕子于朝鲜的事迹。其中的“明”实际上是古文字的“朝”。但自汉至今,许多学者都未搞清。王先生说,有人不承认箕子,如汉人赵宾认为“箕子”是“荄兹”,清人惠栋又说成是“荄子”,焦循则理解成“其子”;明夷这个词也被拆开解释。战国时的《彖》《象》、唐《疏》说什么“明入地中”、“闇主在上,明经在下”,搞得顾颉刚先生在这个词的解释上也犹豫起来。只有李镜池先生认定明夷是一个词,却未真正明确其义。王先生指出甲骨文中的明字为朝字的简体,并举出燕地明刀的材料,遂能使读者放弃旧说,把《易经》这句话理解明白。倘若大儒黄宗羲再世,也会给《明夷待访录》改名了吧!

其次,王先生在研究某一问题时,能多方面开展,不赖孤证,论证显得充分有说服力。如《商族的来源地望试探》一文主张商族来源于东方。为了说明这个问题,他举出了商族图腾信仰、商族远祖居地近海、王亥王恒与有易的斗争、商和亳的地望、“亳”地名的蔓延与商族迁徙等五个方面的证据,并从考古学的大汶口文化与龙山文化补充论证商族的来源。在此篇和其他许多论文里,王先生除考据文献外,还运用古文字、音韵学、考古学、民族学的材料和方法,显示了坚实的学术功力和良好的学术素养。这也说明,研究古史的学者要具有多学科知识,或将多学科的学者团结起来,从不同方面努力,才能推进上古史中疑难问题的讨论,使之得到进一步的解决。

第三,王先生在研究某一问题时,特别注重历史与事物发展的逻辑性,进行合理的假设,为疑难问题的研究提供了钥匙。如王先生《卜辞方即玁狁说》一文指出方是商代一个强大的方国,可是周代却没有了踪迹,很费解。很可能周代对这个方国的称呼已经改变。而玁狁作为山西南部强大的方国,其先世却很不清楚。可推想它就是方。经过对卜辞、金文、文献资料的分析,王先生证实了自己的想法。又如,王先生在释甲骨文、金文中的“朝”字时,引用了带有月份数条卜辞,指出若依旧说将此字释为“春”的话,六月、九月、十一月、十二月、十三月就都成了春季,与理不合。因此,他对大多数学者不疑之说重新讨论,提出释“朝”一说。讲求逻辑、概念清楚是王先生著文的特色,这亦使得别的学者和广大读者能够复核他的研究过程,颇有裨益于同行和后学。

最后,王先生对许多问题论证的透彻,是与他的古史研究具有延续性和联系性密不可分的。如王先生长于上古民族史与历史地理研究,得益于他对玁狁的深入研究。由玁狁牵扯出的有周一代洛之阳、太原地望的等问题,使他对先秦时期山西地理及古族活动十分熟悉,后来探讨先周族来源于山西等问题,显得驾轻就熟。又如王先生对楚族故地及其迁徙路线作过专文探讨,故在讨论周公奔楚问题时,想到此时楚尚在山东江苏之间,得出奔楚与东征实系一事的结论。王先生在论证商周社会形态问题时,思路亦有延续及一贯性。如他认为商代继统法以弟及为主,反映了母系社会制度在父系社会的残存。有了这个看法,在构拟先周世系时,就自然联想到周人先公也有兄弟相承的情况。可以说,王先生以深厚的学养集中研究数个专门问题,为后学树立了模范。由于王先生具有科学的治学方法,故特别重视历史研究的真实性。他是主张以古鉴今的,但更强调求真。他说:“搞历史科学,起码的必要条件之一是求其真实。只有历史的真实,才可以起到借鉴作用。史实不真实,历史就成为毫无意义的东西了。”(见自跋)王先生有这个想法,故在许多问题上都具有独到的看法,并能随着新材料的发现而修正从前的看法,既不盲从大家,也不固守己说。上文提到,王先生中学时代爱好文史,已有了据史料立论,不盲从大家的精神。在此后的治学生涯中,从大学时代不同意傅斯年先生论慎到为《齐物论》作者;到研究生时代否定王国维先生论鬼方、昆夷、玁狁为一族,活动于宗周之西或宗周东北并包其西;又到后来与顾颉刚先生商榷,肯定周初三监为管、蔡、霍,排除武庚在外;再到将于省吾先生所释“春”字改释为“朝”字等事中,王先生一直坚持着这种态度。虽然傅、王、顾、于诸位先生都是王先生平素尊敬、仰慕的大学者,但他还是以历史的真实为鹄的,不因袭前人之窠臼,勇于提出己见。这种精神对于后学是很有榜样作用的。正如许多有成就的学者一样,王先生对于自己从前的看法,也勇于修正。如他在《鬼方考》一文中曾论鬼方文化高于玁狁,举鬼方有车战而玁狁无车战为例。见到1980年陕西长安县发现西周铜器多友鼎铭文中有玁狁车战的记载后,他旋即修正前说,承认以上一例误。《鬼方考》中曾引《易·既济》“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以为以武丁时国势之强,攻克鬼方尚须三年,可见鬼方之强。后来王先生认识到殷商时代不会有持续三年的大规模战争,遂在《鬼方考补证》一文中指出原来的看法是很错误的,“三年克之”中的三年当是商王纪年。《鬼方考》是荣获学术发明奖金的科研成果,王先生数十年中不忘加以修订补证,也是对自己学术结晶爱惜的表现。

综上所述,《古史集林》集王先生治学六十余年的学术精华成一帙,不但便于治上古史的学者披览、参考,而且也为后学提供了不少值得借鉴的治学方法、治学态度。王先生在自跋中说此书的出版可以让学术界再次批评、验证他的学术成果,可见他欢迎读者就书中所论问题再行商讨的诚意。商周新史料近年来不断出土,笔者作为一名后学和读者,很愿意和王先生一道钻研这些材料,进一步探讨商周史中的若干问题。

师承关系

授业恩师

钱穆唐兰冯友兰、刘文典、闻一多、罗常培、魏建功

门下弟子

孙香兰、傅玫、赵伯雄、刘泽华、朱凤瀚、巴新生、商国君、袁林、李民、梁吉生、李瑞兰、邹牧仑、朱彦民、邵鸿、何平、袁定基、赵艳霞

主要著作

《中国上古史纲》上海人民出版社,1959

《中国历史大辞典·先秦史》(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

《古史集林》中华书局,2002

《中华远古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标签: 王玉哲

更多文章

  • 徐献瑜

    名人大全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徐献瑜

    徐献瑜,男,著名计算数学专家、北京大学教授、中国民盟盟员。浙江吴兴(今湖州)人。1934年毕业于燕京大学物理系。1938年获美国华盛顿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曾任燕京大学讲师、数学系主任,辅仁大学讲师。中文名:徐献瑜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浙江吴兴(今湖州)出生日期:1910年7月16日逝世日

  • 金受申

    名人大全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金受申

    金受申,曲艺史家,民间文艺家,民俗学家。原名金文佩、又作金文霈,字泽生,北京人,满族。生于满族镶黄旗家庭,六岁丧父,十岁丧母,家道衰落,由叔父抚养。他十七岁在北京市立第一中学读书时即为报刊撰稿,以稿酬弥补生活和购书之用。十九岁考入华北大学读书。二十一岁考入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研读,至二十五岁。从民国

  • 李俊华

    名人大全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李俊华

    李俊华(多义词)正文介绍:福鼎烈士李俊华、清华大学研究员李俊华、曲靖师范学院美术教师李俊华、高级工程师李俊华、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李俊华、怀化学院李俊华。中文名:李俊华外文名:LiJunhua国籍:中国出生地:福建省福鼎县出生日期:1916逝世日期:1936正文介绍:福鼎烈士李俊华、清华大学研

  • 张士杰

    名人大全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张士杰

    河北廊坊人。1951年毕业于安次师范。曾在武清县任小学教师,退职后务农。河北省文联委员,河北省第四届政协委员。1951年开始发表作品。196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民间文学集《金沙滩》、《龙河民间故事》、《义和团的故事》、《石城求仙》、《民间故事集》等。另有口腔医学博士张士杰:口腔医学博士,北京大

  • 孔令晟

    名人大全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孔令晟

    孔令晟中将,海军陆战队司令,江苏常熟人。1918年6月出生。祖籍山东曲阜,是孔子76代孙。曾就读于国立北京大学化学系,对日抗战爆发,毅然投笔从戎,进入中央军官学校十五期接受训练,毕业于陆军大学二十二期、三军大学将官班及美国海军陆战队指挥参谋学校。1945年5月参与豫西西峡口之役,在迷信寨前方大横岭,

  • 谷霁光

    名人大全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谷霁光

    谷霁光(1907—1993),湖南湘潭人,1907年2月2日生,史学家。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历史系,留校任教。曾任南开大学讲师,厦门大学教授,中正大学教授、系主任。建国后,历任江西师范学院教授、教务长,江西省教育厅副厅长,江西大学副校长,校长,名誉校长,江西省社科联副主席、名誉主席,江西省第二至

  • 肖东发

    名人大全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肖东发

    肖东发,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天津人。1974年10月毕业于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留校任教至今,1983年获硕士学位,1989年评为副教授,1990年被聘为中国年鉴研究会特约研究员,1991年任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副主任,1992年被评为教授,1994年评为北京大学优秀中青年学术骨干。

  • 王复生

    名人大全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王复生

    王复生,名濡廷,字涵万,乳名正澥,化名甄海、振海等。1896年9月27日生,云南省祥云县人。在李大钊的指导下,王复生与邓中夏等19人发起成立了中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研究团体——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后王复生在齐齐哈尔被日军残酷杀害,牺牲时40岁。中文名:王复生别名:濡廷国籍:中国民族:汉出生地:云

  • 张立民

    名人大全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张立民

    张立民(1900~1977),早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其父张开伯经商,开槽纸行起家,有资财,于清光绪年间建造这座房屋。笔者曾两次到张家访问,年届八旬的张声融先生(张立民之子)畅叙了他父亲的生平及旧居。师从熊十力、马一浮等大师。中文名:张立民国籍:中国民族:汉出生日期:1900逝世日期:1977职业:学者

  • 滕大春

    名人大全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滕大春

    滕大春先生(1909.10.13-2002.12.16),北京市通县堰上村人。1928年在北京接受高中教育。1929年考入北京大学教育系,受到北大伟大爱国精神和严谨治学传统的影响,在做人和求学的志趣上深受启发。1932年荣获北京大学首届优秀生甲等奖学金,颇得师生赞誉。中文名:滕大春国籍:中国出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