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郁,男,汉族,1963年12月生,黑龙江宁安人,1983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6年5月参加工作。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百千万人才工程。现任哈尔滨工程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黑龙江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监察和司法委员会委员。
基本资料
中文名:姚郁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黑龙江宁安
出生日期:1963年12月
毕业院校: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学历:博士
职务:哈尔滨工程大学校长
主要成就: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外文名:Yaoyu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人物履历
1986.05——1988.09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学院助教
1988.09——1991.12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学院讲师
1991.12——1996.10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学院副教授
1996.10——1998.12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学院教授、副院长
1998.12——2005.01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副院长
2005.01——2009.09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院长
2009.03——2009.09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助理兼航天学院院长
2009.09——2015.04哈尔滨工程大学副校长、党委常委
2015.04——今哈尔滨工程大学校长
2017.07.24——今同时出任哈尔滨工程大学党委副书记
2020年1月,哈尔滨工程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黑龙江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监察和司法委员会委员。
政协黑龙江省第十三届委员会常务委员
工作分工
主持行政全面工作。负责本科生教育教学、研究生教育教学、学科专业建设、财务工作。
分管教务处、教学评估与教师发展中心(高教研究所)、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学科专业建设办公室。
联系船舶工程学院、水声工程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理学院、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研究领域
在飞行器导航制导与控制的理论与方法方面,结合具体型号和预研需要,将非线性控制、切换控制、混杂控制等理论应用于多种导弹和飞行器的制导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中,解决了不确定性动力学模型的建立、非线性飞行控制系统设计等关键技术问题,完成了多项研究课题,其中多项成果获部级奖。“十五”期间,在国防863项目的支持下,开展了质量矩控制技术的机理与方法以及质量矩控制飞行器地面实验的研究工作,揭示了质量矩控制拦截器控制的机理,研究了拦截器总体结构、气动布局等,对质量矩控制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分解。在动能武器制导控制方法方面,提出了开关式制导控制律优化设计方法,给出了动能拦截器脱靶量最小及发动机燃料最省的设计方法。开展了高精度快响应直接侧向力/气动力复合控制方法的研究,提出了采用混杂系统的分析与综合理论研究直接侧向力/气动力复合控制,已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在飞行器地面试验方法及半实物仿真技术方面,发展了空间运动体仿真理论与方法,视景像匹配制导、飞行器成像制导及空间交会对接仿真方法与实现技术,承担了多项重要科研任务,研制出多种多自由度大型仿真系统用于各种型号航天器半实物仿真试验;在高性能全电动伺服系统设计与研制方面,发展了伺服控制理论,解决了高性能全电动伺服系统设计方法与实现问题,研制出多类飞行仿真测试系统,打破国外封锁;建立了飞行器地面试验系统的研发平台。主持完成了近百套飞行器地面仿真测试系统,多项科研成果已在国防型号研制中使用,并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及部级奖多项。
研究课题
主持和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863、国防973、国家921、国防基础预研等多项研究课题。
人物荣誉
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多项。入选国家级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获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国防科技工业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航天工业总公司“航天十佳青年”称号,获得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国务院特殊津贴。现为国家国防863某主题专家组专家、总装备部某专家组专家、中国系统仿真学会常务理事。已培养出博士12名、硕士多名;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EI检索50余篇,翻译出版专著一部。
2004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获得中国青年科技奖
2006年被评为国防科技工业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主持过国家921重点项目、国防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姚郁教授在飞行器导航制导与控制的理论与方法、飞行器半实物仿真技术以及高性能全电动伺服系统设计与研制等科学研究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任免信息
2017年9月,姚郁同志任哈尔滨工程大学党委副书记,任职时间自2017年7月24日党组会决定之日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