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艾伦·格林斯潘

艾伦·格林斯潘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1091 更新时间:2023/12/8 6:51:19

艾伦·格林斯潘(AlanGreenspan,1926年3月6日-),美国犹太人,美国第十三任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1987-2006),任期跨越6届美国总统。许多人认为他是美国国家经济政策的权威和决定性人物。在他人生的巅峰时刻,他被称为全球的“经济沙皇”、“美元总统”,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在红地毯上受到国家元首一般的接待。他的公包里藏着美国乃至全球“经济引擎”的秘密,许多人将其与美国总统的核按钮相提并论。伊丽莎白女授予他英国爵士称号,法国人也给予他法国荣誉勋章的最高荣誉。

基本资料

中文名:艾伦·格林斯潘

外文名:AlanGreenspan

国籍:美国

民族:犹太人

出生日期:1926年3月6日

毕业院校:纽约大学

职业:经济学家,演奏家

主要成就:任职时间最长的美联储主席

爱丁堡大学名誉校长

法国荣誉军团勋章

出生地:美国纽约

大事年表

1926年3月6日生于纽约市。

1948年获纽约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

1950年获经济学硕士学位,

1952年与画家琼·米切尔结婚。后离婚。

1954年至1974年和1977年至1987年先后任纽约市工业咨询公司(汤森-格林斯潘公司)董事长兼总裁。

1970年任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顾问,

1974年至1977年任主席。

1977年获经济学博士学位。

1977年后任国会预算局顾问、通用电缆公司、摩根公司、通用食品公司、莫森信托公司和飞马公司等公司的董事。

1981年任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成员。

1981年至1983年任全国社会保险改革委员会主席。

1982年任总统国外情报顾问委员会成员。

1987年8月被里根总统任命为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

1987年8月11日,由美国总统里根任命的艾伦·格林斯潘接替保罗·沃尔克,开始执掌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

1987年10月19日,华尔街经历“黑色星期一”,道琼斯工业股票平均指数全天跌幅达到创纪录的23%。美联储迅速发表简短声明,承诺处于困境的金融机构提供贷款帮助。次日股市反弹。

1990年7月,美国经济进入一次短暂、温和的衰退。8月2日伊拉克入侵科威特,造成国际油价飙升。

1991年7月,布什总统任命格林斯潘继续担任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

1991年3月,美国经济衰退结束,从此开始了长达10年的、创纪录的经济扩张。

1994年2月4日,美联储首次公开宣布调整其货币政策杠杆--联邦基金利率,即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

1996年2月,克林顿总统提名他连任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6月20日参议院以压倒多数批准了提名。

1996年9月,格林斯潘说服同僚放弃了升息计划。他指出,当时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快于政府表面的统计数据,这将使失业率下降,同时不会引发通货膨胀。

1996年12月5日,格林斯潘在公开演讲中提出股市上涨反映了“非理性繁荣”。华尔街股市应声而跌,但随后回弹。

1997年4月,与比他年轻20岁的美国全国广播公司电视台记者安德烈亚·米切尔(AndreaMitchell)结婚。

1998年7月,格林斯潘被授予美国“和平缔造者”奖。1998年9月29日,美联储开始连续三次快速降息,成功抵御了亚洲金融风暴和一家大型对冲基金濒临倒闭给美国经济带来的冲击。

2000年1月4日,克林顿总统再次任命他为美联储主席,同年6月20日,他第四次就任该职。2000年1月14日,道琼斯工业股票平均指数创11722.98点历史的纪录。随后几个月中,股市陷入低迷,账面价值损失近万亿美元。

2001年1月3日,美联储出人意料地在两次决策会议间隙中,将联邦基金利率调低50个基点。它表明在经历股市下跌、商业投资下降后,联储开始实施新一轮刺激经济的政策。

2001年1月25日,格林斯潘在国会作证说,当年巨大的财政预算盈余(但最后未能成为现实)为减税提供了空间。此举使布什政府的1.3万亿美元减税提案在国会获得通过。

2001年3月,美国经济出现衰退。美国历史上最长的经济扩张期结束。

2001年11月,美国经济衰退停止。但企业为提高竞争力,竞相削减劳动力成本,导致失业率上升。

2001年9月11日,美国遭到恐怖袭击。格林斯潘在欧洲参加一个会议后回国,途中被迫改变航向。美联储副主席罗杰·弗格森发表声明,宣布美联储准备为处于金融困境的银行提供贷款。

2002年8月,英国女王授予格林斯潘“爵士”荣誉称号,以表彰他对“全球经济稳定所做出的杰出贡献”。

2003年6月25日,美联储将联邦基金利率降至1%这一45年来最低水平。联储希望以此刺激经济增长,并抵御潜在的通货紧缩威胁。

2004年5月18日,美国总统布什提名他继续担任美联储主席。同年6月17日,美国参议院通过了布什的这项提名。

2004年5月18日,小布什总统提名他继任,这是他的第五次续任联准会主席。6月19日,格林斯潘宣誓就职,开始其第五个任期。

2004年6月30日,美联储开始采取每次25个基点的系列升息步骤,逐渐淡化其经济刺激政策。

2005年10月24日,美国总统布什在白宫宣布,他提名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本·伯南克接替格林斯潘,出任下任美联储主席。

2006年1月31日,格林斯潘卸任美国联准会主席。其后他获委任为英国财政大臣戈登·布朗的荣誉顾问,并计划继续撰写著作。

格林斯潘爱用双关语,喜爱音乐和运动。曾梦想成为一名职业音乐人,在从纽约著名的朱利亚音乐学院退学之后,曾在纽约时报广场派拉蒙剧院下面的一家时髦的夜总会里演奏萨克斯管。

人物经历

生平经历

一九二六年,格林斯潘生于纽约市一个金融世家,是家中独子,四岁起由离异的母亲抚养。儿童时代他对音乐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兴趣,但是作为股票经纪人的父亲对他的影响似乎更大一些,他因此对数字着迷,常常潜心钻研货币学而兴趣不减。一九四八年他从纽约大学获得经济学学士学位,一九七七年从该校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

一九五四年,年轻的格林斯潘加盟纽约的汤森公司,不到五年,他便拥有了该公司的一半股份,公司也被改名为汤森“格林斯潘咨询公司”,并出任总裁。那段时间,格林斯潘广交朋友,在华尔街赢得“最精明证券商”的声誉。三十年里,格林斯潘不仅在华尔街声誉卓著,而且频频游走于华盛顿官场,为自己从商人向官员转变作足了准备。

一九八七年,美联储主席沃尔克退休,格林斯潘出人意料地应声而起,被里根总统任命为继任者。在美联储的历史上,格林斯潘的出现之所以显得突兀,是因为美联储主席向来从内部产生,而格林斯潘以前从来没有在美联储任过职。

格林斯潘在一九八八年一月的股灾前夕受命于危难之际,上任伊始就遇上了一九八七年美国股市的“黑色星期一,许多投资者甚至绝望自杀。格林斯潘冷静出招,他当时开出的药方是放松银根,中止股市继续恶性发展,稳稳地拨正美国这艘大船的航向,”令许多原先对他能力表示怀疑的美国人大喜过望,并从此就与美联储主席一职结下了不解之缘。

“怪招”频频

从此后格林斯潘“怪招”频频,一九九四年他一次接一次地提高利率,被人视为“简直疯狂”;一九九八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中沉着应战,三次削减利率,从而使美国免受金融危机的波及,并且最终遏制住那次危机蔓延的势头。这一次次的辉煌使他被煤体称为“金融之神”。格林斯潘坚持反通货膨胀主义,勇于突破经济理论的束缚。传统理论认为,失业率高于百分之六将导致经济萎缩,低于百分之五将触发通货膨胀。而美国的失业率仅仅百分之四,经济仍在稳定增长。传统理论的另一个论点是经济过热必将引发通货膨胀,但他注意到大规模的高科技投资在提高生产率的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因此在推动新技术革命方面不遗余力。国际经济研究所长伯格斯坦称这是格林斯潘“最了不起的历史性贡献”,他“不仅改变了金融政策,也改变了我们的经济和未来”。结果美国经济得以平安“软着陆”。

格林斯潘总是对美国经济过热保持着一种警觉,只要一出现过热的迹象,他就会采取措施把温度降下来。他指挥着美国经济巨轮驶过了暗礁丛生的80年代,使美国在90年代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经济繁荣。对于这一点,就连苛刻的批评者们也不得不承认,过去25年来没有人比格林斯潘更胜任美联储主席这个职位。据统计,在全美四百多资深高级主管中,对格林斯潘的支持率是百分之九十七。《国家观察》杂志则说,经济如同军事,在这个战场上谁也不是无所不能、无往不胜的神明,但格林斯潘却是一个高明的统帅,他的判断对的多、错的少,这实在很难得了。不少美国人说,格林斯潘是影响力仅次于总统克林顿的"美国第二大有影响的人物"。全球金融界人士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格林斯潘一开口,全球投资人就要竖起耳朵”,“格林斯潘打个喷嚏,全球投资人都要伤风”,因为他所处的位置实在太敏感,这就注定了他必然要成为各种风暴的中心。

“新语言逻辑”

从外表上看,格林斯潘更像一位老学究。他永远穿着一套深色西服,永远戴着一副黑边眼镜,讲起话来永远慢条斯理,没有一丝感情色彩。华尔街的投资者们花了很大力气研究格林斯潘的每次讲话,试图从他的遣词造句中捕捉到哪怕一点蛛丝马迹,但结果总是失望。因为格林斯潘的讲话是语意暖昧、模棱两可。格林斯潘自己也承认:我花了不少时间努力回避问题,因为我担心自己说话过于直白。最后,我终于学会了"美联储局的语言",学会了含糊其辞。

有意思的是,格林斯潘也把这种“新语言逻辑”套用在自己的黄昏恋上了。他与国家广播公司高级记者安德内尔·米歇尔有着十二年的交往,然而由于他习惯性地使用“太多充满暗示”的语言,竞使机敏过人的女记者无法弄清他的本意,几乎断送了一门美满婚姻。不过,一九九六年圣诞节之际年届五十但依然风韵犹存的米歇尔终于明白了七十岁的格林斯潘的深情厚意,并在次年与他共同步上红地毯,共结百年之好。

十八年来,格林斯潘的每一天基本上是从凌晨五时三十分开始的。他喜欢泡在放满热水的浴缸里,然后花上两个小时阅读各种金融和经济方面的材料,甚至有时会把湿漉漉的材料带到办公室去。或许是深感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关系重大,他在办公桌上放了一块牌子,上面写着“钱从这里滚出来”。打开桌上的电脑,格林斯潘可以通过互联网触摸到全球经济的动脉,而他对美国"新经济"的呵护也正从这里开始。他还担任过黑管手。

事迹

金融界评论:“格林斯潘一开口,全球投资人都要竖起耳朵”,“格林斯潘打个喷嚏,全球投资人都要伤风”,“笨蛋!谁当总统都无所谓,只要让艾伦当美联储主席就成”---这是一九九六年美国大选前夕《财富》杂志放在封面的一句口号。所谓“艾伦”,指的就是从一九八七年起就担任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的艾伦·格林斯潘。

新千年开始后的第四天,克林顿总统选择再次任命格林斯潘为美联储主席。克林顿继续任命格老理由是,格林斯潘在过去十二年半的联储局主席生涯中,充分展现了三大特长,即专业技术、精密分析能力以及不失传统的常识判断。

这项任命二月初获得参院通过,格林斯潘届满时已经七十七岁,他创造了两项纪录:一项是美国史上最年长的联储局主席;二是联储局设立八十六年来任期最久的主席。

克林顿的这项决定,不仅立即获得国会两党领袖的支持,也受到经济、金融界以及主要传媒的一致欢迎。当然,克林顿的提名也是对格林斯潘长期以来主导美国货币政策的肯定。不少人认为,美国经济的长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格林斯潘的利率政策,某种程度上他已超越党派,成为美国经济舵手。

2007年亲自写作格林斯潘回忆录《动荡年代勇闯新世界》,该书详细而生动地记述了他的个人成长经历和主政美联储时的各种趣事逸闻以及其经济思想的传统师承,最后还展望了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危机,成为版权收益仅次于克林顿总统自传的天价畅销书。

次贷危机过后,虽然曾一度遭到指责,但格氏仍然坚持这是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具有不可避免性。

主要成就

曾担任美国第十三任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1987-2006)。伊丽莎白女王授予他英国爵士称号,法国人也给予他法国荣誉勋章的荣誉。

人物评价

人们称他为伟大的经济学大师、预言家、魔术师……

在格林斯潘盛大谢幕的前后,对他的批评声不绝于耳;次贷危机爆发之后,各种质疑更是层出不穷。人们开始追问格氏主政期间的种种失策,赠予他一连串新的“头衔”:机会主义者、谄媚者、两面派---然后却很少有人能够对他进行全面客观的评述。

人物质疑

美国《华盛顿邮报》专栏作家罗伯特・塞缪尔森就嘲讽说:2006年初从美联储主席卸任时,格林斯潘还被誉为“艺术大师”,人们称赞他带领美国渡过了多次经济险滩;但4年后,他昔日的政策却遭到了空前抨击,人们指责他酿就了2007-2009年的金融危机。

在2010年美国国会“金融危机调查委员会”举行的听证会上,84岁的格林斯潘再次遭到了无情的诘问。委员会主席安热利代斯(PhilAngelides)指责说,危机之所以爆发,格林斯潘和美联储未能有效监管问题信贷是一个重要原因,他们应该为此承担历史责任。

“你本来能够(阻止),你本来应该(阻止),但你却没有这样。”担任过加州财政厅长的安热利代斯言辞凌厉。

这次金融危机,导火索是美国房市泡沫和随之引爆的次贷危机。而房市泡沫和次贷危机的根源,一是美联储的过低利率政策,二是美国金融企业的过度借贷,身为美国央行行长并被外界寄予厚望的格林斯潘,显然难辞其咎。

在美联储任职期间,格林斯潘一直以含糊其辞的“格式言辞”著称于世,但在外界指责问题上,他则一改模糊风格,干净明了地坚称自己是无辜的。在他看来,危机的肇源很多,一是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崛起,使市场现金充裕,导致房价出现暴涨;二是评级机构低估了房贷投资的风险,而房利美和房地美两大房贷巨头,又加剧了市场的投机行为。

至于美联储的过低利率,格林斯潘辩护说,监管者无法完全避免未来危机的发生,“房地产市场泡沫,几代人所见的最显著的全球泡沫是由低利率引发的,但是……是由长期抵押贷款利率刺激的价格,而不是由于中央银行的隔夜拆借利率”。

在格林斯潘看来,市场监管者不是超人,他们不可能预料到大部分危机,甚至在掌握大量证据的情况下也会漏掉部分重大诈骗,麦道夫就是证据。而且,格林斯潘还认为,市场监管者也不能完全阻止危机发生。

穆迪经济学家网首席经济学家马克・赞迪就批驳说,在控制次贷等问题贷款方面,美联储拥有足够的权力,但格林斯潘却采取了放任自流的举动。

至于低利率政策,此举确实结束了互联网泡沫破裂带来的美国经济衰退,但作为“硬币的另一面”,该政策也造成了更大的美国房市泡沫的诞生,“有足够的证据显示,美联储利率保持得太低太长了”。

在听证会上,他也感叹,在自己在美联储的21年中,犯下了一系列“糟糕的错误”,但总体上“只有30%的错误”。

格林斯潘希望历史对自己“三七开”。但面对一场将美国拖入“大萧条”以来最严重衰退的经济危机,美国人还要给予格林斯潘70%的正确,恐怕也需要相当的勇气。也难怪在听证会上,曾担任美国期货交易委员会主席的博恩(BrooksleyBorn)丝毫不顾格林斯潘的老态龙钟,毫不留情地用了一连串的“失败”来质疑其业绩。

“美联储在阻止金融危机上遭遇了彻底失败,美联储和银行监管者在预防房市泡沫上遭遇失败,他们在防止掠夺性的借贷丑闻上遭遇了失败,他们在防止我们大银行陷入没有纳税人的大规模救助就会崩溃的业务遭遇了失败。

标签: 艾伦·格林斯潘

更多文章

  • 穆罕默德·阿里

    名人大全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穆罕默德·阿里

    穆罕默德·阿里(MuhammadAli,1942年1月17日~2016年6月3日),原名小凯瑟斯·马塞勒斯·克莱(CassiusMarcellusClay,Jr),出生于美国肯塔基州路易斯维尔,美国著名拳击运动员、奥运冠军、外交官,享有"拳王"的美誉。阿里12岁开始了自己的拳击生涯。1964年,22

  • 罗纳德·威尔逊·里根

    名人大全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罗纳德·威尔逊·里根

    罗纳德·威尔逊·里根(英文:RonaldWilsonReagan,1911年2月6日~2004年6月5日),演员时期的艺名为罗纳德·里根,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坦皮科城,爱尔兰裔美国政治家、影视演员。1928年,里根考入尤雷卡学院攻读经济和社会学。1932年,里根先后在艾奥瓦州的WOC广播电台、WHO

  • 约翰·温斯顿·霍华德

    名人大全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约翰·温斯顿·霍华德

    约翰·温斯顿·霍华德(JohnWinstonHoward,1939年7月26日-),政治家,澳大利亚总理。当地华人报章译作“何华德”或“贺华德”。1996年3月11日成为澳洲第25任总理,并三度连任成功。他曾于1985年到1989年担任在野自由党的党魁,之后渡过了他政治生涯上的低潮。但他的对手都低估

  • 安东尼·查尔斯·林顿·布莱尔

    名人大全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安东尼·查尔斯·林顿·布莱尔

    安东尼·查尔斯·林顿·布莱尔(英语:AnthonyCharlesLyntonBlair,1953年5月6日—,香港译作:贝理雅,台湾译作:东尼·布莱尔),出生于英国苏格兰爱丁堡,英国政治家,第51任英国首相。安东尼·查尔斯·林顿·布莱尔1975年毕业于牛津大学圣约翰学院法律系。1984年成为律师。1

  • 西德尼·波蒂埃

    名人大全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西德尼·波蒂埃

    西德尼·波蒂埃(SidneyPoitier,1927年2月20日-2022年1月6日),出生于美国佛罗里达州迈阿密,美国、巴哈马双国籍演员、导演、编剧、外交官。1945年,参演了电影处女作《那佛罗少年》。1950年,接拍了剧情片《无路可走》,这是其首部主演的电影。1954年,出演了体育电影《篮场拼争

  • 比利·简·金

    名人大全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比利·简·金

    比利·简·金(BillieJeanKing),1943年11月22日出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长滩,美国女子前职业网球运动员。历史上最伟大的女子网球选手和女运动员之一,在她的职业生涯中,金夫人赢得12个大满贯单打冠军,16个大满贯女双冠军和11个大满贯混双冠军,其中10次温网女双冠军的记录无人能破。在1

  • 约瑟夫·洛厄里

    名人大全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约瑟夫·洛厄里

    约瑟夫·洛厄里(?-2020年3月27日),美国民权运动领袖。2020年3月27日,约瑟夫·洛厄里去世,享年98岁。中文名:约瑟夫·洛厄里逝世日期:2020年3月27日约瑟夫·洛厄里反对种族歧视,曾帮助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建立南方基督教领袖会议(theSouthernChristian

  • 桑德拉·戴·奥康纳

    名人大全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桑德拉·戴·奥康纳

    她是美国首位联邦最高法院女法官,曾经被《福布斯》选为当今世界上最有权力的女人;1992年,她的关键一票帮助维护了最高法院在1973年肯定了堕胎的合法性;2000年美国的总统大选,也是她的一票,驳回了戈尔要求在佛罗里达州进行重新计票的请求,最终让布什入住了白宫。2005年7月1日,在最高法院担任大法官

  • 德斯蒙德·图图

    名人大全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德斯蒙德·图图

    德斯蒙德·图图(DesmondTutu,1931年10月7日-2021年12月26日),南非前大主教、反种族隔离著名人士。他还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时由于坚决反对种族隔离赢得世界的赞誉。他是南非开普敦第一位黑人圣公会和南非圣公会省的大主教。他在1984年赢得诺贝尔和平奖。2021年,据英国“天空新闻网”

  • 玛丽·鲁滨逊

    名人大全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玛丽·鲁滨逊

    玛丽·鲁滨逊(MaryRobinson,1944年5月21日—),爱尔兰高级律师、爱尔兰前总统、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在1990年12月3日成为爱尔兰历史上第一位女总统。其本人是一名激进的女权主义者。中文名:玛丽·鲁滨逊籍贯:爱尔兰出生地:梅奥乡村性别:女国籍:爱尔兰出生年月:1944年职业: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