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赵绰

赵绰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1809 更新时间:2023/12/21 8:03:09

赵绰,隋河东郡(今山西省永济县)人。生卒年不详,《隋书·赵绰传》只言其“仁寿中卒官,时年六十三岁。仁寿为隋文帝年号,共四年(601—604年),由此推测,赵绰当生于公元539年到542年之间。赵绰在隋代以执法不阿而名世。赵绰秉性正直刚毅,在时以明干见知,职任内史中士。杨坚辅政后,以赵绰清正刚直,北周引荐为录事参军。隋文帝杨坚代周,闻赵绰清正刚直,就任命其为大理丞,不久,又以“处法平允,考绩连最”,升为大理正。大理寺是隋代司法机关,而大理正就是大理寺的长官。

基本资料

本名:赵绰

所处时代:隋代

出生地:隋河东郡(今山西省永济县)

出生日期:不详

主要成就:以执法不阿而名世

性格:正直刚毅

任职:内史中士,大理丞,大理正

人物生平

赵绰作为法官,十分注重维护法律的尊严。隋开皇初年,社会上偷盗抢劫等犯罪现象屡禁不止,隋文帝很气愤,就下令凡遇此等罪犯,皆严刑处斩。但是赵绰却向隋文帝进奏,说“律者天下之大信,其可失乎!”在封建时代,赵绰有这样的思想,实在是难能可贵的。

执法不惜死

赵绰在担任法官期间,屡次纠正隋文帝违法量刑的错误行为。有一次,刑部侍郎辛亶穿了一件俗名叫“利于官”的绯裈,隋文帝见到后非常不高兴。隋文帝一生崇尚简朴,最讨厌讲究衣着的人。他讨厌辛亶,就说这件俗名“利于官”的衣服有“厌蛊”之嫌,下令将辛亶判除斩刑。对于隋文帝这种滥用刑法的命令,赵绰当下就说:“据法不当死,臣不敢奉诏。”隋文帝恼羞成怒,吼着对赵绰悦:“你顾惜辛亶,难道就不顾惜你自己吗?”当即命令左仆射高颎将赵绰斩首。刑官当下在朝堂上就将赵绰的官服剥掉,隋文帝问赵绰:“怎么样,还敢固执己见吗?”隋文帝只不过是想吓唬—下赵绰,谁知赵绰太掘强,硬邦邦地回敬了—句;“执法一心,不软惜死。”隋文帝见赵绰不可以威屈,也就只好把他放了。

又有一次,执行巡逻仟务的武侯在市上捉到两个以恶钱换好钱的人。隋文帝自然非常气愤,就下令悉斩之,这两个人虽然犯下法,但判刑要有法律依据,不能以好恶为标准,作为法官的赵绰自然懂得这一点,就上奏说:“此二人坐当杖,杀之非法。”隋文帝说:“这不关你事!”赵绰说:“陛下不以臣愚暗,置在法司,欲妄杀人,岂得不关臣事!”文帝盛怒,说:“天子之威不可犯,你想寻死吗?”喝令退下。但赵绰却全无惧意,不但没有退下,反而又跨进一步:跪拜不起。隋文帝本是喜欢赵绰的,看到赵绰的牛脾气又上来了,没有办法,只好自己退到殿后。

隋文帝晚年,猜忌心极重,用刑不依科律,动辄严刑酷法以临下。遇到这种情况,赵绰每每敢于以死护法,纠正隋文帝的错误行为。在封建时代,法官要守法不阿,没有别的凭借,只有拿自己的命作抵,这固然是可悲的。不过,一些较开明一点的皇帝,一般都能认识到这是“忠”的表现。隋文帝正是这样看待赵绰的,所以,赵绰并没有因守法而掉了脑袋。即使如此,赵绰的胆识也是非常令人敬佩的。

罪已救来旷

在大理官署里,有一个官员名叫来旷,听说隋文帝对赵绰不满意,想迎合隋文帝,就背着赵绰给隋文帝上了一道奏章,认为大理衙门执法太宽。隋文帝看了奏章,认为来旷说得很中肯,就把他提升了官职。

来旷自以为受到皇帝的赏识,就昧着良心,诬告赵绰徇私舞弊,把不该赦免的犯人放了。

隋文帝虽然嫌赵绰办事不顺他的心,但是对来旷的上告,却有点怀疑。他派亲信官员去调查,根本没有这回事。隋文帝弄清真相,勃然大怒,立刻下命令把来旷处死。

隋文帝把这个案子交给赵绰办,认为这一回来旷诬告的是赵绰自己,赵绰不会不同意。哪儿知道赵绰还是说:“来旷有罪,但是不该判斩。”

隋文帝很不高兴,袖子一甩,就退朝往内宫去了。

赵绰在后面大声嚷着说:“来旷的事臣就不说了。不过臣还有别的要紧事,请求面奏。”

隋文帝信以为真,就答应让赵绰进内宫。

隋文帝问赵绰有什么事。赵绰说:“我有三条大罪,请陛下发落。第一,臣身为大理少卿,没有把下面的官吏管好,使来旷触犯刑律;第二,来旷不该处死,臣不能据理力争;第三,臣请求进宫,本来没有什么事,只是因为心里着急,才欺骗了陛下。”

隋文帝听到最后几句话,禁不住哑然失笑。旁边独孤皇后在座,也很赏识赵绰的正直,命令左右赐给赵绰两杯酒。隋文帝也同意赦免来旷死刑,改判革职流放。

历史评价

赵绰是一个非常杰出的法官,还在于赵绰从不利用法官的特权以泄私愤。据《通鉴》记载,赵绰在任大理少卿时,有个僚属叫来旷,因对赵绰不满,就诬告赵绰“滥免徒囚”。隋文帝极重视,就命来信大臣去按验,证明纯属诬陷。隋文帝大怒,命将来旷处以斩刑。身遭诬陷的赵绰并没有对来旷落井下石,反而“固争,以为紧旷不合死”。来旷最后免死流放广州。从这件事可以看出,赵绰作为一个法官,具有非常良好的素质。

隋书·传

原文

赵绰,河东人也,性质直刚毅。在周初为天官府史,以恭谨恪勤,擢授夏官府下士。稍以明干见知,累转内史中士。父艰去职,哀毁骨立,世称其孝。既免丧,又为掌教中士。高祖为丞相,知其清正,引为录事参军。寻迁掌朝大夫,从行军总管是云晖击叛蛮,以功拜仪同,赐物千段。高祖受禅,授大理丞。处法平允,考绩连最,转大理正。寻迁尚书都官侍郎,未几转刑部侍郎。治梁士彦等狱,赐物三百段,奴婢十口,马二十匹。每有奏谳,正色侃然,上嘉之,渐见亲重。上以盗贼不禁,将重其法。绰进谏曰:“陛下行、舜之道,多存宽宥。况律者天下之大信,其可失乎!”上忻然纳之,因谓绰曰:“若更有闻见,宜数陈之也。”迁大理少卿。故陈将萧摩诃,其子世略在江南作乱,摩诃当从坐。上曰:“世略年未二十,亦何能为!以其名将之子,为人所逼耳。”因赦摩诃。绰固谏不可,上不能夺,欲绰去而赦之,固命绰退食。绰曰:“臣奏狱未决,不敢退朝。”上曰:“大理其为朕特赦摩诃也。”因命左右释之。刑部侍郎辛亶,尝衣绯裈①,俗云利于官,上以为厌蛊②,将斩之。绰曰:“据法不当死,臣不敢奉诏。”上怒甚,谓绰曰:“卿惜辛亶而不自惜也?”命左仆射高颎将绰斩之,绰曰:“陛下宁可杀臣,不得杀辛亶。”至朝堂,解衣当斩,上使人谓绰曰:“竟何如?”对曰:“执法一心,不敢惜死。”上拂衣而入,良久乃释之。明日,谢绰,劳勉之,赐物三百段。时上禁行恶钱③,有二人在市,以恶钱易好者,武候④执以闻,上令悉斩之。绰进谏曰:“此人坐当杖,杀之非法。”上曰:“不关卿事。”绰曰:“陛下不以臣愚暗,置在法司,欲妄杀人,岂得不关臣事?”上曰:“撼大木不动者,当退。”对曰:“臣望感天心,何论动木!”上复曰:“啜羹者,热则置之。天子之威,欲相挫耶?”绰拜而益前,诃之不肯退。上遂入。治书侍御史柳彧复上奏切谏,上乃止。上以绰有诚直之心,每引入閤中,或遇上与皇后同榻,即呼绰坐,评论得失。前后赏赐万计。其后进位开府,赠其父为蔡州刺史。时河东薛胄为大理卿,俱名平恕。然胄断狱以情,而绰守法,俱为称职。上每谓绰曰:“朕于卿无所爱惜,但卿骨相不当贵耳。”仁寿中卒官,时年六十三。上为之流涕,中使吊祭,鸿胪监护丧事。有二子,元方、元袭。

词语

①裈:裤子

②厌蛊:谓以巫术至灾祸于人

③恶钱:质料低劣的货币

④武侯:巡逻的将士

译文

赵绰是河东人,品性正直刚毅。在北周,开始做天官府史,因恭谨勤恳,被提拔做夏官府下士。杨坚接受北周皇帝禅位,建立隋朝,授与赵绰大理丞,赵绰按法律办事,公正适当,考察成绩连接排名第一,提升做大理正。很快升迁为尚书都官侍郎,不久转为刑部侍郎。因处理梁士彦等案件(有功),赐给物品三百段,十个奴婢,二十匹马。每当向皇上送上需议罪案件时,表情端庄严肃刚毅正直,皇上赞美他,逐渐亲近、器重他。皇上因盗贼不能禁止,要加重刑法。赵绰进谏说:“陛下推行尧、舜的王道,多存宽容饶恕(的仁爱之心)。况且法律是天下最大的凭证,难道可以失掉吗?”皇上高兴地采纳了赵绰的劝谏,于是告诉赵绰说:“如果还有见解,应多多陈述说明。”(接着)提升(赵绰)为大理少卿。原南朝陈国将军萧摩诃,他的儿子萧世略在江南造反,萧摩诃应当因牵连定罪。皇上说:“世略年龄不到二十岁,又能干什么事!因他是名将的儿子,被人所逼迫而已。”于是要赦免萧摩诃。赵绰坚决劝谏不能赦免,皇上不能改变他的意见,想在赵绰走后赦免萧摩诃,坚持让赵绰退下去吃饭。赵绰说:“臣上奏的安件未作决断,不敢退朝。”皇上只得说:“大理,为朕特赦萧摩诃吧!”于是命左右的人释放了萧摩诃。

刑部侍郎辛亶,曾经穿过红裤子,世俗说法认为这样做对做官有好处,皇上认为这是厌胜巫蛊邪术,将要杀辛亶。赵绰说:“依据法律不应当判死刑,臣不敢按皇上的命令办理。”皇上大怒,对赵绰说:“卿爱惜辛亶却不爱惜自己吗?”命令左仆谢高颎把赵绰斩首,赵绰说:“陛下宁可杀臣,也不能杀辛亶。”到朝堂,脱去朝衣判罪斩首,皇上派人对赵绰说:“究竟怎么办?”赵绰说:“一心按法律办事,不敢舍不得死。”皇上气得抖抖衣服走到屋里去了,过了一会才原谅赵绰。第二天,皇上向赵绰道歉,慰问鼓励他,赐给物品三百件。当时,皇上禁止质料薄劣的私人铸造的钱流行,有两个人在市场用劣钱换好的物品,巡逻的将士抓住了他们向皇上报告,皇上命令全杀掉。赵绰进谏说:“这个人应当受杖刑罪,杀掉他们不合法律规定。”皇上说:“这事和你无关。”赵绰说:“陛下不因臣愚昧无知,安置在司法刑狱官署,皇上要随便杀人,怎能和臣无关!”皇上又说:“摇撼大树不动的话,就应当退去。”赵绰回答说:“臣希望感动天心,更不必说摇撼大树了!”皇上又说“喝汤时,太热了就先放在一边,天子的威严,你要凌辱它吗?”赵绰拜而向前,皇上大声呵斥他,也不肯退。皇上于是回到宫中去。治书侍御史柳彧又上疏直言极谏,皇上才打消这种念头。皇上因赵绰有忠诚正直的胸怀,经常引入阁中,有时遇上皇上和皇后坐在一起,(皇上)就招呼赵绰坐下,一起评论政治得失。总共赏赐赵绰上万的钱物。

标签: 赵绰

更多文章

  • 赵元偓

    名人大全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赵元偓

    赵元偓(977—1018.6.18),字希道,镇恭懿王,是宋太宗的第六子,字希道,为人厚道、寡言,晓音律。端拱元年出阁,授检校太保、左卫上将军,封徐国公。1018年去世,年41岁。本名:赵元偓字:希道所处时代:北宋民族族群:汉族出生日期:977年逝世日期:1018年6月18日爵位:徐国公→彭城郡王→

  • 赵从郁

    名人大全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赵从郁

    赵从郁,男,汉族,北宋宗室、宋太祖赵匡胤曾孙、秦康惠王赵德芳之孙,英国公赵惟宪长子。宋孝宗赵昚四世祖。庆历元年六月赠金州观察使、昌化侯。(宋会要辑稿)本名:赵从郁所处时代:北宋民族族群:汉族出生日期:998年逝世日期:1041年主要成就:金州观察使、新兴侯性别:男享年:43赵从郁(998~1041)

  • 赵守度

    名人大全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赵守度

    赵守度,北宋宗室,太祖皇帝帝孙之子。南宋理宗皇帝之七世祖。本名:赵守度所处时代:北宋民族族群:汉族逝世日期:1040年主要成就:终左领军卫大将军、英州团练使、庐州观察使、庐江侯。性别:男赵守度(?~1040),燕王赵德昭孙,冀王赵惟吉第四子。终左领军卫大将军、英州团练使。康定元年二月卒,赠庐州观察使

  • 赵崇嶓

    名人大全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赵崇嶓

    赵崇嶓,字汉宗,号白云,南丰人。生于庆元四年(1198),商王元份八世孙。嘉定十六年(1223)进士。授石城令,改淳安。尝上疏极论储嗣未定及中人专横。官至大宗正丞。卒于宝祐四年(1256)以前。有《白云稿》。《宋史·宗室世系表》:商王元份九世孙汝悉长子。诗词兼有。本名:赵崇嶓别名:汉宗字:汉宗号:白

  • 赵食其

    名人大全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赵食其

    赵食其(前162年-?),西汉武帝年间将领。赵食其(yiji),祋祤人也。武帝立二十二岁,以主爵为右将军,从大将军出定襄,迷失道,当斩,赎为庶人。本名:赵食其所处时代:西汉民族族群:汉出生地:祋祤主要成就:右将军赵食其(前162年-?),西汉武帝年间将领。赵食其(yiji),祋祤人也。索隐县名,在冯

  • 赵彦昭

    名人大全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赵彦昭

    赵彦昭,字奂然,甘州张掖人(今甘肃省张掖市),唐代宰相。生年不详,约卒于唐玄宗开元二年(714年)后不久。少豪迈,风骨秀爽。及进士第,调南部尉。历左台监察御史。中宗时,累迁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睿宗立,出为宋州刺史。后入为吏部侍郎,迁刑部尚书,封耿国公。寻贬江州别驾,卒。彦昭所作诗,《全唐诗录

  • 赵仲湜

    名人大全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赵仲湜

    赵仲湜(1073—1137),字巨源,初名仲泹,宋太宗玄孙,楚荣王赵宗辅子。熙宁十年(1077),授右内率府副率。累迁密州观察使、知西外宗正事、保大军承宣使。钦宗即位,授靖海节度使,改今名。召知大宗正事,未行,汴京失守。康王即位于南京,仲湜率众往谒,诏袭封嗣濮王,加开府仪同三司,授检校少保、少傅。绍

  • 赵憬

    名人大全编辑:心作祟标签:赵憬

    赵憬(736年-796年10月3日),字退翁,渭州陇西人,唐朝宰相。出身天水赵氏。志行峻洁,不自炫贾。宝应中,方营泰、建二陵,褐衣上疏,请杀礼从俭,士林叹美。试江夏尉,佐诸使府,进太子舍人。唐建中初,擢水部员外郎。湖南观察使李承上表以为副使。李承去世,遂代其为湖南观察使。李泌荐之,对殿中,占奏明辩,

  • 赵上交

    名人大全编辑:晴天标签:赵上交

    赵上交(895~961),本名远,字上交,因避后汉高祖刘知远讳,以字称。范阳(今涿州)人。他美风仪,善谈论,尤好吟咏。负才任气,为乡里所推重。曾到中山(今定州)投奔王都。因有人在王都面前诋毁他,没有得到王都的礼遇。他便南游洛阳,与中官骠骑大将军马绍宏交好。马绍宏领北面转运制置大使,上表任赵上交为判官

  • 赵彦徽

    名人大全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赵彦徽

    赵彦徽(?—968年),字号不详,真定安喜(今河北省定州市)人。后周到北宋时期将领,陈桥兵变六功臣之一。早年跟随周世宗征战,授虎捷右厢都指挥使,赵匡胤尊为兄长,参与陈桥兵变。北宋初年,曾任自岳州防御使、武信军和建雄军节度使要职。开宝元年(968年)五月,病故。本名:赵彦徽所处时代:北宋逝世日期: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