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过祖源

过祖源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1152 更新时间:2024/1/18 17:11:33

过祖源,给水排水专家,中国给排水与环境科学开拓人之一。早年从事水利工程和卫生工程工作,为创建和开拓中国早期的卫生工程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首先推动了中国给水排水设计工作,其后又开拓了水污染防治科学研究工作,并在开创环境保护科学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基本资料

名:过祖源

国籍:中国

籍贯:无锡

出生日期:1905年4月5日

概况

过祖源,号基厚,无锡人,1905年4月5日出生于江苏无锡县一个小商人家庭。

1922年,毕业于江苏省立苏州工业专门学校土木科,后在天津、武昌、汉口、江西和上海等地水利部门任工程师,参加水利工程的测绘、设计与施工工作10年。

1932年,转入卫生系统,在南京任卫生署中央卫生实验院环境卫生系工程师,协助美国顾问办理卫生工程设计和教育工作。

1934年被派赴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研究生院进修,1935年,获该校土木工程硕士学位。回国后仍在卫生署中央卫生实验院工作,任卫生工程系主任。抗日战争期间,1938-1939年在长沙、桂林和贵阳等地任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卫生工程指导员,从事战时卫生工程人员的培训。

1940-1942年,在重庆任卫生署中央卫生实验院卫生工程组主任,创建中国卫生工程学会,并任会长,1942-1946年,任卫生署中央卫生实验院卫生工程室简任技正兼主任,1943年,中央卫生实验院与中央大学工学院在土木系合办卫生工程专业,培养卫生工程师,过祖源兼任该专业的教授。

1944年,他再次赴美国考察卫生工程,历时一年。

任职经历

过祖源于1946年在天津转入城市建设系统,1946-1947年,任天津市政府卫生工程处主任,19471949年,任天津市工务局副局长、局长,从事卫生工程和市政工程的建设工作。在水利工程和卫生工程方面的多年实践,逐步丰富和扩大了过祖源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在给水排水界他与顾康乐有“南顾北过”之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过祖源在天津市卫生工程局任总工程师,1952年,成立市政工程局,过祖源仍任总工程师。在他的组织领导下,疏浚了墙子河和金钟河,填塞了赤龙河,修建了墙子河污水截流干管,建设了城区补充排水工程和新建区排水工程。与此同时,他还指导了新建道路和胜利桥的设计和施工。抗美援朝期间,他参与修建了杨村机场,并参加天津市抗美援朝医务队,几次入朝解决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的饮水问题。此外,他还协助解决太原拖拉机厂防汛排水工程等。过祖源热心组织天津市土木工程学会,积极开展学术活动,培训了很多优秀人才。

1954年,过祖源调北京参加筹建城市建设部给水排水设计院,任副院长兼总工程师,在苏联专家的协助下,他组织并审查了中国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中兰州、西安、太原、洛阳、成都等几个重点城市建设项目的给水排水工程设计工作,组织编制中国第一个给水工程和排水工程设计规范(草案),并开始着手组织编制给水排水定型设计与标准设计。1956年,他被评为城市建设部先进工作者。

1956年,过祖源调至城市建设部勘察设计局任副局长,主持设计审查工作,并筹建城市建设科学研究所。

1958年,城市建设部与建筑工程部合并,城市建设科学研究所经调整后改称市政工程研究所,隶属建筑科学研究院领导,过祖源任所长。他善于结合形势发展的需要开展科学研究工作,例如中国农业发展纲要颁布后,他提出研究利用城市污水灌溉农田,结合利用污水来解决污水的处理问题,其后又发展为污水污泥综合利用;在农业水利化运动和工业跃进形势下,他提出工业废水处理与利用的研究。他有苦干实干精神,不畏艰难,敢于迎难而上,例如中国从日本引进维尼纶生产线,他勇于接受该工艺废水处理试验研究任务,填补了进口技术中的空白。他主张科学研究结合生产,解决实际问题,因此,许多试验研究都是在各地水厂或工地现场进行的。1971年,市政工程研究所下放北京市,改称北京市给排水研究所,过祖源从事情报资料工作。1973年,北京市给排水研究所扩建为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过祖源任该所总工程师。1979年秋,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北京举办学术交流会,他在会上宣读了“城市污水区域综合治理规划”的论文。

1980年,过祖源调任北京市环境保护局总工程师,负责局技术工作,并领导对全市基建、技措项目中“环境保护三同时”(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审查把关。此外,他还担任过天津市第一、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九三学社北京市委副主委,北京市政协常务委员,中国政协三届三次会议特邀代表,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工程学会理事长。1980年1月,过祖源随中国科协代表团赴旧金山参加美国科学促进会年会,并考察洛杉矶、圣地亚哥等城市污水处理利用的动,同年3月,去曼谷参加加拿大国际开发研究中心主办的污水养鱼学术讨论会,11月,又去泰国帕太亚参加亚太地区固体废物处理讨论会。1984年7月,过祖源改任北京市环境保护局技术顾问。

他对无锡县故乡教育事业十分关注,为勉励家乡子弟勤奋学习,1983年,代表他兄弟们将祖产折合现金2万余元捐赠给无锡县八士中学作为思勤堂奖学金。过祖源具有实干精神,为人耿直,对事物有独到见解,敢于直言。1991年春,他虽病休在家,仍考虑着“八五”期间北京市的环境保护规划问题,挂念着北京市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中城市建设与环境建设同步问题以及统筹兼顾经济、生产和生活等问题。鉴于科威特战后大气污染问题,过祖源建议加强中国环境监测工作,开展国际协作,消除跨国境污染。他还建议总结国内外环境保护先进经验,举办先进成就展览会、建立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博物馆。

职业生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过祖源先后在天津市卫生工程局和市政工程局任总工程师。贯彻“为生产服务,为劳动人民服务”的城市建设方针,他在1950年就向天津市人民政府提出解决赤龙河、金钟河、墙子河和南开污水池等天津市四大污水危害问题。经过3年工程实践,填塞了赤龙河、金钟河和南开污水池,将其改为高级路面和公园,并修筑了中国第一条大型污水截流管道,保护了墙子河的洁净。过祖源主张设计应采用多方案比较,从中选择经济实用的方案。例如排水方案先选用合流制过渡,待国家有一定经济能力后再修建分流制污水管道。又如设计排水泵站时,考虑到当时天津市区湖坑较多,可以容纳部分地面径流,因此,削减了泵站的进水流量,既解决了积水问题,又节约了投资。早在1951年,他就提出利用顶管技术解决下水道穿越天津车站9条铁路问题。配合排水管网的发展,城市排水工程设计中,由于暴雨强度公式的采用对工程造价影响极大,过祖源在分析国处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标准公式及其图解方法,该公式在1959年被列入国家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50年代,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建设事业的发展,城市给水排水设施的建设被列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随着第一个五年计划任务的需要,1954年,城市建设部建立给水排水设计院。中国给水排水勘察设计事业就是从这时开始建立和逐步发展壮大起来的。过祖源在1954年调至给水排水设计院任副院长兼总工程师,1956年,调入城市建设部勘察设计局任副局长,在他的领导下,设计部门逐步独立地完成了大型的技术复杂的勘察设计任务。在给水工程方面,对于水源的选择,贯彻了优先采用地下水,其次是地面水,再次是水库调节地面水的方针,并考虑了卫生防护带的要求;在当地对多种不同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的水质水压要求悬殊时,采用了分压分质供水的方案,最突出的有兰州西固区的四套配水系统的复杂设计;在太原兰村水源地,采用以500毫米口径的管井群取水2立方米/秒,并用长达10余公里的1.1米直径的双排低压钢筋混凝土管输水到工业区加压站的给水工程方案;在兰州采用了苏联斗槽式预沉池和100米直径的大型辐射式沉淀池,处理黄河高浊度水的方案。在排水工程方面,大型雨、污水管渠工程设计技术发展很快,工业区一般采用雨水明渠和污水分流制,以节省初期投资。雨水管道采用苏联列宁格勒公用事业科学院的暴雨强度公式。污水管设计采用苏联部分满流计算方法。污水处理发展较慢,起步也很晚,一般采用一级处理。工业废水处理,太原采用曝气池法处理含酚废水,兰州采用隔油池、缓冲池法处理炼油废水。此外,还组织编订中国第一个给水工程和排水工程设计规范(草案),并组织编制给水排水定型设计与标准设计,完成了给水井等定型设计施工图。

开拓水污染防治科学研究工作

1956年,中国科学技术远景规划(1956—1967)的制订,是中国科学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一件大事。这个规划指出了科学研究为生产服务和全面规划共同协作的重要方针,明确了中国各方面科学研究的近期和远期的轮廓方案。过祖源组织并主持了这个规划的给水排水部分的制订工作,从此,中国给水排水的研究工作开始在统一领导分工协作的原则下,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过祖源负责筹建市政工程研究所和担任该所所长达10年之久,使该所成为当时国内给水、排水技术的研究中心。在优先采用地下水的方针带动下,开展了将泥浆钻井方法应用于水文地质勘察的研究。《中国农业发展纲要》颁布后,过祖源提出大力研究利用城市污水灌溉农田的主张,通过北京地区四个试点的工作,提出了“污水终年利用、点滴归田”的远期设想。在建筑工程部、农业部、卫生部和各省市党委的领导下,在建筑科学研究院市政工程研究所的组织和推动下,中国各大城市广泛地开展了污水灌溉农田的科学研究工作,扩大了灌溉面积,取得农业增产和有关污水灌溉在农业、卫生和水质处理技术上的成果。1959年,过祖源组织编写并出版了《污水灌溉及污水综合利用》一书,倡导污水灌溉向污水综合利用的方向发展。当时农业水利化运动和工业跃进形势,又带动了污水灌溉和工业废水处理利用的研究。1964年,过祖源、汪德晋和杨培园在北京国际科学讨论会上发表了“近年来中国城市污水灌溉农田的发展”论文,总结了中国城市污水灌溉农田的经验。1963年,市政工程研究所接受国家计委下达的任务,在纺织工业部的协助下,完成了北京维尼纶厂废水经过石灰石中和滤池后进入生物滤池生物处理的试验研究工作,填补了日本进口技术的空白,投产后减轻了对潮白河的污染。在改进常规净水技术,开始向简化工艺、联合工艺发展时,过祖源在学术上提出了改进普通快滤池为双向接触滤池和合并悬浮澄清池与快滤池为悬浮澄清滤池的设想,并先后在天津、武汉试验采用。此外,还指导完成了衡阳水厂输水干管水锤消除器、青岛输水干管刮管衬里、北京焦化厂含酚废水处理等研究工作。

过祖源在北京市给排水研究所工作期间,编辑过多期《给水排水技术资料》,并主编了《国外公害及其防治》一书。

1973年,过祖源任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总工程师,研究范围除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处理外,扩大到工业废气治理和烟尘污染治理。在他的领导下,一批以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为主要研究单位的科研项目,在1978年,获中国科学大会成果奖,其中有关水污染防治的课题有:官厅水系水源保护的研究、反渗透超过滤技术在工业废水处理方面的应用、电渗析技术在废水处理方面的应用、氯丁废水处理科研设计项目、石油炼油厂污水处理技术、丙烯氨氧化成丙烯腈-丙烯腈污水处理技术和电影洗片废液再生回收污水处理等10项。

倡议按照经济规律保护环境

早在70年代末期,过祖源就提出综合利用、合理利用现有资源,减少浪费,注意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观点。他认为“处理”与“治理”虽仅一字之差,意义大为不同,因此,他主张对污染源采用综合治理技术。由于工业“三废”实质上是资源、能源的浪费,治理污染就是治理浪费。因此,他建议在算“三废”污染账的同时,要算“三废”浪费账,在算消除污染的成本账的同时要算消除浪费的收益账,从直接和间接经济效果来说明消除污染、保护环境的必要性。他认为通过综合利用,投资一般可在2年内回收,说明保护环境大有可为。

中国在生产中资源、能源的浪费很大,这说明增产节约治理污染的潜力也很大。过祖源倡导发展无废技术,主张打破行业界限,努力发展厂内或厂际综合利用,化害为利的无废技术联合企业,或者内部与外部、工业与农业、生产与生活的联合利用、化害为利的无废技术合作企业,为三个建设(经济建设、城乡建设、环境建设)、三个同步(经济建设、城乡建设、环境建设要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三个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最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过祖源对首都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首都建设五年规划、首都供水排水规划以及上海市黄浦江治理规划等方面的工作都提出过不少积极建议。中国土木工程学会1987年在天津召开中国首届市政设施管理年会,过祖源在讨论会上建议,在市政基础设施经营管理的指导思想方面,要规划、建设、养护优选化,要市政公用设施资源化,要市政设施经营企业化。他提出在中国贯彻这些指导思想的基础上,市政设施管理采取的战略方针应是:“全面规划,合理建设,有偿使用,企业经营”。他对天津纪庄子污水处理厂排水系统企业经营提出了相应建议,希望其他城市同样筹建样板,共同创造中国的污水利用新型企业,除害兴利,造福人民。

过祖源主张要全面评价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认为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是认识环境质量及其变化和影响的手段,但是认识世界的目的,只是为了改造世界。因此,不能只查评环境质量现状和修建工程后环境质量变化的后果,而不问造成环境质量现状和变化的前因,也不能只查评生态环境的现状和变化,而不问生态变化引起的经济影响和社会影响,要全面评议环境质量影响和各种不同改造和开发方案的优缺点,从中选出最佳方案及其成本效益和除害兴利的全部效果,作为工程建设决策的科学依据。

个人简历

1905年4月5日生于江苏省无锡县八士乡。

1922年毕业于江苏省立苏州工业专门学校土木科。

1922—1927年任天津顺直水利委员会助理工程师。

1928—1929年任汉口水利工程局副工程师、水文科科长。

1930—1931年任江西华洋义赈会水利工程师、复提处主任。

1931—1932年任上海市国民政府水灾救济委员会视察工程师。

1932—1934年在南京任卫生署中央卫生实验院环境卫生系工程师。

1934—1935年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学习,获土木工程硕士。

1936—1938年在南京任卫生署中央卫生实验院卫生工程系主任。

1938—1939年在长沙、桂林和贵阳等地任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卫生工程指导员。

1940—1946年在重庆任卫生署中央卫生实验院卫生工程室简任技正兼主任。

1946—1947年任天津市政府卫生工程处主任。

1947—1949年任天津市工务局副局长、局长。

1950—1952年任天津市卫生工程局总工程师。

1952—1954年任天津市市政工程局特级工程师、总工程师,兼天津市建设委员会委员,天津大学土木系教授。

1954—1956年任城市建设部给水排水设计院一级工程师、副院长兼总工程师。

1956—1958年任城市建设部勘察设计局副局长。

1958—1973年任建筑工程部市政工程研究所所长。其中1966

1971年在北京市给排水研究所情报室工作。

1973—1980年任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总工程师,中国建筑学会市政工程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

1980—1984年任北京市环境保护局总工程师。

1984年任北京市环境保护局技术顾问。

主要论著

1、建筑工程部市政工程研究所等.苏联污水在农田灌溉中的利用与净化会议资料汇编.

2、建筑工程部市政工程研究所.污水灌溉及污水综合利用.北京:中国建筑工程出版社,1959.

3、过祖源.龙期泰,守仁.给水输水干管中水锤压力的试验研究.中国土木工程学会1962年论文选集.

4、过祖源.汪德晋,杨培园.近年来中国城市污水灌溉农田的发展.北京:国际科学讨论会,1964.

5、建筑工程部市政工程研究所.工业废水处理利用文集.

6、过祖源.给水排水工程,十年来的中国科学——土木、建筑、水利.北京:科学出版社,1965.

7、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国外城市公害及其防治.北京:石油化学工业出版社,1977.

8、过祖源.搞好“三废”的综合利用.人民日报,1979年9月13日.

9、过祖源.做好环境经济评价和技术评价.环境保护,1980(2).

10、过祖源.按照经济规律办事,做好环境保护工作,《环境保护》十年选编.北京:环境保护杂志社,1984.

11、过祖源.如制订城市污水分区综合治理规划,《环境保护》十年选编.北京:环境保护杂志社.1984.

12、过祖源.发展无废技术是当前工业革命的方向.中国环境科学,1984,4(2).

13、过祖源.经济建设、城乡建设、环境建设要同步发展.环境管理,1984(5):1.

标签: 过祖源

更多文章

  • 徐建寅

    名人大全编辑:心作祟标签:徐建寅

    徐建寅(1845~1901),字仲虎,江苏无锡人。其父徐寿为为中国近代化学启蒙者和造船工业先驱。自幼受其父影响,热爱自然科学。1861年随其父在安庆军械所供职。1875年在山东机器局任总办。1879年出使德、英、法等国进行技术考察。1886年在会办金陵机器局时,采用西法制成新式后膛招枪和铸钢。189

  • 孙君立

    名人大全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孙君立

    孙君立,化学纤维专家,我国化纤工业的开创者之一。长期从事化学纤维的研究和开发工作,著有《人造纤维免皱法》、《铜氨纤维针织物光斑消除法》等论文,创制我国粘胶纤维制浆工艺流程和设备,为我国化纤工业的创建和发展作了很多有益的工作。孙君立,曾用名豫寿,1902年7月出生在江苏无锡东北乡安镇村。父亲任教小学,

  • 吕炯

    名人大全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吕炯

    吕炯(1902——1985),气象学家。又名蔚光。江苏无锡人。历任中国气象学会理事、中国地理学会理事兼《地理学报》编委、《中国海洋湖沼学报》编委、国家科委气象组成员。中文名:吕炯别名:蔚光籍贯:江苏无锡出生日期:1902年逝世日期:1985年1922年考入国立东南大学文理学院地学系,毕业后师从中央研

  • 叶培忠

    名人大全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叶培忠

    叶培忠(1899—1978)原姓名沈培忠,1899年11月25日出生于江苏省江阴县一个贫农家庭。树木育种学家,当代中国树木育种学的先驱者之一,中国水土保持研究的开拓者之一。毕生致力于林业科研和教育工作,培养了几代林业科技人才。他在树木杂交育种方面贡献卓著,特别是杉木遗传改良的成就和黑杨派南方型无性系

  • 冯顺楼

    名人大全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冯顺楼

    冯顺楼(1911年1月29日~2000年3月24日),男,江苏宜兴市人。1931年8月集美水产航海学校第6组毕业。曾任上海市泰兴、复兴、德泰等渔业公司船长、中华水产公司总船长和吴淞水产专科学校副教授等职。还担任过上海、南海水产公司总船长和中国水产科学院南海研究所高级工程师。中国水产专家组成员。冯顺楼

  • 严钦尚

    名人大全编辑:黑姑娘标签:严钦尚

    严钦尚(1917—1992年)江苏无锡人。1940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地理系。1942年获浙江大学地貌学硕士学位。1948年获澳大利亚悉尼大学自然地理学硕士学位。回国后任浙江大学副教授、教授。1952年院系调整后任华东师范大学教授,1972年调任同济大学海洋地质系,1981年再度回到华东师大地理系任教授

  • 袁晓兵

    名人大全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袁晓兵

    袁晓兵,男,汉族,1969年6月出生,吉林长春人,博士研究生学历,民进会员。现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微系统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研究员。中文名:袁晓兵民族:汉族出生地:吉林长春出生日期:1969年6月政治面貌:民进会员1991年毕业于浙江大学信息与电子工程系,1997年中科院长春光学精

  • 周专

    名人大全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周专

    周专,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文名:周专毕业院校:同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学位/学历:博士研究生职称:教授1984年获同济大学电子仪器与测量技术(5年制)专业学士学位;、1990年获华中科技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博士学位;1990年~1993年,德国马普生物物理化学研究所E

  • 鲁白

    名人大全编辑:君莫笑标签:鲁白

    鲁白是世界上有影响的著名神经科学家,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在大脑发育和精神健康领域作出了一系列重大科学发现,是《知识分子》的主编。中文名:鲁白国籍:中国毕业院校:华东师范大学性别:男鲁白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生物系(今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1985年在上海第一医科大学读硕士。1990年获美国康奈尔大

  • 袁小兵

    名人大全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袁小兵

    袁小兵,男,1973年3月出生,博士,教授。现任华东师范大学脑功能基因组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中文名:袁小兵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日期:1973年3月毕业院校:华东师范大学性别:男1991.09-1995.06,华东师大生物系,理学学士学位1995.09-2001.06,中科院上海脑研究所,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