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李成蹊

李成蹊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1416 更新时间:2023/12/18 14:42:25

弘一法师李叔同(1880~1942),幼名李成蹊。李叔同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前驱,近代史上著名的艺术家、教育家、思想家、革新家。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早期蒙者,他一生在音乐、戏剧、美术、诗词、篆刻、金石、书法、教育、哲学、法学等诸多文化领域中都有较高的建树,是中国新文化运动和中日文化交流的先驱,并先后培养了一大批优秀艺术人才。

基本资料

中文名:李成蹊

别名:李叔同(弘一法师)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天津河东

出生日期:1880年

逝世日期:1942年

职业:著名的佛教僧侣

信仰:佛教

代表作品:《国学唱歌集》

人物生平

弘一法师即李成蹊,即是李叔同(1880年-1942年),谱名文涛,幼名成蹊,学名广侯,字息霜,别号漱筒;出家后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生于天津河东,祖籍山西洪洞,明初迁到天津,因其生母本为浙江平湖农家女,故后来李叔同奉母南迁上海,每每自言浙江平湖人,以纪念其先母。精通绘画、音乐、戏剧、书法、篆刻和诗词,为现代中国著名艺术家、艺术教育家,中兴佛教南山律宗,为著名的佛教僧侣。

清光绪六年(1880年)九月二十日生于天津河东地藏庵(今河北区粮店街陆家胡同)一官宦富商之家。1942年10月13日圆寂于泉州。幼名成蹊,取“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之意。学名文涛,字叔同。法号弘一,世称弘一大师。

李叔同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前驱,近代史上著名的艺术家、教育家、思想家、革新家。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早期启蒙者,他一生在音乐、戏剧、美术、诗词、篆刻、金石、书法、教育、哲学、法学等诸多文化领域中都有较高的建树,是中国新文化运动和中日文化交流的先驱,并先后培养了一大批优秀艺术人才。著名文学家曹聚仁、画家丰子恺、潘天寿、音乐家刘质平等文化名人皆出其门下。

其父李筱楼,曾任吏部主事,后辞官经营盐业与钱庄,为津门巨富。文涛5岁失父。13岁知篆书,15岁能诗,17岁善治印,18岁与茶商女俞氏成婚。戊戌变法失败时,有人说他是“康梁同党”,他遂携眷奉母南下,避居沪上城南草堂,加入城南文社。城南文社,城南草堂,“天涯五友”,这段时期的生活显然给李叔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李叔同从天津来到上海,年少才盛,很快加入了以切磋诗词文章为目地的文艺团体“城南文社”,城南文社的活动地点在许幻园的豪舍城南草堂,李叔同加入文社后立即显示出了出众的才气,第一次参与就获得了第一名。城南草堂的主人许幻园家中富有,为人也慷慨,一度是上海新学界的领袖人物,经常举办悬赏征文活动,自从李叔同到上海以后,只要参加征文,其成绩必名列前茅无疑。许幻园慕其才华,于1899年让出城南草堂一部分,请李叔同一家搬来同住,从此两人成了挚友。22岁入南洋公学,从蔡元培受业。课余参加京剧演出,还为沪学会补习科作《祖国歌》,并编有《国学唱歌集》。

光绪三十二年,为求救国之道,东渡日本留学。到日本后,肄业于东京美术专科学校,主修油画,兼攻钢琴。在日期间李叔同在由留日学生出版的《醒狮》杂志上发表文章,加入“随鸥吟社”并与本田种竹、森槐南、日下部鸣鹤等交流。课余热心于话剧艺术活动,联合留东同学组织“春柳剧社”。在校期间还参加“白马会”第12回展(1909年春)、第三回展(1910年春)。在东京,他创办音乐期刊——《音乐小杂志》,发表所创作的歌曲多首。1906年10月4日的日本的“国民新闻”报曾刊登关于李叔同的访问记以及肖像照片。在写生课时,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藩篱,被誉为我国新文化运动启蒙时期的急先锋。

宣统三年(1911年),文涛学成归国,先执教于天津高等工业学堂,任图案教员,后转到上海城东女学,讲授国文和音乐。翌年,加入“南社”诗社,与南社同人组织文美会,主编《文美杂志》,兼任《太平洋报》文艺副刊编辑。不久,到杭州执教于浙江省立两级师范学校(即第一师范学校),并到南京高等师范学堂兼课。1914年在中国的美术教育中首次使用人体。他从事艺术教育工作达七年之久,培育出许多艺术人才。文涛本有改革社会的理想和抱负,但眼见当时中国社会腐败黑暗,自己又无力改变现状,现实与理想产生了差距,渐渐认识到人生之痛苦。遂于民国7年(1918年)8月19日遁入杭州虎跑寺削发为僧,皈依老和尚了悟门下,法名演音,号弘一,后又采用一音、一相、圈音、入玄等几十个法号。民国17年,弘一参加僧侣南下服务团,到泰国、新加坡等东南亚地区弘扬佛法。12月初从上海乘海轮抵达厦门,受到陈嘉庚胞弟陈敬贤的热情款待,在南普陀寺下榻,旋即转南安雪峰寺度岁。过了元宵,又回南普陀住了三个月。

民国18年4月间,取道福州赴温州。同年10月,弘一第二次入闽。先到厦门,后应泉州开元寺慈儿院院长叶青眼之请到泉州,为该院学童早晚礼佛的赞歌《三宝歌》谱曲。当时幸愿法师在泉州承大寺创办“月台佛学研究社”,弘一帮助整理寺内所藏的古版佛经,先厘订六条凡例,将目录编成五辑,每辑分成禅宗部、律宗部等,每部再分为甲乙两种(甲种为全本,乙种为残本),颇为周详。民国19年4月,离寺云游江浙。

民国21年10月,弘一第三次入闽,足迹遍及泉州、厦门、福州、漳州各大寺院,其中以住泉州的时间为最长,而在永春普济寺一住就是573天。弘一第三次寓居福建期间,正值抗日战争爆发,民族危机空前深重,他时时以国家民族的命运为念,得到僧俗群众的普遍景仰。

民国27年10月,为勉励泉州承天寺僧众发扬爱国爱教精神,他举笔题词:“念佛不忘救国,救国必须念佛”,词末又跋:“佛者,觉也,觉了真理,乃能誓舍身命,牺牲一切,勇猛精进,救护国家。是故救国必须念佛。”赋予佛说以时代精神。弘一十分关心历史文物。

民国22年10月,他在泉州西郊潘山发现唐诗人韩偓的墓道;民国27年在惠安县的《螺阳文献》中发现一首韩偓在惠安松洋洞所作而未为《全唐诗》收入的佚诗,于是撰写《香奁集辨伪》一文,认为韩偓并不是一个风流才子,而是一位与自己有同样爱国思想的伟大诗人,为研究韩偓提出独创性的见解。他还为晋江摩尼教寺草庵撰写寺门对联和庵记,为朱子书院补题匾额,为开元寺补书朱熹所撰写的对联,为明代著名思想家李贽像题赞,使泉州的传统文化更得到发扬。弘一晚岁十年,积极弘法,他先后在厦门、漳州、安海、泉州、惠安、永春等地城乡开展讲经活动,就律宗、华严宗、净土宗学说及药师经、弥陀经、地藏本愿经、心经等经义作了详细的阐明。并且关心佛教教育,在泉州开元寺尊胜院倡办南山佛学苑。民国25年,在泉州请得日本大小乘经律万余卷,亲自整理编成《佛学丛刊》四册,交上海世界书局出版,闽南一带的僧徒因之增进佛学知识。他的佛学思想体系,以华严为境,四分律为行,导归净士为果。十年虔修未有间断。他潜心圈点校注唐代道宣律祖所撰“南山三大部”(《行事钞》、《戒本疏》、《羯磨疏》)及宋代灵芝元熙律师释三大部的“三记”(《资诗记》、《行宗记》、《济缘记》),为后世治南山律者留下正确的范本。佛教界尊他为近代重兴南山律宗的第十一代祖师。民国31年10月13日,弘一圆寂于泉州温陵养老院。7天后,在承天寺火化。遗骨分两处建舍利塔,一在泉州清源山弥陀岩,一在当年落发处杭州虎跑定慧寺。另建生西纪念塔于温陵养老院过化亭。他的力作《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记》于民国13年出版。寂后,海内外诸缁素将其遗著结集出版的有《南山律在家备览略篇》、《律学讲录三十三种合订本》、《南山律苑文集》、《晚晴集》、《晚晴老人讲演录》、《弘一大师大全集》等。

弘一大师,虽以持律闻名,但笃志念佛。晚年时神采气力渐衰,自知将要往生,因而尽力弘法,时常

劝人听时钟念佛,依照时钟滴答滴答的声响,设想为阿弥陀佛四字。若是念六字佛号者,则以第一个滴为“南无”,答为“阿弥”,第二个滴为“陀”,答为“佛”。他的听时钟念佛,不失为一个摄心念佛妙法。公元一九四二年春天,弘一大师前往灵瑞山讲经。不久之后,住在温陵养老院,在八月十五日中秋节为大众讲经,并向院中的老人讲说净土法要。二十三日示现些微疾病,拒绝医药及探问,只是专一念佛。二十七日绝食,只饮水。二十八日写遗嘱,交代妙莲法师负责后事。九月一日下午,在一张纸上写著“悲欣交集”,交给妙莲,并嘱咐注意:如在助念时,见我流泪,并非留恋世间、挂念亲人,而是悲喜交集所感。说完话,仍默念佛号。四日戌时(晚上七时至九时),在大众念佛声中,安详地往生了。时年六十三岁。荼毗后获舍利子一千八百粒,舍利块有六百块。

弘一法师是中国近现代文化史上一位不可多得的艺术全才,在书画、诗文、戏剧、音乐、艺术、金石、教育各个领域都有极深的造诣。1918年入杭州虎跑寺出家,从此精修佛教律宗,又成为佛门一代高僧。代表作:《南山律在家备览》、《四分律戒相表记》、《弘一大师遗著合编》、《清凉歌集》、《李息翁临古法书》等。

出家年谱

1917年,38岁的弘一法师已经发心吃素,请佛经供佛像,天天烧香,甚至过年也住在庙里不回家。再过一年,他皈依虎跑老和尚了悟为弟子,取名演音,号弘一。是年受戒出家。他致书好友夏丏尊,延请宏祥、永志二法师为其父去世普佛一日。又手书《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这是出家后第一次给人写字。因为在他看来,得到大势至菩萨的果位,是通过念佛,才证得佛性的。此后,法师一生与念佛活动不能分开,据林子青先生著的《弘一法师年谱》记载,法师出家后与念佛萦萦大端者,撮要如下:

1919年(40岁)大师劝旧友袁希濂念佛。又与诸道侣为卧病不起的小黄犬念佛,依法超度。

1920年(41岁)于新城贝山掩关念佛,书佛号。印光法师致书大师,劝其“息心专一念佛”。

1921年(42岁)为女弟子朱贤英开示念佛。

1922年(43岁)师患痢疾,留言临终时,请数师助念佛号,但病康愈。

1923年(44岁)大师发愿刻期掩关,誓证念佛三昧,并请印光法师作“最后训言”。

1924年(45岁)于绍兴城手写佛号千纸,分赠善友。

1925年(46岁)复邓寒香书,勉励“若一心念佛,获证三昧,我执自尔清除。”

1926年(47岁)手书佛号赠日本竹内居士,并作题记。

1927年(48岁)师与当代净土宗大师印光法师见面。又自题菩萨号,由上海佛学书局影印流通。

1928年(49岁)致书蔡丏因论《往生论注》……引杨仁山居士谓修净业者须穷研“三经一论”,鸾法师注至为精妙。

1929年(50岁)撰联赞地藏菩萨,“尽修忏法,愿生极乐,早成无上菩提”。

1931年(52岁)撷取《灵峰宗论》名言,成《寒笳集》。又与道俗助念佛号,送圆照禅师往生。发明“听钟念佛法”。

1932年(53岁)在妙释寺念佛会讲《人生之最后》,撮录古德嘉言,普劝念佛。

1933年(54岁)在妙释寺为念佛会讲《改过实验谈》。

1934年(55岁)至万寿岩参加念佛堂开堂典礼,为众开示三日。

1935年(56岁)于万寿岩校读清末自日本请回的灵芝元照律师著的《阿弥陀经义疏》。开讲《净宗问辨》。

1937年(57岁)于日光岩念佛会开示,节录《印光法师嘉言录》数则。致书鼓浪屿念佛会,谓“于佛法中最深信者,惟净土法门;于当代善知识中最佩仰者,惟印光法师。”又移居南普陀,手书《观无量寿经》。为闽南佛学院学僧开示“净土宗入门初步”。

1939年(59岁)为纪念法师出家20周年,于漳州尊元经楼开讲《阿弥陀经》,回向众生,同证菩提。

1940年(60岁)于泉州讲《佛教之简易修持法》。

1941年(61岁)于永春城区讲《净宗道侣兼持诵地藏经·要旨》。

1942年(62岁)于福林寺念佛期讲《略述印光大师之盛德》。在泉州大开元寺书“念佛不忘救国,救国必须念佛。”

1943年(63岁)圆寂前四天,独自默念佛号。遵法师遗嘱,众人助念法师往生西方。

标签: 李成蹊

更多文章

  • 张中晓

    名人大全编辑:晴天标签:张中晓

    张中晓(1930—1967/1966),中国当代学者,文艺思想家;浙江绍兴人;早年显出文学才华,1952年至上海,在新文艺出版社任编辑,1955年5月因胡风冤案牵连被捕入狱——他给胡风的信件被断章取义,错误地被认为是“最反动的暗藏反革命分子”;在狱中服刑期间旧病复发,1956年保外就医,回到浙江绍兴

  • 于伶

    名人大全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于伶

    于伶(1907~1997),中国著名剧作家、导演、演员。原名任锡圭,字禹成。江苏宜兴人。1926年赴苏州第一师范求学,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开始从事戏剧活动。1930年考入北平大学法学院俄文法政系。1932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担任组织秘书,并筹建了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北平分盟,以戏

  • 周太玄

    名人大全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周太玄

    周太玄(1895年2月14日{农历正月二十日}--1968年7月23日)是中国著名的生物学家,在法国留学期间曾获蒙彼利埃大学教育硕士学位,后在巴黎大学研究院作研究生。因在细胞学和腔肠动物研究方面有卓越的成就,获得法国国家理学博士学位。他又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翻译家、政论家、社会活动家和诗人,曾写过7

  • 于维汉

    名人大全编辑:笑红尘标签:于维汉

    于维汉(1922.1.28-2010.11.17),辽宁省大连市人,地方病学专家,原哈尔滨医科大学校长。1945年毕业于国立满洲医学院,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于维汉为克山病的预防与治疗工作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在克山病病因、发病机理研究上取得重大突破,从细胞分子水平进一步揭示克山病发生发展规

  • 邹衡

    名人大全编辑:笑红尘标签:邹衡

    邹衡出生于湖南澧县,当代著名考古学家。代表作品主要有《夏商周考古学论文集》。中文名:邹衡国籍:中国出生地:湖南澧县出生日期:1927逝世日期:2005年12月27日职业:考古学家毕业院校:北京大学代表作品:《夏商周考古学论文集》邹衡(1927-2005)湖南澧县人。著名考古学家、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 常任侠

    名人大全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常任侠

    常任侠(1904~1996),著名艺术考古学家、东方艺术史研究专家、诗人,中国艺术史学会创办人之一。主要从事中国以及中亚、东亚、东南亚诸国美术史以及音乐、舞蹈史的研究,对中国与印度、日本的文艺交流史研究作出了开拓性贡献。别名季青,生于安徽省颍上县黄桥镇新庙村(新庙集附近常家祠堂)。1996年10月2

  • 马臻

    名人大全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马臻

    马臻(88—141),字叔荐,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人。一说是会稽山阴人(今浙江绍兴人)章和二年五月二十七日(88年7月4日),出生。马稜之子,过继给从兄马毅。东汉水利专家,是和帝(89—105在位)时最后一位会稽太守。中文名:马臻别名:马叔荐国籍:中国(东汉)民族:汉族出生地: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

  • 刘三

    名人大全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刘三

    刘三(1878年---1938年),男,原名宗,又作钟,字季平,又字江南,别署离垢,又署刘三,本清诗人龚自珍诗:“刘三真义士,愧杀读书人”意,也因行三。晚号黄叶老人,上海县华泾(今龙华乡)人。早年赴日本,入东京成城学校骑兵科。刘三与诗僧苏曼殊同为南社成员,交谊甚深。曼殊挥霍成性,常因手头金尽,陷于窘

  • 徐雪寒

    名人大全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徐雪寒

    徐雪寒(1911年8月28日——2005年4月27日),男,原名徐汉臣,曾用名徐梅君,浙江慈溪县河头市镇(现宁波市镇海区河头镇)河庄村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编辑出版家,资深的经济管理家、政策咨询家和外贸专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顾问,国务院经济研究中

  • 吴式芬

    名人大全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吴式芬

    吴式芬(公元1796年-1856年),字子苾,号诵孙,海丰(今无棣)县人。嘉庆元年丙辰年二月二十四日,生于京师。金石学家和考古学家。清道光进士,官至内阁学士,生平专攻训诂之学,长于音韵,精于考订,凡鼎彝、碑碣、汉砖、唐镜之文,皆拓本收录。懂古代绘画和书法,善鼓琴,爱作诗。还是封泥的最早发现者和研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