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冯宗炜

冯宗炜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4251 更新时间:2023/12/20 5:18:49

冯宗炜,男,汉族,1932年9月13日出生,浙江省嘉兴市人,中国共产党党员,1954年毕业于南京林业大学,1957~1958年在原苏联科学院森林研究所、植物研究所进修,森林生态学和环境生态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曾任中科院林业土壤研究所、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副所长,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林业局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环境学会高级会员、中国生态学会顾问、《生态学报》主编等职。冯宗炜院士2016年11月6日20时在北京逝世,享年84岁。

基本资料

名:冯宗炜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浙江省嘉兴市

出生日期:1932年9月13日

逝世日期:2016年11月6日

职业:森林生态学和环境生态学家

毕业院校:南京林业大学

主要成就:中科院竺可帧野外工作奖

中国林学会梁希

获2000年国家环境保护杰出贡献者称号

研究方:生态系统退化机理与生态恢复

人物生平

1932年9月13日,冯宗炜出生于浙江省嘉兴市。

1950年9月,冯宗炜进入国立南京大学森林系学习。

1952年9月,因为院系调整,进入南京林学院(南京林业大学)林学系学习。

1954年7月,冯宗炜从南京林业大学本科毕业,之后进入中国科学院东北林业研究所筹备处工作(至1954年10月)。11月,冯宗炜进入中国科学院林业土壤研究所工作,先后担任副所长、副研究员(至1986年5月)。

1957年10月,冯宗炜前往前苏联科学院森林研究所、植物研究所进修(至1958年3月)。

1982年1月,冯宗炜加入中国共产党。

1983年,冯宗炜应中国科学院的聘请担任中国科学院(1986年—2000年)环境生态规划专题研究组组长。

1986年6月,冯宗炜担任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副主任(至1992年9月)。

1999年,冯宗炜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隶属于农业学部(森林生态学)。

2016年11月6日20时,冯宗炜在北京逝世,享年84岁。

主要成就

科研综述

1955年,冯宗炜参加了由中国和前苏联两国科学院合作的中、苏黑龙江流域综合考察项目,当时中国和前苏联在此领域的顶级科学家都参加了这次考察,中国方面的有中国科学院竺可桢副院长,水利部副部长冯仲云、植物学家刘慎谔、土壤学家达泉、林学家朱济凡、战等,在他们的指导下,冯宗炜的理论和实际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他紧随这些专家深入到大江源头、原始林区,进行了长期的野外考察,获得了大量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在他们的指导下,冯宗炜撰写并联名发表了一系列有影响的文章,大胆提出了修改当时在东北林业生产上盛行的“顺序带状皆伐”的做法,并提出改皆伐为择伐的建议。

1958年,冯宗炜从苏联进修回国后,他组织考察队的专业人员深入长白山原始区开展温带阔叶红松林、亚高山云杉林和岳桦等的林型研究,以及参加东北植被区划的研究工作。

1960年初,冯宗炜率领一支由森林、土壤、气象、植物、微生物、木材等学科组成的研究员,深入湘黔交界山区的中国杉木中心产区——湖南会同林区,总结群众栽杉和营林的速生丰富经验。在冯宗炜的带领下,年轻的科研人员在湖南会同广坪杉木林区建立了中国科学院森林生态实验站,率先了对中国杉木林生态系统生态过程的长期系统观察。他们通过大气降水、植被和土壤之间营养元素的输入、输出关系的定位研究,取得了大量的第一手数据,揭示了杉木纯林连载地力退化的机理,发现在主伐年龄段(20-30年)的杉木纯林,营养元素的年吸收量仍然是大于年归还量,入不敷出,导致整个林区仍处于营养消耗状态。这一发现不但从理论上解释了杉木多代连栽、地力衰退的问题,并为问题的解决指明了方向。在此基础上,冯宗炜和同事们进而在南方林区又进行了长达8年的多学科的综合定位研究,最终培育筛选出了一种具有高生产力和生态协调的杉木、火力楠针阔叶混交林,解决了杉木纯林连栽、地力退化、生产力下降的难题。

1985年,冯宗炜在中国科学院主持了一个研究酸雨的大型项目。他率领跨学科的专家,深入南方山区、林区、农村和城市,实地调查了11省(市)13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酸雨对森林、农作物的危害面积、减产幅度和经济损失。通过第一手数据的分析,冯宗炜发现酸雨对中国南方农业的危害,并不像国外有些专家所推测的那么严重,其中有个重要原因,便是中国南方种植水稻为主,水稻的抗酸能力很强,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酸雨对农业的危害。他们课题组研究酸雨和二氧化硫复合污染对植物的影响、抗酸农作物和树种的筛选,以及受酸雨危害的马尾松林生态恢复工程技术等研究成果,被农林生产和绿化部门所采用,南方区域酸雨敏感性和临界限负荷的研究成果,也被国务院批准的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划方案采纳。由于他长期从事森林环境与生态恢复工程的研究,阐明了中国酸雨的生态影响机制,率先研究杉木连栽地方退化机理和生态恢复技术,曾获得国家科技一等奖。冯宗炜主持中国科学院2000年环境与生态规划研究,为中国科学院该领域研究战略提出蓝图。是最早提出改大面积皆伐为择伐,保护东北天然红松林的学者之一,并为保护西双版纳热带森林和大兴安岭特大火灾后生态恢复工程献计献策,受到国家高层领导重视。

学术论著

截至2011年12月,冯宗炜专著8部,发表论文95篇。

出版著作

期刊论文

FengZ,MiaoH,ZhangF,etal.EffectsofaciddepositiononterrestrialecosystemsandtheirrehabilitationstrategiesinChina[J].JournalofEnvironmentalSciences,2002,14(2):227-233.

冯宗炜,冯兆忠.青海湖流域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防治对策[C]//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学术年会.2006.

FengZ,MiaoH,ZhangF,etal.EffectsofaciddepositiononterrestrialecosystemsandtheirrehabilitationstrategiesinChina[J].JournalofEnvironmentalSciences,2002,14(2):227-233.

冯宗炜.中国酸雨的生态影响和防治对策[J].环境科学导刊,2000,1(a08):1-6.

冯宗炜,王效科,欧阳志云.海南省桉树林分布及浆纸林生态区划[J].生态环境学报,1999(3):168-173.

冯宗炜,小仓纪雄.重庆酸雨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和控制对策——中日酸雨合作研究总结[J].环境工程学报,1998(5):1-8.

冯宗炜.生态环境保护与防洪减灾[J].环境保护,1998(10):13-13.

冯宗炜.我国森林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的浅见[J].农业现代化研究,1989,10(5):43-45.

陈文钊,冯宗炜,罗人深,etal.一种高生产力和生态协调的亚热带针阔混交林——杉木火力楠混交林的研究[J].植物生态学报,1988,12(3):165-180.

冯宗炜亚热带杉木纯林生态系统中营养元素的积累、分配和循环的研究[J].植物生态学报,1985,9(4):245-256.

冯宗炜,陈楚莹,张家武,等.不同自然地带杉木林的生物生产力[J].植物生态学报,1984,8(2).

冯宗炜,张家武,陈楚莹,等.火力楠人工林生物产量和营养元素的分布[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1983(2).

冯宗炜,陈楚莹.杉木蒸腾强度与若干因子的相关分析[J].植物科学学报,1983,1(1):33-38.

冯宗炜,陈楚莹.杉木幼林群落生产量的研究[J].生态学报,1983,3(2):31-42.

冯宗炜.英国、瑞典生态学研究考察简况[J].植物生态学报,1982(3):81-84.

陈楚莹,冯宗炜,赵吉录,等.湖南省会同县两个森林群落的生物生产力[J].植物生态学报,1982,6(4):257-267.

冯宗炜,陈楚莹,昌华,等.杉木速生丰产的生态学基础[J].生态学杂志,1982(1):14-19.

科研成果奖励

截至2011年12月,冯宗炜先后获得国家及部级一、二等奖6项。

冯宗炜在中国科学院应用生态研究所、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和高等院校培养了一大批生态环境领域学术带头人和专家,截至2011年12月,培养的博士,硕士生14名。

人物评价

冯宗炜长期从事森林生态环境和生态恢复工程研究,作出了突出贡献,是中国酸雨研究奠基人之一,也是中国生态环境领域的重要学术带头人。(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评)

冯宗炜学术造诣精深,治学态度严谨,为国家生态环境科学研究和环境保护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生态科学领域学术带头人和专家。(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评)

标签: 冯宗炜

更多文章

  • 陈凤桐

    名人大全编辑:笑红尘标签:陈凤桐

    陈凤桐(1897.2.25—1980.10.4),河南省内乡县人,著名农学家,农业科技管理专家,新中国农业科学技术事业的主要开拓者和领导者。1921年(民国十年)毕业于河北省保定甲种农校。1929~1931年(民国十八年~民国二十年)赴日本留学,入日本东京农业大学专门部研究农业经济。1936年(民国

  • 顾景星

    名人大全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顾景星

    顾景星(1621年~1687年)清代文学家。字赤方。号黄公。蕲州(今属湖北蕲春县蕲州镇)人。明末贡生,南明弘光朝时考授推官。入清后屡征不仕。康熙己未(1679年)荐举博学鸿词,称病不就。中文名:顾景星国籍:中国出生地:湖北蕲春县蕲州镇出生日期:1621年逝世日期:1687年职业:清代文学家代表作品:

  • 林山

    名人大全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林山

    林山(1910-1984年),男,民间文学家,广东澄海人。别名林仰可、林可。中共党员。1933年在上海参加中国共产党,1934年毕业于上海暨南大学文学院。中文名:林山别名:林仰可国籍:中国出生地:广东澄海出生日期:1910年逝世日期:1984年职业:民间文学家毕业院校:上海暨南大学文学院信仰:中共党

  • 阎振俗

    名人大全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阎振俗

    阎振俗(1918年-1990年),秦腔演员。工丑行。代表剧目为《杨三小》、《教学》、《看病》、《打城隍》等。他曾荣获陕西省第一届戏剧观摩演出演员二等奖。1960年与人合作编写的《送猪》获剧本、导演一等奖。由于成绩卓著,曾任陕西省秦腔研究会理事,陕西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民盟会

  • 屠善澄

    名人大全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屠善澄

    屠善澄(1923年8月12日-2017年5月6日),自动控制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人造卫星工程开拓者之一。中国自动化学会的创建人之一。长期从事导弹、卫星、载人飞船控制系统的研究、设计工作。为《东方红二号》试验通信卫星研制与发射试验做了突出的贡献。为促进我国自动化科学技术的交流与发展和国际间的

  • 周凤九

    名人大全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周凤九

    周凤九(1891年11月18日~1960年1月9日),原名周祺,字凤九,湖南省宁乡人,杰出的公路工程专家。毕生从事中国公路建设及教学工作。曾筹划、主持建设中国中南、西南地区的多条干线公路,主持设计、施工多种结构形式的永久式公路桥,对中国公路初期的发展和技术提高作出了贡献。在教学工作中,理论结合实际,

  • 樊粹庭

    名人大全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樊粹庭

    樊粹庭(1905~1966),原名樊郁。河南遂平人。著名豫剧作家、改革家和教育家,被称为“现代豫剧之父”。曾任中国戏剧家协会陕西分会副主席、西安市文联副主席、西安市委员会常委、西安市人民代表会议代表等职务。1929年毕业于河南大学文科硕士学位。因酷爱京剧,在校期间组建国剧(京剧)队,自任队长,并粉墨

  • 薛逢

    名人大全编辑:心作祟标签:薛逢

    薛逢(生卒年不详),字陶臣,蒲州河东(今山西永济市)人,唐代诗人。唐武宗会昌元年(841)辛酉科崔岘榜进士第三人。历侍御史、尚书郎。因恃才傲物,议论激切,屡忤权贵,故仕途颇不得意。《全唐诗》收录其诗一卷。《旧唐书》卷一九零,《新唐书》卷二零三皆有传。中文名:薛逢外文名:XueFeng国籍:中国民族:

  • 朱镜宙

    名人大全编辑:心作祟标签:朱镜宙

    朱镜宙(1889~1985)浙江乐清人,字铎民,辛亥志士、著名南洋华侨史专家、著名民国报人。国民党政府搬迁前,曾历任军政及新闻界要职。来台后,潜心学佛及致力弘法,民国三十八年(1949)创办台湾印经处,以流通佛书。著有五乘佛法与中国文化、读经札记、梦痕记、咏莪堂文录六卷、思过斋丛话十卷等多种。198

  • 陈凡

    名人大全编辑:君莫笑标签:陈凡

    陈凡,字百庸,广东省三水人,曾用笔名周为等。香港“综艺侠情派”武侠作家。主要著作有散文集《海沙》、《无华草》,诗集《往日集》、新闻报告集《转徙西南天地间》和武侠小说《风虎云龙传》。早在1941年,陈凡就已经进入《大公报》,先后做过记者、采访主任、副总编辑等,决心以《大公报》为终身职业。他还是一个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