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田德望

田德望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2881 更新时间:2023/12/5 20:37:18

田德望(1909年7月4日-2000年10月6日),男,汉族人,祖籍河北省顺平县,中国著名翻译文学作家。1931年,于北京清华大学外国语文系毕业。1935年,又毕业于清华大学外语研究所。然后听从吴宓教授建议,前往意大利留学,1937年在佛罗伦萨大学获得文学博士学位。1938年则在德国哥廷根大学修读德国文学。在那里他结识了季羡林。1940年返回中国担任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外国语文系教授及北京大学西方语言文学系德语教授。他在浙江大学教授英国文学史及但丁。他翻译的瑞士作家凯勒的作品《乡村里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等小说堪称德语文学翻译作品中的范本。田德望毕生研究但丁,是国内最著名的但丁研究专家。1986年退休以后,他集中精力翻译但丁的《神曲》,并在临终前几个星期完成了《神曲》的最后一部《天国篇》的定稿,历时18年译出了但丁用15年写成的《神曲》,堪称但丁的知音。田德望翻译的《神曲》不仅是一部真正做到“信、达、雅”的杰出中文译本,而且也是一部有独到见解的高水平的学术专著。1994年,田德望翻译的《神曲》不仅获得了中国中外文学交流委员会“彩虹”翻译奖,而且获得了意大利文学遗产部的国家翻译奖。为了表彰他在但丁研究中的杰出成就,意大利总统于1999年接见了田德望,并授予他意大利“总统一级骑士勋章”。2000年10月6日田德望病逝于北京。20世纪30年代开始发表作品。196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基本资料

中文名:田德望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河北保定顺平县

出生日期:1909年7月4日

逝世日期:2000年10月6日

职业:教授、翻译家、文学家

毕业院校:清华大学

代表作品:《神曲》中译本等

人物经历

1909年7月4日,田德望生于河北省顺平县唐兴店村一个普通农家。该县土地贫瘠,气候干燥,庄稼地里种的多为地瓜、玉米等旱地作物。他从小养成了庄稼人的耐劳与韧劲。

他自幼丧母住外婆家,五岁时,父亲送他去离家12华里的丰山小学上学,自此他练就了一双“铁脚板”,中午返家用餐,每日来回步行48华里。他天资聪慧,勤奋好学,小学毕业时考入顺平县中,因离家远,父亲不让去。在家待学期间,幸好博学多才的叔祖父教他算术,令他背诵诗词古文,他背得琅琅上口,津津有味。也是在这段时间,他读了《唐诗三百首》《古文观止》《水浒》《红楼梦》等古典名著,萌生了对文学的兴趣。12岁时,他考入保定育德中学,这回是在亲朋的推动下,父亲允许他去住校就读。中学时代,他喜学英语,爱读外国文学名作,就在那时他首次读到钱稻孙的《神曲》节译本《神曲一脔》,留下了深刻印象。

1925年,他中学毕业,考入北大预科文科班。一个从偏远山村走来的少年竟然跨入了京城最有名的大学,他的心情未免激动。可读罢预科,要进入本科时,却因家境穷困,只好离开北大,考入了有助学金的清华大学外语系。

1927年至1931年间,他在清华大学主修英语,辅修德语。每天早晨,他都在清静幽雅的校园里捧读莎士比亚的《李尔》或弥尔顿的《失乐园》,晚上,他钻进灯火明亮的图书馆赶写老师布置的一项项外语作业。进入高年级,他又先后选修了法语和意大利语,尤其是后者,每当他听到任课教师英籍吴可读(Prof.PollardUrquart)教授讲解长诗《神曲》,朗读《神曲》中的片断时,总被那富有韵律性的诗句所触动,到最后,这部荡气回肠的巨著竟令他终身倾倒。在清华四年,是他勤奋攻读的四年,1931年,他在外语系毕业时以高分直接升入清华大学研究院外国语言文学研究所。硕士生无须缴学费,每学期还享有30大洋的生活补贴。其中有一年,因为学习成绩殊异,他获得了周贻春(当时清华大学校长)奖学金100大洋。这笔奖学金足抵三个学期的费用,而每年获此殊荣的研究生只有一名。他的硕士论文是《但丁的<神曲>和弥尔顿的<失乐园>的比喻的比较研究》。

就在硕士论文获得通过的同年,田德望被清华大学公派出国。当时多数人选择去英美,他也许为但丁《神曲》所吸引,决定去意大利(其中也含有可省下部分学费的考虑),且选中但丁的故乡佛罗伦萨。去之前,利用暑假返家探亲,他与长年交往的同村闺秀刘玉娟(清华大学原副校长刘仙洲之女)订下秦晋之约。

到佛罗伦萨后,他专攻意大利文学。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文学三杰——但丁、彼特拉克和薄加丘的著作,他都认真读过,也曾读过在但丁等人文主义运动先驱推动下产生的15-16世纪意大利人文主义重要作家阿里奥斯托的长篇叙事诗《疯狂的罗兰》、写《君主论》的马基雅维利的喜剧作品、诗人塔索的《被解放了的耶路撒冷》等。此外,他还涉猎了大量19-20世纪意大利唯美派和怪诞派的著作。使他难以忘怀的则是15世纪最重要的人文主义学者和诗人波利齐亚诺(AngeloPoliziano1454—1494)的《比武篇》,他决定要写关于波利齐亚诺的博士论文;其导师但丁学家牟米利亚诺教授(Prof.Momigliano)本希望他写与中国有关的马可·波罗。而为考查其写作能力,导师要他先写一篇关于意大利哲学家克罗齐(BenedettoCroce1866—1952)的报告。

此时,田德望听房东说,意大利人中学时就读《神曲》,这让他意识到非提高意语水平不可。为了写好论文,他专门延聘了一位家庭教师,每日补习两小时,既提高了意语读写能力且学会了会话。其间,他精心琢磨了一篇关于克罗齐的学术报告,很快获导师认可。从此,除选修导师牟米利亚诺的某些专题课和聆听必要的学术报告外,他开始专心研究波利齐亚诺的生平业绩,并四处搜罗有关波利齐亚诺的著作和文学史家的评述。撰写博士论文,就是本国学生也需要三年或更长时间,而作为留学生的田德望只用两年,就写出了论文《波利齐亚诺评论的研究》,1937年秋答辩通过,获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学文学博士学位,年仅28岁。

获取博士学位后是去是留?他想念家乡的父辈们和未婚妻,于1938年初告别了导师和佛罗伦萨大学,准备绕道德国和瑞士回国。但途经德国哥廷根大学时,他觉得机会难得,便将留学意大利省下的钱用来听德语和意语课,提高了德语和意语水平。1939年10月,欧战正烈,祖国遭受着日寇侵略,他由英国坐船经香港九龙到达越南海防,再由海防进入广西柳州,经宜山入昆明,复坐长途车至遵义,经吴宓教授推荐,被迁往那里的浙江大学外文系聘为教授,时年31岁。

田德望早年在国内主修英语,辅修德语和意语;在意大利主修意语,副修法语和拉丁语;然而他在浙大和武大,一直把他学习时的副修专业德语作为第二外语讲授,进入北大后才成为北大西语系德语教研室骨干教授之一。从此,德语成为他的主讲课,所讲内容含高年级的语言文学,他很满意,讲解德语文学似乎成了他心灵的归宿。

因来自农村,他对刻画田园生活之作特感兴趣,这也是他被具有田园诗境的《比武篇》深深吸引的原因。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当他读到瑞士作家凯勒描写农村的作品时,立刻产生了共鸣,很快便翻译出凯勒的

《乡村里的柔密欧与朱利叶》和《塞尔德维拉的人们》等五六部中篇小说,其译笔之准确和文字之清雅,展露了深厚的文学底蕴与才华。译罢多部中篇后,他发现凯勒长篇名作《绿衣亨利》尚不为中国读者知晓,便打算用课余时间把它译出来。孰料刚有动笔之念,系里竟让年届花甲的他去农村参加“四清”运动。没过多久,“文革”爆发了。他们调回学校,领导通知他去外文局参加《选》的德语翻译。报到后,才知是先翻译一本小红书,然后再翻译其他著作。他工作认真,每次去外文局都是早晨6:30由北大西门挤公交车,7:30赶到。有两次,等公交车等不来,又怕迟到,他干脆由北大西门步行至百万庄外文局,距离约十数公里,花了近两小时。他对长途跋涉感觉很平常,因为自幼上学就是靠走路,从国外回到国内奔赴远在贵州遵义的浙大,很多时候也是靠走路。他为《毛选》的德语翻译辛苦劳作了两年有余,最初还自认为是领导对他的“信任”,谁知1969年秋刚从翻译岗位回校,却被视为是“走白专道路”者,得到“冷处理”的待遇。1970年初,上级又按“中央文革”的要求,让田德望这样的人文和外语学者去考数学,结果他考了0分。这显然是强人所难,令被考者丧失尊严,是变着法丑化他们。

1971年,又要田德望和其他教师编中小学英语教材;并要他们到北大附中附小去上课;因突然发生林彪坠机事件,此事方才作罢。

直到1974-1975年,“复课闹革命”了,他才得以利用节假日“躲进小楼”,悄悄握笔翻译《绿衣亨利》。这是一部描写主人公历经人生坎坷又经自身努力最终赢得社会公众认可的作品,是一部主人公在生命中经受艺术与爱情成败体验力求上进而作自我反省的“教育小说”。主人公是位“农家子弟”,译者同样出身于农村,这部译作渗透了译者的热情与心血。这部长篇小说分上下集于1980年和1983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列入“外国文学名著丛书”出版。

时任中国社科院副院长的周扬委托社科院外文所所长冯至先生物色译者,重译意大利文学名著《神曲》。年逾七旬的田德望正是冯至先生最佩服的两位译者之一(另一位是卞之琳先生)。于是,在外文所聘任田德望教授为“特约研究员”的同时,即委托他专门从事《神曲》的翻译,田老欣然接受。此前,《神曲》在我国先后有七个译本,从“五四”时期的钱稻孙到解放后的朱维基,或节译或全译,但大都是从别的文字转译的。现在,74岁的田德望想要从但丁的意大利原著语直接翻译,但他缺少二战后附有最新科研成果的版本。此时,国际意大利语言文学学会会长勃朗卡教授(Prof.Branca)访华,与田德望见面叙谈中,发现两人竟是同一老师的门生,喜出望外。田先生告诉对方手头没有较新的《神曲》版本,勃朗卡爽快地答应回国后即寄一套全新版本相赠。不久,田德望动了他宏伟的翻译工程。

不过,开始翻译时他也遇到不少困难。因原作是诗体,他参考过印欧语系的多种译本,考虑到中国诗体的韵律,更想到但丁本人曾论述译诗很难达到原著的诗韵,于是,斟酌再三,决定以散文体译出。用散文体译出原著的深刻内涵和文字风格,亦非易事。你仔细读一读田老翻译的中文,很难不感佩他译笔的犀利和文辞的清丽,但这优美的散文从译者的笔下流出来时却有如创作一样艰辛。田老翻译的《神曲》第一集《地狱篇》除正文7万字外,注释文字达16万字,从1983年秋到1986年10月,花了三年多时间才译完。《神曲》第二集《炼狱篇》的翻译从1986年冬起始,正文同样是7万字,而注释文字竟多达34万,全文共41万余字。很少有人知道田老在翻译时身体上所遭遇的不幸:早在翻译第一集的后期,他已罹患癌症,经三个月放疗后,不得不返家休养一年多,其后待体力稍有恢复,他便继续以高昂的热情和惊人的毅力投入翻译。至1995年,花了近十年时间,《炼狱篇》的翻译才告成功。此时,委托他翻译《神曲》的诗人冯至先生已经过世。

而当《神曲》第三集《天国篇》提上翻译日程时,与他相亲相爱相濡以沫的夫人却病倒了。照顾他夫人和料理繁琐家务的事落在其爱女田卉和勤恳的女婿身上。经医院精心治疗,夫人转危为安,他才安心地向第三集发起最后冲刺,但翻译速度大减,18万字的《天国篇》经过三年,至1998年全部译毕,但注释部分他只完成了前6章,剩下的21章靠其助手——有30年意语工作经历的吴淑英女士的协助才告完成。

其时,田德望已是89岁高龄的老者了。这部近九十万字的《神曲》是他文学翻译事业最重要的里程碑。

中文版《神曲》第一集《地狱篇》于1993年出版后,意大利政府授予田德望“国家翻译奖”,但他在友人和同事面前缄口不言。

1994年《北大校刊》的新年祝辞中,有田德望这样一段令人回味的话:“回顾我的一生,有不少经验值得总结。我觉得一个人如果想在某一学科获得成功,天赋虽然很重要,更重要的是要有稳定的社会环境。我是从旧社会过来的人,解放前那兵荒马乱的年代,哪有做学问的环境,因此我特别珍惜现在这样的政治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国家日渐繁荣的大好形势……”这番话可说是一位走了近一个世纪的中国有智慧的老知识分子发自肺腑的心声。

1998年3月19日,意大利总统奥斯卡尔·路易吉·斯卡尔法罗在给田德望教授的信中,向他表达由衷的感激,同时决定授予他共和国最高功勋勋章,以表达意大利全国对他的感激与欣赏。总统表示,在他访问中国期间希望能会见田德望教授。

这次会见在1999年意大利总统访华时得以实现,总统还授予田德望意大利“一级骑士勋章”。

2000年10月6日,田先生以91岁高龄遽然仙逝。

主要作品

译自德语的作品

《凯勒中篇小说集》[瑞士]凯勒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

《绿衣亨利》[瑞士]凯勒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1983年)

译自意大利语的作品

《神曲》(《地狱篇》、《炼狱篇》、《天国篇》)

《神曲·地狱篇》获1991年意大利文化遗产部国家翻译奖

《神曲》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全国优秀文学翻译奖

标签: 田德望

更多文章

  • 冯牧

    名人大全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冯牧

    冯牧(1919-1995),原名先植。文学评论家。北京人。大学毕业。有《冯牧文集》九卷问,由解放军出版社出版,包括文艺评论三卷,讲话、散文、战地纪事各一卷,云南手记两卷,日记与书信及年表简编一卷,计370余万字。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文名:冯牧别名:冯先植国籍:中国出生日期:1919年逝世日期:

  • 茹志娟

    名人大全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茹志娟

    茹志娟:是中国当代著名女作家。她的创作以短篇小说见长。笔调清新、俊逸,情节单纯明侠,细节丰富传神。善于从较小的角度去反映时代本质。主要作品集有:《百合花》、《静静的产院》、《高高的白杨树》等。新时期以来发表的主要作品有《剪辑错了的故事》、《草原上的小路》、《儿女情》、《家务事》。《一支古老的歌》等。

  • 袁昌英

    名人大全编辑:晴天标签:袁昌英

    袁昌英(1894-1973),女,作家、教育家,湖南省醴陵人。1916、1926年两度出国,入英国爱丁堡大学、法国巴黎大学学习,获文学硕士学位。1928年回国后先后任上海中国公学、武汉大学教授;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戏剧有《孔雀东南飞》、《活诗人》等,散文有《巴黎的一夜》、《琳梦湖上》等,代表作《游

  • 筱俊亭

    名人大全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筱俊亭

    筱俊亭(1921年12月-2013年11月4日),女,原名张俊亭,直隶庆云(今山东省庆云县)人。1921年生于中国天津。评剧青衣、老旦,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筱派创始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中国民主同盟盟员,中国戏剧家协会辽宁分会原副主席,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筱俊亭

  • 陈克正

    名人大全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陈克正

    陈克正(1931-1998)著名词作家,1931年生于辽宁省,1949年8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3年调入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工团歌舞团工作,代表作有《再见吧,妈妈》,《库尔班大叔你上哪》,《回延安》,《塔里木河》,《野营路上》,《大寨亚克西》,《军民团结向前进》,《天山战士》,《祖国永远是春天》等

  • 陈清泉

    名人大全编辑:黑姑娘标签:陈清泉

    陈清泉(1927年5月——2016年11月16日),男,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出生于泉州,职业是作家。中文名:陈清泉国籍:中国出生地:泉州出生日期:1927年5月逝世日期:2016年11月16日职业:作家性别:男陈清泉,男,原籍福建省金门县,1927年5月生于泉州。1946年夏季毕业于培元中学高中,旋

  • 翔宇

    名人大全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翔宇

    周恩来,字翔宇,曾用名少山、伍豪等,祖籍浙江省绍兴,1898年3月5日(清光绪二十四年二月十三日)生于江苏淮安。周恩来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

  • 吴浊流

    名人大全编辑:心作祟标签:吴浊流

    吴浊流,(1900.6.2-1976.10.7.)新竹县新埔镇人,毕业于台北师范学校,作家、教师。幼时受日语教育,毕业于台湾总督府“国语”学校师范部,做过教谕、小学教员,后来因郡视学凌辱台籍教员,抗议无效,愤而辞职,结束了近二十年的教师生涯。1941年,赴祖国南京任新报记者,一年后返回台湾,先后任台

  • 潘承孝

    名人大全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潘承孝

    潘承孝,汽车和内燃机专家,中国内燃机和汽车工程教育的奠基人之一,河北工业大学首任校长、名誉校长。中文名:潘承孝别名:字永言国籍:中国民族:汉出生地:江苏省苏州市出生日期:1897逝世日期:2003职业:汽车和内燃机专家毕业院校:唐山工业专门学校(现西南交通大学)主要成就:汽车和内燃机专家中国内燃机和

  • 陈大千

    名人大全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陈大千

    陈大千先生生于1947年,于1999年8月辞世(享年53岁)。辽宁辽阳人,国家一级演员,尖子演员,1992年毕业于辽宁文化艺术大学戏剧系导演大专班。辽宁儿童艺术剧院副院长。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儿童戏剧研究会会员,辽宁儿童歌舞研究会副会长。中文名:陈大千国籍:中国民族:汉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