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钮经义

钮经义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2082 更新时间:2024/1/16 13:12:51

钮经义(1920.12.26-1995.1216),江苏兴化人,中国生物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历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研究员、中科院生物学部委员。在美国工作期间创立的部分肼解和酶解方法,解决了卵白蛋白、核糖核酸酶和烟草花叶病毒蛋白亚基C端几个氨基酸残基的排列次序问题,并肯定了植物病毒颗粒中蛋白亚基的存在。后回国开展多肽合成的研究,是中国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的主要成员,在半合成和全合成中作出了重要贡献,并因此获得1979年诺贝尔化学奖提名,成为中国提名诺贝尔奖的第一人。

基本资料

名:钮经义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江苏兴化

出生日期:1920年12月26日

逝世日期:1995年12月16日

职业:生物化学家

毕业院校: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化学系

主要成就:1979年诺贝尔化学奖提名

1982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1983年获得国家发明奖二等奖。

代表作品:《天然A链与合成的B链合成结晶胰岛素》等

人物生平

1920年12月26日钮经义出生于兴化书香世家,他的祖父是清朝举人。父亲是秀才,私塾教师。在家庭的熏陶下,他从小就有强烈的求知欲,学习刻苦,成绩优异。

1935年,钮经义从兴化初级中学毕业后,考入浙江杭州高级中学读书。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学校迁至金华,不久被迫解散。他和一些同学一起,历尽艰辛,辗转逃难至贵州。

1938年,钮经义被保送入昆明西南联大化学系学习。在大学四年的学习中,钮经义得以亲聆著名教授高崇熙、朱汝华、黄子卿、曾昭伦、钱思亮等的讲课,加上自己努力钻研,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都学得很扎实,大学期间,他还去中学任兼课教师,以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

1942年,钮经义自西南联大毕业,1942~1946年任重庆国立药专助教,1946~1948年任北京清华大学助教、教员,参加普通化学、有机化学和分析化学等课程的教学工作。抗日战争胜利后,钮经义在重庆参加了出国留学考试。

1947年被录取为官价外汇自费出国留学生。经过一年时间的经费筹措,于1948年夏季漂洋过海,来到美国得克萨斯州大学攻读生物化学,师从R·Williams教授。

1948年在得克萨斯州大学的第一学期,钮经义在生物化学、高等有机分析、微生物学等五门课的学习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第二学期起任Lochte教授的有机定量分析课的助教,1950年起任R·Williams教授的研究助教。

当时,R·Williams教授和他的研究组对B族维生素的研究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是发现和命名B族维生素最多的研究组。上世纪40年代末,该研究组已把兴趣转生物体对微量元素的需求方面。在R·Williams教授的指导下,钮经义完成了以酵母和大肠杆菌为材料,测定微生物对锌、钴、锰等微量元素需要量的方法,这就是他的博士论文。

1953年5月,获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哲学博士(生物化学)学位,9月被聘为得州大学克莱通基金会生化研究所的研究助理,在LesterReed的实验室进行硫辛酸的全合成研究工作。

1954年10月,经R·Williams教授的推荐,钮经义来到旧金山柏克莱加州大学病毒研究所,在著名生化学家Fraenkel-Conrat的实验室工作,这是钮经义研究事业中的转折点。位于旧金山湾区的柏克莱加州大学是美国最著名的大学之一,这里曾培养出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病毒研究所里学术气氛十分浓厚,除了每周都有学术讨论外,还经常在教授家进行文献报告会。在近两年的工作中,钮经义在蛋白质一级结构测定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不少成果。

钮经义日渐显露锋芒,也越来越引起美国生物研究界的关注,但他更愿意回国,只是归国之路崎岖不已。一方面,因为朝鲜战争,他和家乡的联系被迫中断;另一方面,当时美国当局禁止学理工科和医科的中国留学生回国。

朝鲜战事一结束,钮经义就多方打听回国途径。1954年,到旧金山后,他马上到美国移民局咨询科技工作者回国政策,按移民局的规定,每6个月报告一次自己的工作单位和住址。直至1956年初,他得到放行的通知。

1956年4月,钮经义乘坐威尔逊总统号邮轮踏上了归国的旅途。在北京期间,钮经义得到通知,被聘为中国科学院生理生化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同时,中国科学院的主要领导亲自把他从宾馆接到中国科学院,向他介绍情况。钮经义在中科院了解了相关情况后便南下报到。

当时,生化研究所在中国已是颇有名望的研究所,所里设有几个基础较好的实验室。钮经义被分配在曹天钦教授领导的研究组,从事原肌球蛋白的C-端分析工作。

1955年,正是中国政府号召“向科学进军”的年代,与国外相比,虽然仪器设备较差,但工作者们热情很高,工作勤奋,都希望能多做出成果。

1958年,生理所与生化所分开,生化所的科研人员提出了人工合成胰岛素的赶超课题,钮经义在美国曾从事过一些有机合成的工作,便承担起多肽合成的业务领导工作。

中国人工合成胰岛素的工作开始于1958年12月,中国科学院生化所、有机所和北京大学化学系的科研人员在钮经义等的领导下,攻克了胰岛素A、B链的拆合重组关,然后又分别合成了A、B链。

1965年9月,生化所获得了具有天然胰岛素活力和晶体形状的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中国科学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钮经义在这一工作中负责合成方案的设计、合成路线的选择和解决难题,是这项成果的主要研究人员之一。该项成果通过了中国国家鉴定委员会的鉴定,1982年获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爆发。中国科学事业在“文革”中遭受空前浩劫。“文革”期间,钮经义长期被剥夺从事科研工作的权利。

1972年,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杨振宁周恩来提出,拟向诺贝尔奖委员会推荐中国人工合成胰岛素研究成果。考虑到中国当时的形势,周恩来婉言谢绝。

1977年6月12日至30日,以钱三强为团长的中国科学院代表团访问澳大利亚。在同澳大利亚科学家的一次谈话中,有人对钱三强说:“你们人工合成胰岛素的工作是应该获得诺贝尔奖的,问题在于你们愿不愿意接受。”

1978年9月,杨振宁又向邓小平提出,他准备提名人工合成胰岛素的中国科学家为诺贝尔奖候选人。与此同时,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所长应睐收到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化学奖委员会主席B·乌尔姆斯特洛姆等6位教授的来信,要他在1979年1月31日前推荐1979年度诺贝尔化学奖候选人。

1978年11月3日,国家科委党组与中科院党组举行联席会议。会议认为中国人工合成胰岛素的科学家,可以作为候选人向诺贝尔奖委员会推荐。同年12月11日至13日的会议上,钮经义和其他3位参与人工合成胰岛素研究的科学家被联合提名,后来,会议认为,如以4人申请难以被接受,最后由生物化学研究所推荐钮经义为代表,认为他自始至终参加B链合成,成绩突出。评选委员会表示赞同。一周后,请示报告获得批准。中国人工合成胰岛素研究集体的代表钮经义,被推荐为诺贝尔化学奖1979年度候选人,成为中国申报诺贝尔奖第一人。

然而,1979年度诺贝尔化学奖的得主为美国人布朗和德国人维提希。钮经义未能获选。

虽然未能获得诺奖,同年,钮经义被选为中国生化学会理事和中国化学会理事。1980年,他当选为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

之后,钮经义继续带领课题组进行多肽合成方法改进的研究。二十世纪80年代初期,他合成了胰岛素原C肽,并与北京海军总医院协作,完成了C肽放射免疫测定药箱的研制,荣获1983年度国家发明奖二等奖。

1995年12月16日,钮经义病逝于上海。在近50年的教学和科研生涯中,他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了40篇论文,尤其有关胰岛素合成的20余篇论文,得到国际学术界的高度评价。

1956年回国后历任中国科学院生理生物化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员、室副主任、室主任。

1958年起开展了人工合成胰岛素研究,对制订合成方案,直至胰岛素B链的合成作出了贡献。

1959年,在胰岛素的合成研究中,从氨基酸的制取、合成方案的设计、肽段合成至最终产物的分离、处理都作出了贡献,并取得了合成胰岛素原C肽的新方法与成果。多肽合成研究工作,合成了催产素。牛胰岛素全合成工作,

198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

1982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1983年人胰岛素原C肽的合成及放射免疫测定获得国家发明奖二等奖。

1995年12月16日卒于上海。

主要贡献

专长有机合成、蛋白质结构分析与多肽合成。应用部分肼解和酶解的方法解决了烟草花叶病毒蛋白亚基C端排列中存在的问题。

主要著作

论著有《天然A链与合成的B链合成结晶胰岛素》、《结晶牛胰岛素的全合成》、《固相合成大肽从树脂脱离新策略》等。

主要成就

他的主要研究领域为天然有机物化学包括:和多肽的结构分析和化学合成。1953年在美国完成了题为“大肠杆菌的微量元素营养”的博士论文。在美期间还对烟草花叶病毒外壳蛋白亚基的结构测定提出了新见解,部分肼解和酶解方法测出病毒不同种属或菌株的羧基端排列次序。他肯定了植物病毒颗粒中蛋白质亚基的存在,阐明了病毒外壳的结构规律,同时还更正了当时搞错了的几种重要蛋白质如核糖核酸酶和卵白蛋白的羧端结构。

1958年生物化学研究所开始了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的研究,纽经义是主要负责人之一。他精心设计合成路线,为中国于1965年在世界上用化学方法人工全合成蛋白质作出了重大贡献。这项成果获得1982年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他参与撰写的有关胰岛素合成的论文共20余篇,得到国际学术界的高度评价。他还在具有重要临床及科研价值的人胰岛素原C肽的合成中做出新的成绩,并与协作单位共同研制出放射免疫测定药箱,获得1983年国家发明二等奖。多年来他通过讲学、带研究生和实际科研工作培养出一批多肽化学的优秀人才。他曾访问过日本、美国和欧洲的一些实验室;多次参加国际的多肽学术讨论会,并在中国举办相似的会议,为促进科学交流作出了贡献。

他曾任中国生物化学会理事(1979~1984),现任中国化学会理事(1978年起)和上海市第6届政协委员(1983年起)。

标签: 钮经义

更多文章

  • 严仁英

    名人大全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严仁英

    严仁英(1913年11月26日-2017年4月16日),女,1913年11月26日生于中国天津,1940年获得协和医学院博士学位。1951年12月加入九三学社,197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国著名妇产科、妇女保健专家,北京医科大学终身教授,北京大学妇儿保健中心主任,世界卫生组织妇儿保健研究培训合作中心

  • 黄人

    名人大全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黄人

    黄人(1866~1913)近代作家﹑批评家。原名振元、震元,后更名人昭,字羡涵,又字慕韩、慕庵,别号江左儒侠、野蛮、蛮、梦闇、梦庵、慕云。中年更名黄人,字摩西。江苏常熟浒浦人。1900年后任东吴大学文学教授,后入南社。博学多才,对文学史研究卓有成效。主编小说期刊《小说林》,所撰《小说林发刊词》、《小

  • 杨志淳

    名人大全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杨志淳

    杨志淳,著名相声、小品表演艺术家,曲艺作家。出生于1942年7月(农历乙酉年正月初三),湖南宁乡人。搭档是周卫星。2005年2月11日(农历壬午年)晚因罹患胰腺癌在长沙逝世,年仅63岁。中文名:杨志淳国籍:中国出生地:湖南宁乡出生日期:1942年7月逝世日期:2005年2月11日职业:著名相声,小品

  • 林喆

    名人大全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林喆

    林喆,1953年出生,上海人,毕业于复旦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博士学位,知名反腐专家。2015年4月23日下午,因病在二炮医院去世。中文名:林喆国籍:中国民族:汉出生地:南京出生日期:1953年逝世日期:2015年4月23日职业:教授毕业院校:复旦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博士学位性别:女任教专业:法学-法学类所在

  • 宋学孟

    名人大全编辑:黑姑娘标签:宋学孟

    宋学孟毕业于北京鲁迅文学院和北大作家班。历任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农工、木工,《北方文学》编辑、小说组组长,《东北作家》杂志副主编。其作品《柳叶儿》选入苏教版语文教科书七年级下册。中文名:宋学孟国籍:中国民族:汉出生地:山东出生日期:1953年逝世日期:2008年职业:作家毕业院校:北京鲁迅文学院代表作

  • 黄爵滋

    名人大全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黄爵滋

    黄爵滋(1793(癸丑年)—1853)清代官吏、诗人。字德成,号树斋。抚州宜黄县城人。官至礼、刑二部侍郎。清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积极倡导禁烟的先驱者之一,与林则徐、邓廷桢等均为禁烟名臣。中文名:黄爵滋别名:字德成,号树斋国籍:中国(清朝)民族:汉族出生地:江西宜黄县城出生日期:1793年逝

  • 赵超构

    名人大全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赵超构

    赵超构(1910.5.4-1992.2.13),原籍浙江文成,生于浙江瑞安(今文成县)。早年就读于上海中国公学。中国著名新闻记者,专栏作家。笔名林放。新中国成立后,主持《新民晚报》工作。曾任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上海市政协副主席等职。著有《延安一月》、《未晚谈》、《林放杂文选》等。中文名:赵

  • 陈士橹

    名人大全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陈士橹

    陈士橹(1920.9.24-2016.4.25),浙江省东阳市人,飞行力学专家,中国飞行器飞行力学的学术带头人,中国航天事业和航天教育的开拓者与奠基人之一。1945年毕业于西南联大航空学系获学士学位,1958年苏联莫斯科航空学院毕业,获副博士学位,1994年当选俄罗斯宇航科学院外籍院士,1997年当

  • 冯志

    名人大全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冯志

    冯志(1923—1968)当代作家。原名冯禄祥。河北静海(今天津市静海县)人。中共党员。1938年春参加吕正操将军领导的冀中抗日人民自卫军(八路军第三纵队),曾任勤务员、警卫员、班长、排长、武工队小队长、文工队长、剧社社员,1947年到华北大学中文系学习,后历任《河北日报》记者,河北人民广播电台编辑

  • 张政烺

    名人大全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张政烺

    张政烺是我国著名的研究中国古代史的专家,在古文字学、古文献学等领域有很高的造诣。已故杨向奎先生曾对听他讲课的研究生说:“在中国,听过张政烺先生的古文献课,别人的文献课就不必听了。”中文名:张政烺别名:字苑峰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山东省荣成市出生日期:1912年4月逝世日期:2005年职业: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