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刘宝琛

刘宝琛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2098 更新时间:2023/12/22 20:24:49

宝琛(1932.7.20~2017.6.21),辽宁省开源县人。岩土工程专家,中国随机介质理论奠基人及其应用的开拓者,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56年毕业于东北工学院。1962年获波兰科拉克夫矿冶大学技术科学博士学位。1994年当选为波兰科学院外籍院士。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宝琛长期从事采矿工程及岩土工程研究,致力于岩石流变学及岩石力学实验研究,于1978年在中国首次获得岩石应力-应变全图,提出了裂隙岩石通用力学模型;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开采影响下地表移动及变形计算方法并开发了系列微机软件。发展创建的时空统一随机介质理论,并将其应用于建筑物下、河下及铁路下开采地表保护工程。2017年6月21日15点30分,刘宝琛院士因病医治无效在长沙逝世,享年85岁。

基本资料

名:刘宝琛

国籍:中国

民族:满族

出生地:辽宁省开源县

出生日期:1932年7月20日

逝世日期:2017年6月21日

职业:岩土工程专家

毕业院校:东北工学院

信仰:共产主义

主要成就:中国随机介质理论奠基人及其应用的开拓者

代表作品:《煤矿地表移动的基本规律》

人物经历

1932年(民国二十一年)7月20日,刘宝琛出生于辽宁省开源县。

1956年,刘宝琛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毕业于东北工学院(现东北大学)采矿专业,分配到中国科学院长沙矿冶研究所(今冶金部长沙矿冶研究院)从事科研工作。

1957年,刘宝琛作为中国科学院第一批公派进修生到波兰科学院岩石力学研究所学习。他勤奋钻研、刻苦求知、敢于提出独特见解,很快由进修生转为研究生,开始从弹性力学角度研究岩层地表移动理论。通过对波兰几十个矿山的实地考察对大量数据资料进行计算分析,把随机介质理论应用到倾斜煤层的开采实践,从而将波兰教授解决开采水平煤层的理论研究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1961年底,刘宝琛的两篇用英文写作研究地表移动规律的论文《随机介质理论在开采倾斜煤层地表移动中的应用》、《地表移动的时间规律》,在波兰科学院院报连续发表,引起很大反响。

1962年初,刘宝琛以优秀成绩在科拉克夫矿冶大学取得技术科学博士学位。

1965年,《煤矿地表移动的基本规律》出版,中国各地煤矿从此摒弃了苏联人的旧方法,转而广泛应用这种随机介质理论进行地下采煤,刘宝琛因此成为与沉陷打交道最著名的科学家。

1965年10月,刘宝琛第一次参加在德国召开的国际岩石力学会议,用德文宣读了论文,把随机介质理论介绍给世界学术界,得到好评。

20世纪60年代后期以来,刘宝琛主持了国家重点开采的许多项目,均获成功,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并把随机介质理论推广应用于铁矿、金矿、磷矿的开采,美国、澳大利亚等国也采用了他的理论。

1983年,刘宝琛在瑞典吕勒大学当客座教授。回国后,他将自己节的酬金1000多美元全部上交,得到冶金部领导的高度赞扬。

1994年,刘宝琛当选为波兰科学院外籍院士。

1997年,刘宝琛当选为中国工程院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院士。

2000年,刘宝琛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2017年6月21日15点30分,刘宝琛院士因病医治无效在长沙逝世,享年85岁。

人物成就

刘宝琛发展创建了时空统一随机介质理论,将其应用于建筑物下、河下及铁路下开采地表保护工程,使在本溪、抚顺、阜新等矿区从“三下”安全采出煤炭达千万吨以上。打破了苏联专家规定的太子河保安煤柱禁区,采出煤上百万吨。又应用于铁矿、金矿及磷矿,从“三下”采出大量矿石,解决了北京地铁建设预疏水地表沉降预计问题,获巨大经济效益。20世纪60年代后期以来,刘宝琛主持了国家重点开采的许多项目,均获成功,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并把随机介质理论推广应用于铁矿、金矿、磷矿的开采,美国、澳大利亚等国也采用了他的理论。

专业著作

主要著作如下:

会议论文

近期会议论文如下:

论文题名

作者

会议名称

爆破震动作用下公路隧道动力特性分析

刘宝琛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2005年边坡、基坑与地下工程新技术新方法研讨会

堆积层边坡人工降雨致滑的原位监测试验研究

刘宝琛

2005公路边坡及其环境工程技术交流会

隧道开挖地表移动计算软件SASMD的开发

刘宝琛

第五届全国地面岩石工程学术会议暨中南地区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会议

混凝土衬砌公路隧道爆破震动分析

刘宝琛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11届、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13届年会

路基基床翻浆冒泥病害整治的固化材料的室内试验研究

刘宝琛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九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

城市隧道施工地表移动与变形预计的随机介质方法

刘宝琛

2000年中国博士后学术大会

天然气开采地面沉降预测分析

刘宝琛

第六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

期刊论文

近期期刊论文如下:

论文题名

作者

年卷期

发表刊物

Modelingoftunneling-inducedgroundsurfacemovementsusingstochasticmediumtheory

刘宝琛

2004年19卷2期

TUNNELLINGANDUNDERGROUNDSPACETECHNOLOGY

动注浆中的沙土液化研究

刘宝琛

2003年24卷02期

中国铁道科学

重塑非饱和粘性土的抗剪强度参数与物理状态变量的关系研究

刘宝琛

2003年24卷03期

中国铁道科学

浅埋隧道施工引起的纵地层移动与变形

刘宝琛

2003年24卷04期

中国铁道科学

筋土界面相互作用参数和加筋垫层处理软基的性状研究

刘宝琛

2003年24卷05期

中国铁道科学

新桥硫铁矿采空区顶板岩移监测分析

刘宝琛

2003年12卷08期

中国矿业

变形观测与高度测量机器人系统

刘宝琛

2003年21卷01期

中国锰业

宁乡胶木电瓷厂土体滑坡分析及治理

刘宝琛

2003年17卷03期

土工基础

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家工程技术数字研究馆信息:1990年至2005年期间,刘宝琛培养的博士后、博士、硕士共24名,最近名单如下:

论文题名

作者

指导老师

学位

高速铁路路堑岩质边坡的动态响应及稳定性研究

金亮星

刘宝琛

博士

预应力锚索桩加固滑坡机理及稳定性研究

阮波

刘宝琛

博士

高速铁路轨道路基竖向动力响应研究

聂志红

刘宝琛

博士

重塑非饱和粘性土的强度习性研究

熊承仁

刘宝琛

博士

基于多孔介质模型的城市滨江大道风环境数值模拟研究

刘宝琛

博士

工程开挖引起的地表移动与变形模型及监测技术研究

贺跃光

刘宝琛

博士

振动注浆中的砂土液化研究

周海林

刘宝琛

博士

线性与非线性破坏准则下岩土极限分析方法及其应用

小礼

刘宝琛

博士

爆破地震累积效应理论和应用初步研究

阳生权

刘宝琛

博士

筋土界面相互作用参数和加筋垫层处理软基的性状研究

林荣

刘宝琛

博士

社会任职

据2014年06月27日中南大学官网消息,刘宝琛现任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历任长沙矿冶研究院研究室主任、副院长,中南大学、东北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兼职教授,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副理事长等。

获奖记录

科技奖项

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多项。

荣誉称号

1994年被评为湖南省首届“科技之星”,2000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

人物评价

英国学者评论说:“中国,矿业岩石力学最活跃的中心是在长沙矿冶研究院,刘宝琛及马光在岩石力学基础及应用研究获得了很高水平。”

中国工程院:您心系国家发展,积极为我国采矿工程事业的发展建言献策,是我国工程科技界的楷模和学习的榜样。

湖南日报:一位年近70、有着45年党龄的共产党员,以他坚定的信仰,高尚的品质,精深的学术在我们面前树立了“优秀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他就是中南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宝琛。

标签: 刘宝琛

更多文章

  • 蒋锡夔

    名人大全编辑:胖次标签:蒋锡夔

    蒋锡夔(1926年9月—2017年8月1日),男,回族,1926年9月生于上海,祖籍南京,198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物理有机化学家和有机氟化学家,中国物理有机化学和有机氟化学的奠基人之一。1947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化学系,获特等荣誉学士学位,1952年获美国华盛顿大学化学系有

  • 汪胡桢

    名人大全编辑:君莫笑标签:汪胡桢

    汪胡桢,著名水利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原水利部顾问。他是我国现代水利工程技术的开拓者,被水利界誉为“中国连拱坝之父”。汪胡桢(1897~1989),浙江省嘉兴县人,中国现代水利专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15年,嘉兴一中毕业。1917年毕业于南京河海工程专门学校(现河海大学),后留学美国,1923

  • 杨载

    名人大全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杨载

    杨载(1271—1323年9月15日)字仲弘,浦城(今福建浦城县)人,元代中期著名诗人,与虞集、范梈、揭傒斯齐名,并称为“元诗四大家”。延祐二年进士,授承务郎,官至宁国路总管府推官。杨载文名颇大,文章以气为主,诗作含蓄,颇有新的意境。中文名:杨载国籍:中国元朝民族:汉族出生地:福建浦城县出生日期:宋

  • 谢光选

    名人大全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谢光选

    谢光选(1922.11.5-2016.2.22),江西南昌人,中国战略导弹与运载火箭技术专家和主要开创者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顾问、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技术顾问。1946年毕业于重庆兵工学校大学部,1960年7月1日加入中国共产党,1991年当选为中国

  • 傅家谟

    名人大全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傅家谟

    傅家谟,沉积学与地球化学家,生于上海,籍贯湖南沅江,中国科学院院士。1956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1961年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生毕业。后任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在地球化学研究所负责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先进的有机地球化学实验室。与人合作总结出十项有效的找油有机地球化学指标。在广泛进

  • 李继侗

    名人大全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李继侗

    李继侗(1897.8.24-1961.12.12),江苏兴化人,植物学、生态学家,中国植物生理学的开拓者,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的奠基人之一。1923年(中华民国十二年)获美国耶鲁大学研究院林学硕士学位,1925年(中华民国十四年)通过博士论文答辩获得耶鲁大学博士学位,1953年加入九三学社,1955

  • 邹伯奇

    名人大全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邹伯奇

    邹伯奇(1819年8月5日-1869年),广东南海县大沥镇泌冲人,幼名汝昌,字一鹗,又字特夫、征君。中国清代物理学家、学者、中国近代科学先驱。邹伯奇17岁的时候开始研究光学。到了1844年制成照相机,邹伯奇也因而被世人称为“中国照相机之父”。他还制造过望远镜、显微镜、七政仪等,同时又是近代墨学研究第

  • 佘正松

    名人大全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佘正松

    佘正松(1947.04~2013.06.22),男,汉族,四川省阆中市人,1974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文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西华师范大学原党委书记、校长,四川省第八次、第九次党代会党代表,第九届、第十届四川省政协委员,政协第九届、第十届四川省委员会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曾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优

  • 吴佑寿

    名人大全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吴佑寿

    吴佑寿,1925年7月14日出生于泰国,祖籍潮州枫溪,毕业于清华大学。中国杰出的电子工程专家和教育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原系主任。长期从事数字通信和数据传输、数字信号处理和模式识别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参与创建清华大学无线电工程系。2015年1月14日凌晨5时20分,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

  • 朱祖祥

    名人大全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朱祖祥

    朱祖祥(1916.10.5-1996.11.18),浙江宁波人,土壤学家和农业教育家。1938年(中华民国二十七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农学院农化系,1948年(中华民国三十七年)获美国密执安州立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57年加入九三学社,196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朱祖祥长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