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叶和才

叶和才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139 更新时间:2024/1/16 12:06:31

才(1912-1992),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人。生于1912年10月31日,卒于1992年9月5日,享年80岁。1949年后,叶和才历任北京农业大学土壤农业化学系教授、二级教授,并先后担任水利土壤改良教研室主任,土壤农业化学系副主任、主任;曾任北京留美学生家属联谊会委,北京市第五届人大代表,北京市第五届政协委员、第六、七届政协常委,中国农学会土壤肥料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副所长等职。现在是土壤学家、教育家,中国北方盐渍化土壤改良的奠基人之一。

基本资料

名:叶和才

国籍:中国

出生地: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

出生日期:1912年10月31日

逝世日期:1992年9月5日

职业:土壤学家、教育家

毕业院校:金陵大学农学院农艺系

主要成就:中国北方盐渍化土壤改良的奠基人

人物生平

1912年10月31日生于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

1934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农学院,获农学士学位。1934—1937年任金陵大学农学院助教。

1937—1940年在英国剑桥大学农学院攻读研究生,获理科硕士学位。

1941—1945年任重庆中央农业实验所研究员技正。

1946—1948年任南京中央农业实验所、北平农事试验场技正。

1948—1949年任清华大学农学院教授。

1949年—1992年历任北京农业大学土壤农业化学系教授、水利土壤改良教研室主任、土壤农业化学系副主任、主任;兼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曾当选为中国土壤学会理事,中国农学会土壤肥料研究会副理事长。

1992年9月5日逝世。

叶和才于1934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农学院农艺系,获农学士学位,并留校从事土壤学的科研与教学工作;1937年赴英国剑桥大学农学院深造,1940年获理科硕士学位;1941年回国,被聘任为重庆中央农事实验所技正;抗日战争胜利后,历任重庆中央农业实验所技正、北平农事试验场技正等职;1948年被聘为国立清华大学农学院教授。

叶和才教授长期致力于水利土壤改良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在科学研究方面,主要从事盐碱地改良,土壤水分和作物节水灌溉的研究工作。他运用土壤发生学的观点和方法研究我国华北滨海盐碱土的土壤植物演变过程,提出滨海重盐土的生物水利土壤改良措施,为华北滨海重盐土的改良利用创造了一条生物水利土壤改良的新途径。他是我国北方盐渍化土壤改良的奠基人之一。他对土壤水分和喷灌灌溉制度等进行了较深入地研究,他根据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并联系节水灌溉的研究取得了“高产小麦灌溉制度”、“北京昌平白各庄荒地种植饲草苜蓿”等重要成果在生产上起到了积极作用,发展了农作物节水灌溉技术。

叶和才教授在半个多世纪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中,重视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培养青年学生,为人师表,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土壤学科研和教学人才,他为发展我国农业科学和教育事业竭尽了全部精力。

叶和才,土壤学家。长期致力于水利土壤改良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要从事盐土改良、土壤水分和农作物节水灌溉的研究工作,是我国用能量观点研究土壤水分运动规律的带头人之一,为我国水利土壤改良和土壤水分研究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叶和才,1912年10月31日生于广东梅州市梅县区长教村。幼年随父去泰国,回国后入上海沪江大学附属中学高中。毕业后被保送入沪江大学商科免费上学,由于反对歧视中国教师,他放弃免费待遇,转入金陵大学农学院农艺系攻读。1934年毕业,获农学士学位,留校任土壤肥料学助教。1937年获公费赴英国剑桥大学农学院攻读研究生,1940年获理科硕士学位。

1941年回国,被聘任为重庆中央农业实验所研究员技正,主要从事土壤肥料的田间试验研究工作。抗日战争胜利后任中央农业实验所北平农事试验场技正,在军粮城试验分场开展滨海盐土的利用改良、潮汐对袁家河盐分变化的影响,以及硫铵、氯化铵、石灰氮等肥料对水稻的影响等研究工作。

1948年被聘为清华大学农学院教授。1949年9月,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华北大学三校农学院合并成立北京农业大学,他被聘为土壤农业化学系教授,先后担任水利土壤改良教研室主任,土壤农业化学系主任等职。50年代,他先后研究了地下水位变化与土壤盐分变化,马尔采夫犁(无壁犁)耕作对滨海盐土增加透水性的影响,施用有机肥改良滨海重盐土的效果,种植耐盐植物黄湏草盐吸对改良滨海重盐土的影响;提出了生物、水利土壤改良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为改良滨海盐土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60年代以后,他主要从事土壤水分、农田灌排和农作物节水灌溉制度的研究,主用能量观点研究土壤水分。

叶和才是中国民主同盟盟员。曾当选为北京市第五届人大代表、第五届政协委员、第六、七届政协常委。

人物成就

叶和才自40年代末开始执教以来,兢兢业业工作了数十个春秋,为培养土壤农业化学人才做了大量工作。他十分强调教学与科研相结合,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注意教材建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潜心研究了苏联威廉斯土壤学,学生讲授土壤统一形成学说,用土壤发生学观点阐述华北滨海盐土的发生发展,提倡用生物、水利措施改良华北地区滨海重盐土。在讲授水利土壤改良学时,除参考苏联教材外,尽量结合中国实际,丰富了水利土壤改良学的内容。50年代末,他主编了我国第一本《土壤改良学(水利土壤改良)》教材,内容包括:灌溉、排水、盐碱土改良、防治土壤次生盐渍化、水土保持等。1979年,他参加了沈阳农学院陈维新主编的《农田水利学》一书的编写工作。60年代以来,他翻译了大量国外有关用能量观点研究土壤水分的著作,多次举办用能量观点研究土壤水分的培训班,为高等农业院校培养了大量师资。

从1954年开始,他承担了培养研究生的任务。对研究生的课程安排,研究课题选择,直至论文撰写,都给具体耐心的指导。他谦虚严谨、一丝不苟的治学精神,熏陶了他的研究生。

提出改良华北滨海盐土的新途径

我国华北渤海湾地区有大面积的滨海重盐土,当地农民称之为光板地。重盐土土体紧实、容重大(1.45—1.55克/立方厘米)、透水性低(稳定渗水速度为1.1—5.5毫米/小时)、含盐量高(1米土层平均为2.5%—3.5%),是一种难以通过冲洗脱盐而得以改良的土壤。叶和才运用威廉斯土壤发生学的观点和方法研究滨海盐土植被与土壤的演变过程,从土壤自然演变过程和生产实践中发现,滨海盐土垦后产量高低与垦前植被类型和植被生长密度密切有关。生荒地的植被为芦苇、马鞭草(獐草)和密生黄昆草(盐吸)等,经兴建灌排工程洗盐种稻,当年即可获得150—250公斤/亩的产量;而重盐土垦后直接种稻,产量很低,第一二年缩苗、死苗现象严重,有时颗粒无收。为了使光板地早日得到改良,他不辞辛劳,踏遍滨海盐滩,进行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当地农民关于围埝养草改土的经验,推行垦前种植黄昆草的措施。试验表明,光板地种植黄昆草3年后,土壤的稳定渗水速度提高了28倍,6小时渗水总量提高了18倍多,加速了洗盐改土的过程。叶和才根据这些研究结果,提出了改良重盐土的生物及水利措施,并在大面积重盐土上推广,为华北滨海重盐土的改良闯出了一条新途径。

推进土壤水分研究工作的发展

近百年来,习惯将土壤水按其所受的力分为吸湿水、毛管水和重力水。苏联的土壤学家又将吸湿水分为紧束缚水(吸湿水)和松束缚水(膜状水);将毛管水分为毛管上升水和毛管悬着水。虽然这种土壤水分类为制定农田灌排和农作物灌溉制度提供了丰富的材料,但从土壤水的势能观点出发,从土壤水分特征曲线上看,上述各种水分没有截然的分界线,它们也不能全面地和定量地反映出土壤水和作物吸水的关系,以及土壤水本身运动的规律。

叶和才根据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及有关资料,研究了土壤水与植物水的关系。文献中常把土壤田间持水量与萎蔫系数之间的土壤水作为植物根能吸收的有效水,并用田间持水量与萎蔫系数的水量差来表示土壤有效水量。根据高产冬小麦灌溉试验的结果,叶和才认为:当植物蒸散(包括植物蒸腾和土壤蒸发)强烈时,植物对偏近萎蔫系数的土壤水分的吸收速率就来不及补偿蒸散消耗,植物仍要受到干旱的威胁,所以土壤有效水量不应脱离而应结合蒸散强度来考虑分析,需要知道的应是作物不同生育期不同蒸散强度下的土壤有效水量,这是与作物生长关系密切的一种土壤水分性状。根据研究结果,为北京市双桥农场制定了“高产小麦灌溉制度”,为北京市北郊农场提供了沙荒地种植苜蓿的技术措施,发展了农作物节水灌溉技术。

标签: 叶和才

更多文章

  • 谢鉴衡

    名人大全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谢鉴衡

    谢鉴衡,1925年1月3日出生,湖北洪湖人。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泥沙专家,武汉大学土木工程系教授。历任原武汉水利电力学院河流工程系主任、副院长,中国水利学会理事,中国水利学会泥沙专业委员会主任,水利部技术委员会委员,国家科委、水电部三峡工程研究及论证泥沙专家组副组长,《泥沙研究》杂志主编,《国际泥沙

  • 张树政

    名人大全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张树政

    张树政(1922年10月22日—2016年12月10日),汉族,女,河北束鹿人,194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理学院化学系,获理学士学位,生物化学家。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2016年12月10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中文名:张树政国籍:中国民族:汉族

  • 蒋丽金

    名人大全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蒋丽金

    蒋丽金,女,中国化学家,生于北京。蒋丽金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蒋丽金以研究生物光化学而闻名,蒋丽金是中国光化学研究的主要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蒋丽金于2008年6月9日凌晨1时40分在北京因病医治无效而逝世,享年89岁。中文名:蒋丽金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北平出生日期:1

  • 李平心

    名人大全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李平心

    李平心(1907-1966),江西南昌人,原名循钺,又名圣悦,笔名李鼎声、邵翰齐等。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现代著名历史学家、社会学家,中共党员,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中文名:李平心别名:循钺,圣悦,李鼎声、邵翰齐国籍:中国民族:汉出生地:江西南昌出生日期:1907逝世日期:1966职业:教授,历史学

  • 吴殳

    名人大全编辑:笑红尘标签:吴殳

    吴殳(wúshū)是明末清初的诗人和史学家,又是一位成就卓著的武艺家和武学学者。对吴殳其人,史学界并不熟悉,很少有人专门研究他的生平和事迹。但他的名字在武术界很响亮,他的《手臂录》更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一部武学名著。然而,由于吴殳的书多是流行不广的古籍,不熟悉古籍的人并不容易见到,所以我以为有必要向大家

  • 韩京清

    名人大全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韩京清

    韩京清,系统与控制专家,我国控制理论和应用的早期开拓者之一。用最优控制理论提出了拦截问题中新的制导概念和方法;在国内率先推动控制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开发和研究;创造性地提出了计算人口“总和生育率”的“生育基数法”;创建了自抗扰控制技术,为我国控制理论与应用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中文名:韩京清国籍

  • 张珩

    名人大全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张珩

    张珩(1915~1963),古书画鉴定专家。字葱玉,别署希逸,上海市【又说为湖州南浔镇】人。其祖父张均衡、伯父张乃熊,均为著名藏书家。1934—1946年间,曾两度被聘为故宫博物院鉴定委员。建国后,1950年,任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顾问。同年调任文化部文物局文物处副处长兼文物出版社副总编辑。中文名:

  • 何光岳

    名人大全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何光岳

    何光岳,1939年11月生,中华民族史专家。1992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96年作为社会科学界的唯一代表获“湖南省科技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1998年获“湖南省优秀社会科学专家”称号,同年任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现任湖南省社会科学院炎黄文化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兼任湖南省炎黄

  • 黄玉珊

    名人大全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黄玉珊

    黄玉珊(1917.10.15-1987.6.9),江苏省南京市人,中国航空教育家和结构力学专家。1935年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土木工程系,1939年7月获得英国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系硕士学位,1940年获美国斯坦福大学博士学位,1940年任国立中央大学工学院航空工程系教授,时年不足23岁,19

  • 钱冬生

    名人大全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钱冬生

    钱冬生,桥梁工程专家,西南交通大学资深教授,我国现代桥梁工程的开拓者之一。他长期潜心于桥梁工程的教学和研究,在钢压杆理论、钢结构疲劳、大跨悬索桥等技术领域成果显著。在铁路桥梁工程设计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于2016年9月1日凌晨在家中安详辞世,享年98岁。中文名:钱冬生国籍:中国出生地: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