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田桐

田桐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4416 更新时间:2023/12/31 1:08:08

田桐(1879—1930),字梓琴,湖北蕲春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田桐少怀大志,酷爱读书,文采出众,曾考取秀才。后来又进入武昌文普通中学堂读书。1903年冬,田桐因积极宣传革命思想,被学校开除,无耐之下离国赴日本求学。翌年,田桐与白逾恒、宋教仁等志士共同创办《二十世纪之支那》杂志,给当时麻木的民众以警示和鞭策,给大批的热血青年以激励和鼓舞。1905年,田桐开始参与中国同盟会的创建工作,后来成为中国同盟会发起人之一。1907年,田桐参与主持发动了黄冈起义。起义失败以后,便赴新加坡主持《中兴日报》的编辑工作。田桐曾与当地保皇派报纸笔战数年,他言辞犀利,鞭辟入里,是当之无愧的文斗志。之后,田桐又曾去泗水担任《泗滨报》主笔。他以笔为剑,以文字为鞭,不遗余力地在自己所处的领域奋斗着。1909年,田桐潜入北京,相继创办了《国风日报》与《国光新闻》两大重要发行报刊。1911年,武昌起义后,田桐积极参加了汉阳保卫战,立下了卓越功劳。中华民国成立之后,田桐将曾中断停办的《国光新闻》的发行工作重新主持起来,继续为民主革命事业兢兢业业地贡献智慧与力量。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后,田桐仗义执言,对蒋介石表示不满和反对。1929年,田桐在上海主办《太平杂志》,从事著述活动,连载政论性著作《太平策》及史料性笔记《革命闲话》。1930年,田桐在上海病逝。

基本资料

中文名:田桐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湖北省蕲春县

出生日期:1879年

逝世日期:1930年

职业:民主革命家

信仰:三民主义

主要成就:辛亥革命先驱、中国同盟会创建人之一

代表作品:创办《国风日报》、《国光新闻》

人物生平

田桐(1879年—1930年),辛亥革命先驱,中国同盟会创建人之一。酷爱读书,文采出众,曾考取秀才,后入武昌文普通中学堂读书。曾与宋教仁、董必武同学。

1879年,田桐出生于湖北蕲州的田又青家,是家中长子。父亲田又青,清末新派学者,在家乡开办一所私塾。6岁时,田桐随父亲受蒙教育。后来,田桐参加乡试考中第一名。

1894年,16岁的田桐独自来到白鹿洞书院学习。22岁时,田桐考入武昌文普通中学堂。该校监督纪钜维是文人纪晓岚的远孙,深爱田桐之才华。在校期间,田桐结识了湖南同学宋教仁,二人常共同谈论时政。田桐还常和居正、吴昆、陈干、石瑛等同学议论国事。1902年,14位青年共同登上黄鹤楼,结拜为兄弟,发誓共同反清救国。

1903年7月,自日本留学归国来到武昌的黄兴在两湖书院和文普通中学堂进行反清演讲,当局乃以“造反”罪名驱逐黄兴。黄兴留下了4千多册邹容的《革命军》、陈天华的《猛回头》。1903年,田桐在考卷上抨击时弊,遭到告密,清朝湖北巡抚端方得知后,责令从严惩办,纪钜维当即暗示田桐离校避难。田桐遂于1904年赴日本,入东京弘文学院。

在日本留学期间,田桐结识黄兴、陈天华等人,并和宋教仁、刘公、白逾桓等人创办《二十世纪之支那》,宣传革命。1905年,田桐迎孙中山于东京,参与发起成立中国同盟会,并任中国同盟会东京总部执行部书记兼评议部评议员。他以“恨海”为笔名,在中国同盟会机关报《民报》上撰文鼓吹革命。他还编辑出版《亡国惨记》一书,不到一年便销售3万册。1905年11月,日本文部省颁布《取缔清国留日学生规则》,遭到中国留学生抗议。秋瑾等人提议中国留学生集体退学回国,各地留学生纷纷罢课示威。田桐也在弘文学院组织学生罢课。田桐、宋教仁、张继、程家柽、吴昆、刘道一等18名学生领袖上了清廷驻日本使馆追捕的黑名单。1909年,宣统帝即位,颁布赦免上谕,但田桐、宋教仁仍被宣布为不能“开复”。消息传至蕲春,父亲田又青当即撰联鼓励田桐:“焦桐名气传天下,文梓奇才压海东。”

1906年3月,孙中山到新加坡创办中国同盟会分会,同时决定办《中兴日报》作为革命派的宣传喉舌,以驳斥新加坡保皇派主办的《南洋总汇报》宣传的君主立宪思想。孙中山派田桐到新加坡主持《中兴日报》,与保皇党激烈论战,孙中山本人也以“南洋小学生”为笔名撰文参与论战。经过数年笔战,保皇派落败。保皇派乃诋毁孙中山是“海盗”。孙中山在一些人的建议下,决定起诉索赔。田桐得知后,劝孙中山不要起诉,孙中山乃撤诉。不久,《南洋总汇新报》托人向孙中山道歉,事件最终圆满解决。

1907年,孙中山来到新加坡,由新加坡的中国同盟会分会正、副会长陈楚南、张永福安排在乌节路111号居住,此处与清朝领事署副领事长杨圻的寓所毗邻。杨圻和田桐、陈楚楠、张永福等人为邻居,彼此认识,因爱文章,故杨圻和田桐一见如故。当时,孙中山的行踪在清廷严密监控中,广东巡抚张人骏得知孙中山到新加坡并住在杨圻寓所隔壁,当即派刺客来到南洋,准备刺杀孙中山。刺客到新加坡之后,新加坡总领事安排其潜伏至杨圻的寓所,杨圻经过反复思考,决定将此事告知田桐,田桐随即通知孙中山,并帮助孙中山离开。同时,田桐请杨圻劝告刺客,刺客最终放弃刺杀计划,离开新加坡。

1907年,荷属东印度也成立了中国同盟会支部。为加强在荷属东印度的革命力量,田桐、张继、陶成章等中国同盟会会员先后来到爪哇三宝垄、坤甸、泗水等地创办报刊,兴办学校,宣传革命。

1908年秋,田桐来到泗水,创办了荷属东印度最早的华文日报《泗滨日报》。《泗滨日报》成为东爪哇华侨的喉舌,是当时荷属东印度言论最大胆的日报,受到南洋民众欢迎,

同时该报也成为中国同盟会的分支机构。

后来,田桐翻译了日本人大越因三郎的《南国记》。该文记录了荷兰殖民者欺压华侨的历史,揭露了荷属东印度当局的黑暗统治,田桐因此遭驱逐出境。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此后到10月28日,革命军被迫退至汉口市区。黄兴、宋教仁、田桐、李书城等人在张竹君医师的协助下,化装成红十字救护队的医生,于10月28日赶到战斗前线视察部队,策划反击。

11月3日,湖北军政府都督黎元洪任命黄兴为战时总司令,田桐为秘书长参赞军机,李书城为参谋长,在汉阳琴台设立司令部,全面部署保卫汉阳的“阳夏战役”。面对清军的德国新式炮,田桐建议黄兴以汉阳兵工厂的钢板加固工事,抵御炮火,获得黄兴采纳。革命军坚守了十天十夜。11月27日,汉阳失守。

1912年1月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田桐任临时政府内务部参事、临时参议院参议员。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让位于袁世凯后,田桐辞去内务部参事、临时参议院议员职务,此后来到北京,任《国光新闻》主笔。1913年,田桐当选中华民国第一届国会众议员。

田桐在《国光新闻》每日撰文,抨击袁世凯破坏《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操纵内阁,使《国光新闻》成为北京反对袁世凯政府最激烈的报纸之一。同时,田桐任《国风日报》编辑,《国风日报》也是北京重要报纸。袁世凯派田桐的旧友、农商部次长张仲华带10万元银票给田桐,示意其不要再刊发此类文章。田桐拒绝,并命报社经理李基鸿拒收银票。此后,袁世凯还曾派杀手在深夜到田桐的房间开枪行刺,幸而当时田桐正在报社工作没有回家。

1915年9月25日,孙中山与即将回国举行反袁革命的同志合影于东京国民社。前排右起:田桐、廖仲恺、居正、胡汉民、孙中山、陈其美、许崇智、郑鹤年、邓铿。第二排右起:第七人为宁武。

1913年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黄兴等人遭到通缉,先后赴日本,田桐也来到日本。孙中山决定将国民党改组为中华革命党,并亲自拟定《中华革命党章程》。田桐以小楷书写了入盟《誓约》,用道林纸石印,其中有“服从孙先生再举革命”一语。孙中山要求党员宣誓后必须在《誓约》上打指模,表示决心。黄兴反对,认为党员不应当服从个人,不赞成“服从孙先生再举革命”,反对打指模,黄兴称“因为犯罪的人才打手印,我们入党何必如此呢?”

田桐为弥合孙中山、黄兴的分歧,建议在《誓约》问题上稍加改动,在人事安排上仍按中国同盟会的办法,孙中山任总理,黄兴任协理。孙中山对这一人事安排无异议,但坚决不同意更改《誓约》。黄兴乃决定赴旧金山,临行前邀孙中山小酌话别,并致函田桐:“梓琴兄鉴:弟将远适,特于明日(27日)午刻备小酌,恭请中山先生叙别(不谈国事),乞届时驾临寄寓,藉慰离绪。此颂大安,弟兴启。6月26日。”

在孙中山的指示下,田桐、陈其美、居正、胡汉民、杨庶堪、周应时等人成立筹备委员会,以筹建中华革命党总部。1914年7月8日,中华革命党在东京精养轩举办成立大会,孙中山就任总理,田桐任党务部副部长,同时兼任湖北支部长。后来在1919年,孙中山将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

护法运动中,田桐随孙中山赴广州护法,在广州大元帅府任宣传处长。1922年陈炯明发动六一六事变后,田桐曾被陈炯明的军队抓获,田桐痛斥陈炯明。但后来,田桐反对孙中山的联俄容共的政策。

1925年,在胡憨战争中,田桐与国民军副司令兼第二军军长胡景翼在虎牢关大败直系将领憨玉琨,稳定了河南局势。北伐期间,田桐担任江汉宣抚使兼湖北省政府委员。其后,1927年被任命为南京国民政府委员

;1928年被任命为立法院立法委员,但因对蒋介石不满而均未就任。1928年,田桐回到上海,主办《太平杂志》,撰写《太平策》。后与居正等人成立反蒋同盟。

1930年7月2日,田桐在上海寓所病逝。1931年,湖北省政府奉行政院令兴建田桐墓。1932年9月16日,田桐灵榇经江华轮运抵汉口。9月17日至19日,湖北省举行公祭,全省降半旗致哀,一时间“白马素车,填街盈巷”。9月20日,田桐灵榇移到武昌洪山墓地,举办了“鄂省第一次礼节极为隆重”的公葬典礼。

代表著作

《太平策》(17篇)

《五权宪法》

《革命闲话》

《扶桑诗话》

《诗文集》

《玄玄遗著》

人物墓地

田桐墓位于武汉市武昌洪山南坡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内,是武汉市著名的辛亥革命遗址之一。该墓始建于1930年。墓碑上刻“田梓琴先生之墓”。墓前原有墓表及墓道,已毁。墓冢基本保存完好。田桐墓是武汉市文物保护单位,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第五批)。

人物评价

田桐博古通今,将对历史与现实社会种种深思记录于文字之中,加以阐述与分析。惜未及完稿即病逝于上海。有《玄玄遗著》刊行。

标签: 田桐

更多文章

  • 黄一欧

    名人大全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黄一欧

    黄一欧(1892—1981),湖南长沙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黄兴之子。1907年加入中国同盟会。辛亥革命期间,参加黄花岗起义和上海起义、南京光复之役。中华民国成立后历任广州国民政府参事、安徽省榷运局长、天津特别市政府参事、国民政府立法院立法委员等职。解放战争时期,积极参与湖南和平解放运动。新中国成立

  • 郑晓丹

    名人大全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郑晓丹

    郑晓丹,女,(1947---1968)。北京地质学院附中高三学生。十年浩劫中,因支持和捍卫《出身论》的观点、反对“四人帮”的血统论、维护人的尊严和平等而死于非命,英年21岁。她在那个年代是这方面典型的代表之一。中文名:郑晓丹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黑龙江牡丹江出生日期:1947年2月逝世日期:1

  • 裴文中

    名人大全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裴文中

    裴文中(190401.19-198209.18),字明华,河北丰南人,史前考古学、古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192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1937年获法国巴黎大学博士学位,1929年起主持并参与周口店的发掘和研究,是北京猿人第一个头盖骨的发现者,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

  • 董辅礽

    名人大全编辑:晴天标签:董辅礽

    董辅礽(1927年-2004年),中国著名经济学家,有“一代经济学大师”之称。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董辅礽研究的重心开始从所有制改革和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理论研究,转向对资本市场的研究。他对中国资本市场的理论研究和政策研究是他所有制改革理论研究的逻辑延伸,其中有两个著名观点:发展论,婴儿论。中文名:董辅

  • 方晓宇

    名人大全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方晓宇

    方晓宇(1952年7月——2010年5月13日),男,汉族,河北蠡县人,在职研究生学历,工学硕士学位,1969年1月参加工作,1979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0年5月毕业于武汉地质学院地球物理探矿系。曾任中共海南省委常委,省政府常务副省长、党组副书记。中文名:方晓宇国籍:中国民族:汉出生地:河北

  • 肖向荣

    名人大全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肖向荣

    肖向荣(1910年9月6日—1976年3月23日),原名萧木元,广东梅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开国中将。1910年9月6日出生于广东省梅县石扇乡新田村。红军时期曾任总政治部秘书长兼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直属队总支书记,中革军委秘书长、中共中央秘书处处长,红军陕甘支队第3纵队政治部秘书长,参加了中央

  • 许良英

    名人大全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许良英

    许良英(1920(庚申年)~2013.01.28),男,浙江省临海市人。中国著名科学史家,《爱因斯坦文集》的主要编译者,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原研究员,著名科学家束星北和王淦昌的学生。194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1949年,任《科学通报》编辑。1957年,被划为右派,送到地方接受劳动改造,回故乡当

  • 王富洲

    名人大全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王富洲

    王富洲,中国著名登山运动员,河南西华人,生于1935年,1958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同年参加登山运动,登上苏联境内海拔7134米的列宁峰。1959年登上新疆境内海拔7546米的慕士塔格山,同年获运动健将称号。1960年5月25日从北坡成功登上地球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王富洲是世界首位从北坡登顶

  • 石川

    名人大全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石川

    石川(1920.05~2013.03.12),男,河南省尉氏县人。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共湖北省委原常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原副省长,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党组副书记,原湖北省革委会副主任。中共十一大代表,湖北省第三次、第四次党代会代表,湖北省第六届、第七届人大代表。2013年3月12日23时40分,石

  • 张活游

    名人大全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张活游

    张活游(1909年-1985年),原名张干裕,广东梅州市梅县区人。早年在广州粤剧养成所第二期学习,毕业后参加“彩云天”、“凤来仪”等戏班演出,后转入影视圈,出演过《西厢记》《宝莲灯》《紫薇园的秋天》等电视剧。中文名:张干裕别名:张活游国籍:中国民族:汉出生地:广东梅州出生日期:1909逝世日期: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