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周浩然

周浩然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胖次 访问量:4128 更新时间:2024/1/14 12:13:47

浩然,原名周世超,即墨县东瓦戈庄(今属瓦戈庄乡)人。父亲周孚先是有名的律师。周浩然烈士作为“左联”在青岛战斗牺牲的第一人,是集作家、诗人、革命者、抗日英雄于一身的20世纪30年代青岛革命化名人之一。

基本资料

中文名:周浩然

别名:周世超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即墨县东瓦戈庄

出生日期:1915

逝世日期:1939

职业:共产党革命先烈

毕业院校:山东大学哲学系

信仰:共产党

主要成就:即墨县委组织部长

性别:男

人物经历

参加进步学生团体:

周世超10岁时,到青岛读书。这期间,他目睹了日本资本家勾结军阀张宗昌屠杀青岛纱厂罢工工人的惨案,悲愤异常。1927年大革命的浪潮波及青岛,群众游行示威,高呼“打倒帝国主义!铲除军阀”的口号,那慷慨激昂的情绪,声势壮阔的场面,在他的心灵上打下深深的烙印。后来,在青岛市立中学国文教员胡老师的指导下,阅读了《共产党宣言》等马列主义著作,参加了进步学生团体。他在日记中写道:“我为着民众的生活,民族的生存,得那恶魔,向那暴君去宣战,去勇敢地搏斗,歼灭戕害我们民族的虎狼,铲除暴虐我们民众的敌人。火光烛天是我们的前程,白骨遍地是我们的作为,引昼驱暗是我们的目的,旋转乾坤是我们的最终!”

参加青岛“左联”:

1932年周浩然初中毕业后,去北平大同中学求学。在这里,他除了完成学校规定的课程外,天天跑到国立北平图书馆饱览群书。他攻读政治,研究经济学,学习哲学,读法律书,自修外语,还从事文学写作。他在日记中写道:“读书为了创造,读书为了工作。如读书不是为创造,只是读了以后再照样吐出来,则异于从口里吃进食物去,以后再照样排泻出来。这样,于身何益,于生命何益!”1933年上半年,日军占领榆关,北平形势危急,周浩然由上海辗转返回青岛。他面对支离破碎的祖国大好河山,心情十分沉闷。他写道:“具英雄胆,销万斛愁,相对默无言,举目尽荒丘。叹狼烟滚滚,击楫中流,虽波涛汹涌,看谁换得神州。莺去燕来春复秋,叹驹光不留,愁何了,恨怎休!”这年夏天,他参加了青岛“左联”的活动,负责编辑文艺刊物《汽笛》,先后以觉民、明、心影等笔名发表了《当》、《两种不同的人物》、《又是黄花遍地时节》、《为了这个》、《生活》等几十篇杂文,同时翻译了日本山村雄本的《一日间》。《汽笛》的出版在群众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也激怒了国民党青岛反动当局。1933年秋,汽笛社成员姜宏、于令非遭逮捕,周浩然和于敏道被通缉,《汽笛》文艺社被查封,他只好重返北平大同中学读书。

患病回乡仍关心国事:

1934年春,周浩然因患急性肺炎再次辍学回到即墨故乡。他漫步于即墨城头,作歌述志:“但看流云笑翠微,年华转瞬似梭飞,男儿抱有冲天志,万里扶摇展翅飞。”1935年12月,共产党人瞿秋白在福建长汀就义,浩然在报上见到这则消息后,悲痛异常。他在日记中写道:“报见蒋电令蒋鼎文将瞿秋白就地执行枪决的消息,我不禁悲愤交集,誓为民众杀此老贼,更而致悼瞿君云:青冢无情埋侠骨,沙场不再供驰驱,一生空怀济世志,于今抔土恨千古。”

撰写文章:

1935年5月,周浩然到《新青岛报》编辑部主编《小青岛》文艺副刊,化名周家美。时年20岁的浩然,一面埋头紧张地做着编辑工作,一面夜以继日地撰写文章。他以梦熊、猛士等十几个笔名,在青岛各报上连续发表了《星》、《法租界的惨案》、《答唐泉东》、《给青年作家》、《关于文艺》、《漫谈文艺》等几十篇杂文和文学评论文章。他大声疾呼:“中国人民的生命不值钱,中国善良的劳工群众们只好给帝国主义任性的枪杀,开他们的心,做他们活动的枪靶。不悉政府将怎样解决这事情……。”他在《漫谈文艺》一文中,就文艺的方向、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及真善美等问题,发表观点鲜明的论述。正因为这样,《新青岛报》受到国民党青岛反动当局的警告,他只好辞去编辑职务,另谋新生。

1936年3月,入山东大学旁听。第一学期大考结束,他选修的8门课程有7门课成绩名列榜首。经济学教授杨津先生赞叹地说:“有真才实学者乃周世超也!”

加入解放先锋队: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周浩然在日记中写道:“我血性男儿,正宜荷戈,誓死为国,奋勇抗敌,民众无第二条路可走了。”他加入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并毅然弃学回乡,在即墨县瓦戈庄一带开展抗日救国活动。他深入集市、学校、街头发表演说,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10月,他以强身健体为号召成立了“瓦戈庄镇国术训练所”,组织青壮年民众学习武术。接着,以训练所学员为骨干,成立了“抗日义勇军”。他亲自制定了义勇军游击队行动准则,明确规定“对内联络同志,保卫地方;对外联合各团体以抗暴日,期于打倒帝国主义,复兴中华民族为宗旨。”1938年3月18日,驻青岛日军开赴莱阳进行“扫荡”。抗日义勇军和国民党地方武装联合于旺疃伏击日军,给日军以重创。

辞别人世:

1939年2月,周浩然赴抗日军政干校山东分校学习,任军事班班长。不久,由副校长源泉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7月,中共胶东区委派周浩然来即墨任中共即墨县委组织部长。当时县委组建不久,斗争形势又很严峻,他被分配到九区一带开展工作,在白色恐怖下,经常以串亲访友为掩护到各村发动群众,建立党的基层组织。9月,周浩然到西尖庄活动时,被叛军姚士吾部秘密杀害。时年24岁。

人物事迹

周浩然(1915~1939),原名周世超,即墨县东瓦戈庄(今属段泊岚镇)人。周世超10岁时,到青岛读书。在青岛市立中学国文教员胡老师的指导下,阅读了《共产党宣言》等马列主义著作,参加了进步学生团体。

1932年,周浩然初中毕业去北平大同中学求学。在这里,他除了完成学校规定的课程外,还天天跑到国立北平图书馆饱览群书。

1933年上半年,日军占领榆关,北平形势危急,周浩然由上海辗转返回青岛。面对支离破碎的祖国大好河山,他心情十分沉闷。是年夏天,他参加青岛“左翼作家联盟”的活动,负责编辑文艺刊物《汽笛》,先后以觉民、明、心影等笔名发表了《当》、《两种不同的人物》、《又是黄花遍地时节》、《为了这个》、《生活》等几十篇杂文,同时翻译了日本山村雄本的《一日间》。《汽笛》的出版在群众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也激怒了国民党青岛当局。1933年秋,汽笛社成员姜宏、于令非遭逮捕,周浩然和于敏道被通缉,《汽笛》文艺社被查封,他只好重返北平大同中学读书。

1934年春,周浩然因患急性肺炎再次辍学回到即墨。1935年5月,周浩然到《新青岛报》编辑部主编《小青岛》文艺副刊,化名周家美。他以梦熊、猛士等十几个笔名,在青岛各报上连续发表了《星》、《法租界的惨案》、《答唐泉东》、《给青年作家》、《关于文艺》、《漫谈文艺》等杂文和文学评论文章。他大声疾呼:“中国人民的生命不值钱,中国善良的劳工群众们只好给帝国主义任性的枪杀,开他们的心,做他们活动的枪靶。不悉政府将怎样解决这事情……”他在《漫谈文艺》一文中,就文艺的方向、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及真善美等问题,发表观点鲜明的论述。正因为这样,《新青岛报》受到国民党青岛当局的警告,他只好辞去编辑职务,另谋新生。1936年3月,入山东大学旁听。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周浩然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以下简称民先),毅然弃学回乡,在即墨县瓦戈庄一带开展抗日救国活动。他深入集市、学校、街头发表演说,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10月,他以强身健体为号召成立了“瓦戈庄国术训练所”,组织青壮年民众学习武术。接着,以训练所学员为骨干,成立“抗日义勇军”。他亲自制定了义勇军游击队行动准则,明确规定“对内联络同志,保卫地方;对外联合各团体以抗暴日,期于打倒帝国主义,复兴中华民族为宗旨”。1938年3月9日,驻青岛日军开赴莱阳进行“扫荡”,抗日义勇军和国民党地方武装联合于集旺疃伏击日军,给日军以重创。

1939年2月,周浩然赴抗日军政干校山东分校学习,任军事班班长。不久,由副校长徐源泉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7月,中共胶东区委派周浩然来即墨任中共即墨县委组织部长。当时县委组建不久,斗争形势又很严峻,他被分配到九区一带开展工作,在白色恐怖下,经常以串亲访友为掩护到各村发动群众,建立党的基层组织。9月,周浩然到西尖庄活动时,被叛军姚士吾部秘密杀害。时年24岁。

后世纪念

周浩然烈士纪念馆坐落于即墨市刘家庄镇西南1.5公里西尖庄村东侧(烈士殉难处)。纪念馆南北长90米,东西宽80米,建有纪念馆、烈士事迹展厅、纪念碑亭、烈士雕像、烈士经典睿语纪念壁、周浩然烈士牺牲前会议旧址等等。

烈士事迹展厅里陈列着周浩然烈士的遗作,文章、诗词、格言、日记等18万字。展有图片256幅。纪念碑亭由即墨市人民政府投资10万元于2001年建立,碑亭占地面积225平方米,碑高1.8米,碑宽0.6米,材料选用产自浙江的碳黑磨光大理石。纪念碑正面镌刻着镀金“周浩然烈士纪念碑”八个大字,是著名书法家高小岩楷书题写。周浩然雕像采用崂山花岗岩雕刻而成,高3米,宽1.5米,厚1米。雕像落座在崂山红花岗岩基座上,基座四周镶嵌着四幅汉白玉浮雕。在烈士雕像北面建有烈士经典睿语真迹纪念壁,真迹纪念壁成微弧形,环抱周浩然烈士雕像。壁长15米,象征着周浩然烈士1915年出生。中间镶嵌着39块花岗岩磨光石板,象征着烈士1939年牺牲。壁高2.4米,象征着烈士牺牲时年仅24岁。在真迹壁前后分别镌刻着行书体82条烈士箴言睿语手书真迹。会议旧址位于西尖庄村后,三间土墙蓝瓦房,当年烈士就是在这所房子里秘密开会时,被叛徒出卖,遭敌包围,突围时牺牲。

周浩然烈士纪念馆四周松柏葱郁,花木满园,一年四季花开相连,给人以庄严肃穆,肃然起敬之感。

周浩然纪念园现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标签: 周浩然

更多文章

  • 周筱芳

    名人大全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周筱芳

    周筱芳,男,淮剧小生。原名周为干,祖籍江苏阜宁,生于上海。淮剧早期剧团志成淮剧团当家小生;淮剧八大派创始人之一周派创始人;杰出的创腔大师;淮剧界盛赞的“四少一芳”之一,“四少”指李少林、陆少林、程少楠和王少春,“一芳”即指周筱芳。历任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剧协上海分会理事、上海市志成淮剧团副团长暨艺委

  • 焦善民

    名人大全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焦善民

    焦善民(1919~2010),男,山东省馆陶县东古城镇(今属聊城市冠县)人。中国共产党党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内务司法委员会原副主任委员,劳动人事部原副部长,国家人事局原局长,原轻工业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原纺织工业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中共甘肃省委原书记,建筑材料工业部原副部长,建筑工程部原部长助理

  • 郭令智

    名人大全编辑:晴天标签:郭令智

    郭令智(1915.4.4-2015.8..5),男,出生于湖北省安陆县人,地质学家,中国板块构造和地体构造研究的重要开拓者之一,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1938年8月毕业于中央大学地质系并留校任助教,1956年加入九三学社,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郭令智长期从事中国南部

  • 李珩

    名人大全编辑:君莫笑标签:李珩

    李珩(1898年12月22日-1989年8月19日),字晓舫,四川成都人,天文学家,中国现代天文事业的奠基人之一。汉族,无党派。中文名:李珩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四川成都出生日期:1898年12月22日逝世日期:1989年8月19日职业:天文学家李珩(1898年12月22日~1989年8月19

  • 焦建国

    名人大全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焦建国

    焦建国,原名焦守健,又名焦玉清,化名苏一华、肖实。1912年出生在河北饶阳屯里村的一个乡医家庭。中文名:焦守健别名:焦建国国籍:中国民族:汉出生地:河北省衡水市饶阳县屯里村出生日期:1912年10月逝世日期:1941年4月化名:苏一华、肖实焦守健,1912年10月出生于河北省饶阳县屯里村。父亲是乡间

  • 邓剡

    名人大全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邓剡

    邓剡(1232-1303),字光荐,又字中甫,号中斋。庐陵人(今江西省吉安县永阳镇邓家村)。南宋末年爱国诗人、词作家,第一个为文天祥作传的人。他与文天祥、刘辰翁是白鹭洲书院的同学。中文名:邓剡别名:邓光荐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县永阳镇邓家村)出生日期:1232年逝世日期:13

  • 释有明

    名人大全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释有明

    有明法师、有明禅师、有明长老,俗姓焦;法号:释有明,尊称:释上有下明法师(上有下明法师,上有下明大和尚),历任中国佛教协会理事、原河北省政协委员、河北省佛教协会名誉会长、河北省石家庄市佛教协会会长、河北省正定县临济寺方丈,临济宗第四十五世传人。有明法师祖籍平山,生于1916年,于2010年11月20

  • 任乃强

    名人大全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任乃强

    任乃强,字筱庄,四川南充人。著名民族史学家,我国近代藏学研究的先驱之一。历任重庆大学、华西医科大学、四川大学教授和中国民族研究会理事,中国民族史学会、四川民族学会顾问,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特约研究员。任乃强一生涉及诸多领域,他是四川最早的经济学家、历史学家,最早将《格萨尔王传》翻译成汉语,他撰写了一部农

  • 屠倬

    名人大全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屠倬

    屠倬(1781—1828),清代官吏、诗人、篆刻家。字孟昭,号琴邬,晚号潜园老人,浙江诸暨紫岩乡六十都(今诸暨市店口镇琴隖村)人,寄居钱塘。一作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嘉庆十三年进士。知江苏仪征县,在任五年,除盐枭,清疑案,劝民纺织。道光初擢九江知府,以疾辞。工诗古文,诗与郭麔齐名。有《是程堂诗文集》

  • 谢旦如

    名人大全编辑:黑姑娘标签:谢旦如

    谢旦如(1904~1962),上海市人。湖畔诗人,藏书家,新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开拓者,鲁迅纪念馆第一任副馆长。曾开设过西门书店和公道书店。与进步文化人士创建“上海通讯图书馆”,担任执行委员;民国14年参加“湖畔诗社”,出版进步诗集和刊物;参加“自由运动大同盟”,并参加“左联”的活动,与友人合编《出版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