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余松烈

余松烈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543 更新时间:2023/12/24 9:08:25

松烈(1921.3.13-2016.4.20),浙江省慈溪县人,中国著名小麦栽培学家、教育家,小麦栽培学的奠基人。1942年毕业于私立福建协和大学农学院农艺系,1953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8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余松烈院士一生从事作物栽培学教学和科研工作,致力于冬小麦精播高产栽培理论研究和新技术的推广普及,首创冬小麦精播高产栽培理论和技术,改变了“大肥大水大播量”规栽培方法,为中国黄淮海麦区小麦高产开创了新途径。

基本资料

名:余松烈

外文名:YuSongLie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浙江省慈溪县(今慈溪市)

出生日期:1921年3月13日

逝世日期:2016年4月20日

职业:小麦栽培学家

毕业院校:福建协和大学农学院

主要成就:中国现代小麦栽培学的奠基人

代表作品:《冬小麦精播高产栽培》、《作物栽培学》

人物生平

1921年3月13日,余松烈出生于浙江慈溪(现属江北区),先后就读于庄桥镇集成小学和宁波中学。

1938年5月,他随叔父等人由吴兴辗转避难到上海,先到补习学校补课,9月间进入新迁上海的南通学院农科读大学一年级,晚上则继续在补习学校新开办的致用大学农学院上课。

1940年6月,余松烈作为上海南通学院农科肄业生,经考试转入私立福建协和大学农学院农艺系。

1942年6月,毕业于私立福建协和大学农学院农艺系,获农学学士学位。

1946年春,他创办了专门传播农业科技知识的新农出版社。

1949年9月,29岁的余松烈辞去上海新农出版社经理职务,到山东大学农学院工作,借助山东小麦主产区的优势,他开始了小麦高产理论研究探索。

1950年8月,余松烈在山东大学农学院讲授新遗传学、生物统计学,并创建小麦育种和栽培试验田,利用种间杂交开展分枝小麦的育种工作。

1953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

1959年,他培育出小麦新品种“山农1号”、“山农3号”,研究出小麦深耘断根增产等栽培技术。

1974年秋播,余松烈指导农民在小麦栽培管理上实行“六改”,即:改换主栽品种“鲁滕一号”为“泰山四号”、改播种量较大为适当压缩播种量、改适时晚播为适时早播、改耧播为机播、改行距16.5厘米为行距19.8厘米,并且不种畦埂麦、改重施返青肥为重施起身拔节肥。同年余松烈主动要求到滕县农村下放劳动锻炼,一直到1978年才返回学校。

1975年秋播,余松烈又选择姜屯公社黄庄大队,亲自进行人工小麦精播高产栽培试验。

1976年,在山东滕县种精播试验田时,创出了小麦平均亩产638公斤的高产记录。

1978年,余松烈返校工作,任农学系主任和栽培生理研究所所长。

1979年,余松烈担任山东省小麦技术顾问团团长。

1980年,在59岁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96年6月,余院士曾专门给宁波市政府领导写信,就发展家乡农业提出过很好的建议。滕县农民代表全县120万农民百姓,颁给余院士一枚金质勋章。

2010年6月1日,已经90岁高龄的余松烈照例来到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马庄小麦宽幅播种高产攻关田。每年的6月初,赶到鲁中地区小麦即将成熟的时候,他总要实地考察一番。

2013年3月,山东省农业厅负责同志到泰山疗养院看望余松烈,祝贺他92岁诞辰。提出组织全省力量试验宽幅精播栽培技术、实现小麦亩产800公斤目标的事情。

2014年春天,余松烈住在疗养院,饮食靠鼻饲,行动靠轮椅。

2016年4月20日,在泰安逝世享年96岁。

主要成就

余松烈长期从事"冬小麦精播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与示范推广,改变了"大肥大水大播量"常规栽培方法,为中国黄淮海麦区小麦高产开创了新途径。

1942年,他与赵仁镕合作完成的研究《小麦收获时期与产量品质及生活力之关系》发表在福建省立农学院所出版的《新农季刊》上。1950年秋,余松烈在山东农学院创建小麦育种和栽培试验田,从事“小麦周期播种试验”和分枝小麦栽培技术研究,以及利用种间杂交改良分枝小麦的工作,直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这是他在山东从事小麦研究的第一阶段。1976年在山东滕县种精播试验田时,创出了小麦平均亩产638公斤的高产记录。到1991年,小麦精播高产栽培技术在山东推广达1217万亩,在全国累计推广10690万亩,增产小麦43.6亿公斤。1978年,他主持了在滕州农村进行的小麦精播高产栽培试验,结果使11个实验村的小麦亩产超过500公斤。他亲自播种的2亩试验田,亩产达到638公斤,创下了北方冬小麦高产新纪录。在生产试验的基础上,总结创立了“冬小麦精播高产栽培技术”。该项技术与传统栽培技术相比,在不增加投入的条件下,可增产13.5%,每亩节省种子5公斤。该技术成果突破了过去小麦高产依靠“大肥大水大播量”的传统栽培方法,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开辟了小麦高产新途径。

余松烈主持的国家课题"山东省黄淮海中低产地区夏秋粮均衡增产栽培技术的研究",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从事"冬小麦超高产栽培的理论与实际"研究,已获得初步成果于1996年开始在山东省示范推广。晚年,余松烈先生又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创新了冬小麦宽幅精播高产理论和技术,发明了冬小麦宽幅精播机,并在中国北方及黄淮冬小麦产区大面积推广应用,带动了冬小麦持续增产,为国家粮食安全和北方人民结束长期以来食用粗粮为主的历史做出了巨大贡献。

著作

《作物栽培学》、《中国小麦栽培理论与实践》、《山东小麦》、《冬小麦的栽培》、《冬小麦精播高产栽培》、《中国小麦学》、《生物统计之理论与实际》、《农作物田间试验技术》、《小麦丰产栽培试验田间观察内容及方法举例》、《怎样种试验田》、《田间试验产量结果的直观分析法》、《田间试验方法》、《怎样提高作物田间试验质量》。

论文

《小麦高产途径及其理论基础》、《小麦高产途径的商榷》、《小麦亩产一千二百斤的栽培技术》、《高产小麦穗部性状的研究》、《麦田的间种套作与边行优势》、《小麦单株成穗多少与穗大小的关系》、《高产小麦的施肥技术》、《小麦亩产1200斤新途径的探讨》、《冬小麦高产栽培的理论分析》、《促使小穗粒多途径的商榷》、《小麦单株、单茎的次生根数目与单株成穗多少和穗大小的关系》、《冬小麦精播高产栽培》、《冬小麦精播高产栽培研究》、《高产小麦对三要素的吸收和麦田供应特点的研究》、《小麦生育后期植株不同部位的光合同化量及其运转、贮存与群体大小关系的研究》、《小麦品种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的研究》、《冬小麦精播高产栽培的理论与实践》、《冬小麦深耘断根增产作用的研究》、《小麦对三要素的吸收及其与生物、经济产量关系的研究》、《冬小麦精播、半精播高产栽培的理论与实践》、《怎样使小麦低产变中产、中产变高产和高产更高产》、《小麦栽培的基本原则和技术体系》。

余松烈曾先后主讲过生物统计学、生物统计与田间试验技术、作物遗传育种学、作物栽培学、作物生理学、作物高产的理论与实践等课程,余松烈作为山东农学院栽培学与耕作学科的学术带头人,率先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建立了农学博士后工作流动站,培养出一批博士生导师和硕士生导师。余松烈作为硕士生、博士生导师,先后指导培养硕士生16人,博士生28人,早期毕业的研究生,如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振声、中国工程院院士于振文、山东农业大学副校长振林、南京林业大学党委书记封超年、扬州大学农学院党委书记郭文善、中国致公党中央副主席曹鸿鸣。

社会任职

曾兼任山东省小麦技术顾问团团长23年、山东省农业专家顾问团副团长,中国作物学会理事、栽培研究委员会委员、小麦学组组长,山东省第六、七、八届人大代表和人大常委,第七、八届中国人大代表。

曾担任民盟泰安市委主委、民盟山东省委副主委,山东省政协委员。

人物评价

为中国小麦科研和生产作出的杰出贡献,追忆他几十年如一日献身农业、心系国家粮仓的爱国情怀,怀念他事业重于生命的光辉一生。(山东农业大学评)

余松烈先生一生热爱祖国、服务人民,为人师表、严谨治学,献身科学、勇于创新,把毕生的心血奉献给了教育和科技事业,他的逝世,是中国科技界和教育界的重大损失表示深切的哀悼。(网易网评)

标签: 余松烈

更多文章

  • 赵辛初

    名人大全编辑:胖次标签:赵辛初

    赵辛初,原名帅启泰,1915年3月生,湖北省黄梅县五祖镇洪楼村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黄冈县区委书记,浠水县委书记,蕲广黄中心县委书记,鄂东专员。新4军5师鄂皖边指挥部政委。鄂皖军分区副政委,政委,鄂皖地委书记,黄冈地委副书记。建国后任黄冈地委书记,军分区政委,中南局农村工作部副部长,中

  • 郭廷标

    名人大全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郭廷标

    郭廷标同志1942年10月6日出生于福建省惠安县,1965年9月参加工作,1970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福州大学化学化工系物理化学专业毕业。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十一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辽宁省政协原主席、党组书记郭廷标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9年12月23日零时10分在厦门逝世,享年68

  • 钟月林

    名人大全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钟月林

    钟月林(1915—2009年8月3日),女,江西于都人,原开国上将宋任穷同志的夫人。中共中央组织部离休干部,因病医治无效,于2009年8月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中文名:钟月林国籍:中国出生地:江西省于都县出生日期:1915年逝世日期:2009年信仰:共产主义主要成就:钟月林是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

  • 郭大力

    名人大全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郭大力

    郭大力(1905年(乙巳年)——1976年(丙辰年)),男,江西南康县三江乡斜角村人。中国经济学家,教育家。1923年入厦门大学学习化学,后转学上海大夏大学(今)攻读哲学,并开始研究马克思主义。30和40年代,除从事著译外,还在广东文理学院,厦门大学任教。1949年后,在中共中央马列学院,高级党校任

  • 张广建

    名人大全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张广建

    张广建(1864—1938),字勋伯,安徽合肥人。早年入淮军聂士成部为军佐。因功受到巡抚袁世凯的赏识,逐渐成为袁世凯心腹,辛刻革命期间,任山东布政使,后接替胡建枢改署代理山东巡抚。1912年民国成立后,调为顺天府府尹,1913年12月获授陆军上将军衔。1914年出任甘肃都督兼民政长,督理甘肃军政大权

  • 吴景濂

    名人大全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吴景濂

    吴景濂(1873—1944),辽宁宁远人,中华民国时期著名政治家,自幼聪慧好学,21岁中举人、1897年考取副贡,成为天子门生。因为学识出众,在其家乡兴城颇有地位。甲午战争后,吴景濂开始探讨时务,他支持维新派图强救国的主张,在家乡开馆布学,研授新学,培养学生。在民国政坛上,吴景濂是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

  • 林凤眠

    名人大全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林凤眠

    林凤眠(1900--1991),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原名林凤鸣,生于广东梅州市梅县区,自幼喜爱绘画,19岁赴法勤工俭学。他先在蒂戒美术学校进修西洋画,后又转入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1925年回国后出任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兼教授。1927年受蔡元培之邀赴杭州创办国立艺术院(浙江美术学院)任校长。解放

  • 王星拱

    名人大全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王星拱

    王星拱(1888--1949.10.8),字抚五,安徽怀宁人。著名教育家、化学家、哲学家。中文名:王星拱国籍:中国出生地:安徽省怀宁县出生日期:1888逝世日期:1949职业:教育家、化学家、哲学家毕业院校:英国伦敦大学帝国科学技术学院早年毕业于英国伦敦大学帝国科学技术学院。在英国留学期间,曾参加孙

  • 黄尚廉

    名人大全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黄尚廉

    (193608.16-200807.21),男,1936年8月16日生于四川省乐山市,高中就读于乐山一中,1954年毕业于重庆大学机械工程系。2008年7月21日于重庆逝世,享年72岁。生前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庆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光电信息工程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文名:黄尚廉国籍:中国出生地:

  • 杨文会

    名人大全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杨文会

    杨文会(1837~1911),中国近代著名佛学家,字仁山,号深柳堂主人,自号仁山居士,安徽石埭(今石台)人。设立金陵刻经处,募款重刻方册藏经。对中国和日本、印度等地佛教文化的交流作出贡献。著有《大宗地玄文本论略注》四卷,《佛教初学课本》并《注》各一卷,《十宗略说》一卷等。《杨文会与中国佛教近代化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