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熊毅

熊毅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2045 更新时间:2024/1/23 10:49:08

熊毅(1910.3.10-1985.1.24),字其毅,贵州贵阳人,土壤学家。1949年获美国密苏里大学硕士学位,1951获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博士学位,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熊毅对土壤化学、土壤物理、土壤矿物、土壤改良、土壤发生分类、土壤肥力及土壤生态环境等进行了研究土壤胶体的研究,对阐明土壤的性质、土壤肥力实质和土壤发生特性有重要意义研究了中国土壤中粘土矿物,根据其演变的顺序,寻找出中国主要土类中粘土矿物的分布规律对华北平原等广大地区土壤的系统调查,提出了统一规划,因地制宜,综合治理旱、涝、盐、碱的原则及“井灌井排”等治理措施拓展了水稻土氧化还原的形成学说。

基本资料

名:熊毅

国籍:中国

出生地:日本东京

出生日期:1910年3月10日

逝世日期:1985年1月24日

职业:土壤学家

毕业院校:美国威斯康星大学

主要成就:土壤物理化学

土壤矿物学

盐渍土改良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所长

人物生平

1910年(清朝宣统二年)4月13日出生于日本东京,父亲熊继成是早年留学日本的农学家,1911年回国,曾任贵州农业学校校长,农场场长,贵州省垦植局长、蚕桑局长,贵州省农会会长等职。熊毅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养成用功读书的习惯,萌发了科学救国的思想。在中学时,对数学和物理很感兴趣,曾想学工。

1925年(民国十四年),毕业于贵州省立第一中学,因其父亲病故,年仅15岁的熊毅来到北平当时著名书画家姚茫父(又名姚华)舅舅家。在舅父的鼓励下,他考进北平大学农学院预科,两年后进入本科,在土壤学刘和的教导及其影响下,对土壤学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他选择了农业化学系。

1932年(民国二十一年),北京大学农学院毕业获学士学位。同年被推荐到中央地质调查所土壤研究室工作。

1945-1947年,熊毅担任了中央地质调查所土壤研究室主任,除继续进行研究工作外,还撰写了《土壤工作十五年》(1946),全面概述了中国土壤科学研究初创时期的工作概况、学术贡献及事业的推进。

1947年(民国三十六年),他获得中华文化教育基金的资助赴美深造。在国际土壤学权威密苏里大学马歇尔(C.E.Marshall)教授指导下,从事土壤矿物研究。

1949年,获硕士学位;后转到威斯康星大学,又在杰克逊(M.L.Jackson)教授指导下,从事土壤胶体研究。

1951年,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回国工作,曾先后担任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院长等职。

1958年,创办《土壤》杂志,并且担任主编,晚年还担任《生态学杂志》副主编和《环境科学》主编。他亲自审稿,严格把好刊物质量关,并对编辑人员严格要求,耐心指导,经鼓励他们做好本职工作。

1965年,在听取了熊毅的汇报后,中科院副院长竺可桢亲自部署,组织南京土壤所、地理所等10个院所的百位科技人员,以熊毅为“指挥官”,在灾害最为严重的河南省封丘县和山东禹城县,各开设了10万亩的试验田。

1978年,全国五届人大第一次会议正式提出“兴建把长江水引到黄河以北的南水北调工程”,熊毅根据多年从事黄淮海平原综合治理和农业开发的研究和实践经验,撰写了《南水北调应注意防治黄淮海平原土壤盐碱化》(1979)论文,文中论述了土壤次生盐碱化是南水北调成败的关键,并积极提出《对南水北调的几点意见》(1979)。

1979年起,他多次邀请美籍华人拔和教授来所讲学,传授新的学术思想和国际上的新进展,对中国土壤物理化学的研究起了有益的推动作用。

1980年起,熊毅又主编了《中国土壤图集》。它总结了中国半个多世纪以来土壤科学的研究成果,是中国第一本大型的综合性和系统性的土壤专业图集,对生产和科学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

1985年1月24日逝世于南京。

主要成就

熊毅毕生致力于土壤科学事业,是中国土壤胶体化学和土壤矿物学的奠基人,土壤发生和土壤资源研究、水稻土和土壤肥力研究、土壤生态和环境科学研究的开拓者。20世纪50年代起,带领百余名科技人员在黄淮海平原开展了土壤旱、涝、盐、碱及风沙等自然灾害的科学研究和农业综合治理工作,在封丘县开创了以“井灌井排”为核心、水利工程和农业生物措施相结合的盐碱地综合防治技术,为提高黄淮海平原的粮食生产能力作出了重大贡献。治理黄淮海平原盐碱地,使每年粮食增产上百亿斤。

通过黄河中下游冲积平原的土壤调查,熊毅用发生学的观点系统地研究了华北平原土壤形成条件、过程、特性和分类,改变了过去统称“冲积土”的命名,对各种层状沉积物发育的土壤类型,特别是褐土、浅色草甸土(潮土)和盐碱土的形成过程、发展阶段、分布规律及其特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揭示了第四纪河流沉积规律,层状沉积物结构、类型及其对土壤水肥特性、水盐运动和农业生产的影响;开创性地研究了浅层地下水与土壤盐碱化的关系,根据沙、粘相间的沉积层次所形成的岗、坡、洼地形与水盐运动状况,总结出旱、涝、盐碱在发生上的联系,为有效防治土壤盐碱化提供了理论依据;首次明确提出春旱、秋涝和土壤盐碱化是阻碍华北平原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特别是在无排水条件下发展自流灌溉引起土壤次生盐碱化,是限制平原地区农业生产发展的关键。

论文

著作

熊毅为中国培养了大批土壤学专门人,有些已成为学科带头人,还亲自培养了研究生10多人,其中有一名博士生。他对年轻人总是谆谆教导,诲人不倦。学生如莫淑勋。

社会任职

1932-1947年,在原中央地质调查所土壤室工作,历任调查员、技士、研究室主任等职。

1951-1953年,任中国科学院地质调查所研究员。

1953-1956年,任中国科学院土壤研究所研究员。

1956-1959年,任中国科学院土壤队研究员、队长。

1959-1961年,任中国科学院土壤及水土保持研究所研究员、所长。

1962-1983年,任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所长。

1979年,任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院长。

1983年,任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名誉所长。曾任中国土壤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生态学会副理事长、《土壤学报》和《土壤》主编。

人物评价

熊毅院士为黄淮海平原农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为中国土壤科学人才的培养和研究所的建设与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是党的优秀儿女、是先进科技工作者的代表、是“科学、吃苦、奉献、合作”的黄淮海精神的永久丰碑。(南京土壤所党委书记林先贵评)

熊毅院士是封丘人民的恩人和朋友,他为封丘农业综合开发事业做出的巨大功绩,封丘人民将永久铭记在心。(中共封丘县委书记薛国文评)

熊毅院士身上凝聚的科学与创新、服务国家与人民的精神,以封丘与华北平原为着力点,继续为国家的农业生产、粮食安全作贡献。(南京土壤所所长沈仁芳评)

熊毅院士为黄淮海平原农业丰收奉献了毕生精力,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是中国科技工作者学习的光辉榜样。熊毅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精神、不畏艰苦努力奋斗的精神,厚积薄发、去伪存真、严谨治学的精神。(河南省委农村领导小组副组长东成评)

熊毅院士这种为国家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连同他深入学科前沿、重视新学科研究的探索精神,以及培养年轻科技人员的科学方法,是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榜样,更是土壤所的宝贵财富,土壤所要永远传承熊毅院士的精神。(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丁仲礼评)

后世纪念

铜像

2011年9月29日,封丘县委县政府在封丘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科院封丘农业生态实验站)隆重举办了熊毅院士铜像落成仪式。

纪念大会

2010年6月25日上午,南京土壤所隆重举行“熊毅院士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

标签: 熊毅

更多文章

  • 胡济邦

    名人大全编辑:晴天标签:胡济邦

    胡济邦(1911年—1995年)记者、外交家。浙江永康人。胡济邦1935年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为南京大学)。1931年南京“珍珠桥惨案”中,为“护校委员会”十三名委员之一。先后掌握了英、法、俄、日、匈、拉丁等语言。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前往苏联,被赞为“中国前往苏联的首位杰出女性”;也是当

  • 汪笨湖

    名人大全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汪笨湖

    汪笨湖(1953年-2017年2月16日),台湾作家及节目主持人。出生在台南县,本名王振瑞。其作品《厦门新娘》《草地状元》《台湾豪门争霸记》已被改编为电视剧。《厦门新娘》曾经是中视八点档连续剧,电视剧《草地状元》曾经是华视八点档连续剧。《台湾豪门争霸记》被改编为华视八点档连续剧《旧情绵绵》。被认为是

  • 王庆生

    名人大全编辑:胖次标签:王庆生

    王庆生,人名,同名人士有解放军少将,太原理工大学副教授,信息产业部专家,华中师范大学校长,天津商业大学教授,版画家,肿瘤医科专家,华丰煤矿医院骨科主治医师。下面分别详细介绍。中文名:王庆生国籍:中国出生地:山西省平遥县宁固村出生日期:1914逝世日期:1998王庆生,(1914—1998)山西省平遥

  • 方维仪

    名人大全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方维仪

    方维仪(1585—1668),女,字仲贤,安徽桐城人(今桐城市区凤仪里人)。明末著名女诗人、画家,所作有《清芬阁集》,又辑历代妇女作品为《宫闺诗史》。其绘画师法宋代李公麟,尤擅长绘释道人物。特别是白描《观音大士图》形神兼备,许多人争相收藏中文名:方维仪别名:字仲贤国籍:中国出生地:安徽桐城(今桐城市

  • 徐更光

    名人大全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徐更光

    徐更光(1932.11.18~2015.01.07),浙江省东阳市人,爆炸理论与炸药应用技术专家。1951年考入沈阳东北兵工专门学校,1953年该校并入北京工业学院,徐更光随校转入北京,后留校任教,从事炸药与应用技术的教学和科研。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徐更光先后发明了8701、海萨尔、改B

  • 高长虹

    名人大全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高长虹

    高长虹(1898年3月~1954年),本名高仰愈,长虹是他的笔名,中国现代作家,祖籍山西盂县。1914年考入山西省立第一中学,后来由于政治观念和校方冲突而退学自修。1924年至1929年间,他先后在太原、北京、上海等地发起并组织了“狂飙运动”,并作为鲁迅倡导组织的“莽原社”的重要成员,鼎力协助鲁迅编

  • 任大霖

    名人大全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任大霖

    任大霖(1929-1995)浙江萧山人。一生创作了几百万字的作品,出版了数十本儿童文学作品。《蟋蟀》获第二届中国少年儿童文学艺术奖一等奖;《儿童小说创作论》获中国优秀少儿图书奖和中国儿童文学理论奖。曾任中国作协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上海作协儿童文学委员会副主任。第一批享受国家特殊津贴的专家。中文名:任

  • 罗荣渠

    名人大全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罗荣渠

    罗荣渠(1927-1996),著名历史学家、北京大学教授、博导、当代中国现代化理论与比较现代化进程研究的主要开创者,四川省荣县人。代表作《现代化新论》、《美洲史论》。他所撰写、编著、翻译的著作共16部,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1996年4月4日病逝于北京,终年69岁。妻子周颖如是英语翻译家。中文名:罗荣

  • 穆藕初

    名人大全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穆藕初

    穆藕初(1876~1943),上海工商界名流,昆剧票友,昆剧传习所的创办者之一。民国时期著名的棉花专家。中文名:穆藕初别名:湘玥国籍:中国出生地:上海浦东出生日期:1876年逝世日期:1943年职业:上海工商界名流主要成就:昆剧传习所的创办者之一祖籍苏州洞庭东山。清初,穆藕初先人自东山迁居上海县。6

  • 俞伟超

    名人大全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俞伟超

    俞伟超,考古学家,北大历史系考古专业研究生毕业,历任北大历史系、考古系讲师、副教授、教授。后任中国历史博物馆馆长、中国考古学会副理事长,代表作有:《西安白鹿原发掘报告》、《三门峡漕运遗迹》、《先秦两汉考古学论集》、《中国古代公社制度的考察》等。中文名:俞伟超国籍:中国出生地:上海出生日期:1933年